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河南人,字伯時。靈帝建寧時為魯相。善書。蒞任后祭孔子廟,并奏請祀孔。于建寧元年、二年先后立《祀孔奏銘》、《饗孔廟后碑》兩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9 【介紹】: 東漢遼西令支人,字伯圭。靈帝中平間為遼東屬國長史,降虜校尉,烏桓憚之,遠竄塞外。以鎮(zhèn)壓黃巾軍,拜奮武將軍,封薊侯。據(jù)冀州與袁紹相爭,連年交兵,互掠百姓,至野無青草。自恃才力,所在貪暴,百姓怨之,謀臣將士離散。獻帝建安四年為袁紹所敗,縊死其妻子姊妹,自焚而死。
全后漢文·卷八十五
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人。為郡門下書佐,后從盧植學于緱氏山中。復為郡吏,舉上計,以孝廉為郎,除遼東屬國長史,遷涿令。中平中,遷騎都尉,再遷中郎將,封都亭侯。獻帝即位,遷奮武將軍。封薊侯。初平三年遷前將軍,封易侯。建安四年,為袁紹所攻,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206 【介紹】: 三國吳東萊黃人,字子義。善射,弦不虛發(fā)。漢末避禍遼東。北海相孔融奇之。后融為黃巾所圍,慈突圍,說劉備以援兵解圍。又從劉繇,稱丹陽太守,為山越所附。后歸孫策,拜折沖中郎將。劉磐為寇,慈為建昌都尉,拒之。孫權(quán)委以南方之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09 【介紹】: 三國魏沛國人,字公劉。少任俠。曹操起兵,渙以客從,行中軍校尉。數(shù)從征伐,累有軍功。常監(jiān)諸將,以忠勇甚見親信。官至中領(lǐng)軍,掌禁兵,封列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198 【介紹】: 東漢平原般人,字正平。少有才辯,性剛傲慢,唯善孔融及楊修。融深愛其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衡稱病不往。操召為鼓史,大會賓客,欲辱衡,反為衡所辱。操怒,遣人送與劉表。表不能容,轉(zhuǎn)送江夏太守黃祖,卒被殺。今存其借物抒懷之《鸚鵡賦》。
黃鶴樓志·人物篇
禰衡(173—198) 漢末辭賦家。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quán)貴。以“擊鼓罵曹”聞名于后世。相傳江夏太守黃祖之子曾在古鸚鵡洲大會賓客,禰衡即席揮就《鸚鵡賦》,后來禰衡被黃祖殺害于洲上。為后世詩文家崔顥、孟浩然、李白等反復狀寫的鸚鵡洲,皆源于此。嘉慶二十年(1815),漢陽知縣裘行恕主持遷禰衡墓至新淤起的補課洲(今漢陽鸚鵡洲);光緒二十六年(1900),漢陽知府余肇康應鄉(xiāng)人之請,重建禰衡墓,并題寫了墓碑文立為“漢處士禰衡墓”碑。
全后漢文·卷八十七
衡,字正平,平原般人。興平中,避亂荊州。建安初,來游許下,曹公忿其侮慢,召為鼓吏。尋送與劉表。表復送與黃祖,見殺,有集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魏人。魏文帝時樂人。
侯史光 朝代:西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晉東萊掖人,字孝明。初在魏,舉孝廉,州辟別駕。晉武帝泰始初,由中郎將拜散騎常侍,尋兼侍中。持節(jié)四方,循省風俗。奏事稱旨,轉(zhuǎn)城門校尉,封臨海侯。官終少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315 【介紹】: 西晉末至東晉初陳人。嘗為山簡參軍。叛于豫州,據(jù)江陵,自稱荊州刺史。陶侃參軍王貢矯侃命擊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80—352 【介紹】: 十六國時南安赤亭人。世為羌族首領(lǐng)。少雄猛英毅。永嘉之亂,率部東徙榆眉依附前趙劉曜,后又改投后趙石虎,遷于清河。后趙石勒以為奮武將軍。石虎廢石弘自立,弋仲稱疾不賀。石虎大寧初嘗參與鎮(zhèn)壓梁犢農(nóng)民起事。石祗立,以弋仲為右丞相。后趙亡,率其部降東晉。東晉穆帝永和七年拜車騎大將軍、大單于,封高陵郡公。明年卒。子姚萇建立后秦,追謚景元皇帝,廟號始祖。
全晉文
弋仲,南安赤亭羌人。永嘉中自稱護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劉曜僭位,以為平西將軍,封襄平公。曜亡,石勒以為安西將軍六夷左都督,石弘僭位,拜奮武將軍西羌大都督,封襄平縣公。石虎僭位,遷持節(jié)十郡六夷大都督冠軍大將軍,以平梁犢功封西平郡公,石祗僭位,拜右丞相。以晉永和七年遣使來降,拜使持節(jié)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單于,封高陵郡公。明年卒,姚萇僭位,追謚曰景元皇帝,廟號始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23 【介紹】: 十六國時隴城人。初為南陽王司馬模帳下都尉。模敗,歸南陽王司馬保,甚受寵。晉憫帝蒙塵,安自稱秦州刺史,降劉曜。晉元帝永昌元年復叛,西州氐羌悉從之,在上邦自稱涼王。明帝太寧元年,為曜所攻,突圍走,被殺。安勇戰(zhàn),善撫士卒,隴人為歌“隴上壯士有陳安”以頌之。

