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吳獻臺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獻臺,字啟袞,福建莆田縣黃石鎮(zhèn)(今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人。福建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二十二名,登三甲第十三名進士。授紹興府推官,改濟南府推官。歷吏部主事、考功司員外郎,出為浙江布政使司參政,任內(nèi)有惠政。轉(zhuǎn)江西左布政使,擢順天府府尹,致仕歸里。

人物簡介

維基
崔師訓(1550年10月4日—1613年9月18日),譜名廷訓,字惟承,號習軒,別號宏臺,直隸寧國府太平縣(今屬安徽省黃山市)人。少貧,喜讀書,深明易理,受知于沈蛟門(沈一貫)。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二甲第八名進士。授戶部主事,監(jiān)崇文門,稅吏不敢上下其手。再監(jiān)稅易州,歲額外溢金近萬,悉簿留公帑。一時清譽騰藉。萬歷三十一年癸卯(1603)典蜀試,所取士皆醇正爾雅。擢山東濟南道副使,清介自持如易州時。遷福建參政,巡視海防,必親歷其境。巡撫材其廉敏,檄左布政事,卒官。遺裹僅數(shù)十金。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文熙(1550年—?),字道光,號純臺,直隸真定府南宮縣人,民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鄉(xiāng)試十一名,連續(xù)七科會試落地,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終于中式二甲第三十一名進士。吏部觀政,任山東汶上縣知縣。擢升南京山東道御史,二十二年十二月疏救御史冀體、給事中任彥蘗、文選司郎中馮生虞等人,二十三年(1595年)冬,神宗因兵部擅自徇私署職事遷怒科道官員,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炤、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南京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十九人俱調(diào)外任,其馀停俸一年。。

人物簡介

維基
薛敷政(1552年—1628年),字以心,號純臺,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常州市)人。萬歷二十五年丁酉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授江西永新縣知縣,考選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四川。天啟二年官至太仆寺少卿。

人物簡介

維基
陳廉,字威如,號靜臺,直隸大名府元城縣人,民籍。萬歷元年(1573年)癸酉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八名,登二甲第四十四名進士。歷官山西潞安府知府,不久調(diào)繁河南開封府。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升陜西副使,整飭潼關(guān)衛(wèi),升參政。

人物簡介

維基
陳繼疇,字師洛,號靜臺,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民籍。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五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七十六名,登三甲第二十八名進士。授泉州府推官,廿四年出泰興縣知縣。

