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朝綱,字思勛,別號楚臺,一號五孳,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軍鹽籍晉江縣人。九歲能文,萬歷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jìn)士,初授浙江麗水縣知縣,調(diào)繁永嘉縣。在永嘉時,有豪強之子殺人,府太守及鄰縣縣令暗有旨令皆不聞不問,他依法查處而得罪人去職還鄉(xiāng)。五年后重新啟用,歷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戶部云南司主事、廣西蒼梧副使,卒于官。
人物簡介
【生卒】:1581—1636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明卿,號芝臺。年十九,中萬歷二十五年舉人。嘗從武進(jìn)錢一本學(xué)《易》,得其旨要。天啟二年進(jìn)士。與文震孟同科。授編修,典誥敕。以忤魏忠賢被削職為民。崇禎初召復(fù)故官,累遷南京國子祭酒。卒謚文莊。講求經(jīng)濟,有志天下事,性好學(xué)、喜著書。有《四書備考》、《經(jīng)濟八編類纂》、《重訂古周禮》等。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明卿,長洲人。天啟壬戌賜進(jìn)士第三,授翰林編修累遷南國子祭酒追謚文莊有無夢園集維基
陳仁錫(1581年—1636年),字明卿,號芝臺,直隸長洲人,天啟二年探花及第。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生于萬歷九年(1581年),性好學(xué),喜著述,十九歲舉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鄉(xiāng)試,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一甲第三名進(jìn)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因不肯幫魏忠賢在鐵券上撰文遭罷黜。崇禎初年(1628年)召復(fù)原官,累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卒于崇禎七年(1634年)。謚文莊。
人物簡介
林有臺(1582年—?),字尚瓊,號劍石,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鹽籍。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jìn)士,工部觀政,三十六年授浙江蕭山知縣,四十二年考選,四十八年授湖廣道御史,淮揚巡按,本年丁憂,天啟三年補浙江道,督餉,升大理左寺丞。
人物簡介
石廷舉,字汝賢,號王臺,湖廣辰州府盧溪縣人,軍籍。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jìn)士,戶部觀政,三十三年授行人司行人,捐貲建楚辰會館于京師。四十年升戶部主事,管下糧廳,本年降,四十一年補滎陽知縣,四十三年升南都察院經(jīng)歷,四十六年升南京主事,四十七年升云南司郎中。天啟元年(1621年)升梧州知府,二年升福建鹽運使,五年考察免。值苗警,散家財募兵御之,城賴以完。
人物簡介
陳儀(1578年—17世紀(jì)),字思參,號范臺,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陳儀舉福建鄉(xiāng)試,萬歷三十五年(1617年)成進(jìn)士,授江西上高縣知縣。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調(diào)永豐縣。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升南京刑部主事,歷官員外郎、郎中。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外任廣東肇慶府知府,在當(dāng)?shù)貝勖耩B(yǎng)士、革除弊政,獲士民林敦正等人立碑頌德;歷改廣州、建昌知府,奉召入京時,魏忠賢意欲招攬,他不肯就范,同年以病辭官歸里。崇禎元年(1628年),起補高州府知府,升湖廣湖北道參政。
人物簡介
孫朝肅(1584年—1635年),字恭甫,別號萱臺,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民籍。萬歷三十七年己酉科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天啟元年(1621年)十一月,出任福建恤刑。后出任兗州府知府,因為平白蓮教有功,加為山東右參政,天啟五年(1625-1626年)十二月,由御史石三畏舉薦,再以參政一職起用升為廣東按察司副使和廣南兵備道,駐守瓊州。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起補孫朝肅為廣東右參政,之后先后擔(dān)任廣東按察使、廣東布政使。他的弟弟孫朝讓是崇禎四年進(jìn)士,官至江西布政使。他的兒子孫魯,字孝若,號沂水,是順治壬辰科進(jìn)士。另一個兒子孫藩,字孝維,號留松,官至衢州推官、高州同知。
人物簡介
