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904
典故
38
詞典
1747
分類詞匯
38
佛典
68
其它
13
共1747,分1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口吻
不容口
口兒
可口
掛口
脫口
掩口
口訣
雞口
檀口
口頭
決口
繡口
口業(yè)
上口
《國(guó)語辭典》:
口吻
拼音:
kǒu wěn
1.口?!段倪x。成公綏。嘯賦》:「隨口吻而發(fā)揚(yáng),假芳?xì)舛h(yuǎn)逝。」唐。劉禹錫〈
上中書李相公啟
〉:「言出口吻,澤濡寰區(qū)。」
2.說話的語氣及措辭。《紅樓夢(mèng)》第二二回:「襲人見這話不是往日口吻,因又笑道:『這是怎么說?』」也稱為「口氣」。
3.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秲号⑿蹅鳌返谖寤兀骸嘎犇阏f話,分明是京都口吻。」也稱為「口氣」、「口音」。
分類:
口吻
腔調(diào)
口氣
嘴唇
嘴
口音
《國(guó)語辭典》:
口音
拼音:
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這門上見他是外國(guó)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guó)?!挂卜Q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豆賵?chǎng)現(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duì),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挂卜Q為「口氣」。
3.語音學(xué)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duì)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guó)語中的a、e、o、b、p、f等。
分類:
口音
語音學(xué)
口氣
個(gè)人
氣流
民族
口腔
不經(jīng)
鼻腔
話音
發(fā)出
《國(guó)語辭典》:
口氣(口氣)
拼音:
kǒu qì
1.從口中散發(fā)出來的難聞氣味。《后漢書。卷八五。東夷傳。夫馀傳》:「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氣噓之,不死?!挂卜Q為「口過」、「口臭」。
2.說話的語氣及措辭。清。李漁《風(fēng)箏誤》第九出:「口氣也像女人口氣,筆跡也像女人筆跡。」也稱為「口吻」。
3.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紅樓夢(mèng)》第八二回:「便把活計(jì)放下,走到黛玉處去探探他的口氣?!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诙兀骸盖业冉裢碓囋囁目跉?,他若肯了,不怕他師父不肯?!挂卜Q為「口音」。
4.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五回:「還坐了七八個(gè)人,都是寧波、紹興一路口氣?!挂卜Q為「口音」、「口吻」。
分類:
口氣
口音
言外之意
話語
所體
語氣
中流
體現(xiàn)
流露
口風(fēng)
氣勢(shì)
聲音
措詞
觀點(diǎn)
氣派
格調(diào)
看法
《漢語大詞典》:
不容口
猶言不絕口。
《
史記·袁盎晁錯(cuò)列傳
》
:“﹝ 梁王 ﹞曾使人刺 盎 ,刺者至 關(guān)中 ,問 袁盎 ,諸君譽(yù)之皆不容口?!?宋 孫光憲
《
北夢(mèng)瑣言
》
卷五:“有 弘農(nóng) 楊蘧 者,曾到 嶺 外,見 陽朔 、 荔浦 山水,談不容口。”
《
明史·胡翰傳
》
:“見 翰 文,稱之不容口。” 楊樹達(dá)
《〈增訂本中國(guó)修辭學(xué)〉自序》
:“今年夏間,老友 徐特立 君返 湘 ,從湖南大學(xué)書庫(kù)借讀此書,謬以為有合于辯證法,亟稱其美,客座漫談,公會(huì)宣講,譽(yù)之不容口?!?/div>
《國(guó)語辭典》:
口兒(口兒)
拼音:
kǒu ér
1.內(nèi)外相通之處。如:「巷口兒」?!镀邆b五義》第四回:「包興將門口兒埋伏了個(gè)結(jié)實(shí),進(jìn)了飯店?!?br />2.裂縫處。如:「樹干上被刮了一道口兒?!?/div>
分類:
內(nèi)外
裂縫
外相
相通
《國(guó)語辭典》:
可口
拼音:
kě kǒu
口味適宜,形容飲食美味。《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即時(shí)奔往鬧熱胡衕,只揀可口的魚肉葷肴、榛松細(xì)果,買了偌多,撮弄得齊齊整整?!埂都t樓夢(mèng)》第六二回:「又命小燕也撥了半碗飯,泡湯一吃,十分香甜可口。」
分類:
可口
食物
《國(guó)語辭典》:
掛口
拼音:
guà kǒu
談?wù)?、提及。引申為放在心上。宋?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
送劉攽倅海陵
〉詩:「君不見阮嗣宗臧否不掛口,莫誇舌在齒牙牢?!挂沧鳌笒忑X」、「掛齒」。
分類:
提及
《國(guó)語辭典》:
脫口(脫口)
拼音:
tuō kǒu
不加思索,順口說出?!段拿餍∈贰返诎嘶兀骸钢辽僖嘤幸话肟词煸诙抢?,不然怎么能夠脫口而出呢?」
分類:
率意
出口
《國(guó)語辭典》:
掩口
拼音:
yǎn kǒu