人物簡介

全晉文
援,永和中為寧朔將軍中郎將。
史皓 朝代:

人物簡介

全晉文
仕利鹿孤,為祠部郎中。
史糜遺 朝代:

人物簡介

全晉文
糜遺為河南從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知何許人。著麻衣加納其上。號麻布道士。喜怒不常。體癬疥。日坐廣陵白土埭。謳唱引?自適。夜不知其歸宿處。江都令檀祗召至。與語詞無畔岸。索紙賦詩曰。有欲苦不足。無欲即無憂。未若清虛者。帶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間。汎若不系舟。要當脫塵累。棲志老山丘。檀祗異之。施布若干。宗即以施人。時有一男子。杖負一簏。暮依海鹽令宿。見牧鵝鴨小兒。從令借之。曰數(shù)日當遣還。令許之。即領(lǐng)一兒登一山。山有屋數(shù)椽。道人三四輩。相勞苦。所語小兒一不解。但食一小甌如熟艾。問男子曰。君知史宗否。其謫何當竟。答曰。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埭。計其詞。行當竟矣。問者作書。授男子曰。為我達之。即以系之小兒衣帶。還海鹽。令喜問簏中何有。曰書疏耳。然終不次示令令欲盜觀之而男子輒夜移他處且辭去。且曰吾本欲小留。而君常有盜意。豈復可留耶。令因呼小兒。問前事。小兒曰。前為捉杖飄然去。但聞足下波浪聲。至一山。山中人。寄書。與曰。上埭阿上。即引衣帶開讀。令不能曉。小兒詣史宗。史宗大驚曰。汝乃從蓬萊山來耶。后過漁梁見捕魚者。宗因浴其上流。而魚悉不可捕。又與沙門道開夜語頗。聞蓬萊事。
高僧傳·卷第十 神異下
史宗者。不知何許人。常著麻衣或重之為納。故世號麻衣道士。身多瘡疥性調(diào)不恒。常在廣陵白土??賃??。謳唱引?以自欣暢。得直隨以施人。棲憩無定所?;螂[或顯。時高平檀祇為江都令。聞而召來應對。機捷無所拘滯。博達稽古辯說玄儒。乃賦詩一首曰。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未若清虛者帶索被玄裘。浮游一世間。汎若不系舟。方當畢塵累。棲志且山丘。檀祇知非常人。遣還所在。遺布三十匹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不知姓名。常赍一杖一箱自隨。嘗逼暮來。詣海鹽令云。欲數(shù)日行。暫倩一人可見給不。令曰。隨意取之。乃選取守鵝鴨小兒形服最丑者將去。倏忽之間至一山上。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見欣然共語。小兒不解。至中困道人為小兒就主人索食。得一小塸食狀如熟艾。食之饑止。向冥道人辭欲還去。聞屋中人問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謫何當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上。計其謫亦竟也。屋中人便作書曰。因君與之。道人以書付小兒。比曉便至縣與令相見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問箱中有何等。答云。書疏耳。道人常在廳事上眠。以箱杖著床頭令使持。時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輒高懸箱杖。當下而臥。永不可得。后與令辭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爾便去耳。令呼先小兒問近所經(jīng)。小兒云。道人令其捉杖飄然而去。或聞足下波浪耳。并說山中人寄書猶在小兒衣帶。令開看都不解。乃寫取封其本書。