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洪崖肩
拍洪崖
洪崖井
肩拍洪
洪崖生
拍古人肩
拍洪崖肩
洪崖拍肩
把洪崖手
洪肩
仙人拍肩
相關人物洪崖
郭璞
《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衛(wèi)叔卿〉~29~
衛(wèi)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漢儀鳳(二字有誤)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閑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車,駕白鹿,從天而下,來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許,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驚問曰:「為誰?」答曰:「吾中山衛(wèi)叔卿也?!沟墼唬骸缸尤羰侵猩饺?,乃朕臣也,可前共語?!故迩浔疽庵]帝,謂帝好道,見之必加優(yōu)禮。而帝今云是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應。忽焉不知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見。但見其子名度世,即將還見。帝問云:「汝父今在何所?」對曰:「臣父少好仙道,嘗服藥導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馀年。云當入太華山也。」帝即遣使者與度世共之華山,求尋其父。到山下欲上,輒火,不能上也。積數(shù)十日,度世謂使者曰:「豈不欲令吾與他人俱往乎?!鼓她S戒獨上。未到其嶺,于絕巖之下,望見其父,與數(shù)人博戲于石上。紫云蔚蔚于其上,白玉為床,又有數(shù)仙童執(zhí)幢節(jié),立其后。度世望而載拜。叔卿曰:「汝來何為?」度世曰:「帝甚恨前日倉卒,不得與父言語,今故遣使者梁伯,與度世共來,愿更得見父也?!故迩湓唬骸盖盀樘纤?,欲誡帝以大災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國祚可延。而強梁自貴,不識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語,是以去耳。今當與中黃太乙共定天元,吾終不復往耳。」度世曰:「不審向與父并坐是誰也?」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火低公、飛黃子、王子晉、薛容耳。今世向大亂,天下無聊,后數(shù)百年間,土滅金亡。汝歸,當取吾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書,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道成,來就吾于此。勿得為漢臣也,亦不復為語帝?!苟仁烙谑前蒉o而去,下山見梁伯,不告所以。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頭于度世,求乞道術。先是度世與之共行,見伯情行溫實,乃以語之。梁伯但不見柱下之神方耳。后掘得玉函,封以飛仙之香,取而餌服。乃五色云母,遂合藥服之,與梁伯俱仙去。留其方與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
《昭明文選》二十一卷〈詩乙·游仙〉~020~
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飛泉。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列仙傳》
洪崖先生,或曰皇帝之臣伶?zhèn)愐?,得道仙去,姓張氏?;蛟粓驎r已三千歲矣。漢仙人魏叔卿在終南絕頂與數(shù)人博,其子度臣問卿曰:「同與博者為誰?」叔卿曰:「洪崖先生輩也」。
《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九〈居處部十七·井〉
《豫章記》:「厭源山西北,余侔村五六里,有洪井,說云:洪崖先生之井?!?/span>
例句
仙井今猶在,洪崖久不還。
緬思洪崖術,欲往滄海隔。
蛇子蛇孫鱗蜿蜿,新香幾粒洪厓飯。
嘈嘈弦吹匝天開,洪崖簫聲繞天來。
水淹徐孺宅恒乾,繩墜洪崖井無底。
洪崖遣后名何遠,陸績懷來事更長。
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勿追赤松游,勿拍洪崖肩。
典故 鵑啼血
泣杜鵑
杜鵑魂
古帝魂
望帝春心
蜀帝魂
口流血
啼成血
蜀天子
悲蜀帝
蜀帝王
杜魂
魂作杜鵑
望帝愁魂
杜鵑積恨
杜宇啼血
口血
蜀王遺魄
蜀王作鳥
蜀羽怨紅啼斷
望帝歸魂
昔帝恨
冤魂化禽
相關人物杜宇
《華陽國志》卷三〈蜀志〉~8~
魚鳧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于湔。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酒摺堪蛧Q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后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
《昭明文選》卷四〈賦乙·京都中·左思蜀都賦〉~89~
唐·李善注引《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云宇化為子規(guī)。子規(guī),鳥名也。蜀人聞子規(guī)鳴,皆曰望帝也?!?/span>
《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六〈州郡部·劍南道·益州〉~937~
《十三州志》曰:「時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鱉冷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國禪鱉冷,號曰開明,遂自亡去,化為子規(guī)。故蜀人聞鳴曰:『我望帝也?!弧?/span>
晉·闞骃《十三州志》
「其后有王日杜宇,稱帝,號望帝?!幸凰勒呙M令,其尸亡至汶山卻是更生,見望帝,帝以為蜀相,時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鱉令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國禪鱉令,號曰開明。遂自亡去,化為子規(guī)。故蜀人聞鳴曰:『我望帝也?!挥衷疲骸和凼棍M令治水而淫其妻,令還,帝慚,遂化為子規(guī)?!弧梗〒?jù)《二酉堂叢書》清·張澍輯本)
舊題晉·張華注《禽經(jīng)》
「巂周,子規(guī)也(按,即杜鵲)?!埂蹲ⅰ罚骸敢固溥_旦,血漬草木?!?
