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乘桴浮于海
 
浮溟
 
泛浮槎
 
浮海嘆
 
乘桴海上
 
乘桴計(jì)
 
從我者誰
 
桴泛
 
浮海
 
??筛?/div> 
宣尼浮海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論語注疏·公冶長(zhǎng)》~42~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span>

例句

絕跡思浮海,修書懶寄秦。 吳融 荊州寓居書懷

吾當(dāng)海上去,且學(xué)乘桴翁。 岑參 東歸發(fā)犍為至泥溪舟中作

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

浩嘯波光里,浮溟興甚長(zhǎng)。 李群玉 登蒲澗寺后二巖三首之一

南征問懸榻,東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已無濟(jì)川分,甘作乘桴人。 獨(dú)孤及 庚子歲避地至玉山酬韓司馬所贈(zèng)

懷沙悔不及,只有便乘桴。 薛能 邊城作

汗漫不省識(shí),恍如乘桴浮。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zèng)王二十補(bǔ)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xué)士

典故
衰鳳
 
接輿狂
 
鳳衰
 
楚狂接輿
 
接輿歌
  
笑孔丘
 
鳳兮
 
接輿醉
   
楚狂醉倒
 
楚人鳳
     
行歌嘆鳳
 
楚狂紫
 
葛鳳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楚狂

參考典故
鳳來儀


《論語注疏·微子》~65~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塵外遐舉箋》〈歷代高隱姓氏·陸通〉~996~
陸通,字接輿,楚人也,好養(yǎng)性,躬耕以為食。楚昭王時(shí),通見楚政無常,乃佯狂不仕,故時(shí)人謂之楚狂。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有,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笨鬃酉萝?,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論語·子罕》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簡(jiǎn)釋

接輿狂:詠隱士或狂者。五代前蜀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世隨漁父醉,身效接輿狂?!?/p>


例句

狂歌問夫子,夫子莫能陳。 儲(chǔ)光羲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

莫學(xué)楚狂隳姓字,知音還有子期聽。 元孚 送李四校書

高歌一曲垂鞭去,盡日無人識(shí)楚狂。 吳融 寶靈縣西測(cè)津

楚客早聞歌鳳德,劉琨休更舞雞聲。 吳融 蕭縣道中

還知謝客名先重,肯為詩篇問楚狂。 周賀 寺居寄楊侍御

既笑接輿狂,仍憐孔丘厄。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鳳兮且莫嘆,鯉也會(huì)聞詩。 孟郊 子慶詩

相如曾作鳳兮吟,昔被文君會(huì)此音。 孫玄照 琴中歌贈(zèng)王仙仙

偷歸甕間臥,逢個(gè)楚狂來。 戴叔倫 答崔載華

泣麟猶委吏,歌鳳更佯狂。 李商隱 贈(zèng)送前劉五經(jīng)映三十四韻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從來叔夜懶,非是接輿狂。 李端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因寄元校書

鳳兮衰已盡,犬也吠何繁。 李群玉 吾道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李隆基 經(jīng)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濟(jì)水自清河自濁,周公大圣接輿狂。 李頎 雜興

接輿還入楚,王粲不歸秦。 杜甫 贈(zèng)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更置盈尊酒,時(shí)時(shí)醉楚狂。 權(quán)德輿 題邵端公林亭

楚國(guó)有狂夫,茫然無心想。散發(fā)不冠帶,行歌南陌上??浊鹋c之言,仁義莫能獎(jiǎng)。 王維 偶然作六首

植福祠迦葉,求仁笑孔丘。 王維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xué)人二首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 輞川閑居贈(zèng)裴秀才迪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治書招遠(yuǎn)意,知共楚狂行。 皎然 奉酬袁使君西樓錢秦山人與晝同赴李侍御招三韻

狂歌欲嘆鳳,失路反占龜。 盧照鄰 山行寄劉李二參軍

荊山璞在終應(yīng)識(shí),楚國(guó)人知不是狂。 竇庠 酬謝韋卿二十五兄俯贈(zèng)輒敢書情

宣父道高休嘆鳳,武侯才大本吟龍。 羅隱 淮南送李司空朝覲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憂正是魔。 錢起 早夏

念與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三

鳳歌空有問,龍性詎能馴。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zèng)

世隨漁父醉,身效接輿狂。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歸來滿把如澠酒,何用傷時(shí)嘆鳳兮。 韋莊 鄠杜舊居二首

淋漓滿襟袖,更發(fā)楚狂歌。 韓偓 答友人見寄酒

燕俠冰霜難狎近,楚狂鋒刃觸凡愚。 韓偓 贈(zèng)湖南李思齊處士

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 韓愈 芍藥歌

莫怪狂人游楚國(guó),蓮花只在淤泥生。 顧況 尋僧二首之二

接輿亦是狂歌者,更就將軍乞一聲。 顧況 贈(zèng)韋清將軍

魯圣虛泣鱗,楚狂浪歌鳳。 鮑溶 寓興

典故 
嘆逝川
  
臨長(zhǎng)川
  
逐逝川
 
隨逝川
 
川上逝
 
委逝川
 
等逝川
  
似川逝
   
仲尼在川上
 
臨川孔尼嘆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論語注疏·子罕》~8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例句

西沉浮世日,東注逝川波。 于武陵 感情

昔為晝錦游,今成逝川路。 儲(chǔ)光羲 陸著作挽歌

行經(jīng)闕里自堪傷,曾嘆東流逝水長(zhǎng)。 劉滄 經(jīng)曲阜城

延年之道既無計(jì),不免將身歸逝水。 吳筠 寄白龍洞劉道人

舉國(guó)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吳融 子規(guī)

英雄傾奪何紛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孫逖 丹陽行

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崔曙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闕下。 張九齡 忝官二十年

逝川惜東駛,馳景憐西頹。 徐浩 寶林寺作

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李白 古風(fēng)

溧水通吳關(guān),逝川去未央。故人萬化盡,閉骨茅山岡。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jīng)襄陽

東山妓逐飛花散,北海尊隨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長(zhǎng)生。 李群玉 長(zhǎng)沙開元寺昔與故長(zhǎng)林侍御題松竹聯(lián)句

嘆逝頹波速,緘詞麗曲春。 武元衡 和楊三舍人楊君見征鄙詞因以繼和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fù)看津樹隱離舟。 王勃 秋江送別二首

逝川嗟爾命,丘井嘆吾身。 王維 過沈居士山居哭之

蒼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皎然 同李洗馬入馀不溪經(jīng)辛將軍故城

昨得耶溪信,翻為逝水悲。 皎然 哭覺上人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皎然 經(jīng)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義白日升仙處

詎期危露盡,相續(xù)逝川流。 蘇颋 夜聞故梓州韋使君明當(dāng)引紼感而成章

自古浮華能幾幾,逝波終日去滔滔。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

舉世只知嗟逝水,無人微解悟空花。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

盛德方清貴,旋聞逐逝波。 貫休 追憶馮少常

誰堪逝川上,日暮不歸魂。 駱賓王 晚度黃河

小諫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齊己 亂中聞鄭谷吳延保下世

典故 
四十無聞
 
東家尼父嘆無聞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論語注疏·子罕》~80~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span>

例句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 上李邕

典故  
商聲謳
 
南山白石
    
叩角歌
 
寧戚牛
 
南山石爛
 
白石吟
 
扣牛角
 
扣角而歌
 
擊轅歌
 
叩牛
  
嘆短衣
 
歌牛下
 
寧牛
  
東門牛
 
短衣扣角
 
叩角哀
  
寧子商歌
 
悲牛角
  
叩牛歌
 
南山戚
  
舍牛相齊
  
長(zhǎng)歌叩轅

相關(guān)人物
寧戚
 
齊桓公(名小白)


《楚辭》戰(zhàn)國(guó)楚·屈原《離騷》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箹|漢·王逸注:「寧戚,衛(wèi)人。該,備也。寧戚脩德不用,退而商賈,宿齊東門外?;腹钩?,寧戚方飲牛,叩角而歌。桓公聞之,知其賢,舉用為卿,備輔佐也?!?/span>
《呂氏春秋·覽部》卷十九〈離俗覽·舉難〉~3~
寧戚欲干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jìn),于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于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寧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腹勚瑩崞淦椭衷唬骸寒愒?!之歌者非常人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yīng)訓(xùn)〉~389~
寧越欲干齊桓公,困窮無以自達(dá),于是為商旅,將任車,以商于齊,暮宿于郭門之外?;腹加?,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寧越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腹勚?,撫其仆之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車載之。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司馬喜臏腳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脅折齒于魏,卒為應(yīng)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dú)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負(fù)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寧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guó)。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應(yīng)劭曰:「齊桓公夜出迎客,而寧戚疾擊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zhǎng)夜曼曼何時(shí)旦?』公召與語,說之,以為大夫。」
《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xùn)》
「夫百里奚之飯牛,伊尹之負(fù)鼎,太公之鼓刀,寧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箹|漢·高誘注:「寧戚衛(wèi)人也,商旅于齊,宿郭門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span>

