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6
詞典
1
分類詞匯
25
共25,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發(fā)案
的決
原心定罪
讞定
瞎子斷匾
子宮頸抹片檢查
謠言止于智者
南山鐵案
決斷如流
論心定罪
《漢語大詞典》:
發(fā)案(發(fā)案)
(1).案件判定后予以宣布。
《玉嬌梨》
第四回:“ 吳翰林 道:‘正是,宗師的案也好發(fā)了?!胰说溃骸畬W(xué)里齋夫説,發(fā)案只在三五日了?!?br />(2).發(fā)生案件。
分類:
案件
判定
予以
宣布
《國語辭典》:
的決(的決)
拼音:
dí jué
1.處決。《西游記》第九二回:「帶他上金平府見那刺史官,明究其由,問他個積年假佛害民,然后的決?!?br />2.對于判處笞、杖刑的犯人不準其贖免而執(zhí)行原判,稱為「的決」?!读砍烧Z注解。刑部》:「的決:的,實也。凡笞杖之罪或納金準免,其不準免者曰的決?!?/div>
分類:
杖刑
判定
定數(shù)
施行
《漢語大詞典》:
原心定罪
根據(jù)犯罪人的動機和情節(jié)來判定其罪行。
《漢書·王嘉傳》
:“圣王斷獄,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應(yīng)劭傳》:“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為求生,非謂代死可以生也?!?/div>
分類:
犯罪
罪人
動機
情節(jié)
判定
罪行
《漢語大詞典》:
讞定(讞定)
判定罪名。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xù)集·“眼中釘”》
:“大抵被批評者總愛把‘攻擊’這個字樣去讞定批評家?!?/div>
分類:
判定
定罪
罪名
《漢語大詞典》:
瞎子斷匾(瞎子斷匾)
失明的人胡亂判定匾額上的字。指各說各的,無法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郭紹虞
《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
第二章第十節(jié):“于是
《
詩
》
有 齊 、 魯 、 韓 、 毛 四家,而四家之說,也就像瞎子斷匾一樣,各是其所是,結(jié)果也同‘外傳’的多方附會差不多?!?/div>
分類:
失明
胡亂
判定
匾額
《國語辭典》:
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
拼音:
zǐ gōng jǐng mǒ piàn jiǎn chá
利用抹片檢樣子宮頸表面細胞,以判定有否罹患子宮頸癌的檢查技術(shù)。其檢驗技術(shù)簡單方便,能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成功率極高。凡年滿二十歲或有性行為的婦女,皆應(yīng)定期檢查。
分類:
表面
細胞
判定
罹患
檢查
技術(shù)
《國語辭典》:
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止于智者)
拼音:
yáo yan zhǐ yú zhì zhě
(諺語)明睿的人能判定是非,不輕信口耳轉(zhuǎn)述毫無根據(jù)的傳聞。如:「俗話說:『謠言止于智者』。大家不要再相信那些惡意中傷的小道消息了吧!」
分類:
諺語
明睿
判定
是非
輕信
信口
轉(zhuǎn)述
毫無
無根據(jù)
傳聞
《國語辭典》:
南山鐵案(南山鐵案)
拼音:
nán shān tiě àn
比喻絕對不可更改的判決或意志。參見「南山可移」條。清。
黃遵憲
感事
詩八首之四:「東市朝衣真不測,南山鐵案竟無名?!?/div>
分類:
不可
已經(jīng)
判定
可改
案件
《國語辭典》:
決斷如流(決斷如流)
拼音:
jué duàn rú liú
決策或判斷事情果斷迅速?!吨軙>砣?。裴寬傳》:「漢善尺牘,尤便簿領(lǐng),理識明贍,決斷如流?!埂赌鲜?。卷一五。劉穆之傳》:「穆之內(nèi)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壅滯?!?/div>
分類:
判定
定案
案情
料理
理事
果斷
迅速
《漢語大詞典》:
論心定罪(論心定罪)
根據(jù)犯罪人的動機和情節(jié)來判定其罪行。 漢 桓寬
《
鹽鐵論·刑德
》
:“故
《
春秋
》
之治獄,論心定罪?!眳⒁姟?原心定罪 ”。
分類:
犯罪
罪人
動機
情節(jié)
判定
罪行
《漢語大詞典》:
原心定罪
根據(jù)犯罪人的動機和情節(jié)來判定其罪行。
《漢書·王嘉傳》
:“圣王斷獄,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應(yīng)劭傳》:“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為求生,非謂代死可以生也。”
分類:
犯罪
罪人
動機
情節(jié)
判定
罪行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