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安溪人,字公輔。八歲能屬文。寧宗慶元二年應(yīng)童子舉,中書試以說賦,片刻立成,詞藻精絕。不求仕達,優(yōu)游林石,自號退翁而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子潛。孝宗淳熙間進士。歷官司農(nóng)少卿、提點浙西刑獄,剖決無滯。時旱蝗民饑,官吏仍督逋賦稅,乃盡釋之,期以秋后償付,民藉以生。改福建憲使,請老歸。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賓王。以父任入仕。中刑法科,授江西提刑司檢法官,遷大理評事。出通判紹興,知臺州,所至有惠政。寧宗慶元中累官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招降盜黨,海道無警。再拜戶部侍郎,時軍興之余,國力殫盡,乃考逋負,抑吏奸,閱三月即有半年之儲。以寶謨閣學(xué)士任江西安撫使,兼知隆興府,在郡撙錢二十余萬緡,自謂平生未嘗獻羨,以半歸帥司犒師,半隸本府。以顯謨閣學(xué)士致仕。
全宋文·卷六六四四
沈作賓,字賓王,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以父任入仕,監(jiān)饒州永平監(jiān)。中刑法科,歷江西提刑司檢法官,入為大理評事。改秩,通判紹興府。秩滿,知臺州。慶元初,歷官至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以治辦聞。除直龍圖閣,帥浙東,知紹興府,除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權(quán)工部侍郎,兼戶部侍郎。除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招降海盜,海道無警。召為戶部侍郎,兼權(quán)工部尚書。除江西安撫兼知隆興府。進顯謨閣學(xué)士致仕,卒于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6—1248 【介紹】: 蒙古兀良哈部人。以質(zhì)子從成吉思汗為百戶。成吉思汗六年,攻金桓州先登。十四年,從攻花刺子模。次年,與哲別追花剌子模國主摩訶末,所歷皆無水之地。十七年,又與哲別引兵至太和嶺,鑿石開道,攻欽察、斡羅思等部。窩闊臺汗時,從拖雷攻金。四年,三峰山之戰(zhàn),殲金主力完顏合達軍。進圍汴京。次年,破汴,盡俘其后妃、寶器。七年,從拔都西征,破斡羅思諸部,又進破馬札兒部。聞窩闊臺汗卒,班師。擁立貴由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文季,號白石山人,學(xué)者稱白石先生。寧宗嘉定后獨為儒學(xué)宗師。以太學(xué)兩優(yōu)釋褐,官至宗正少卿。有《白石詩集傳》等。
全宋詩
錢文子,字文季,樂清(今屬浙江)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上舍釋褐。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臺州,開禧元年(一二○五)知常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嘉定元年(一二○八)為成都轉(zhuǎn)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二)。三年,以吏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四年,為宗正少卿(《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有《白石詩傳》十卷等(《宋史·藝文志》),已佚。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八八八
錢文子,字文季,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入太學(xué),有盛名。紹熙三年上舍釋褐出身,授醴陵令。后曾知臺州。嘉定三年九月,以吏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四年四月為宗正少卿。嘉定后,名儒多歿,文子巋然為正學(xué)宗師。后退居白石山下,自號白石山人。著有《白石詩傳》二十卷、《詩訓(xùn)詁》三卷、《中庸集傳》一卷、《論語傳贊》二十卷、《孟子傳贊》十四卷、《漢唐事要》二十卷、《補漢兵志》一卷(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二,《玉海》卷四九,《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元學(xué)案》卷六一,雍正《浙江通志》卷四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蒙古兀魯兀部人。有膽略,勇冠一時。原為本部首領(lǐng),依札木合,后歸鐵木真,從平諸部,每戰(zhàn)必為先鋒。鐵木真賜嬪御亦八哈別吉,使統(tǒng)兀魯兀四千人。成吉思汗八年,從圍金中都。后又攻取薊、平、灤、遼西各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元間契丹人。以父耶律阿海使蒙古不歸,被囚。成吉思汗九年,蒙古兵逼金中都,與母弟等得釋。后以御史大夫,監(jiān)戰(zhàn)左副元帥,管領(lǐng)契丹漢軍,守中都,招安水泊等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6—1241 【介紹】: 即窩闊臺。元太祖第三子。從父統(tǒng)一漠北,攻金,西征。太祖去世后二年,被推為大汗。窩闊臺汗元年,用耶律楚材議,使河北民以戶出賦調(diào),西域人以丁出賦調(diào)。次年,從楚材議,定稅制,設(shè)諸路征收課稅使。三年,立中書省,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定長吏、萬戶、課稅所分掌民、軍、錢谷之法。六年,聯(lián)宋滅金。七年,命拔都進行第二次西征;同時,發(fā)動南攻南宋、東侵高麗之戰(zhàn)爭。在位十三年而卒。元朝建立后,追尊為太宗。
許子良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四七○
許子良(一一八六——一二六○),字肖說,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嘉熙二年進士。歷知晉陵縣、都昌縣,辟沿江制置司干辦公事,通判和州、江州,差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進太學(xué)博士。請外,出知饒州、岳州、臺州,有政績。景定元年卒,年七十五。見宋濂《文憲集》卷一○,《金華先民傳》卷六。
