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無玷。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性耿介,恥于奔競。累官太府丞。光宗紹熙初,出知池州,改常州。召拜監(jiān)察御史,持論正平,不隨不激。官至起居郎兼權刑部侍郎。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曾三復,字無玷,臨江軍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乾道六年進士。淳熙末,為主管官告院,遷太府寺簿,歷將作、太府丞。紹熙初,出知池州,改常州。召為御史檢法,拜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太常少卿,進起居舍人。累官至起居郎、兼權刑部侍郎。以疾告老,卒。見《宋史》卷四一五本傳,《明一統(tǒng)志》卷五五。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96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世修。蔣存誠從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自太學正累進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論對奏議,得孝宗賞識。歷右正言、御史中丞,敢言直諫,多為采納。光宗紹熙間,知寧國府,徙太平州,適遇水災,力行賑恤之政。以通議大夫致仕卒。全宋文·卷五八○三
蔣繼周(?——一一九六),字世修,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舉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diào)衢州常山縣主簿,歷州學教授、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知舒州。擢秘書丞,權吏部郎官,又兼太子侍讀。淳熙十年除右正言,歷知貢舉,兼侍講,遷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禮部尚書,知婺州。紹熙元年加煥章閣待制,徙太平州,后與祠。慶元二年卒。見陸游《中丞蔣公墓志銘》(《渭南文集》卷三五),《南宋館閣錄》卷七。
人物簡介
公奕,字季宏,大名人。系出石晉鄭王??肇。父良臣,宣和中擢第,終于潞州觀察副使。季宏,大定二十八年進士,再中博學宏詞科,程文極典雅,遂無繼之者。累遷著作郎、翰林修撰,同知集賢院。正大中,置益政院,楊吏部之美與季宏皆其選也。以直學士致仕,年七十三卒。季宏文章書翰皆有前輩風調(diào),下至棋?之技亦絕人遠甚。閒閒稱其溫厚謙退,與人交愈久而愈不厭,其學問,愈扣而愈無窮。其見重如此。詩文號洹水集,兵后失之。子應祖,字企先。孫彥忠,今在燕中。
人物簡介
【生卒】:1158—1239 【介紹】: 宋廣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潯州司法參軍、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績。擢廣西提點刑獄,獎廉劾貪,罷行利病,風采凜然。寧宗嘉定中,權發(fā)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浚濠創(chuàng)砦,選將練兵,金人深入無功。知成都府,為本路安撫使,拊循將士,人心悅服。理宗端平初,授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召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當罷行與人才之當用舍。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奉祠。卒謚清獻。有《崔清獻公集》。全宋詩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今屬廣東)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授潯州司法參軍。歷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提舉宮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辭。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舉洞霄宮。三年,以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謚清獻。有集傳世,系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本集詩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陳子經(jīng)《續(xù)通鑒綱目》、陳璉《崔清獻公祠堂記》(《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卷一○),《宋史》卷四○六有傳?!〈夼c之詩,以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據(jù)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為底本,校以《嶺南遺書·崔清獻公集》(簡稱嶺南本)、《兩宋名賢小集·菊坡集》(簡稱菊坡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粵詩·卷二九
崔與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補太學生。四年登進士。初授潯州司法參軍,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歷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屢次授官皆辭。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辭。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致仕。卒年八十二。贈太師,謚清獻。有《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乃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集中所附李肖龍《崔清獻公言行錄》、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宋史》卷四○六有傳。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廣州增城(今廣東增城)人。紹熙四年自太學登進士第。歷知新城,通判邕州,提點廣西刑獄。嘉定七年,知揚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修浚城壕,創(chuàng)立五寨,組織忠義民兵抗金。擢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進四川安撫制置使。整飭邊防,安撫將士,金人不敢來犯。蜀人以比張詠、趙抃,稱為「三賢」,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興府,辭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除參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辭。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すu清獻。《宋史》卷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范仲藝,字東叔,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祖禹孫。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淳熙七年除秘書郎,歷官著作郎、軍器少監(jiān)、軍器監(jiān),調(diào)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官,轉(zhuǎn)右司郎中。紹熙中知潼川府、利州路提刑。慶元三年為宗正少卿,遷中書舍人。五年除吏部侍郎,終龍圖閣直學士。與葉適、陳亮善。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五之五、二一之三、二二之七、職官七三之五九、食貨六一之一二五,《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張伯垓,字德象,嘉興華亭(今上海松江)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南宋館閣錄》卷九)。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任干辦審計司(《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二)。十一年,主管官告院(同上書選舉二二之六)。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知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知紹興府(《嘉泰會稽志》卷二)。五年,以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南宋館閣錄》卷九)。官至吏部尚書(清光緒《嘉興府志》卷四四)。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五四○二
張伯垓,字德象,嘉興(今浙江嘉興)人。紹興三十年進士。淳熙間歷干辦行在諸軍審計司、都監(jiān)進奏院,出知嘉州。紹熙間知徽州。慶元中為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兼侍講,出知紹興府、提點兩浙刑獄。嘉定中歷吏部侍郎、吏部尚書。見《宋會要輯稿》禮四九之七○、禮四九之八二、職官六之七二、職官七二之四九、選舉二一之二、選舉二二之六,《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嘉泰會稽志》卷二,《宋詩紀事補遺》卷四五。
人物簡介
【生卒】:1164—1233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同叔。史浩子。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起居郎。寧宗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對金用兵。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得楊皇后寵信,殺侂胄,函首送金議和。嘉定元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后寧宗死,矯詔擁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拜太師,專擅朝政。卒謚忠獻。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史彌遠(一一六四——一二二三),字同叔,史浩第三子,慶元府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嘉泰三年知池州,四年提舉浙西常平。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開邊。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在楊皇后支持下,密謀誅韓侂胄,進禮部尚書。嘉定元年遷知樞密院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寧宗崩,擁立理宗,依前右丞相兼樞密使。紹定六年卒,年七十,謚忠獻。見《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從仲。李大有弟。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曾學于朱熹。歷官右正言,首陳謹獨之戒。累拜殿中侍御史,平心持衡,斥去黨論。進工部尚書,以寶謨閣直學士知平江府。卒于家。有《群經(jīng)講義》。全宋詩
李大同(一一六四~一二五○),字從仲,東陽(今屬浙江)人。大有弟。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學于朱熹。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官秘書丞兼崇政殿說書,拜右正言兼侍講。三年,遷太常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擢工部尚書,以寶謨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改知福州,丐祠,提舉太平興國宮致仕。淳祐十年卒,年八十七。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清道光《東陽縣志》卷一五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李大同,字從仲,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從學于朱熹、呂祖謙,登嘉定十六年進士。由郡教授為秘書丞,拜右正言兼侍講。遷太常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歷殿中侍御史,遷刑部侍郎,進工部尚書。出知平江府,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卒,年八十六。著有詩文十五卷、《奏議》十卷、《群書就正》六卷、《群經(jīng)講議》十五卷,《通鑒隨錄》六卷、《唐事類編》二卷。見《宋史》卷四二三本傳,《金華先民傳》卷三,《金華賢達傳》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六一。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206 【介紹】: 金臨潢路人,女真族。幼襲謀克,累官驍騎將中軍副統(tǒng)。驍勇善戰(zhàn),所用槍長二丈,又善用手箭,數(shù)矢齊發(fā),無不中。章宗泰和六年,從仆散揆攻宋,至和州,中流矢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