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9詞典 1分類詞匯 38
《國語辭典》:大湖區(qū)(大湖區(qū))  拼音:dà hú qū
地名。指北美洲中部五大湖所在的區(qū)域。由蘇必略湖、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大湖所形成,橫跨美、加兩國,航運頻繁,物產(chǎn)豐富。
《國語辭典》:吼鶴(吼鶴)  拼音:hǒu hè
動物名。鶴科鳥類。原產(chǎn)北美洲,為瀕臨絕種的世界稀禽。體羽白色,腿及翅尖黑色,面部及頭頂紅色。因鳴叫聲在兩英里之外都能聽到,故稱為「吼鶴」。也稱為「高鳴鶴」。
《國語辭典》:白令海峽(白令海峽)  拼音:bái lìng hǎi xiá
Bering Strait
海峽名。介于亞洲與北美洲之間,北接北極海,南連白令海。最寬處約八十五公里,結(jié)凍期長達六至七個月。
《國語辭典》:安大略湖  拼音:ān dà lüè hú
Ontario Lake
湖泊名。位于北美洲,為大湖區(qū)最東和最小的湖。面積約二萬七千二百平方英里,最深處八百零二英尺。
《國語辭典》:落磯山(落磯山)  拼音:luò jī shān
Rocky Mountains
山脈名。位于北美洲的西部,由西北方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綿亙至南方的墨西哥。是北美洲最大的山脈。最高峰為麥金利峰(德納利山),位于美國阿拉斯加州,高六千一百九十四公尺。
《國語辭典》:加拿大  拼音:jiā ná dà
Canada
國名。位于北美洲大陸的北半部,北界北極海,東界大西洋,南界美國,西界阿拉斯加與太平洋。面積九百九十七萬六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千六百萬。首都為渥太華(Ottawa)。人民多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主要語言為英語、法語。原為英國屬地,于西元一八六七年七月一日獨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CAN。
《國語辭典》:三觭龍(三觭龍)  拼音:sān jī lóng
動物名??铸堫悺sw長約三丈,其化石發(fā)現(xiàn)于北美洲及中國蒙古、山東之白堊紀地質(zhì)系統(tǒng)中。有一骨板由頭后緣伸至肩甲,以保護頸部,頭上有角一對,形似牛角,頭前正中線上,另有一小角,故稱為「三觭龍」。
《漢語大詞典》:哥斯達黎加
北美洲國家。在中美洲地區(qū)南部,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面積5.11萬平方千米。人口319.1萬(1994年),首都圣何塞。多山地和高原。地處熱帶。農(nóng)業(yè)占重要地位。主產(chǎn)咖啡和香蕉,并為重要出口商品。
《漢語大詞典》:格林納達
北美洲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國。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積344平方千米。人口11萬(1987年)。首都圣喬治。主島格林納達為火山島。熱帶雨林氣候。肉豆蔻產(chǎn)量居世界前列。旅游業(yè)較重要。
《國語辭典》:格陵蘭(格陵蘭)  拼音:gé líng lán
Greenland
島名。位于北美洲東北的海中,是世界最大島。面積二百十七萬五千零八十二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北極圈內(nèi),故氣候極冷,為丹麥的領(lǐng)土。
《漢語大詞典》:多米尼加共和國
北美洲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國。瀕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積4.84萬平方千米。人口750萬(1995年)。首都圣多明各。境內(nèi)多山。熱帶氣候。農(nóng)業(yè)國。主要產(chǎn)蔗糖。
《漢語大詞典》:多米尼加聯(lián)邦
北美洲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國。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積751平方千米。人口7.4萬(1995年)。首都羅索。屬火山島。熱帶海洋性氣候。主要生產(chǎn)和出口香蕉。
《國語辭典》:海岸山脈(海岸山脈)  拼音:hǎi àn shān mài
1.與海岸平行的山脈。
2.山脈名。在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岸,南起于美國加州南部,北行經(jīng)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至加拿大的溫哥華島。
《漢語大詞典》:洪都拉斯
北美洲國家。在中美洲地區(qū)北部,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面積11.21萬平方千米。人口534萬(1993年)。首都特古西加爾巴。除沿海平原外,均為山地高原。熱帶氣候,農(nóng)業(yè)國。主要出口香蕉、咖啡。
《漢語大詞典》:伯利茲
北美洲國家。在中美洲地區(qū)東部。瀕加勒比海。面積2.3萬平方千米。人口21.1萬(1994年)。首都貝爾莫潘。南部為山地,北部和沿海地勢低平。熱帶雨林氣候。農(nóng)業(yè)國。產(chǎn)甘蔗、柑橘、稻米等。主要出口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