簡(jiǎn)釋

寧戚牛:詠人懷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p>


例句

思鄉(xiāng)每讀登樓賦,對(duì)月空吟叩角歌。 劉滄 汶陽客舍

魏闕望中何日見,商歌奏罷復(fù)誰聽。 嚴(yán)維 韋情獻(xiàn)相公

田子莫嫌彈鋏恨,寧生休唱飯牛歌。 姚巖杰 報(bào)顏標(biāo)

歌殘白石扣牛角,賦換黃金愛馬卿。 徐夤 依韻贈(zèng)嚴(yán)司直

誰聽寧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李咸用 秋日送嚴(yán)湘侍御歸京

愿君聽扣角,當(dāng)自識(shí)賢臣。 李嶠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 李嶠

寧戚未匡齊,陳平終佐漢。 李白 南奔書懷(一作自丹陽南奔道中作。此詩蕭士赟云是偽作。)

寧武子,朱買臣,扣角行歌背負(fù)薪。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蘇軾云是偽作。)

元瑜正及從軍樂,寧戚誰憐叩角哀。 李郢 重陽日寄浙東諸從事

商歌如不顧,歸棹越南??。 杜牧 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

獨(dú)坐親雄劍,哀歌嘆短衣。 杜甫

商歌還入夜,巴俗自為鄰。 杜甫 與嚴(yán)二郎奉禮別

濫竊商歌聽,時(shí)憂卞泣誅。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東門牛屢飯,中散虱空爬。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zhǎng)述舊言懷感時(shí)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玉八十通贈(zèng)二君子

客里馮諼劍,歌中寧戚牛。 錢起 新豐主人

日夕云臺(tái)下,商歌空自悲。 錢起 秋館言懷

不遇張華識(shí),空悲寧戚歌。 錢起 長(zhǎng)安落第作

否去泰來終可待,夜寒休唱飯牛歌。 韋莊 湘中作

扣角干名計(jì)已疏,劍歌休恨食無魚。 韋莊 東游遠(yuǎn)歸

劉伶避世唯沉醉,寧戚傷時(shí)亦浩歌。 韋莊 云散

寄詩同心子,為我商聲謳。 韓愈 駑驥

安能羨鵬舉,且欲歌牛下。 高適 苦雪四首之四

徒為擊角歌,且慚雕劍字。 鮑溶 秋思

典故
服鹽車
 
困鹽車
 
負(fù)鹽
  
困驥
  
鹽車厄
   
老鹽車
   
鹽車病驥
 
鹽車驂
 
困坂
 
淚盡太行
  
嘆息良馬
 
鹽阪
 
鹽車勞
  
孫陽憐瘦骨
 
鹽車汗
 
鹽車絕足
 
重耳鹽車

相關(guān)人物
汗明
 
伯樂


《戰(zhàn)國(guó)策》卷十七〈楚策四·汗明見春申君〉~573~
汗明曰:「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fù)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驥于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dá)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穴窮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獨(dú)無意湔拔仆也,使得為君高鳴屈于梁乎?」
《昭明文選》卷二十五〈詩丁·贈(zèng)答三·答盧諶詩〉~70~
唐·李善注引《戰(zhàn)國(guó)策》,楚客謂春申君曰:「昔騏驥駕鹽車,上吳?,遷延負(fù)轅而不能進(jìn),遭伯樂,仰而鳴之,知伯樂知己也。今仆屈厄日久,君獨(dú)無意使仆為君長(zhǎng)鳴乎?」

簡(jiǎn)釋

鹽車:喻指人才處于困境。唐李白《天馬歌》:“鹽車上峻阪,倒行逆施長(zhǎng)日晚?!?/p>


例句

鹽車淹素志,長(zhǎng)坂入青云。 唐彥謙 留別四首

嘶風(fēng)重訴牽鹽恥,伯樂何妨轉(zhuǎn)眼看。 李咸用 投知

人疑游面市,馬似困鹽車。 李商隱 喜雪

鹽車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李白 天馬歌

午時(shí)鹽坂上,蹭蹬溘風(fēng)塵。 李賀 馬詩二十三首

遭遇不遭遇,鹽車與鼓車。 杜牧 骕骦駿

鹽官雖絆驥,名是漢庭來。 杜甫 李鹽鐵二首

蜷跼鹽車萬里蹄,忽逢良鑒始能嘶。 汪遵 吳坂

鹽車今愿脫,千里為君行。 章孝標(biāo) 省試騏驥長(zhǎng)鳴

鹽車顧后聲方重,火井窺來焰始浮。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二首

困坂思回顧,迷邦輒問津。 賈島 送令狐绹相公

夜光失隋掌,驥騄伏鹽車。 錢起 送沈仲

金埒未登嘶若是,鹽車猶駕瘦何驚。 韓琮 詠馬

典故
胡不歸
 
賦式微
 
歌式微
 
嘆式微
 
式微詩
 
式微歌
  
黎侯寓衛(wèi)


《詩經(jīng)·邶風(fēng)·式微》
「《式微》,黎侯寓于衛(wèi),其臣勸以歸也?!妒轿ⅰ罚菏轿⑹轿?,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東漢·鄭玄箋:「黎侯為狄人所逐,棄其國(guó)而寄于衛(wèi)?!?/span>

例句

因君故鄉(xiāng)去,遙寄式微吟。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夫之鄂

作牧慚為政,思鄉(xiāng)念式微。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偶敘所懷因成六韻呈軍事院諸公郡中一二秀才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 渭川(一作水)田家

東風(fēng)來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來歸。 貫休 別杜將軍

雨氣濛濛草滿庭,式微吟劇更誰聽。 貫休 別盧使君歸東陽二首之一

愴矣苦寒奏,懷哉式微篇。 陶翰 出蕭關(guān)懷古

黎侯寓于衛(wèi),六義非凡格。 韋蟾 和柯古窮居苦日喜雨

歲芳坐淪歇,感此式微歌。 魏征 暮秋言懷

典故
天年竟夭
 
龔勝亡
 
膏自炙
  
龔勝恥事新
 
蘭膏嘆
 
膏明自綃

相關(guān)人物
王莽
 
龔勝


《漢書》卷七十二《龔勝亡》
勝字君賓,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節(jié),故世謂之楚兩龔。少皆好學(xué)明經(jīng),勝為郡吏,舍不仕。久之,楚王入朝,聞舍高名,聘舍為常侍,不得已隨王,歸國(guó)固辭,愿卒學(xué),復(fù)至長(zhǎng)安。而勝為郡吏,三舉孝廉,以王國(guó)人不得宿衛(wèi)補(bǔ)吏。再為尉,壹為丞,勝輒至官乃去。州舉茂材,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執(zhí)金吾閻崇薦勝,哀帝自為定陶王固已聞其名,徵為諫大夫。引見,勝薦龔舍及亢父寧壽、濟(jì)陰侯嘉,有詔皆徵。勝曰:「竊見國(guó)家徵醫(yī)巫,常為駕,徵賢者宜駕?!股显唬骸复蠓虺怂杰噥硇??」勝曰:「唯唯。」有詔為駕。龔舍、侯嘉至,皆為諫大夫。寧壽稱疾不至。勝居諫官,數(shù)上書求見,言百姓貧,盜賊多,吏不良,風(fēng)俗薄,災(zāi)異數(shù)見,不可不憂。制度泰奢,刑罰泰深,賦斂泰重,宜以儉約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貢禹之意。為大夫二歲馀,遷丞相司直,徙光祿大夫,守右扶風(fēng)。……莽既篡國(guó),遣五威將帥行天下風(fēng)俗,將帥親奉羊酒存問勝。明年,莽遣使者即拜勝為講學(xué)祭酒,勝稱疾不應(yīng)徵。后二年,莽復(fù)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安車駟馬迎勝,即拜,秩上卿,先賜六月祿直以辦裝,使者與郡太守、縣長(zhǎng)吏、三老官屬、行義諸生千人以上入勝里致詔。使者欲令勝起迎,久立門外。……至以印綬就加勝身,勝輒推不受?!觳粡?fù)開口飲食,積十四日死,死時(shí)七十九矣。使者、太守臨斂,賜復(fù)衾祭祠如法。門人衰绖治喪者百數(shù)。有老父來吊,哭甚哀,既而曰:「嗟虖!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顾熠叾觯湔l。勝居彭城廉里,后世刻石表其里門。