人物簡介

維基
林茂桂(1554年—?),字德芬,號丹臺,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鎮(zhèn)海衛(wèi)軍籍。癸酉鄉(xiāng)試二十二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四名,登二甲第十名。刑部觀政,授直隸深州知州。十九年五月被御史安文璧彈劾犯監(jiān)臨官狹勢求索財物,革職為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以身,號玄臺。少與顧憲成兄弟為友。萬歷十七年進士。與高攀龍同出趙南星門,以名教自任。以言事被劾,詔歸省過三年。起鳳翔教授,遷國子助教。以力爭“三王并封”,疏救趙南星,被謫光州學正。省母歸,不復出,家居力持清議。與顧憲成兄弟、高攀龍等講學。卒年五十九。有《泉上雜語》、《續(xù)憲章錄》、《浮弋集》。
維基
薛敷教(1554年—1610年),字以身,號玄臺。直隸武進縣(今常州市武進區(qū))人。東林八君子之一。薛應旆之孫。十五為諸生,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進士。因上疏忤旨,被勒令回籍。后薦為鳳翔府教授,不久遷國子監(jiān)助教。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趙南星被逐,敷教上疏申救,被指為“朋謀亂政”,謫光州學正。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到東林書院講學,是為東林八君子之一。卒賜尚寶司丞?!?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烏程人,字基厚。萬歷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僉事。與何繼高、馮學易同撰《長蘆鹽法志》。
維基
閔遠慶(1554年—?),字基厚,號寧臺,浙江湖州府烏程縣織里鎮(zhèn)晟舍人,軍籍,祖籍山東兗州府濟寧州。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一名舉人,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會試第七十名,三甲第二百三名進士。都察院觀政,十七年(1589年)任南昌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5—1636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啟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為“南北宗”,推崇南宗為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謚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詞學圖錄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敏。精于書畫鑒賞,富收藏,多書畫論著。其"南北宗"畫論影響深遠。工書畫,名重當世。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畫旨》等。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玄宰,華亭人。官禮部尚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玄宰,松江華亭人。萬歷己丑進士,改授庶吉士授編修出為湖廣提學副使召為太常卿歷遷禮部尚書追謚文敏有容臺集
維基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隸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qū))人。書畫家。萬歷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鐘合稱晚明四家。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于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董家匯,早年在平湖城西門馮大參家坐館當過塾師,愛好參禪曹洞宗,與新埭鎮(zhèn)泖口陸兆芳友好。隆慶五年(1571年),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fā)憤臨池,從學于陸樹聲、莫如忠等,得益不少。萬歷七年(1579年)參加應天鄉(xiāng)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嘆不已。萬歷十六年(1588年)參加戊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禮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護喪到田氏的家鄉(xiāng)福建,萬歷二十年(1592年)春,獲授翰林院編修。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講學,充任講官。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廣按察司副使。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廣提學副使。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為太常寺少卿、掌國子司業(yè)事。天啟二年(1622年)參修《泰昌實錄》。天啟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天啟六年(1626年)辭官。崇禎四年(1631年)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同閹黨阮大鋮過從甚密。崇禎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時,董其昌病逝于松江居所,享壽八十一歲。身后謚文敏。

人物簡介

維基
謝臺卿(1555年—?),字登之,號書紳,福建晉江人,同進士出身。福建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二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一名進士。海鹽縣知縣謝吉卿之弟。授教宛陵,分闈京畿。歷任大理寺評事、寺副、寺正。萬歷二十年,任韶州府知府,任內(nèi)裁冗費,省刑罰,抑豪右,汰髡緇。萬歷二十年七月,傳教士利瑪竇所處的韶州天主教堂遭受襲擊,謝臺卿下令韶州推官黃華秀徹查,并懲罰肇事者。謝臺卿更應瞿汝夔之請,特意在教堂門口貼上告示,宣布自己是其保護人。萬歷二十六年,調(diào)任廣西副使,分巡桂林整飭永寧等處兵備兼撫夷道。皆有惠績。三年內(nèi)四次被人舉薦,升任陜西苑馬寺卿兼按察司僉事。后丁外艱歸,壽至八十馀歲。著有《詩經(jīng)課子衍義》三卷、《膳志》、《獄志》、《書經(jīng)釋》、 《圖書》、《文征》等。
陳萬策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萬策(1556年—?),號麟臺,北直隸安肅縣人。直隸癸酉科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三百三十四名進士,仕至國子監(jiān)博士。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應元,字石臺,直隸淶州人。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二百十六名進士,仕至承天知府。
蘇守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蘇守一,字際受,號悟臺,福建晉江縣人。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四名舉人。會試屢次不第。萬歷二十年(1592年)方登壬辰科三甲一百九十二名進士。授滋陽縣知縣,后改任儀真縣知縣、升任戶部主事、刑部主事卒。

人物簡介

維基
唐選(16世紀—17世紀),字舜舉,號明臺,湖廣長沙府湘潭縣人。唐選自小才藝出眾,每日都練習七藝,為文從不需修改,讀者都覺得詫異。萬歷十六年(1588年)他中舉人,次年(1589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江津知縣;適逢朝廷議論楊應龍叛亂,他堅持對方并無反叛,朝廷不聽,到事件延連數(shù)年后人們才佩服他的遠見。之后他升任吏部郎中,他在主選前說:「近來主選者都不能保持公允,我不能擔當?!谷紊蠒笸馊危虼顺鲅a浙江按察使,吏部官外任由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