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7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子由,一作子申。史彌忠子。寧宗嘉定十三年進(jìn)士。累擢刑部侍郎。理宗端平元年,金亡,宋欲乘機收復(fù)河南,嵩之持不可,因請祠歸里。后師潰,復(fù)召用之,累拜參知政事,進(jìn)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中封永國公。遭父喪起復(fù),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閑居十三年。卒謚忠簡,改謚莊肅。恭帝德祐初,奪謚。
全宋詩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由,一作子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jìn)士。調(diào)光化軍司戶參軍。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通判襄陽府。歷知棗陽軍、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嘉熙三年(一二三九),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江淮京湖四川軍馬。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父喪起復(fù),因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閒居十三年。寶祐四年卒。有《野樂編》,已佚。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一四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申,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彌忠子。嘉定十三年進(jìn)士,調(diào)光化軍司戶參軍。寶慶三年通判襄陽府。紹定元年以屯田功,權(quán)知棗陽軍,累遷至京西、湖北制置使兼知襄陽府。端平元年,金亡,出兵收復(fù)河北,力陳非計。嘉熙三年,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兩淮四川京西湖北兵馬。淳祐四年遭父喪,起復(fù),以其力主和議,為公論所不容,閑居十三年。寶祐四年卒。見《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華父,號裕齋。馬之純孫。理宗寶慶二年進(jìn)士。從真德秀學(xué)。歷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入覲歷陳京師艱食、和糴增價、海盜致寇三害。為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減租稅,養(yǎng)鰥寡孤疾,興學(xué)禮賢,辟召僚屬,皆極一時之選。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兼淮西總領(lǐng),進(jìn)同知樞密院事。度宗咸淳三年參知政事,五年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
全宋詩
馬光祖,字華父,一字實夫,號裕齋,金華(今屬浙江)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調(diào)新喻主簿。歷知馀干縣、高郵軍、處州、臨安府、建康府。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參知政事。五年,進(jìn)知樞密院事?!?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六有傳。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9 【介紹】: 宋潼川人,字逢原,一字叔剛。寧宗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討論六經(jīng)、諸子百家之言。知蒲江縣,后通判太平州,改福州。理宗初政,上書極論當(dāng)時危亡之征。知慶元府,為沿海制置使,募水軍,造戰(zhàn)艦,蓄糧食。為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自建康至池州一帶,列寨置屋,屯戍兵力。度宗時,任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有《續(xù)言行錄》、《奏稿》、《橘州文集》。
全宋詩
姚希得(?~一二六九),一字逢原,字叔剛,潼川(今四川三臺)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jìn)士,授小溪主簿。調(diào)嘉定府司理,知蒲江縣,通判太平州、福州,召為國子監(jiān)丞。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遷秘書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歷江西提刑,知靜江府、慶元府、建康府。景定五年(一二六四),召為兵部尚書。度宗即位,遷同知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尋授參知政事,以言罷。咸淳五年卒。有《橘州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一有傳。
全宋文·卷七七二三
姚希得(?——一二六九),字逢原,一字叔剛,潼川(今四川三臺)人。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授小溪主簿,歷知盤石、蒲江,通判福州。召為國子監(jiān)丞,遷太府寺丞,知大宗正丞,進(jìn)秘書丞。出為提舉江西常平,改提刑,知靜江府。召為秘書少監(jiān),遷宗正少卿兼權(quán)給事中。出為兩淮宣撫司判官,知慶元府。召為工部尚書,改刑部,為沿江制置使兼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兼淮西總領(lǐng)。景定五年召為兵部尚書。度宗即位,授同知樞密院事,拜參知政事。以言罷。起知潭州,辭。咸淳五年卒。有《續(xù)言行錄》、《奏稿》、《橘州文集》。見《宋史》卷四二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醴陵人,字起霖,一字季遠(yuǎn)。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學(xué)。理宗淳祐四年進(jìn)士。歷知嘉興府。累官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景定二年,拜參知政事。三年,罷為湖南安撫使,判潭州。性伉直,不附賈似道。度宗即位,似道恐其召用,陰諷李雷應(yīng)劾之,詔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歿。有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君疇,號陽巖。理宗寶慶二年進(jìn)士。歷知古田縣、通判建寧府。拜監(jiān)察御史兼說書,累疏劾宦官權(quán)貴。由知潭州遷廣東轉(zhuǎn)運判官,決疑獄、劾貪吏、治財賦皆有法。度宗朝進(jìn)工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改福建安撫使,罷亭戶買鹽和荔枝貢。官至刑部尚書。卒謚文毅。有《陽巖文集》、《經(jīng)筵講義》等。
全宋詩
洪天錫,字君疇,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授廣州司法參軍。寶祐三年(一二五五)為監(jiān)察御史,以敢言著。度宗即位,除侍御史兼侍讀。累官福建路安撫使?!?a target='_blank'>宋史》四二四有傳。
全宋文·卷七九九○
洪天錫,字君疇,號陽巖,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寶慶二年進(jìn)士。授廣州司法,調(diào)潮州司理。歷判真州,改知古田縣,判建寧府,擢諸司糧料院。寶祐三年拜監(jiān)察御史兼說書。力劾董宋臣。去官,起知潭州,直寶謨閣,遷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度宗即位,累召不赴。改福建安撫使,進(jìn)華文閣直學(xué)士致仕,加端明殿學(xué)士。卒,謚文毅。著有《經(jīng)筵講義》、《進(jìn)故事》、《通祀輯略》、《味言發(fā)墨》、《陽巖文集》諸書。見《宋史》卷四二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與權(quán)。理宗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攻丁大全,被削籍,拘管他州,時號為六君子。景定三年廷試第二。由紹興府推官數(shù)遷監(jiān)察御史,歷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刑部尚書,依附賈似道。度宗咸淳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恭帝德祐元年,奏乞正似道喪師蕪湖之罪。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張世杰與元兵戰(zhàn)而敗,京學(xué)生攻宜中誤國,遂去位。尋起為左丞相,因元兵至而宵遁回鄉(xiāng)。復(fù)與陸秀夫、張世杰立益王為帝。景炎二年,廣州失守后獨走占城而不返。后死于暹國。
全宋詩
陳宜中,字與權(quán),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jìn)士。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二年,除校書郎(同上書卷九)。四年,為浙西提刑。五年,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七年,筽福州。九年,除刑部尚書。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進(jìn)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井澳之?dāng)?,走占城。元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fù)走暹,歿于暹?!?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八一六○
陳宜中,字與權(quán),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入太學(xué),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劾丁大全,號「六君子」。登景定三年進(jìn)士第。數(shù)年遷監(jiān)察御史。歷江東提舉茶鹽常平公事、浙西提刑、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知福州。咸淳十年自吏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德祐元年,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尋拜右丞相,遷左丞相。與王爚不合,罷,尋復(fù)為右相。元兵迫臨安,宜中請遷都,太后不許,乃遁歸溫州。景炎元年,陸秀夫等擁二王入溫州,復(fù)除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次年,逃入占城,后沒于暹羅?!?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