簡(jiǎn)釋

龔勝恥事新:喻忠貞不事二主。唐顏真卿《詠陶淵明》:“張良思報(bào)韓,龔勝恥事新?!?/p>


例句

龔勝不屈,孫寶自劾。 李瀚 蒙求

楚國(guó)一老人,來嗟龔勝亡。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之一

張良思報(bào)韓,龔勝恥事新。狙擊不肯就,舍生悲縉紳。 顏真卿 詠陶淵明

典故
好頭頸
 
好頭難斫
 
嘆頭顧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五〈唐紀(jì)一·高祖神堯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年〉~5775~
帝自曉占候卜相,好為吳語;常夜置酒,仰視天文,謂蕭后曰:「外間大有人圖儂,然儂不失為長(zhǎng)城公,卿不失為沈后,且共樂飲耳!」因引滿沈醉。又嘗引鏡自照,顧謂蕭后曰:「好頭頸,誰當(dāng)斫之!」后驚問故,帝笑曰:「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亦復(fù)何傷!」
典故 
嘆積薪
 
后來薪
    
汲黯薪
 
積后來薪

相關(guān)人物
公孫弘
 
汲黯


《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309~
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及弘、湯稍益貴,與黯同位,黯又非毀弘、湯等。已而弘至丞相,封為侯;湯至御史大夫;故黯時(shí)丞相史皆與黯同列,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上默然。有閒黯罷,上曰:「人果不可以無學(xué),觀黯之言也日益甚。」

簡(jiǎn)釋

積薪:指官吏年高資深反位居人下。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尚齒惇耆艾,搜材拔積薪?!?/p>


例句

且嫌游晝短,莫問積薪長(zhǎng)。 杜牧 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

左掖期連茹,南宮愧積薪。 權(quán)德輿 酬崔舍人閣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簡(jiǎn)兩掖閣老并見示

汲黯薪逾積,孫弘閣未開。 駱賓王 帝京篇

談器非先木,圖榮異后薪。 駱賓王 春日離長(zhǎng)安客中言懷

典故 
唾壺缺
   
缺唾壺
 
擊壺
  
碎唾壺
 
 
敲缺唾壺
 
唾壺敲碎
 
擊碎玉唾壺
 
唾壺口
 
壺敲缺
 
敲柳癭
 
擊樽破
 
敲壺
 
唾壺殘
 
扣銅壺
 
狂叩唾壺
 
瓊壺敲缺
 
缺壺聲
 
醉擊玉壺
 
壺邊擊斷
 
壺堪擊
 
壺頻叩
 
擊歌壺
 
擊壺邊缺
 
擊碎村醪??
 
擊碎歌壺
 
擊銅壺浩嘆
 
空擊銅壺
 
扣壺歌
 
敲碎瓊壺
 
唾壺空擊
 
銀壺缺
 
玉壺敲怨
 
擊玉唾壺
 
敲缺銅壺
 
敲玉壺

相關(guān)人物
王敦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處仲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晉書》卷九十八〈王敦列傳〉~2557~
初,敦務(wù)自矯厲,雅尚清談,口不言財(cái)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專任閫外,手控強(qiáng)兵,群從貴顯,威權(quán)莫貳,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遂引劉隗、刁協(xié)等以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構(gòu)矣。每酒后輒詠魏武帝樂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挂匀缫獯蛲賶貫楣?jié),壺邊盡缺。

簡(jiǎn)釋

缺唾壺:指擊節(jié)詠嘆,或喻壯懷激烈。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見寄》:“莫因老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壺。”


例句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壺吟

猶酌甘泉歌,歌長(zhǎng)擊樽破。 杜甫 屏跡三首之三

長(zhǎng)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 杜甫 贈(zèng)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長(zhǎng)嘯林木動(dòng),高歌唾壺缺。 獨(dú)孤及 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潁

閒齋夜擊唾壺歌,試望夷門奈遠(yuǎn)何。 竇常 立春后言懷招汴州李匡衛(wèi)推

歌敲玉唾壺,醉擊珊瑚枝。 羅隱 錢塘遇默師憶潤(rùn)州舊游。

典故  
聞唳鶴
  
華亭唳
 
華亭清唳
 
華亭嘆
 
華亭聞鶴
 
華亭一鶴
 
愁鶴唳
 
華亭別酒
 
華亭歸夢(mèng)
 
陸機(jī)禽
  
憶華亭唳
 
悲鶴華亭
 
華亭
 
華亭日中言
 
聽華亭唳

相關(guān)人物
陸云
 
陸機(jī)


《世說新語》下卷下《尤悔》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fù)得乎!』」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八王故事》曰:「華亭,吳由拳縣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吳平后,陸機(jī)兄弟共游于此十馀年?!?/span>
《晉書》卷五十四〈陸機(jī)列傳〉~480~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為穎所嬖寵。超領(lǐng)萬人為小都督,未戰(zhàn),縱兵大掠。機(jī)錄其主者。超將鐵騎百馀人,直入機(jī)麾下奪之,顧謂機(jī)曰:「貉奴能作督不!」機(jī)司馬孫拯勸機(jī)殺之,機(jī)不能用。超宣言于眾曰:「陸機(jī)將反?!褂诌€書與玖,言機(jī)持兩端,軍不速?zèng)Q。及戰(zhàn),超不受機(jī)節(jié)度,輕兵獨(dú)進(jìn)而沒。玖疑機(jī)殺之,遂譖機(jī)于穎,言其有異志。將軍王闡、郝昌、公師藩等皆玖所用,與牽秀等共證之。穎大怒,使秀密收機(jī)。其夕,機(jī)夢(mèng)黑幰繞車,手決不開,天明而秀兵至。機(jī)釋戎服,著白帢,與秀相見,神色自若,謂秀曰:「自吳朝傾覆,吾兄弟宗族蒙國(guó)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辭不獲已。今日受誅,豈非命也!」因與穎箋,詞甚悽惻。既而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fù)聞乎!」遂遇害于軍中,時(shí)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機(jī)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fēng)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冤。

例句

華亭失侶鶴,乘軒寵遂終。 孔德紹 賦得華亭鶴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李商隱 曲江

陸機(jī)雄才豈自保,李斯脫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李白 行路難三首

才子襟期本上清,陸云家鶴伴閑情。 李縠 和皮日休悼鶴

高高華亭,有鶴在屏。 盧綸 和馬郎中畫鶴贊

華亭不相識(shí),衛(wèi)國(guó)復(fù)誰知。 竇群 觀畫鶴

爐氣朝成緱嶺云,銀燈夜作華亭月。 錢起 畫鶴篇(省中作)

華亭養(yǎng)仙羽,計(jì)日再飛鳴。 錢起 送陸贄擢第還蘇州

正憐標(biāo)格出華亭,況是昂藏入相經(jīng)。 韓偓 失鶴

典故 
哭路歧
  
泣路歧
   
泣歧
 
泣歧路
 
嗟歧路
  
臨歧泣
 
臨歧淚
 
臨歧恨
 
臨歧涕淚
 
世間歧路
 
楊公嘆
 
楊子嘆
 
泣路者
 
亡羊多歧
 
楊歧泣
 
楊朱拭淚
 
多淚楊朱
  
多歧羊
 
見路歧
     
亡羊路歧
 
姓楊足淚
 
楊朱哀歧
 
怨多歧

相關(guān)人物
楊朱


《淮南子》卷十七〈說林訓(xùn)〉~583~
「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東漢·高誘注:「道九達(dá)曰逵。閔其別也?!?/span>
《風(fēng)俗通義校注》卷一〈皇霸〉~
蓋天地剖分,萬物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jiān)基可據(jù),推當(dāng)今以覽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審其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略,言也實(shí)為難哉!故易紀(jì)三皇,書敘唐、虞,惟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自是以來,載籍昭晰。然而立談?wù)呷水?,綴文者家舛,斯乃楊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練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記六國(guó),備其終始曰皇霸。
《列子集釋》卷八〈說符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qǐng)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辜确矗瑔枺骸斧@羊乎?」曰:「亡之矣?!乖唬骸皋赏鲋俊乖唬骸钙缏分杏钟衅缪?,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nèi)?,不言者移時(shí),不笑者竟日。

簡(jiǎn)釋

亡羊路:喻指世事復(fù)雜。唐姚系《京西遇舊識(shí)兼送往隴西》:“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p>

楊朱泣:指因誤入歧途而感傷。唐杜甫《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


例句

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 姚系 京西遇舊識(shí)兼送往隴西

來歲公田多種黍,莫教黃菊笑楊朱。 劉商 重陽日寄上饒李明府

東西不復(fù)問,翻笑泣岐人。 吳融 荊州寓居書懷

塵埃一別楊朱路,風(fēng)月三年宋玉墻。 唐彥謙 離鸞

藕葉綴為衣,東西泣路岐。 方干 客行

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楊朱泣路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苦吟防柳惲,多淚怯楊朱。 李商隱 西溪

