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63,分145頁顯示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后遲
后達(dá)
后陣
后虞
后倚
后武
后條
后拒
后減
后伏
后弟
置后
半后
后賞
合后
《駢字類編》:后遲(后遲)
五代史司天考:置中日、中星,各以先后定數(shù),先加后減之,留用前叚先后數(shù)。太白順伏見及前順疾、次疾、后次遲、次疾,辰星順伏見及前疾后遲,并先減后加之,即各為其叚常日定星。置定星,以其年天正中氣日躔黃道宿次加而命之,得逐叚末日加時宿度也。宋史律歷志見前遲下。
又歲星入?yún)筮t三百一。元史歷志:前遲者,置前叚末日行分,倍其日差減之,為初日行分。后遲者,置后叚初日行分,倍其日差減之,為末日行分。以遲叚平行分減之,馀為增減差。
《韻府拾遺 曷韻》:后達(dá)(后達(dá))
聶夷中詩:后達(dá)多晚榮。
《漢語大詞典》:后陣(後陣)
見“ 后陳 ”。
《漢語大詞典》:后陳(後陳)
亦作“ 后陣 ”。
(1).后列軍隊;后援部隊。六韜·動靜:“后陳欲走,前陳數(shù)顧。”《南齊書·孔稚珪傳》:“ 李廣 敗於前鋒, 李陵 沒於后陣,其餘奔北,不可勝數(shù)?!?br />(2).謂陳列于后。文選·張衡〈東京賦〉:“緫輕武於后陳,奏嚴(yán)鼓之嘈囐。” 薛綜 注:“后陳者,謂北軍五營兵在后陳列?!?br />亦作“ 后陣 ”。 后列,下陳。后漢書·崔駰傳:“ 駰 幸得充下館,序后陳,是以竭其拳拳,敢進(jìn)一言?!?李賢 注:“陳,列也。”
《漢語大詞典》:后虞(後虞)
猶后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xiàn)一·葛端肅公家訓(xùn):“蓋亦自知先題準(zhǔn)之非,得此一解,永無后虞也。”
《駢字類編》:后倚(后倚)
明一統(tǒng)志:烏撒軍民府形勝:前臨可渡,后倚烏門。
《駢字類編》:后武(后武)
呂覽:周明堂,金在其后,有以見之,先德后武也。
《漢語大詞典》:后條(後條)
猶后文。 南朝 梁 沈約 《〈內(nèi)典〉序》:“或詞氣離斷,或文字互出,甫涉后條,已昧前覽?!?/div>
分類:后文
《漢語大詞典》:后拒(後拒)
見“ 后距 ”。
《漢語大詞典》:后距(後距)
(1).雄雞、雉等的足后突出如趾的部分。《淮南子·兵略訓(xùn)》:“凡有血氣之蟲,含牙帶角,前爪后距?!?br />(2).亦作“ 后拒 ”。居后以抗擊敵人的部隊。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時 漢 軍正 任文 將兵屯 玉門關(guān) ,為貳師后距?!?顏師古 注:“后距者,居后以距敵?!?span id="wyhvvjg" class="book">《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二年》:“會 魏 主召兵還, 英 使老弱先行,自將精兵為后拒,遣使與 懿 告別。”金史·宗望傳贊:“既取 信德 ,留兵守之,以為后距,此豈輕者耶?!?明 李東陽 《五丈原》:“侯歸上天多舊伍, 羽 為前驅(qū) 飛 后拒?!?/div>
《駢字類編》:后減(后減)
五代史司天考,見前加下。 宋史律歷志:見前象下。
《駢字類編》:后伏(后伏)
唐 元稹 解秋十首 其四 后伏火猶在,先秋蟬已多。
《駢字類編》:后弟(后弟)
夏侯歌見前兄下。
《漢語大詞典》:置后(置後)
古時大夫死后無子,為死者別置后嗣、暫為喪主之稱。禮記·雜記上:“士之子為大夫,則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無子,則為之置后。” 孔穎達(dá) 疏:“無子則為之置后者,若死者無子,則為死者別置其后;其所置之后,即大夫適子,同得行大夫之禮。此所置之后,謂暫為喪主,假用大夫之禮?!?清 袁枚 隨園隨筆·繼嗣非古而禮有可通:“ 孔 疏‘置后’者,謂借他大夫之子暫為喪主,一若為之后者;而喪畢即撤,仍不立后也。故曰‘為之置后’。若宗子則直為之立后矣?!?/div>
《駢字類編》:半后(半后)
唐書歷志見上。
《駢字類編》:后賞(后賞)
禮記表記見上。
《國語辭典》:合后(合後)  拼音:hé hòu
軍隊中的后衛(wèi)?!端疂G傳》第三九回:「閻羅大王做先鋒,五道將軍做合后?!乖?。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今夏侯惇統(tǒng)領(lǐng)兵來索戰(zhàn),誰做先鋒?誰做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