趙汝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臺卿。寧宗嘉定間進士,理宗端平初除知郁林州。陛對,言國家頻年多厄,須謹?shù)滦拚藻魹?zāi)。改知韶州,為政平易。卒于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0—1271 【介紹】: 元蒙古兀良合氏。速不臺子。初事成吉思汗,護育皇孫蒙哥。后遂掌其藩府宿衛(wèi)。曾從拔都西征。貴由汗死后,擁護蒙哥為大汗。蒙哥汗二年,從忽必烈攻云南。忽必烈北歸后留定其地,四年擒獲大理國主段智興。陸續(xù)平定西南各部,并侵入安南。八年,奉命北上。次年,自廣西至潭州城下。又次年正月,經(jīng)鄂州北還。四月,至上都。又十二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1 【介紹】: 宋臨安富陽人,字強父。寧宗開禧元年進士。歷江西轉(zhuǎn)運司干官。理宗時遷著作郎,歷知臺、婺州,擢監(jiān)察御史。進左司諫、殿中侍御史,主張“欲保江南,先守江北”,以抗擊蒙古軍進攻,反對議和。嘉熙元年,簽書樞密院事,次年進參知政事,三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守法度,抑僥倖,不私親黨,召用老成,尤樂聞讜言,時人稱為“公清之相”。卒謚文清。
全宋詩
李宗勉(?~一二四一),字彊父,富陽(今屬浙江)人。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士,調(diào)黃州教授。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為太學(xué)博士。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遷著作佐郎。四年,知臺州。五年,知婺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為監(jiān)察御史,進左司諫。二年,除工部侍郎兼給事中。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進簽書樞密院事。二年,參知政事。四年十二月卒。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五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四九
李宗勉(?——一二四一),字彊父,臨安府富陽(今浙江富陽)人。開禧元年進士,歷黃州教授、太學(xué)博士、國子博士,出為嘉興府通判。召為秘書郎,遷著作郎,兼權(quán)兵部郎官。出知臺、婺州。拜監(jiān)察御史,上疏力阻宋師伐金,又言內(nèi)降之弊。進左司諫,拜殿中侍御史,升工部侍郎兼給事中。嘉熙元年除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擢參知政事。三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宗勉在相位,守法度,抑僥倖,不私親黨,召用老成,時人稱之。四年卒,謚文清。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五本傳,《續(xù)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9 【介紹】: 宋饒州馀干人,字立夫。趙崇憲子。寧宗嘉定七年進士。知崇安縣,興學(xué)校,行義役,革弊政,上下稱便。歷知全、處、臺等州,所至撥倉谷救荒,政績大著。理宗端平間,遷太府寺丞、右司郎中等職。累遷權(quán)戶部尚書,以直言迕宰臣論罷。淳祐五年,起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平易近民,忠信勤政,尤留意武備。
全宋詩
趙必愿,字立夫,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汝愚孫,以祖蔭補承務(wù)郎。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士,知崇安縣。歷湖廣總領(lǐng)所干辦,知全、常、處、泉、臺等州。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知婺州。召為宗正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以事罷。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居官四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四六九
趙必愿,字立夫,居馀干(今江西馀干),崇憲子。以大父汝愚遺表補承務(wù)郎,官至常熟丞。嘉定七年舉進士,知崇安縣。歷知全、常、處、泉、臺、婺等州。遷太府寺丞、度支郎中,兼右司郎中,再遷左司郎中、起居舍人、權(quán)吏部侍郎、戶部侍郎,權(quán)戶部尚書。淳祐五年,以華文閣直學(xué)士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三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八二
王夷,號天臺生,道士陳顯微弟子。淳祐間嘗刊刻其師《周易參同契解》,行于世。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261 【介紹】: 宋湖州安吉人,曾名瑗,字伯玉,號直齋。寧宗、理宗時,歷溧水、紹興、鄞縣教授,興化軍通判,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端平三年知臺州,嘉熙元年改知嘉興府。淳祐四年,除國子司業(yè)。后官至侍郎。藏書五萬一千余卷,仿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作《直齋書錄解題》。
全宋詩
陳振孫,初名瑗(《皕宋樓藏書志》卷三三),字伯玉,號直齋,安吉(今屬浙江)人。一作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八《重修通判廳》)。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為溧水教授(《吳興藏書錄》引《湖錄》)。八年,調(diào)紹興府教授,知南城縣(《直齋書錄解題》清盧文弨跋)。召為軍器監(jiān)簿、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平齋文集》卷一八《軍器監(jiān)簿陳振孫除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制》)。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通判興化府(清《福建通志》卷二三)。端平三年(一二三六),知臺州兼權(quán)浙東提舉。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嘉興府(《會稽續(xù)志》卷二)。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為國子司業(yè)(《梅野集》卷七《授國子司業(yè)制》)。九年致仕。有《直齋書錄解題》傳世。清同治《安吉縣志》卷一二有傳。
全宋文·卷七六七八
陳振孫,曾名瑗,字伯玉,號直齋,湖州安吉(今浙江安吉)人。嘉定四年為溧水教授,三載去官歸。寶慶三年充興化軍通判、攝郡。端平三年,以朝散大夫知臺州、兼權(quán)浙東提舉常平茶鹽事。嘉熙元年改知嘉興府,升浙西提舉。淳祐四年官國子司業(yè)。九年,以寶章閣待制、某部侍郎致仕,家居修《吳興志》。未幾卒,贈光祿大夫。振孫家藏舊書萬卷,官興化軍時又傳錄鄭、方、林、吳等氏舊藏凡五萬馀卷,據(jù)以著為《直齋書錄解題》五十六卷,為有宋著名目錄學(xué)著作。惜全書已佚,今僅存永樂大典本二十二卷。事跡見《宋史翼》卷二九,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