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楊朱不用勸,只是更沾巾。 李商隱 離席

晚年名利跡,寧免路岐哀。 李溟 無題

易下楊朱淚,難招楚客魂。 杜甫 冬深

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 杜甫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

姓楊皆足淚,非是強(qiáng)沾衣。 楊凝 送別

風(fēng)波疲賈誼,岐路泣楊朱。 權(quán)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今日楊朱淚,無將灑鐵衣。 沈佺期 送盧管記仙客北伐

見說楊朱無限淚,豈能空為路岐分。 溫庭筠 博山

愛憎防杜摯,悲嘆似楊朱。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胡塵晦落日,西望泣路岐。 獨(dú)孤及 癸卯歲赴南豐道中聞京師失守寄權(quán)士繇韓幼深

長(zhǎng)卿未遇楊朱泣,蔡澤無媒原憲貧。 盧綸 冬日登城樓有懷因贈(zèng)程騰

半生南走復(fù)西馳,愁過楊朱罷泣岐。 許棠 秦中遇友人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 賈島 寄孟協(xié)筆

臨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

相看又見歲華新,依舊楊朱拭淚巾。 韋莊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余今正泣楊朱淚,八月邊城風(fēng)刮地。 韋莊 贈(zèng)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典故
子敬琴
  
嘆人琴
 
琴聲斷
 
人琴痛
  
歿后知音少
 
琴殘子敬床
 
痛絕人琴
 
子敬亡
 
子敬遺琴
 
子敬與琴亡
 
靈床琴弦斷
 
碎琴哭靈床

相關(guān)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傷逝〉~645~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shí)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gòu)?,弦既不調(diào),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馀亦卒。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王徽之〉~204~
后為黃門侍郎,棄官東歸,與獻(xiàn)之俱病篤。時(shí)有術(shù)人云:「人命應(yīng)終,而有生人樂代者,則死者可生?!够罩^曰:「吾才位不如弟,請(qǐng)以馀年代之?!剐g(shù)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馀,得以足亡者耳。今君與弟算俱盡,何代也!」未幾,獻(xiàn)之卒,徽之奔喪不哭,直上靈?坐,取獻(xiàn)之琴?gòu)椫枚徽{(diào),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頓絕。先有背疾,遂潰裂,月馀亦卒。子楨之。

簡(jiǎn)釋

人琴兩亡:指悼念親友。唐陳子昂《同宋參軍之問夢(mèng)趙六贈(zèng)盧陳二子之作》:“人琴遂兩亡,白云失處所?!?/p>


例句

相如只謝病,子敬忽云亡。 張九齡 故徐州刺史贈(zèng)吏部侍郎蘇公挽歌詞三首

徒聞子敬遺琴在,不見相如駟馬歸。 戴叔倫 吊暢當(dāng)

碧窗月落琴聲斷,華表云深鶴夢(mèng)長(zhǎng)。 戴叔倫 哭朱放

季江留被在,子敬與琴亡。 竇蒙 題弟暨述書賦后

變化竟無常,人琴遂兩亡。 陳子昂 同宋參軍之問夢(mèng)趙六贈(zèng)盧陳二子之作

典故
禾黍高低
 
閔周
  
黍稷嘆
  
故宮離黍
 
離宮禾黍
 

《毛詩正義》卷四之一〈國(guó)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shí)。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

例句

回首降幡下,已見黍離離。 劉禹錫 三閣辭四首之三

黍離緣底事,撩我起長(zhǎng)嘆。 方干 過黃州作

黍稷聞興嘆,瓊瑤畏見投。 武元衡 和楊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回首三分國(guó),何人賦黍離。 殷堯藩 張飛廟

