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史官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史官(1523年—?),字秉衡,號前川,山西平陽府翼城縣人,軍籍。己酉科(1549年)山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四名進士。吏部觀政,初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年六月考選,授南京浙江道御史。四十四年升山東東昌府知府。隆慶三年(1569年)復補大名府。
《漢語大詞典》:史前
指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對這一階段的歷史稱史前史,研究史前史的學科稱史前學。 呂振羽 《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緒論》:“今日的 中國 史,特別是史前史,即原始公社制度史,還是一塊荒莽的天地?!?/div>
《國語辭典》:史前時代(史前時代)  拼音:shǐ qián shí dài
未有文字記錄的遠古時代。也稱為「先史時代」、「史前期」。
《國語辭典》:東海岸史前文化(東海岸史前文化)  拼音:dōng hǎi àn shǐ qián wén huà
指臺東卑南文化。為臺灣東海岸所發(fā)現(xiàn)的古文化遺址,約存于二千多年前,分布范圍包括南岸山脈和中央山脈縱谷。
《國語辭典》:龜山史前文化相(龜山史前文化相)  拼音:guī shān shǐ qián wén huà xiàng
以龜山第二史前遺址為代表遺址。依據(jù)相對年代推測,可早至距今二千年前后。試掘出土物包括有刃鐵石、陶片、陶偶、陶環(huán)、石鋤、石斧、貝刮器、獸骨、貝殼等,其中以陶器數(shù)量最多。從鐵器的使用,可見已進入金石并用時期。生活型態(tài)除農(nóng)耕外,漁撈、狩獵、采集仍占了一部分。
《國語辭典》:響林史前文化(響林史前文化)  拼音:xiǎng lín shǐ qián wén huà
在墾丁國家公園發(fā)現(xiàn)的史前文化。分布于港口溪河谷區(qū),大約距今二千七百年左右,所發(fā)現(xiàn)的文化遺留物有陶片、石硾、石板棺墓葬等。
《國語辭典》:史前史  拼音:shǐ qián shǐ
人類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大部分利用考古材料作研究。
《漢語大詞典》:順潮(順潮)
(1).順隨著潮水流向。元史·張弘范傳:“﹝ 張弘范 ﹞先麾北面一軍乘潮而戰(zhàn),不克, 李恒 等順潮而退。”
(2).比喻與歷史前進方向一致的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梁啟超 《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第八節(jié):“使 奧 王而審民族之趨勢,因輿情之順潮,自茲以往,君民一心,以圖國運之進步,則豈惟 匈 民之福,抑亦帝室之利也。”
《國語辭典》:西拉雅文化相  拼音:xī lā yǎ wén huà xiàng
臺灣南部墾丁國家公園的史前文化相之一。以西拉雅平埔族為代表,其存在時間距今約一千二百年前后。原分布于臺南、高雄、屏東一帶,后逐漸遷至臺東。恒春半島為其重要的活動區(qū),其時間當早于文獻的記載。
《國語辭典》:爪哇人  拼音:zhǎo wā rén
根據(jù)在爪哇發(fā)現(xiàn)的史前人類化石所確定的已滅絕的人科成員。西元一八九一年,由荷蘭醫(yī)生杜布瓦(Eugēne Dubois)所發(fā)現(xiàn)。特徵是臉孔大、頭骨粗厚、前額低斜、眉塉粗隆、下顎厚重、牙齒粗大,腦容量平均八百六十西西,身高約一百七十二公分,完全直立行走。時代比北京人要早,因此被認為更原始些。
《國語辭典》:原始人  拼音:yuán shǐ rén
泛指史前時期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