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9
詞典
11
分類詞匯
8
共19,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名實
名實相課
名實不副
名實俱副
名實相稱
總練名實
綜核名實
綜覈名實
綜練名實
名實相副
名實相符
分類詞匯
文實
不觚
觚不觚
名辯
《國語辭典》:
名實(名實)
拼音:
míng shí
名目與實際。《荀子。正名篇》:「今圣王沒,名守慢,奇辭起,名實亂,是非之形不明?!埂段倪x。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臣位任隆重,義兼家邦,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絕?!?/div>
分類:
名實
名譽
實質(zhì)
事功
《國語辭典》:
名實相課(名實相課)
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kè
名稱與實際互相詳加考校。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議對》:「議惟疇政,名實相課。斷理必綱,摛辭無懦?!?/div>
分類:
考校
《國語辭典》:
名實不副(名實不副)
拼音:
míng shí bù fù
名分與事實不合?!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臣愚以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內(nèi)為職,而無印信,名實不副?!挂沧鳌该麑嵅环?。
分類:
名分
分與
事實
《國語辭典》:
名實俱副(名實俱副)
拼音:
míng shí jù fù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一致。也作「名實相副」。
分類:
名聲
一致
《國語辭典》:
名實相稱(名實相稱)
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chèng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一致。也作「名實相副」。
分類:
名聲
一致
《漢語大詞典》:
總練名實(總練名實)
猶言綜核名實。謂綜合考究事物的名稱和實際,使之允當。 宋
蘇軾
《張文定公墓志銘》
:“ 諸葛孔明 不以文章自名,而開物成務(wù)之姿,總練名實之意,自見於言語?!?/div>
分類:
綜合
考究
《國語辭典》:
綜核名實(綜核名實)
拼音:
zòng hé míng shí
綜合事物的名目和實際加以考核,以求名實相符。漢。荀悅《前漢紀。卷二三。孝元皇帝紀下》:「孝宣皇帝任法審刑,綜核名實,聽斷精明,事業(yè)修理,下無隱情。」也作「綜覈名實」。
分類:
綜合
考核
是否
符合
《漢語大詞典》:
綜覈名實(綜覈名實)
見“ 綜核名實 ”。
《國語辭典》:
綜核名實(綜核名實)
拼音:
zòng hé míng shí
綜合事物的名目和實際加以考核,以求名實相符。漢。荀悅《前漢紀。卷二三。孝元皇帝紀下》:「孝宣皇帝任法審刑,綜核名實,聽斷精明,事業(yè)修理,下無隱情。」也作「綜覈名實」。
分類:
綜合
考核
是否
符合
《漢語大詞典》:
綜練名實(綜練名實)
猶綜核名實。 宋
蘇軾
《〈樂全先生文集〉敘》
:“ 諸葛孔明 不以文章自名,而開物成務(wù)之姿,綜練名實之意,自見於言語。”參見“ 綜核名實 ”。
《國語辭典》:
綜核名實(綜核名實)
拼音:
zòng hé míng shí
綜合事物的名目和實際加以考核,以求名實相符。漢。荀悅《前漢紀。卷二三。孝元皇帝紀下》:「孝宣皇帝任法審刑,綜核名實,聽斷精明,事業(yè)修理,下無隱情。」也作「綜覈名實」。
分類:
綜合
考核
是否
符合
《國語辭典》:
名實相副(名實相副)
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ù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一致。漢。
曹操
與王修書
:「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埂睹魇贰>硪涣?。黃澤傳》:「科舉所以求賢,必名實相副,非徒誇多而已?!挂沧鳌该麑嵕愀薄埂ⅰ该麑嵪喾?、「名實相稱」。
分類:
相符
名聲
符合
《國語辭典》:
名實相符(名實相符)
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ú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一致。也作「名實相副」。
分類:
名實相符
《國語辭典》:
名實相副(名實相副)
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ù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一致。漢。
曹操
與王修書
:「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明史。卷一六四。黃澤傳》:「科舉所以求賢,必名實相副,非徒誇多而已。」也作「名實俱副」、「名實相符」、「名實相稱」。
分類:
相符
名聲
符合
《漢語大詞典》:
文實(文實)
(1).名實。
《
墨子·經(jīng)說下
》
:“有文實也,而后謂之。無文實也,則無謂也?!?孫詒讓 間詁:“謂有名實,始有所謂;無名實,則無所謂?!?br />(2).
《
春秋
》
筆法,謂字面上貶之,而實際上褒之。
《公羊傳·莊公四年》
“緣恩疾者可也” 漢 何休 注:“不為文實者,方諱,不得貶。” 陳立 義疏:“ 僖公 元年傳不與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所謂文實也。”又:“舊疏云:凡為文實者,皆初以常事為罪而貶之,然后計功除過。此 齊襄 功實未足除過,故傳不為文實也?!?/div>
分類:
名實
筆法
字面
《國語辭典》:
不觚
拼音:
bù gū
比喻名實不符,或不合禮制?!墩撜Z。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分類:
名實
不符
合禮
禮制
《漢語大詞典》:
觚不觚
比喻事物名實不符。語出
《論語·雍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何晏 集解:“以喻為政不得其道,則不成?!?朱熹 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簡,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蓋當時失其制而不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為觚也?!?清 俞正燮
《
癸巳類稿·四分論
》
:“
《續(xù)漢志》
云:‘在天成度,在憲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則減四分也?!枪湃嗣任从絮货?,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div>
分類:
名實
不符
何晏
《國語辭典》:
名辯(名辯)
拼音:
míng biàn
中國古代思想家論述名實問題的辯論。始于春秋時孔子正名、老子無名、墨子取實予名的爭辯。戰(zhàn)國時則有惠施、公孫龍的名家出現(xiàn),荀子并把名辯問題,具體分析為名、辭、辯說三方面,對中國古邏輯學(xué)貢獻很大。
分類:
名辯
名實
辯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