《太平廣記》卷四百六十三〈禽鳥四·杜鵑〉
杜鵑,始陽相推而鳴,先鳴者吐血死。嘗有人出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即死。初鳴,先聽者主離別。廁上聽其聲,不祥。厭之之法,當為犬聲應之。
簡釋
杜宇:指杜鵑鳥,或喻哀怨、思歸之情。唐李商隱《井絡》:“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龍?!?/p>
例句
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朧。
胡蝶翅翻殘露滴,子規(guī)聲盡野煙深。
殘春碧樹自留影,半夜子規(guī)何處聲。
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
劍閣西南遠鳳臺,蜀魂何事此飛來。
不同蜀魄啼殘月,唯逐天雞囀詰朝。
子規(guī)啼欲死,君聽固無愁。
古樹春無花,子規(guī)啼有血。
寂寥聞蜀魄,清絕怨湘弦。
杜鵑魂厭蜀,蝴蝶夢悲莊。
誰為蜀王身作鳥,自啼還自有花開。
壺觴笑詠隨風去,唯有聲聲蜀帝魂。
憑書正惆悵,蜀魄數(shù)聲新。
蜀魄叫回芳草色,鷺鷥飛破夕陽煙。
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龍。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昔帝一時恨,后人千古悲。
有鳥自稱蜀帝魂。
石滑羊腸險,山空杜宇悲。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guī)啼血滴松風。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恨聲流蜀魄,冤氣入湘云。
況又將冤抱,經(jīng)春杜魄隨。
到得長江聞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隨。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
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qū)區(qū)。
口乾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于蒼穹。
望帝傳應實,昭王問不回。
楚天空闊月成輪,蜀魄聲聲似告人。
旅情方浩蕩,蜀魄滿林啼。
猶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萬囀聲。
望鄉(xiāng)臺上秦人在,學射山中杜魄哀。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蜀魄千年尚怨誰,聲聲啼血向花枝。
千年冤魄化為禽,永逐悲風叫遠林。
不忿黃鸝驚曉夢,唯應杜宇信春愁。
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
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
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
棲霞山中子規(guī)鳥,口邊血出啼不了。
碧鮮似染萇弘血,蜀帝城邊子規(guī)咽,相如橋上文君絕。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
典故 囊中詩
錦囊詩句
詩滿囊
奚奴錦
囊句
古錦詩囊
詩囊羞澀
探古錦
李賀詩囊
囊不空
囊開古錦
昌谷空囊
古錦句囊
賀囊佳制
錦囊公子
囊詩貯錦
嘔心囊句
秀句盈囊
一囊詩稿
背錦
錦囊奚奴
奚奴背詩笈
相關人物李賀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隱十·李賀小傳〉~849~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嫁王氏者,語長吉之事尤備。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后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始已耳!」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省。
《史記》卷四《周本紀》
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zhàn)。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鼓伺c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
典故問周鼎
窮神奸
察神奸
鑄古鼎
鼎鑄神奸
洛鼎無虧誰敢問
送者問鼎
問鼎語
象物知神奸
象物知奸
夏鼎象物
相關人物周成王
楚子
王孫滿
《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一〈宣公·傳三年〉~367~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晉·杜預注:「示欲偪周取天下?!?/span>
例句
沈吟問鼎語,但見東波流。
長懷問鼎氣,夙負拔山雄。
封疆恢霸道,問鼎競雄圖。
余聞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南史》卷三十二〈張邵列傳·張融〉~833~
