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63,分145頁顯示  上一頁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瘞鹿后園
意先筆后
以觀后效
以觀后效
致之死地而后生
以為后圖
以為后圓
議而后動
至后三戍
置之腦后
置之死地而后生
柱后惠文
遮前掩后
鄭五歇后體
鄭五歇后
《分類字錦》:瘞鹿后園(瘞鹿后園)
明皇雜錄:潤州刺史韋詵。自以族望清華。嘗求子婿。遇歲除。日閑無事。登城眺覽。見數(shù)人方于園圃有所瘞。詵異之。召吏指其所。使訪求焉。吏還白曰。所見乃參軍裴寬所居也。令與寬俱來。詵詰其由。寬曰。某常自戒。義不以苞苴污其家。今日有人遺鹿。置之而去。既不能自欺。因與家童瘞于后園。以全其所守。不謂太守見之。詵因降階曰:某有息女,愿授君子。裴拜謝而去。
分類:節(jié)操
《分類字錦》:意先筆后(意先筆后)
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
分類:
《漢語大詞典》:以觀后效(以觀後効)
見“ 以觀后效 ”。
《國語辭典》:以觀后效(以觀後效)  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用以觀察以后的表現(xiàn)?!逗鬂h書。卷五。孝安帝紀》:「秋節(jié)既立,鷙鳥將用,且復重申,以觀后效?!骨濉:樯堕L生殿》第四出:「卿可傳旨祿山,赦其前罪,明日早朝引見,授職在京,以觀后效?!?/div>
《漢語大詞典》:致之死地而后生(致之死地而後生)
兵家用語。謂將軍隊置于絕境,則將士必為求生而殊死戰(zhàn)斗。語本孫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決命而斗以求生?!?span id="rtdnj1v"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昔 韓信 背水為陣,所謂致之死地而后生也?!?/div>
《漢語大詞典》:以為后圖(以爲後圖)
為以后作打算。左傳·桓公六年:“ 鬭伯比 言于 楚子 曰:‘…… 漢 東之國 隨 為大, 隨 張,必棄小國。’小國離, 楚 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 熊率 且比 曰:‘ 季梁 在,何益?’ 鬭伯比 曰:‘以為后圖,少師得其君?!?/div>
分類:后作打算
《高級漢語詞典》:以為后圓
為以后作打算
《韻府拾遺 董韻》:議而后動(議而后動)
易: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
《分類字錦》:至后三戍(至后三戍)
說文:臘,冬至后三戍,臘祭百神。西溪叢語:宋用漢臘,蓋冬至后第三戍火墓日也。
《國語辭典》:置之腦后(置之腦後)  拼音:zhì zhī nǎo hòu
不注意,不放在心上?!段拿餍∈贰返诹兀骸缚S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后。」
《國語辭典》: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形容置身于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參見「陷之死地而后生」條?!度龂萘x》第九五回:「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蝗粑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zhàn)?以一可當百也?!?/div>
《漢語大詞典》:柱后惠文(柱後惠文)
(1).冠名。執(zhí)法官、御史等所戴。漢書·張敞傳:“ 秦 時獄法吏冠柱后惠文。”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漢注》法冠也,一號柱后惠文,以纚裹鐵柱卷。 秦 制執(zhí)法服,今御史服之?!?漢 蔡邕 獨斷:“法冠, 楚 冠也,一曰柱后惠文冠?!卑矗?,法冠;惠文,武冠。后合稱一種冠。參見“ 柱后 ”。
(2).執(zhí)法官和御史的代稱。漢書·張敞傳:“ 梁國 大都,吏民凋敝,且當以柱后惠文彈治之耳?!?清 錢謙益 《南京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陳必謙授文林郎制》:“人中屈軼,京國為之聳觀;柱后惠文,奸回于焉屏跡?!?/div>
《漢語大詞典》:柱后(柱後)
(1).執(zhí)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種帽子。也稱惠文冠、獬豸冠。后漢書·輿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為展筩,鐵柱卷,執(zhí)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jiān)平也?!?br />(2).借指執(zhí)法官、御史等。《文選·左思〈魏都賦〉》:“詰朝陪幄,納言有章。亞以柱后,執(zhí)法內侍?!?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div>
《國語辭典》:遮前掩后(遮前掩後)  拼音:zhē qián yǎn hòu
有所顧慮,而不直接了當。宋。朱熹 答葉正則:「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須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說不說,做三日新婦子模樣。」
《漢語大詞典》:鄭五歇后體(鄭五歇後體)
唐 鄭綮 的一種詩體。舊唐書·鄭綮傳:“ 綮 善為詩,多侮劇刺時,故落格調,時號‘鄭五歇后體’。初去 廬江 ,與郡人別云:‘唯有兩行公廨淚,一時灑向渡頭風。’滑稽皆此類也。”新唐書·鄭綮傳:“ 綮 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世共號‘鄭五歇后體’?!?/div>
分類:詩體
《漢語大詞典》:鄭五歇后(鄭五歇後)
指鄭五歇后體。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格局》:“上半部之末齣……宜作鄭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結果?!?陳多 注:“鄭五歇后,意猶‘歇后語’。 唐昭宗 時人 鄭綮 善詩,詩中多用詼諧的歇后語,當時稱之為‘鄭五歇后體’?!眳⒁姟?鄭五歇后體 ”。
《漢語大詞典》:鄭五歇后體(鄭五歇後體)
唐 鄭綮 的一種詩體。舊唐書·鄭綮傳:“ 綮 善為詩,多侮劇刺時,故落格調,時號‘鄭五歇后體’。初去 廬江 ,與郡人別云:‘唯有兩行公廨淚,一時灑向渡頭風?!源祟愐病!?span id="bdngq1g" class="book">《新唐書·鄭綮傳》:“ 綮 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世共號‘鄭五歇后體’?!?/div>
分類: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