1.以手遮口?!抖Y記。曲禮上》:「負(fù)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duì)?!埂犊鬃蛹艺Z。卷五。子路初見》:「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br />2.比喻沉默?!妒酚?。卷一二。孝武本紀(jì)》:「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東周列國(guó)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讒夫在側(cè),邪說諛辭,以曲為直。」
分類:
沉默
沉默不語
不語
捂住
住嘴
嘴巴
《國(guó)語辭典》:
口訣(口訣)
拼音:
kǒu jué
1.容易背誦上口的要訣。如:「珠算口訣」?!独蠚堄斡洝返谝换兀骸杆赃@老殘就拜他為師,學(xué)了幾個(gè)口訣,從此也就搖個(gè)串鈴替人治病糊口去了?!?br />2.佛、道二家傳授道法或秘術(shù)的要語?!侗阕印?nèi)篇。明本》:「豈況金簡(jiǎn)玉札、神仙之經(jīng)、至要之言,又多不書,登壇歃血,乃傳口訣?!?/div>
分類:
口訣
佛家
道家
學(xué)藝
口頭
傳授
道法
要點(diǎn)
秘術(shù)
要語
記誦
語句
《漢語大詞典》:
雞口(雞口)
(1).雞喙。
《
史記·蘇秦列傳
》
:“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異於牛后乎?” 張守節(jié) 正義:“雞口雖小,猶進(jìn)食;牛后雖大,乃出糞也?!?br />(2).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詩·任詩》
:“甘閒在雞口,不貴封龍額?!?明
楊慎
《丹鉛雜錄·黃滔律賦》
:“無名氏作
《孟嘗君夜度函谷賦》
:‘嘆 秦 關(guān)之百二,難騁狼心;笑 齊 客之三千,不如雞口?!嗫上惨病!?清
鈕琇
《
觚賸·七月天
》
:“豈雞口之福難消,畢竟因差果錯(cuò);乃牛后之羞旋至,大似谷震鐘鳴?!?/div>
分類:
低微
安寧
地位
《國(guó)語辭典》:
檀口
拼音:
tán kǒu
形容婦女紅艷的嘴唇。唐。
張祜
黃蜀葵花
詩:「無奈美人閒把嗅,直疑檀口印中心。」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div>
分類:
紅艷
嘴唇
女性
《國(guó)語辭典》:
口頭(口頭)
拼音:
kǒu tóu
言語。如:「口頭答覆」。《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你是甚么口頭,有這么打自得兒沒的?」
《國(guó)語辭典》:
口頭(口頭)
拼音:
kǒu tou
食物的滋味?!都t樓夢(mèng)》第二五回:「寶玉道:『我嘗了不好,也不知?jiǎng)e人說怎么樣?』寶釵道:『口頭也還好。』」
分類:
口頭
味道
表達(dá)
區(qū)別
《國(guó)語辭典》:
決口(決口)
拼音:
jué kǒu
沿河的堤防被大水沖出缺口?!独蠚堄斡洝返谝凰幕兀骸笇m保以為夾堤里的百姓,廬墓生產(chǎn)可惜,難道年年決口就不傷人命嗎?」
分類:
決口
堤岸
嘴巴
被水
水沖
出缺
缺口
《漢語大詞典》:
繡口(繡口)
比喻文辭華麗。 唐
柳宗元
《乞巧文》
:“駢四儷六,錦心繡口?!?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
:“ 長(zhǎng)公 ( 蘇軾 )繡口錦心,不日連枝奮北?!眳⒁姟?錦心繡口 ”。
分類:
文辭
文辭華麗
辭華
華麗
《國(guó)語辭典》:
錦心繡口(錦心繡口)
拼音:
jǐn xīn xiù kǒu
錦、繡,織錦刺繡,比喻美好。語本唐。
李白
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兄心肝五臟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錦心繡口用以稱贊人文思巧妙,文辭優(yōu)美。唐。
柳宗元
〈
乞巧文
〉:「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埂剁R花緣》第九三回:「雖只數(shù)字,結(jié)束之妙,無過于此,若非錦心繡口,何能道出?」也作「錦繡心腸」、「錦心繡腹」、「繡口錦心」。
分類:
優(yōu)美
文思
華麗
詞藻
《國(guó)語辭典》:
口業(yè)(口業(yè))
拼音:
kǒu yè
1.佛教用語。指會(huì)造成未來苦樂果報(bào)的言語行為。宋。
蘇軾
勝相院經(jīng)藏記
:「結(jié)習(xí)口業(yè),妄言綺語,論說古今、是非、成敗。」
2.唐宋時(shí)稱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為「口業(yè)」。宋。
蘇軾
〈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詩:「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br />3.賴以維生的產(chǎn)業(yè)?!肚迨犯濉>硭?。世祖本紀(jì)一》:「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yè)?!?/div>
分類:
佛教語
佛教
藉以
詩文
為生
創(chuàng)作
產(chǎn)業(yè)
三業(yè)
相比
比附
《國(guó)語辭典》:
上口
拼音:
shàng kǒu
誦讀文章時(shí)熟練而流暢?!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回:「那幾句讀了一天不得上口,急得要哭出來了?!?/div>
分類:
上口
通道
上部
詩文
誦讀
可口
入口處
流利
純熟
順口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