融字思光,弱冠有名。道士同郡陸脩靜以白鷺羽麈尾扇遺之,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解褐為宋新安王子鸞行參軍。王母殷淑儀薨,后四月八日建齋并灌佛,僚佐儭者多至一萬,少不?五千,融獨注儭百錢。帝不悅曰:「融殊貧,當序以佳祿?!钩鰹榉庀睢氖逵莱龊箐舅椭唬骸杆坡劤?,汝尋當還?!谷谠唬骸覆换疾贿€,政恐還而復去?!辜靶?,路經(jīng)嶂崄,獠賊執(zhí)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方作洛生詠,賊異之而不害也?!冽R太傅掾,稍遷中書郎,非其所好。乞為中散大夫,不許。張氏自敷以來,并以理音辭、修儀范為事。至融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見者驚異,聚觀成韨,而融了無慚色。隨例同行,?;t不進。高帝素愛融,為太尉時,與融?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融假還鄉(xiāng),詣王儉別。儉立此地舉袂不前,融亦舉手呼儉曰:「歜曰『王前』?!箖€不得已趨就之。融曰:「使融不為慕勢,而令君為趍士,豈不善乎。」常嘆云:「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span>
《后漢書》卷三十七〈桓榮丁鴻列傳·桓榮〉~25~
二十八年,大會百官,詔問誰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執(zhí)金吾原鹿侯陰識可。博士張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為陰氏乎?為天下乎?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才?!沟鄯Q善,曰:「欲置傅者,以輔太子也。今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即拜佚為太子太傅,而以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綬,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典故丞相柏
丞相祠堂何處
武侯柏
武侯祠柏
鸝音古柏
相關人物諸葛亮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六〈蜀相〉【案: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span>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隔葉黃鸝多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出師未用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一〈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孔明廟階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霜皮溜水四十圍】【蒼皮溜雨四十圍】【蒼皮溜水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日出寒通雪山白】。憶昨路繞錦亭東【憶昨路繞錦城東】,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嘈呢M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香葉曾經(jīng)宿鸞鳳】【香葉曾驚宿鸞鳳】【香葉終驚宿鸞鳳】【密葉終經(jīng)宿鸞鳳】【密葉曾經(jīng)宿鸞鳳】【密葉終驚宿鸞鳳】【密葉曾驚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志士幽人莫怨傷】,古來材大難為用【古來材大皆難用】。
《蒙齋筆談》卷下
世傳神仙呂洞賓名巖,洞賓其字也?!嘤浲訒r,見大父魏公自湖外罷官還,道岳州客有言洞賓事者云:「近歲常過城南一古寺,題二詩壁間而去?!涠疲骸釜氉孕袝r獨自坐,無限時人不識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拐f者云:「寺有一大古松。呂始至時,無能知者。有老人自松顛徐下致恭。故詩云然?!?/span>
典故 興不淺
據(jù)胡床
庾亮樓
明月南樓
坐胡床
老子興不淺
南樓老子
庾亮南樓
醉倚胡床
胡床老子
老子上南樓
興不薄
諸君少住
胡床待月
庾令樓
胡床談笑
今古一南樓
南樓高興
延參佐
胡床邀月
樓移庾亮
興方不淺
庾公愛月
庾侯席
庾監(jiān)高樓
月向元規(guī)
南樓使君
殷浩賦南樓
元規(guī)愛月
元規(guī)嘯詠
相關人物庾亮
殷浩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8~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因便據(jù)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后王逸少下,與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規(guī)爾時風范,不得不小頹?!褂臆姶鹪唬骸肝ㄇ疔知毚??!?/span>
《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列傳〉~924~
初,亮所乘馬有的顱,殷浩以為不利于主,勸亮賣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慚而退。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將起避之。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便據(jù)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類也。
簡釋
庾公樓:指風流儒雅之場所。唐盧綸《送申居正字往湖南迎親……》:“坦腹定逢潘令罪,上樓應伴庚公閑?!?/p>
例句
遙想高樓上,唯君對庾公。
庾公明月吟連曙,謝守青山看入秋。
陶潛縣里看花發(fā),庾亮樓中對月明。
儻有登樓望,還應伴庾公。
庾公愛秋月,乘興坐胡床。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似庾公樓。