經(jīng)過詞客空惆悵,落日寒煙賦黍離。 牟融 司馬遷墓

宮館馀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dú)悲歌。 許渾 姑蘇懷古

因高一回首,還詠黍離歌。 許渾 廣陵道中

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jiǎng)凇?許渾 故洛城

松楸遠(yuǎn)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許渾 金陵懷古

入洛聲華當(dāng)世重,閔周章句滿朝吟。 韋莊 和陸諫議避地寄東陽進(jìn)退未決見寄

鄉(xiāng)園不可問,禾黍正離離。 韋莊 南游富陽江中作

《國(guó)語辭典》:乘桴  拼音:chéng fú
乘坐竹、木編制的小筏。《論語。公冶長(zhǎng)》:「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div>
《漢語大詞典》:嘆鳳(歎鳳)
謂生不逢時(shí)。典出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 河 不出圖,吾已矣夫!’”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循嘆鳳之遠(yuǎn)圖,宗獲麟之遺制。” 唐玄宗 《經(jīng)魯祭孔子而嘆之》詩:“嘆鳳嗟身否,傷麟悲道窮。”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見長(zhǎng)歌》:“ 有周 道衰猶嘆鳳,天公留得歸皇 宋 ?!?/div>
《國(guó)語辭典》:接輿(接輿)  拼音:jiē yú
春秋時(shí)楚國(guó)隱士陸通的字。
《國(guó)語辭典》:楚狂  拼音:chǔ kuáng
春秋時(shí)楚國(guó)的隱士陸通。字接輿,因見楚昭王時(shí)政治混亂,佯狂不仕,時(shí)人謂之「楚狂」?!墩撜Z。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后泛稱佯狂者或狂放不拘的人。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div>
分類:邢炳
《漢語大詞典》:歌鳳(歌鳳)
論語·微子:“ 楚 狂 接輿 歌而過 孔子 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后遂以“歌鳳”為避世隱居之典。 漢 揚(yáng)雄 《法言·淵騫》:“欲去而恐罹害者也, 箕子 之《洪范》、 接輿 之歌鳳也哉!” 唐 李商隱 《贈(zèng)送前劉五經(jīng)映三十四韻》:“泣麟猶委吏,歌鳳更佯狂?!?清 錢謙益 《費(fèi)縣道中》詩之一:“歌鳳有人供放逐,鬭雞無相繫安危?!?/div>
分類:避世隱居
《漢語大詞典》:狂接輿(狂接輿)
接輿 , 春秋 楚國(guó) 人,佯狂避世,故稱。莊子·應(yīng)帝王:“ 肩吾 見 狂接輿 ?!?/div>
《國(guó)語辭典》:狂歌  拼音:kuáng gē
縱情高歌。唐。白居易狂歌詞〉:「勸君酒杯滿,聽我狂歌詞?!埂度龂?guó)演義》第三六回:「庶故作狂歌于市,以動(dòng)使君;幸蒙不棄,即賜重用?!?/div>
《漢語大詞典》:迷陽(迷陽)
無所用心;詐狂。《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郭象 注:“迷陽,猶亡陽也。亡陽任獨(dú),不蕩於外,則吾行全矣?!?成玄英 疏:“迷,亡也;陽,明也……宜放獨(dú)任之無為,忘遣應(yīng)物之明智?!?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迷陽,伏陽也,言詐狂?!币徽f,謂有刺的小灌木。 王先謙 集解:“謂棘刺也,生於山野,踐之傷足,至今吾 楚 輿夫遇之猶呼迷陽踢也?!?金 黨懷英 《寄賈因叔》詩:“鶉居鷇食兩迷陽,四十猶貪桂子香?!?清 錢謙益 《恭謁孔林先圣廟一百韻》:“累紲吾窮矣,迷陽遂已而?!?清 黃遵憲 《放歌》:“迷陽迷陽傷吾足,豈能絶漠渡磧遠(yuǎn)勒《燕然銘》?!?魯迅 《集外集拾遺·秋夜有感》:“ 望帝 終教芳草變,迷陽聊飾大田荒?!?/div>
《漢語大詞典》:陸通歌鳳(陸通歌鳳)
論語·微子:“ 楚 狂 接輿 歌而過 孔子 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后遂以“陸通歌鳳”為避世隱居的典故。 唐 元稹 《放言》詩之四:“ 寧戚 飯牛圖底事? 陸通 歌鳳也無端?!?/div>
分類:避世隱居
《漢語大詞典》:鳳歌(鳳歌)
(1).據(jù)《論語·微子》載: 孔丘 到 楚國(guó) 去, 楚 狂 接輿 唱著“鳳兮”之歌諷刺 孔丘 ,走過 孔丘 車前。后即用“鳳歌”指狂人之歌。 唐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寄》詩:“鳳歌空有問,龍性詎能馴?!?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我本 楚 狂人,鳳歌笑 孔丘 。”
(2).鳳鳴聲。 南朝 宋 鮑照 《白云》詩:“鳳歌出云闕,龍駕戾 蓬山 。”
(3).形容簫笙等的吹奏聲。 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問女童隊(duì)》:“鳳歌諧律,方資燕俎之歡;鷺羽分庭,忽集壽山之下。”
《漢語大詞典》:嘆逝(歎逝)
感嘆歲月易去。語本《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晉 潘岳 《秋興賦》:“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yuǎn)而悼近。” 唐 李紳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蓋嘆逝感時(shí),發(fā)于悽愴而作也。”
分類:感嘆歲月
《國(guó)語辭典》:逝川  拼音:shì chuān
逝去的流水。比喻逝去的時(shí)間事物。南朝宋。鮑照松柏篇〉:「東海迸逝川,西山導(dǎo)落暉?!固?。溫庭筠 蘇武廟詩:「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div>
《漢語大詞典》: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唐 許渾 《重游練湖懷舊》詩:“榮枯盡寄浮云外,哀樂猶驚逝水前?!?清 俞蛟 夢(mèng)廠雜著·游蹤選勝·萬柳堂記:“幾曾逝水留云住,猶記殘花撲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陰。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舞衫歌扇,儀態(tài)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div>
《漢語大詞典》:逝波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賈島 《送玄巖上人歸西蜀》詩:“去臘催今夏,流光等逝波?!?宋 陸游 《舟過會(huì)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歸》詩:“六十齒髮衰,歲月如逝波?!?清 唐孫華 《春雨》詩之一:“黯淡過三月,芳菲逐逝波?!?br />(2).比喻流逝的光陰。藝文類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蕭子范 《夏夜獨(dú)坐》詩:“一年傷志罷,長(zhǎng)嗟逝波速?!?宋 蘇舜欽 《游洛中內(nèi)》詩:“ 洛陽 宮殿鬱嵯蛾,千古榮華逐逝波。” 毛澤東 《送瘟神》詩之一:“ 牛郎 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div>
《國(guó)語辭典》:逝者如斯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弧箷r(shí)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宋。蘇軾赤壁賦〉:「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div>
《漢語大詞典》:閱川(閲川)
陸機(jī) 《嘆逝賦》:“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焙笠浴伴嚧ā北扔髂耆A。 唐 張說 《鄎國(guó)長(zhǎng)公主神道碑銘》:“皇上念同氣之致美,感閲川之永謝?!?/div>
分類:年華
《漢語大詞典》:畏后生(畏後生)
論語·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何晏 集解:“后生,謂年少。”后用作稱頌青少年之典。 唐 李白 《上李邕》詩:“ 宣父 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div>
《國(guó)語辭典》:商歌  拼音:shāng gē
寧越在車下喂牛,望見桓公心生悲傷,因而擊牛角,作商歌。桓公聽后,于是載越回國(guó),任以官職。見《淮南子。道應(yīng)》。后比喻自薦謀求官祿。晉。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中〉詩:「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div>
《漢語大詞典》:寧戚歌(甯戚歌)
《楚辭·離騷》“ 寧戚 之謳歌兮” 洪興祖 補(bǔ)注謂《三齊記》載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爛,生不遭 堯 與 舜 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zhǎng)夜漫漫何時(shí)旦?”后遂以“寧戚歌”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實(shí)。 宋 葉適 《題賈儼不忘室》詩:“每識(shí)飯牛下,有作 寧戚 歌。” 唐 許渾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 寧 歌還夜苦, 宋 賦更秋悲?!眳⒁姟?寧戚 ”。
分類:寧戚謳歌
《漢語大詞典》:寧戚
春秋 衛(wèi) 人, 齊 大夫。《楚辭·離騷》:“ 寧戚 之謳歌兮, 齊桓 聞以該輔?!?王逸 注:“ 寧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賈,宿 齊 東門外。 桓公 夜出, 寧戚 方飯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聞之,知其賢,舉用為客卿,備輔佐也?!?晉 葛洪 抱樸子·接疏:“若積素行乃託政,則 寧戚 不顯於 齊 矣?!?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啟》:“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寧子 商歌之秋,而 呂望 所以投綸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寧戚大夫
《國(guó)語辭典》:寧戚飯牛(寧戚飯牛)  拼音:nìng qī fàn niú
春秋衛(wèi)人寧戚因無法向齊桓公求取祿位,于是做商旅,駕車至齊國(guó),傍晚在城外休憩,遇上桓公在郊外迎接賓客,寧戚在車下喂牛時(shí),悲戚地望著桓公擊牛角唱歌,桓公聽了撫著仆從的手,驚嘆他是位奇人,命人載回而重用他為相。典出《呂氏春秋。離俗覽。舉難》。后泛指自我推薦而獲重用。也作「寧戚扣角」。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傳 春秋 時(shí) 衛(wèi) 人 寧戚 家貧,在 齊 ,飯牛車下,適遇 桓公 ,因擊牛角而歌。 桓公 聞而以為善,命后車載之歸,任為上卿。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后以“扣角”為求仕的典故。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見遏,況乃潛於皋藪乎?!?前蜀 韋莊 《東游遠(yuǎn)歸》詩:“扣角干名計(jì)已疎,劍歌休恨食無魚?!?金 元好問 《除夜》詩:“折腰真有 陶潛 興,扣角空傳 寧戚 歌?!?高旭 《懷太一北京》詩:“漫漫長(zhǎng)夜何時(shí)旦,扣角羞過將相門?!币嘧鳌?扣角歌 ”。 清 顧炎武 《哭歸高士》詩:“常為扣角歌,不作窮途哭?!?/div>
《漢語大詞典》:扣角歌
