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剎那
【佛學大辭典】
(術語)Ks!an!a,謂時之極少。曰一剎那。俱舍論十二曰:「極微字剎那,色名時極少?!谷释踅?jīng)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jīng)九百生滅?!咕闵嵴撌唬骸负蔚让麨橐粍x那量,眾緣和合,法得自體頃,或有動法,行度一極微,對法諸師說,如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如是名為一剎那量?!篃o性攝論六曰:「處夢謂經(jīng)年,寤乃須臾頃,故時雖無量,攝在一剎那?!?br />【佛學常見辭匯】
指極短的時間。佛經(jīng)說在人的一個念頭中就含有九十個剎那。
【俗語佛源】
時間極短暫,謂之「一剎那」。如冰心《寄小讀者》一:「我若不是在童心來復的一剎那頃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煩雜之心來寫這通訊?!挂彩椤敢粍x」。如楊朔《月黑間》:「河面紅光一閃,響起巨大的爆炸聲音。就在這一剎間,小船碎成幾塊。」「剎那」,梵語ksana,「時極短者,謂剎那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敢粍x那」短到什么程度呢?據(jù)《仁王護國經(jīng)》卷上的說法是:「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jīng)九百生
滅。」佛家用「剎那」這一概念表達世間一切事物生滅變化的連續(xù)性和迅速性,謂之「剎那無常」。如《景德傳燈錄·僧那禪師》:「無一塵許間隔,未嘗有一剎那頃斷續(xù)之相。」 (李明權)
【三藏法數(shù)】
(出仁王護國經(jīng))
梵語剎那,華言一念。經(jīng)云: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俱舍論云:時之極少者名剎那。是也。(念有大小,一念者大念也,一剎那者小念也。)
初剎那識
【佛學大辭典】
(術語)生有最初之第八識也。最初之一剎那,唯此第八而已。故曰初剎那識。仁王經(jīng)中曰:「諸有情于久遠劫,初剎那識異于木石。」
【佛學常見辭匯】
一切有情在最初的一剎那,只有第八識。
剎那
【佛學大辭典】
(術語)Ks!ana,譯言一念。時之最少者。勝鬘寶窟中末曰:「外國稱剎那,此云念也?!固叫浭嗽唬骸竸x那者,此云念頃,于彈指頃有六十剎那?!咕闵嵴撌唬骸笜O微字剎那,色名時極少?!刮饔蛴浂唬骸笗r極短者,謂剎那也?!勾蟛胤〝?shù)曰:「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估銍澜?jīng)二曰:「沈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終從變滅?!硅笳Z雜名曰:「剎那揭沙曩?!?br />【佛學常見辭匯】
華譯一念,指極短的時間。經(jīng)上說,一彈指之間,即已含有六十個剎那了。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世界之世,向近暫析之,如云剎那。剎那梵語,譯作極少之時也。
剎那生滅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一剎那之短時間中有生滅。謂萬法剎那生,剎那滅,轉(zhuǎn)轉(zhuǎn)相續(xù)也。此為成實論之說。梵Ks!an!abhan%ga。
【佛學常見辭匯】
一剎那之間就有生滅的意思。
剎那三世
【佛學大辭典】
(術語)剎那相對望而立三世,現(xiàn)在之一剎那曰現(xiàn)在,前剎那曰過去,后剎那曰未來。
【佛學常見辭匯】
一剎那之間就已含有三世,即現(xiàn)在的一剎那叫做現(xiàn)在,前剎那叫做過去,后剎那叫做未來。
剎那無常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剎那之間,具生住異滅之四相。轉(zhuǎn)變無常也。對一期無常而言。仁王經(jīng)上曰:「一剎那經(jīng)九百生滅。」
【佛學常見辭匯】
謂在一剎那之短促時間中,就已具有生住異滅的四相,變化無常。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剎那,華言一念。而言無常者,謂此一念之心,生住異滅四相,遷流不停,是名剎那無常。
剎那滅義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剎那,華言一念。謂眼等諸識種子,一念才生,生則隨滅,念念不停,剎那變異;耳鼻舌身意等諸識種子,各各亦復如是,是為剎那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