竟陵明月夜,為上庾公樓。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憐如在庾樓中。
曾經(jīng)庾亮三秋月,下盡羊曇兩路棋。
時陪庾公賞,還悟脫煩囂。
庾公興不淺,黃霸鎮(zhèn)每靜。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自公多暇延參佐,江漢風流萬古情。
池要山簡馬,月凈庾公樓。
江山勝他郡,閑賦庾樓詩。
滄州值康樂,明月向元規(guī)。
絳老問年須算字,庾公逢月要題詩。
庾樓寒更憶,腸斷雪千峰。
相思玩華彩,因感庾公樓。
待月登庾樓,排云上蕭寺。
偏懷賞心處,同望庾樓前。
風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伴庾公閑。
聞說元規(guī)偏愛月,知君常得伴登樓。
何郎載酒別賢侯,更吐歌珠宴庾樓。
庾亮樓何厄,陳蕃榻更崇。
定知有客嫌陳榻,從此無人上庾樓。
庾監(jiān)高樓月,袁郎滿扇風。
從此文星在何處,武牢關外庾公樓。
樓移庾亮千山月,樹待袁宏一扇風。
明月清風宗炳社,夕陽秋色庾公樓。
庾樓清賞處,吟徹曙鐘看。
棹倚袁宏渚,簾垂庾亮樓。
雙旌相望處,月白庾公樓。
典故 風光流轉
人生七十稀
七十古來稀
典春衫
解衣貰酒
杜陵酒債
流轉為風光
相關人物杜甫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五〈曲江二首〉
〈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景福喊顺咴粚ぁ1秾ぴ怀??!啃刑幱?,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穿花蛺蝶深深舞】,點水蜻蜓款款飛【點水蜻蜓緩緩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span>
典故 齊相計
二桃殺士
三士桃
二桃棄
二桃三士
齊相二桃
泣二桃
冶子田強
二士桃
相關人物公孫接
古冶子
晏嬰
田開疆
齊景公
《晏子春秋》卷二《內篇·諫下》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簡釋
三士桃:喻指用計殺人。唐盧象《追涼歷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喬木》:“閑蔭七賢地,醉餐三士桃?!?/p>
例句
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世人見我輕鴻毛,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閑蔭七賢地,醉餐三士桃。
典故 丸泥封
一丸封
封函谷
一泥丸
泥一丸
函谷泥
泥函谷
泥丸封
函谷泥封
丸泥封函關
丸泥塞險
封泥古
一丸
相關人物王元
隗囂
《后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524~
初,囂與來歙、馬援相善,故帝數(shù)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囂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五年,復遣來歙說囂遣子入侍,囂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隨歙詣闕。以為胡騎校尉,封鐫羌侯。而囂將王元、王捷常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愿專心內事。元遂說囂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一旦敗壞,大王幾無所厝。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shù),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羈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計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里河山。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yǎng)士馬,據(jù)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埶,即還與蚯蚓同?!?/span>
簡釋
一丸封:喻指勇士守險。宋王安石《西帥》:“一丸豈慮封函谷,千騎無由飲渭橋?!?/p>
例句
未見泥函谷,俄驚火建章。
不將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空留三尺劍,不用一丸泥。
系越有長纓,封關祗一丸。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
周太史儋見秦獻公……其后百二十歲而秦滅周,周之九鼎入于秦?;蛟凰翁鹕缤?,而鼎沒于泗水彭城下。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二十五《泗水》
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沒泗淵。秦始皇時,而鼎見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數(shù)千人沒水求之,不得,所謂鼎伏也。
《樓炭經(jīng)》
地深二十億萬里,下有金粟、金剛,亦各二十億萬里。下有水際,八十億萬里。此雖六重,前四是地輪,第五水輪,第六風輪。
《全唐詩》卷三百七十二〈列女操【列婦操】〉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女貴徇夫,舍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