見“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傳 春秋 時(shí) 衛(wèi) 人 寧戚 家貧,在 齊 ,飯牛車下,適遇 桓公 ,因擊牛角而歌。 桓公 聞而以為善,命后車載之歸,任為上卿。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后以“扣角”為求仕的典故。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見遏,況乃潛於皋藪乎?!?前蜀 韋莊 《東游遠(yuǎn)歸》詩:“扣角干名計(jì)已疎,劍歌休恨食無魚?!?金 元好問 《除夜》詩:“折腰真有 陶潛 興,扣角空傳 寧戚 歌。” 高旭 《懷太一北京》詩:“漫漫長(zhǎng)夜何時(shí)旦,扣角羞過將相門。”亦作“ 扣角歌 ”。 清 顧炎武 《哭歸高士》詩:“常為扣角歌,不作窮途哭?!?/div>
《漢語大詞典》:擊角歌(擊角歌)
扣角歌。 唐 鮑溶 《秋思》詩:“徒為擊角歌,且慚雕劍字。”參見“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傳 春秋 時(shí) 衛(wèi) 人 寧戚 家貧,在 齊 ,飯牛車下,適遇 桓公 ,因擊牛角而歌。 桓公 聞而以為善,命后車載之歸,任為上卿。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后以“扣角”為求仕的典故。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見遏,況乃潛於皋藪乎?!?前蜀 韋莊 《東游遠(yuǎn)歸》詩:“扣角干名計(jì)已疎,劍歌休恨食無魚。” 金 元好問 《除夜》詩:“折腰真有 陶潛 興,扣角空傳 寧戚 歌。” 高旭 《懷太一北京》詩:“漫漫長(zhǎng)夜何時(shí)旦,扣角羞過將相門。”亦作“ 扣角歌 ”。 清 顧炎武 《哭歸高士》詩:“常為扣角歌,不作窮途哭?!?/div>
《漢語大詞典》:牛下歌
見“ 牛角之歌 ”。
《國(guó)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時(shí)衛(wèi)人寧戚欲求見齊桓公,因貧窮無資,遂替商旅駕車,終于到達(dá)齊國(guó)。夜晚露宿于城郭門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開城門。寧戚正在車下喂牛,見狀,便扣擊牛角高歌?;腹犚娨詾椴环玻爿d他回去,后來果受重用。典出《呂氏春秋。離俗覽。舉難》。
《漢語大詞典》:白石爛(白石爛)
古詩《飯牛歌》之一歌辭中語。謂山石潔白耀眼。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寧戚 飯牛車下,而 桓公 任之以國(guó)” 裴駰 集解引 漢 應(yīng)劭 曰:“ 齊桓公 夜出迎客,而 寧戚 疾擊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爛,生不遭 堯 與 舜 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zhǎng)夜漫漫何時(shí)旦?’公召與語,説之,以為大夫?!焙笠嘤靡源Q《飯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馬,寒歌 寧戚 牛??找靼资癄€,淚滿黑貂裘。” 唐 李白 《南奔書懷》詩:“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 寧戚 未匡 齊 , 陳平 終佐 漢 ?!?/div>
《漢語大詞典》:飯牛(飯牛)
(1).喂牛,飼養(yǎng)牛。莊子·讓王:“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衛(wèi)慶:“自是家產(chǎn)日滋,飯牛四百蹄,墾田二千畝?!?清 錢澄之 《田園雜詩》之四:“呼兒且飯牛,吾去燒東菑?!?br />(2).寓不慕爵祿,過勞動(dòng)自適的生活之意。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平章生日丁卯》詞序:“短衣飯牛而至旦,業(yè)已歸耕;搢笏籠鴿以放生,末由旅賀?!?span id="dblphzx" class="book">《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藥員外傳》:“卜筑東岡,躬自飯牛?!?br />(3).比喻賢才屈身于卑賤之事。語本管子·小問:“ 百里徯 , 秦國(guó) 之飯牛者也, 穆公 舉而相之,遂霸諸侯?!庇?span id="vnlljhh" class="book">《呂氏春秋·舉難》:“ 寧戚 欲干 齊桓公 ,窮困無以自進(jìn),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 齊 ,暮宿於郭門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 寧戚 飯牛居車下,望 桓公 而悲,擊牛角疾歌。 桓公 聞之,撫其僕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車載之?!?span id="ttzljjr" class="book">《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贊》:“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賈豎, 衛(wèi)青 奮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虜,斯亦曩時(shí)版筑飯牛之朋已?!?唐 劉禹錫 《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紀(jì)》:“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騎星辰,與夫起版筑飯牛者異矣?!?清 方文 《除夕詠懷》之四:“挽鹿實(shí)無偕隱婦,飯??沼斜俦?。”
《漢語大詞典》:飯牛歌(飯牛歌)
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傳 春秋 時(shí) 衛(wèi) 人 寧戚 喂牛于 齊國(guó) 東門外,待 桓公 出,扣牛角而唱此歌。楚辭·離騷“ 寧戚 之謳歌兮, 齊桓 聞以該輔” 王逸 注引《三齊記》所載歌辭:“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 堯 與 舜 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zhǎng)夜漫漫何時(shí)旦?!焙笏煊米骱孔郧笥檬赖牡涔?。 宋 陸游 《羸臥》詩:“馬上元無聽雞句,原頭那有飯牛歌。” 沈礪 《送友北上》詩:“市上已無屠狗輩,車前試唱飯牛歌?!?/div>
分類:寧戚
《漢語大詞典》:齊歌(齊歌)
(1).指 齊 寧戚 飯牛作歌,為 齊桓公 相。 唐 李嶠 《詠牛詩》:“ 齊 歌初入相, 燕 陣早橫功?!?br />(2).齊聲歌唱。漢書·高帝紀(jì)上“皆歌謳思東歸” 唐 顏師古 注:“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蛟?齊 地之歌。”
《漢語大詞典》:嘶鹽(嘶鹽)
語本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驥垂兩耳,服鹽車兮?!敝^駿馬面對(duì)鹽車悲鳴。喻賢才屈居賤役。 明 徐渭 《賦得風(fēng)入四蹄輕》之四:“帶烙成駢死,嘶鹽了此生。 孫陽 何處是,淚盡 太行 程?!眳⒁姟?鹽車 ”。
《國(guó)語辭典》:鹽車(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載鹽的車。《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大行?!?br />2.比喻高才大賢受到屈抑,用非所長(zhǎng)。《文選。賈誼。吊屈原文》:「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div>
《漢語大詞典》:汗血鹽車(汗血鹽車)
駿馬拉運(yùn)鹽的車子?!昂寡?,駿馬。語出史記·大宛列傳;“鹽車”,語出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fù)轅不能上?!焙笠浴昂寡}車”喻人才埋沒受屈。 宋 辛棄疾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前韻答之》詞:“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眳⒁姟?汗血馬 ”。
分類:駿馬車子
《國(guó)語辭典》:汗血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漢時(shí)西域大宛國(guó)所出產(chǎn)的良種馬。因其汗從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稱為「汗血馬」。西漢時(shí)李廣利攻打大宛國(guó),曾得此種馬,貢獻(xiàn)于漢武帝。也稱為「汗馬」。
2.千里馬。宋。陸游九月十六日夜夢(mèng)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詩:「將軍櫪上汗血馬,猛士腰間虎文韔?!?/div>
《漢語大詞典》:牽鹽(牽鹽)
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四載: 汗明 向 春申君 講述:有匹年老的駿馬,“服鹽車而上 大行 ”,結(jié)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 伯樂 見之,為它卸下車轅而哭,馬亦“仰而鳴,聲達(dá)于天?!焙笏煲浴盃葵}”喻懷才不遇。 唐 陸龜蒙 《記事》詩:“駿骨正牽鹽,玄文終覆醬?!?唐 李咸用 《投知》詩:“嘶風(fēng)重訴牽鹽恥, 伯樂 何妨轉(zhuǎn)眼看。”
《漢語大詞典》:驅(qū)鹽車(驅(qū)鹽車)
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fù)轅不能上。”后以“驅(qū)鹽車”喻任賤役。 清 顧炎武 《丈夫》詩:“矯首望 太行 ,努力驅(qū)鹽車?!?王蘧常 注:“鹽車,喻賢才之屈居賤役也。”
分類:賤役
《漢語大詞典》:驥伏鹽車(驥伏鹽車)
典出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fù)轅不能上。 伯樂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dá)於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見 伯樂 之知己也?!焙笠浴绑K伏鹽車”謂才華遭到抑制,處境困厄。 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晁補(bǔ)之廖正一贈(zèng)答詩》:“驥伏鹽車不稱情,輕車肥馬鳳凰城。” 明 吾丘瑞 《運(yùn)甓記·辭親赴任》:“爭(zhēng)奈塵埋,未逢鑑識(shí),譬之劍沉 豐 獄,驥伏鹽車?!?/div>
《漢語大詞典》:鹽坂(鹽坂)
指 虞坂 。在今 山西省 平陸縣 北 中條山 。傳說 伯樂 逢騏驥困鹽車于此。 唐 李賀 《馬》詩之十一:“午時(shí)鹽坂上,蹭蹬溘風(fēng)塵。”
《國(guó)語辭典》:鹽車(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載鹽的車。《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大行?!?br />2.比喻高才大賢受到屈抑,用非所長(zhǎng)?!段倪x。賈誼。吊屈原文》:「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div>
《漢語大詞典》:鹽輜(鹽輜)
鹽車。 宋 蘇軾 《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zèng)》:“均為人所勞,何必陋鹽輜。”
分類:鹽車
《國(guó)語辭典》:式微  拼音:shì wéi
1.衰落、衰微。通常用以稱國(guó)勢(shì)、門祚、事業(yè)或某種社會(huì)運(yùn)動(dòng)的衰落?!对娊?jīng)。邶風(fēng)。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文選。謝靈運(yùn)。擬鄴中集詩。王粲詩》:「常嘆詩人言,式微何由往?!?br />2.《詩經(jīng)。邶風(fēng)》的篇名。根據(jù)〈詩序〉:「黎侯寓于衛(wèi),其臣勸以歸也?!故渍露錇椋骸甘轿?,式微,胡不歸?」
《國(guó)語辭典》:龔勝不屈(龔勝不屈)  拼音:gōng shèng bù qū
漢朝忠臣龔勝,于王莽篡國(guó)后,不再出仕,堅(jiān)守漢臣?xì)夤?jié)。見《漢書。卷七二。龔勝傳》。
《漢語大詞典》:來者居上(來者居上)