施臺臣,字星六,號嵓石,南直隸池州府青陽縣十六都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九十二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會試一百,三甲一百九十九名進(jìn)士。吏部觀政,任福建龍巖縣知縣,縣傍海,值紅毛入寇,臺臣率民兵逐之山谷間,寇窘遁,邑賴以全。向多逋賦,時需餉甚急,臺臣為去其羨,約百姓一月為數(shù)期赴納,積逋悉清,歸攜書數(shù)卷而已。
人物簡介
字藎卿,吳縣人。萬歷庚戌進(jìn)士,除刑部主事歷刑工二部郎中出知河南府調(diào)臺州累遷陜西右參政有也園詩槁維基
郭忠寧(1582年—?年),原名陳于寧,字藎卿,號履臺,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己酉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三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一百一名,第二甲第四十六名進(jìn)士。都察院觀政,四十年授刑部廣西司主事,升福建司員外郎,尋升浙江司郎中,任廣西鄉(xiāng)試主考官。丁父憂去官。服闋,四十六年調(diào)工部虞衡司郎中。出知河南府,調(diào)臺州府,天啟五年(1625年)六月升湖廣按察司副使。遷陜西右參政。有《也園詩槁》。
人物簡介
盧維屏,字憲辟,號建臺,山西忻州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jìn)士,知宣城,清介有風(fēng)力。時里役之弊私費倍公賦,維屏置匭庭中,細(xì)民得自納,煩費頓省。更徭則以田丁為差,河壖地歲陁而租故在,悉核蠲之。修筑新稔石陂,免新河莊竹木雜稅。禁賭博,治奸宄,用法雖嚴(yán)而禮士惠民,多治績,邑有專祠。三十八年行取,擢禮部祠祭司主事,歷員外郎,四十三年任廣東鄉(xiāng)試主考官。四十五年晉主客司郎中,六月出為河南參政,歷按察使,天啟元年升河南右布政使。二年起調(diào)通州兵備布政使,三年升山東左布政使,崇禎三年因曾保舉罪弁趙一鳳為兵部侍郎侯恂彈劾。
人物簡介
文士昂(1585年—1648年),字抑之,號臺仙,湖廣長沙府攸縣人。天啟元年辛酉科舉人,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jìn)士。刑部觀政,三年授四川華陽縣知縣,四年本省同考,崇禎元年(1628年)考選,三年授工科給事中,養(yǎng)病。四年復(fù)除原職,巡視工程,五年管理皇城四門,又巡視廠庫,六年巡視太倉,八年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十二年升參政、分守上川東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右參議、臨沅道。弘光時授云南按察使,旋轉(zhuǎn)左布政使。南京失陷后,又去江西吉安聯(lián)絡(luò)萬元吉、楊廷麟、湖廣何騰蛟、堵胤錫等人抗清,順治三年(1646年)湖南失守,攜全家隱跡涼江。順治五年被清朝攸縣知縣于穎然逮捕,解送長沙,又押送武昌,八月二十七日在武昌就義。
人物簡介
朱國禎(16世紀(jì)—1618年),字翰臺,陜西西安府乾州武功縣人。朱國禎是岐山訓(xùn)導(dǎo)朱光裕之子,閉戶專心讀書,到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成進(jìn)士,獲授壽光知縣,任內(nèi)簡易平恕,得百姓親愛之,二年后獲調(diào)用到北京,但不久就去世。少子朱運豐,個性孝順溫厚,鄉(xiāng)人稱為恂恂君子,擅長古今文章,教授多名子弟,亦不只教導(dǎo)文詞,為當(dāng)時的經(jīng)師少見,考至歲貢。兒子朱晸是舉人;兄子朱晟亦擅長文章。
人物簡介
鄭升,字臺擢,號龍幽,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軍籍,福州府長樂縣人。原名鄭階陛。萬歷十六年(1588年)中式戊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改名鄭升。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jìn)士,兵部觀政,初授歸善知縣,三十七年除番禺知縣,四十一年考察,補恩縣知縣,四十二年調(diào)棗強縣,四十三年升刑部主事,四十六年升員外,四十七年升郎中,本年升廣西平樂府知府,天啟二年(1622年)升兩淮運使,三年京察免官。
人物簡介
徐騰芳(1580年—?年),字云卿,號玉臺,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儒籍。丙午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三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九十九名,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進(jìn)士。都察院觀政,授四川成都府新津縣知縣,四十年調(diào)富順縣,四十二年升江西九江府同知,四十五年升戶部員外郎。天啟初,任直隸真定府知府,二年(1622年)八月升山西易州兵備副使,擒賊黨于宏志等,破其眾六千人,條議十余事,悉中肯。綮朝廷欲以邊才進(jìn)用,遷參政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