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魚肉鄉(xiāng)民(魚肉鄉(xiāng)民)  拼音:yú ròu xiāng mín
比喻恣意欺凌百姓,剝取民膏民脂。如:「他是地方上的惡霸,一向魚肉鄉(xiāng)民而不以為意。」
《漢語大詞典》:總街之庭(總街之庭)
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 商湯 聽取民意之處。管子·桓公問:“ 堯 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人也; 舜 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禹 立諫鼓於朝,而備訊唉; 湯 有總街之庭,以觀人誹也。”
《漢語大詞典》:芬尼運動
愛爾蘭人民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1801年愛爾蘭被并入英國。1858年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和美國紐約同時成立兩個組織,統稱芬尼(以愛爾蘭傳說中的蓋爾人英雄芬尼·馬庫爾統帥的民團命名),綱領是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建立共和國。組成的武裝力量,稱“愛爾蘭共和軍”。多次舉行武裝密謀活動和起義,均失敗。19世紀70年代后衰落。
《漢語大詞典》:刮骨抽筋
喻極力搜刮、榨取民財。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四:“ 清 室二百七十余年間的統治在官場中已經凝集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貪婪惡習。一般的官府均以貪贓枉法為能,在上的鬻爵收賄,在下的刮骨抽筋?!俟傧嘈l(wèi)’,讓你受苦的民間硬是呼天無路,吁地無門?!?/div>
《漢語大詞典》:三大法寶
中國共產黨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三件有力武器,即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由毛澤東在1939年10月提出并論述。統一戰(zhàn)線就是團結全民族一切愛國人士,組成最廣泛的政治聯盟,最大限度地壯大自己和孤立敵人;武裝斗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的主要手段;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中的關鍵。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統一戰(zhàn)線和黨的建設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