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北人未識
把做杏花看
如宿杏花村
有人怪和雪杏花飛
相關(guān)人物晏殊
《宋人軼事匯編》卷七〈晏殊〉~292~
紅梅獨盛于姑蘇,晏元獻始移植西岡第內(nèi)。一日貴游賂園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王君玉聞盜花事,遺以詩曰:「館娃宮里舊精神,粉瘦瓊寒露?新,園吏無端偷折去,鳳城從此有雙身?!构珖L與客飲花下作詩曰:「若更遲開二三月,北人應(yīng)作杏花看?!箍驮唬骸腹姽碳?,待北俗何淺也?」公曰:「顧傖夫安得不然?」
典故 寄一枝
江南信
寄梅花
隴頭梅
逢驛使
隴頭人
江南春信
江南驛使
一枝春色
驛使梅
贈梅花
一枝春信
春在手
江南信息
不寄梅花
寄寒梅
江路梅花
隴頭春信
送客逢春
梅花寄遠
庾嶺一枝
折梅寄
故人難寄
寄折梅
尋驛使
隴頭春色
萬里贈
折花寄
解道江南句
陸凱寄梅
難隨驛使
楚驛梅邊
到隴梅花
故人堪寄
寒梅傳驛信
寄與路遙
剪梅煙驛
江南逢梅
嶺梅傳遠信
隴驛傳梅
陸郎封寄
一枝誰寄長安
驛傳梅信
驛使為伊忙
庾梅信斷
折梅寄江北
只贈梅花
春贈隴頭
故人贈江頭春信
寒梅堪寄
花信隨驛使
寄春
江南折贈
梅殘驛使遲
梅花寄寒驛
梅寄斷魂
南枝附春信
水驛寄江南梅萼
萬里憑驛使
一枝傳遠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遠信
一枝隨驛使
驛使傳梅
驛使帶春
遠寄江南春意
贈春色
折得隴頭
折寒香傳語
折梅
折梅寄我
折幽香千里寄
相關(guān)人物范曄
陸凱
《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范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弧?/span>
簡釋
隴頭梅:詠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亦詠梅花。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p>
例句
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欲托清香傳遠信,一枝無計奈愁何。
典故 東西南北身
東西南北征
相關(guān)人物孔子
《禮記注疏》卷六〈檀弓上〉~2~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褂谑欠庵?,崇四尺。孔子先反,門人后。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乖唬骸阜滥贡??!箍鬃硬粦?yīng)。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span>
例句
東西南北人,高跡自相親。
甫也南北人,蕪蔓少耘鋤。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