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參詳(參詳)
(1).參酌詳審。《梁書·徐勉傳》:“ 天監(jiān) 元年, 佟之 ( 何佟之 )啟審省置之宜,敕使外詳。時尚書參詳,以天地初革,庶務權輿,宜俟隆平,徐議刪撰?!?唐 陳子昂 《為陳舍人讓官表》:“預參詳於詔獄,叨奬渥於宸階?!被泟?span id="txemva5" class="book">《關漢卿》第六幕:“且將 朱簾秀 收監(jiān),待我參詳定讞?!?br />(2).思量;琢磨。《敦煌變文集·頻婆娑羅王變文》:“心頭託首細參詳,世事從來不久長?!?明 袁宏道 《送武岡州判張子之任》詩:“胥徒勤檢點,蠻語細參詳。” 峻青 《海嘯》第四章四一:“這個嘛, 趙司令 你自己慢慢參詳去吧?!?br />(3).猶端詳。 元 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正行中舉目參詳,見雄糾糾公人如虎狼?!?/div>
《漢語大詞典》:參稽(參稽)
參酌稽考;對照查考。荀子·解蔽:“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宋 葉適 《進故事》:“蓋當是時王道雖衰而未息,其君臣相與議論,尚能參稽於義理之初,而未盡埋沒於事為之末故也?!?span id="fiu5afn" class="book">《明史·文苑傳一·徐一夔》:“是以前局之史,既有十三朝《實録》,又有此書可以參稽。” 汪辟疆 《〈鶯鶯傳〉校錄按語》:“茲全録於后,俾便參稽云?!?/div>
《漢語大詞典》:參用(參用)
(1).間雜而用;兼用。 南朝 梁 沈約 《南郊赦詔》:“軍政國容,事緒非一。刑禮參用,未臻和簡?!?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佐領官不宜部選》:“臣聞古者,計戶以貢士,量官而署吏,故官不乏吏,士不乏官,士吏官員,必相參用?!?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十七:“ 王仰之 先生處置講演一課,有兩種方法,交互參用?!?br />(2).參酌使用、任用。 宋 曾鞏 《請令州縣特舉士札子》:“三代學校勸教之具, 漢 代郡國太常察舉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參用。”明史·湖廣土司傳·施州:“命以 施州 宣慰司為從三品, 東鄉(xiāng) 諸長官司為正六品,以流官參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讀此知學政一差,本非翰林所應預, 仁皇帝 特破格參用之。”
《國語辭典》:參訂(參訂)  拼音:cān dìng
參照自己的意見并加以訂正。《新唐書。卷一八二。劉瑑傳》:「由武德訖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類而析之,參訂重輕?!挂沧鳌竻⒍ā?。
《漢語大詞典》:參定(參定)
參酌商定。魏書·崔孝芬傳:“ 熙平 中, 澄 奏地制八條, 孝芬 所參定也。” 宋 蘇軾 《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伏望陛下令 君錫 條具 祖洽 譏訕之言,下近臣參定,以明枉直?!?span id="0k1akxh" class="book">《明史·張志發(fā)傳》:“日來慰諭輔臣溫旨,輔臣與司禮自相參定,方聽御批?!?/div>
分類:參酌商定
《漢語大詞典》:參會(參會)
三者會合。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神喪則髣髴,髣髴則參會不一?!?陶弘景 注:“參會,謂志心神三者之交會也。”又指三國諸侯相會。 晉 杜預 《〈春秋左氏傳〉序》:“二曰‘志而晦’。約言示制,推以知例。參會不‘地’,與謀曰‘及’之類是也?!?陸德明 釋文:“參,士南反,又音三?!?/div>
《國語辭典》:加減(加減)  拼音:jiā jiǎn
1.增加或減少。《紅樓夢》第六八回:「至于那起下人小人之言,未免見我素昔持家太嚴,背地加減些話也是常情?!?br />2.考慮、思索?!督鹌棵贰返谄吡兀骸竿蚶舷壬羯窦訙p一二,足見厚情?!?/div>
《漢語大詞典》:參取(參?。?/div>
參酌吸取。 金 王若虛 《楊子法言微旨序》:“參取眾説,析之以己見。”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其學參取佛老二家,不喜高遠奇異,循常道。” 明 李贄 《觀音問·答自信》:“於此著實參取,便自得之?!?/div>
分類:參酌吸取
《漢語大詞典》:參較(參較)
參酌比較;比照核驗。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札子》:“類聚參較,別行立法。” 清 沈大成 《學福齋雜著·西洋測時儀記》:“測法,以日晷參較,引二針分指時刻?!?梁啟超 《泰西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試舉兩說之要領,而參較之。”
《漢語大詞典》:參正(參正)
參酌校正。 唐 孔穎達 《周易正義卷首·論重卦之人》:“仰觀俯察,以相參正?!?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其從弟 練 于《五分律》譯出時為檀越。 佛馱什 執(zhí)梵, 智勝 為譯, 道生 、 慧嚴 參正?!?/div>
《漢語大詞典》:參叩(參叩)
亦作“ 參扣 ”。
(1).參酌叩問。 宋 蘇軾 《與滕達道書》之十七:“意謂中涂必一見,得相參扣。” 明 宋濂 《楚石禪師六會語序》:“惟詣 寂照 之室,反覆參叩。”
(2).拜見。 唐 慧能 《壇經(jīng)·機緣品》:“﹝ 懷讓禪師 ﹞初謁 嵩山 安國師 , 安 發(fā)之 曹溪 參扣?!?陳衍 元詩紀事·明本《中峰行錄》:“駙馬太尉 瀋王 王璋 ,遣參軍 洪鑰 齎書幣,敘弟子禮,期請上命南來參叩。”
《漢語大詞典》:參擇(參擇)
參酌選取。 宋 歐陽修 《尚書蔡公行狀》:“凡貢士當賜第者,考定,必召其高第數(shù)人并見,又參擇其材質(zhì)可者,然后賜第一?!?/div>
分類:參酌選取
《漢語大詞典》:參綴(參綴)
(1).參與附綴。意謂追隨。 宋 秦觀 《送平仲學士》詩:“南宮參綴端如夢,東觀分攜空復情?!?br />(2).參酌連綴。 郭沫若 《歷史人物·屈原研究》:“經(jīng)我把它們參綴起來,才成了全文?!?/div>
《漢語大詞典》:審參(審參)
審核參酌。 后蜀 何光遠 鑒誡錄·判木夾:“今與明公陳之,望審參焉。”
《漢語大詞典》:離參(離參)
分別調(diào)查參酌。 清 曾國藩 《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離參者,如欲知豆價,則先以麥問甲,次以稻問乙,次以粱問丙。離其事,異其人,而旁參之,然后進退以定豆價,百不失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