后來居上。原指資格淺的新進(jìn)反居資格老的舊臣之上。語出史記·汲鄭列傳:“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后亦用以稱贊后起之秀超過前輩。 宋 劉克莊 《念奴嬌·丙寅生日》詞:“陳人束閣,讓他來者居上?!?/div>
《國(guó)語辭典》:后來居上(後來居上)  拼音:hòu lái jū shàng
本指堆積柴火時(shí),后搬來的放置在上面。語本《淮南子??姺Q》:「故圣人不為物先,而常制之其類,若積薪樵,后者在上?!购笥靡灾S刺用人不當(dāng),使新進(jìn)之人位居舊臣之上。清。李漁《風(fēng)箏誤》第三出:「衾裯同抱甘誰讓,寵盛處,后來居上。」也用以贊揚(yáng)后人的成就超越前人?;蚵浜蟮娜顺^領(lǐng)先的人。如:「這次馬拉松賽跑,她以后來居上之姿,勇奪冠軍。」
《漢語大詞典》:后薪(後薪)
漢 汲黯 為九卿, 公孫弘 、 張湯 為小吏,后 弘 、 湯 與 黯 同列,又尊用過之。 黯 因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笔乱?span id="frd5vhj" class="book">《史記·汲鄭列傳》。后因以“后薪”比喻得寵而后來居上的人。 南朝 梁 劉孝威 《怨詩》:“后薪隨復(fù)積,前魚誰更憐?!?唐 駱賓王 《春日離長(zhǎng)安客中言懷》詩:“談器非先木,圖榮異后薪?!?/div>
《漢語大詞典》:積薪(積薪)
(1).積聚木柴。墨子·備城門:“城下州道內(nèi),百步一積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span id="pvnhhlj" class="book">《國(guó)語·周語中》:“虞人入材,甸人積薪?!?span id="nz9jjpv" class="book">《東周列國(guó)志》第三十回:“夫人自聞 晉君 見獲,便攜太子服喪服,徒步出宮,至於后園崇臺(tái)之上,立草舍而居。臺(tái)下俱積薪數(shù)十層,送饔飱者履薪上下?!?br />(2).指積聚的木柴。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后國(guó):“﹝ 陳良 等﹞即將數(shù)千騎至校尉府,脅諸亭令燔積薪,分告諸壁?!?元 袁桷 《愍誓·哀謝先生》:“燃積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戲?!?br />(3).《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shì),何以異此!”后以“積薪”喻隱伏危機(jī)。《后漢書·黃瓊傳》:“前 白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穢宜誅,皆因眾人之心,以救積薪之敝?!?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於戲!邦勢(shì)若此,念積薪之已然;民力幾何,懼奔駟之將敗?!?清 譚瑩 《寄懷徐鐵生大令》詩之四:“幕府談兵大有人,東南重鎮(zhèn)太平民;督師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積薪。”
(4).漢書·汲黯傳:“ 黯 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焙笠浴胺e薪”喻選用人才后來居上。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shí)》:“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yán)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積薪為恨?!?宋 蘇軾 《辭免翰林學(xué)士第二狀》:“如前所陳,實(shí)以勞舊尚多,必有積薪之誚,兄弟并進(jìn),豈無連茹之嫌?!?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滯,用昭新政之清夷,積薪之流,半登于啟事?!?span id="njhp1jb"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積薪之嘆,捷徑多窘步之憂?!?br />(5).喻后來居上。 黃人 《〈清文匯〉序》:“夫以吾國(guó)文學(xué)之雄奇奧衍……一入今朝,則又兼收并畜,大會(huì)細(xì)入,兩京、三 唐 ,不免積薪之愧, 姬 孔 之際,於斯為盛。”
《漢語大詞典》:唾壺?fù)羧保ㄍ賶負(fù)羧保?/div>
亦作“ 唾壺敲缺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王處仲 ( 王敦 )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焙笠浴巴賶?fù)羧薄被颉巴賶厍萌薄毙稳菪那閼n憤或感情激昂。 清 鈕琇 觚賸·虎林軍營(yíng)唱和:“ 吳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連,逮繫 虎林軍營(yíng) 。 吳 有《營(yíng)中送春》詩云:‘一半春光縲絏過,唾壺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先祖 旦釜公 《鞏縣幕中五十自壽沁園春》云﹞憂來處,把唾壺敲缺,羯鼓頻撾?!?周斌 《和劍華醉歌行》:“畢竟英雄心不死,唾壺?fù)羧眲庾?。”參?span id="dlzl95v" class="book">《晉書·王敦傳》。
《漢語大詞典》:唾壺敲缺(唾壺敲缺)
見“ 唾壺?fù)羧?”。
《漢語大詞典》:唾壺?fù)羧保ㄍ賶負(fù)羧保?/div>
亦作“ 唾壺敲缺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王處仲 ( 王敦 )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焙笠浴巴賶?fù)羧薄被颉巴賶厍萌薄毙稳菪那閼n憤或感情激昂。 清 鈕琇 觚賸·虎林軍營(yíng)唱和:“ 吳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連,逮繫 虎林軍營(yíng) 。 吳 有《營(yíng)中送春》詩云:‘一半春光縲絏過,唾壺敲缺待如何?!?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先祖 旦釜公 《鞏縣幕中五十自壽沁園春》云﹞憂來處,把唾壺敲缺,羯鼓頻撾?!?周斌 《和劍華醉歌行》:“畢竟英雄心不死,唾壺?fù)羧眲庾?。”參?span id="5dtht5h" class="book">《晉書·王敦傳》。
《漢語大詞典》:擊唾壺(擊唾壺)
見“ 擊碎唾壺 ”。
《國(guó)語辭典》:擊碎唾壺(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晉代王敦酒后往往歌詠魏武帝詩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壺以和節(jié)拍,造成唾壺邊緣碎缺。典出《晉書。卷九八。王敦傳》。后用以比喻對(duì)文學(xué)作品非常激賞。也作「擊缺唾壺」。
《漢語大詞典》:玉唾壺(玉唾壺)
玉制的唾壺。 晉 王嘉 拾遺記·魏:“ 靈蕓 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shí),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俞鍔 《無題》詩之七:“畫屏香冷博山爐,情淚珠殷玉唾壺?!?/div>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壺歌(缺壺歌)
晉 王敦 酒后輒詠 曹操 《樂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鐵如意擊唾壺為節(jié),壺邊盡缺。見晉書·王敦傳。后因用“缺壺歌”為發(fā)抒壯懷之典實(shí)。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三:“ 鄴 下風(fēng)流在 晉 多,壯懷猶見缺壺歌?!?/div>
分類:王敦
《漢語大詞典》:華亭鶴(華亭鶴)
同“ 華亭鶴唳 ”。 唐 白居易 《蘇州故吏》詩:“ 江 南故吏別來久,今日池邊識(shí)我無?不獨(dú)使君頭似雪, 華亭 鶴死白蓮枯?!?span id="x3zrl7n" class="book">《剪燈新話·龍?zhí)渺`會(huì)錄》:“人生在世間,貴乎得所圖,問渠 華亭 鶴,何似 松江 鱸?” 蘇玄瑛 《耶婆提病中末公見示新作》詩:“君為塞上鴻,我是 華亭 鶴。遙念曠處士,對(duì)花弄春爵?!眳⒁姟?華亭鶴唳 ”。
《國(guó)語辭典》:華亭鶴唳(華亭鶴唳)  拼音:huà tíng hè lì
晉陸機(jī)在河橋打了敗仗,被人讒陷而判死刑,行刑前嘆息再也聽不到故鄉(xiāng)華亭(今上海松江縣西)的鶴鳴聲。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后以此比喻留戀往事故物或官場(chǎng)受挫之懊悔心情。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三:「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也作「鶴唳華亭」、「華亭唳鶴」。
《漢語大詞典》:陸云家鶴(陸雲(yún)家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尤悔:“ 陸平原 河橋 敗,為 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 華亭 鶴唳,可復(fù)得乎!’”后因以“陸云家鶴”為詠鶴之典。 唐 李縠 《和皮日休悼鶴》:“才子襟期本上清, 陸云 家鶴伴閒情。”
《國(guó)語辭典》:華亭鶴唳(華亭鶴唳)  拼音:huà tíng hè lì
晉陸機(jī)在河橋打了敗仗,被人讒陷而判死刑,行刑前嘆息再也聽不到故鄉(xiāng)華亭(今上海松江縣西)的鶴鳴聲。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后以此比喻留戀往事故物或官場(chǎng)受挫之懊悔心情。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三:「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挂沧鳌跟Q唳華亭」、「華亭唳鶴」。
《漢語大詞典》:鶴唳華亭(鶴唳華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尤悔:“ 陸平原 河橋 敗,為 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 華亭 鶴唳,可復(fù)得乎!’” 劉孝標(biāo) 注引 裴啟 語林:“ 機(jī) 為 河北 都督,聞警角之聲,謂 孫丞 曰:‘聞此不如 華亭 鶴唳?!焙蟪R浴苞Q唳華亭”表現(xiàn)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xiǎn)惡、人生無常之詞。 唐 劉禹錫 《酬太原令狐相公見寄》詩:“鶴唳 華亭 月,馬嘶 榆塞 風(fēng)。山川幾千里,唯有兩心同。” 宋 劉辰翁 《沁園春·再和槐城自壽韻》詞:“但鶴唳 華亭 ,貴何似賤,珠沉 金谷 ,富不如貧。”
分類:思念懷舊
《國(guó)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讀書而丟失羊,谷因嬉戲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莊子。駢拇》。后比喻舍棄當(dāng)做的事,而使得本業(yè)受到損失。宋。王安石〈用前韻戲贈(zèng)葉致遠(yuǎn)直講〉詩:「亡羊等殘生,朽笑何足摺?!骨濉L茖O華〈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div>
《國(guó)語辭典》:亡羊補(bǔ)牢(亡羊補(bǔ)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丟失了羊,就趕快修補(bǔ)羊圈,還不算晚。語本《戰(zhàn)國(guó)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矣;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比喻犯錯(cuò)后及時(shí)更正,尚能補(bǔ)救。宋。陸游 秋興詩五首之三:「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bǔ)牢理所宜。」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一二。徐州》:「要之是舉必當(dāng)亟行。若遇有事更張,不免亡羊補(bǔ)牢矣?!?/div>
《漢語大詞典》:亡羊路