令人送此小兒至白土??送與史宗。宗開書大驚云。汝那得蓬萊道人書耶。宗后南游吳會。嘗過漁梁。見漁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魚皆散。其潛拯物類如此。后憩上虞龍山大寺。善談莊老究明論孝。而韜光隱跡世莫之知。會稽謝邵魏邁之放之等。并篤論淵博皆師受焉。后同止沙門夜聞宗共語者。頗說蓬萊上事。曉便不知宗所之。陶淵明記。白土??遇三異法師。此其一也。或云。有商人海行于孤洲上見一沙門。求寄書與史宗。置書于船中。同侶欲看書。書著船不脫。及至白土??。書飛起就宗。宗接而將去。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常著麻衣。世號麻衣道士。常在廣陵白土埭。憑埭謳唱。引?以自欣暢。得直。隨以布施。棲憩無定所。持高平檀祗。為江都令。聞而召來。應對機捷。無所拘滯。博達稽古。辯說玄儒。乃賦詩一首曰。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未若清虛者。帶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間。汎若不系舟。方當畢塵累。棲志且山丘。檀祗知非常人。遺布二十疋。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常赍一杖一箱。逼暮。來詣海鹽令云。欲數(shù)日行。暫倩一人??梢娊o不。令曰。隨意取之。乃選取守鵝鴨小兒。形服最丑者將去。倏忽之間。至一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見欣然共語。小兒不解。至日中。道人為小兒就主人索食。得一小甌食。狀如熟艾。食之饑止。向瞑。道人辭欲還。聞屋中人問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謫何當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埭上。計其謫亦竟也。屋中人便作書曰。因君與之。道人以書付小兒。比曉便至縣。與令相見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問箱中有何等。答曰書疏耳。道人常在聽事止眠。以箱杖著床頭。令使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輒高懸箱杖。當下而臥。永不可得。后與令辭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爾便去耳。令呼先小兒問之。小兒云。道人令其捉杖。飄然而去?;蚵勛阆虏ɡ?。并說山中人寄書。猶在小兒衣帶。令開看都不解。乃寫取。封其本書。令人送此小兒至白土埭。送與史宗。宗開書大驚云。汝那得蓬萊道人書耶。宗后南游吳會。嘗過漁梁。見漁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魚皆散。后憩上虞龍山大寺。善談莊老。韜光隱跡。會稽謝邵魏邁之放之等。并篤論淵博。皆師焉。后同止沙門。夜聞宗共語者。頗說蓬萊上事。曉便不知宗之所之。陶淵明記。白土埭。遇三異法師。此其一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00 【介紹】: 十六國時后燕范陽涿人。盧玄從祖兄。后燕慕容寶之末,總攝部曲屯于海濱,殺其鄉(xiāng)姻祖氏十余人,殺幽州刺史,自稱征北大將軍、幽州刺史,攻掠郡縣。道武帝天興三年派兵破之,獲溥,送京師車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