指致人迷誤的歧途。 唐 姚系 《京西遇舊識(shí)兼送往隴西》詩:“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 明 唐順之 《天寧寺塵外樓》詩之四:“人間多少亡羊路,一一行來也未曾?” 清 歸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xué)》:“徐行之微,固 堯 舜 之道也;經(jīng)史之業(yè),非亡羊之路也。”參見“ 亡羊 ”。
《國(guó)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讀書而丟失羊,谷因嬉戲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莊子。駢拇》。后比喻舍棄當(dāng)做的事,而使得本業(yè)受到損失。宋。王安石〈用前韻戲贈(zèng)葉致遠(yuǎn)直講〉詩:「亡羊等殘生,朽笑何足摺?!骨濉L茖O華〈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div>
《漢語大詞典》:多歧
亦作“ 多岐 ”。 謂多岔道。 唐 許渾 《曉發(fā)鄞江北渡寄崔韓二先輩》:“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別離?!?唐 牛僧孺 《玄怪錄·郭代公》:“泣拜以從公,公多歧援喻,止之不獲,遂納為側(cè)室?!?/div>
分類:岔道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楊朱泣)
(1).在歧路悲泣。 南朝 梁 蕭統(tǒng) 《十二月啟·中呂四月》:“臨路他鄉(xiāng),非無 阮籍 之悲,誠(chéng)有 楊朱 之泣?!?金 雷琯 《古意》詩:“對(duì)酒不能飲,拊劍自度曲……朝為 楊朱 泣,暮作 阮籍 哭?!?br />(2).指臨歧感傷之淚。 唐 杜甫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詩:“茫然 阮籍 途,更灑 楊朱 泣?!眳⒁姟?楊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楊朱 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敝^在十字路口錯(cuò)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 楊朱 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dá)對(duì)世道崎嶇,擔(dān)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三國(guó)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 楊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絲?!?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洞庭湖 闊蛟龍惡,卻羨 楊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絲, 楊朱 泣岐?!?/div>
《漢語大詞典》:楊朱淚(楊朱淚)
泛指歧路感傷之淚。 唐 駱賓王 《初春邪嶺送益府竇參軍宴序》:“晨風(fēng)軫 孫楚 之情,岐路下 楊朱 之淚?!?唐 沈佺期 《送盧管記仙客北伐》詩:“餞途予憫默,赴敵子英威。今日 楊朱 淚,無將灑鐵衣?!?唐 杜甫 《冬深》詩:“易下 楊朱 淚,難招 楚 客魂。風(fēng)濤暮不穩(wěn),捨棹宿誰門?”參見“ 楊朱泣岐 ”。
分類:歧路感傷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楊朱 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敝^在十字路口錯(cuò)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 楊朱 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dá)對(duì)世道崎嶇,擔(dān)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三國(guó)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 楊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絲?!?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洞庭湖 闊蛟龍惡,卻羨 楊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絲, 楊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楊朱路(楊朱路)
泛指歧路、分別的路。 北周 庾信 《別張洗馬樞》詩:“君登 蘇武 橋,我見 楊朱 路?!?唐 唐彥謙 《離鸞》詩:“塵埃一別 楊朱 路,風(fēng)月三年 宋玉 墻?!?元 湯式《普天樂·友人為人所誣赴杭》曲:“袖拂 庾公 塵,人上 楊朱 路?!币嘧鳌?楊朱陌 ”。 五代 梁嵩 《代母作倚門望子賦》:“ 楊朱 陌上,蕭條而恨淚潸潸; 漢武 臺(tái)邊,宛轉(zhuǎn)而殘霞漠漠?!眳⒁姟?楊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楊朱 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敝^在十字路口錯(cuò)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 楊朱 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dá)對(duì)世道崎嶇,擔(dān)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三國(guó)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 楊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絲。” 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洞庭湖 闊蛟龍惡,卻羨 楊朱 泣路岐?!?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絲, 楊朱 泣岐?!?/div>
《國(guó)語辭典》:歧路  拼音:qí lù
1.自大道上分歧出去的小路。《文選。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晉。陸機(jī)長(zhǎng)安有狹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輪?!挂沧鳌羔贰?。
2.比喻偏頗錯(cuò)誤的道途。如:「他因交友不慎而誤入歧路。」也作「岐路」。
《國(guó)語辭典》: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楊子的鄰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許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縱使多人搜尋,亦無法找回。典出《列子。說符》。比喻事理本同末異,繁雜多變,易使求道者誤入迷途,以致一事無成。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傄源说葏^(qū)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挂沧鳌付嗥缤鲅颉?。
《國(guó)語辭典》:臨歧(臨歧)  拼音:lín qí
相送至歧路而分別。唐。賈島〈送陜府王建司馬〉詩:「杜陵惆悵臨歧餞,未寢月前多屐蹤?!骨濉j惥S崧〈沁園春。歸去來兮〉詞:「新詞填罷蒼涼,更暫緩臨歧入醉鄉(xiāng)。」
分類:臨歧
《漢語大詞典》:臨岐(臨岐)
亦作“ 臨歧 ”。 本為面臨歧路,后亦用為贈(zèng)別之辭。文選·鮑照〈舞鶴賦〉:“指會(huì)規(guī)翔,臨岐矩步?!?李善 注:“岐,岐路也?!?唐 杜甫 《送李校書》詩:“臨岐意頗切,對(duì)酒不能喫?!?宋 范成大 《譚德稱楊商卿父子送余作詩以別》:“臨岐心曲兩茫然,但祝頻書無別語?!?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自執(zhí)手臨岐,空留下這場(chǎng)憔悴,想人生最苦別離?!?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泚筆作長(zhǎng)歌,臨歧為余貺?!?郁達(dá)夫 《別掌書某君》詩:“這我新詩錦不如,臨歧叩馬請(qǐng)回車。”
《漢語大詞典》:路歧
見“ 路岐 ”。
《國(guó)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晉。王廙笙賦〉:「發(fā)千里之長(zhǎng)思,詠別鶴于路岐?!挂沧鳌嘎菲纭?br />2.宋元時(shí)民間藝人的俗稱,尤指走江湖的雜技團(tuán)體?!队罉反蟮鋺蛭娜N?;麻T子弟錯(cuò)立身。第一出》:「為路岐,戀佳人,金珠使盡沒分文?!挂卜Q為「路岐人」。
3.冒昧,別生枝節(jié)?!督鹌棵贰返谌兀骸覆皇抢仙砺丰嘌耄y得這位娘子在這里,官人做個(gè)主人,替娘子澆澆手。」
《國(guó)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晉王獻(xiàn)之死,徽之拿他的琴來彈,久不成調(diào),遂有人琴俱亡之嘆。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后用作傷悼友人去世之辭。清。王鵬運(yùn)〈彊村詞序〉:「而人琴俱亡,賞音闃然。」也作「人琴俱杳」。
《漢語大詞典》:人琴兩亡(人琴兩亡)
見“ 人琴俱亡 ”。
《國(guó)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晉王獻(xiàn)之死,徽之拿他的琴來彈,久不成調(diào),遂有人琴俱亡之嘆。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后用作傷悼友人去世之辭。清。王鵬運(yùn)〈彊村詞序〉:「而人琴俱亡,賞音闃然。」也作「人琴俱杳」。
《國(guó)語辭典》:黍離(黍離)  拼音:shǔ lí
1.《詩經(jīng)。王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黍離,閔宗周也?!挂徽f此為行役者傷時(shí)之詩。首章二句為:「彼黍離離,彼稷之苗?!?br />2.《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為行役者傷時(shí)的感慨,后用來形容蒼涼荒蕪景象。宋。文及翁〈賀新郎。一勺西湖水〉詞:「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div>
《漢語大詞典》:離黍(離黍)
詩·王風(fēng)·黍離序:“《黍離》,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周 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焙笏煲浴半x黍”為慨嘆亡國(guó)之典。 宋 張?jiān)?/a>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夢(mèng)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yíng)畫角,故宮離黍?!?明 鄭若庸 《玉玦記·截發(fā)》:“離黍秋風(fēng),休思故苑?!?清 高其倬 《碧云寺》詩:“ 殷 墟歌《離黍》,鑒之者 有周 ?!?黃墨谷 《李清照評(píng)論》:“南渡后,詞人既有故國(guó)離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div>
《國(guó)語辭典》:黍稷  拼音:shǔ jì
高粱。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醞黍稷,據(jù)尊罍,驕妻妾矣。」
《國(guó)語辭典》:黍離麥秀(黍離麥秀)  拼音:shǔ lí mài xiù
黍離,形容蒼涼荒蕪的景象。參見「黍離」條。麥秀,比喻懷念故國(guó)。參見「麥秀」條。黍離麥秀用來感嘆亡國(guó)。《清史稿。卷五○○。遺逸傳一。莊元辰傳》:「陛下試念兩都黍離麥秀之悲,則居處必不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