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7,分22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詞典
吳越
吳山
吳門
吳楚
吳江
吳興
東吳
吳中
三吳
吳王
吳會
吳會
吳鉤
吳宮
天吳
《國語辭典》:吳越(吳越)  拼音:wú yuè
1.朝代名。(西元907~978)五代時十國之一,錢镠所建。在今浙江全省及江蘇省西南部、福建省東北部之地,至其孫俶納土歸宋。凡三世五主,八十四年。
2.春秋時吳國與越國的合稱。
《漢語大詞典》:吳山
(1).山名。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于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br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quán)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李善 注:“ 孫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清 陳維嵩 《卜算子·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br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著高冠拂云霧?!?br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br />見“ 吳坂 ”。
《漢語大詞典》:吳岳(吳嶽)
亦作“吳岳”。 古代山名。在今 陜西省 。史記·封禪書:“自 華 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 華山 , 薄山 …… 岳山 , 岐山 , 吳岳 , 鴻冢 , 瀆山 。”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在 汧 也。”文選·張衡〈西京賦〉:“ 河 渭 為之波盪, 吳岳 為之陁堵?!?李善 注引 郭璞 云:“ 吳岳 別名?!?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 吳岳 曉光連翠巘, 甘泉 晚景上丹梯?!?/div>
《漢語大詞典》:吳坂
亦作“吳山”。 古地名。即 虞坂 ,在 春秋 虞國 (今 山西 平陸縣 )境內(nèi),又稱 顛軨坂 ,道狹而險。傳說 商傅說 隱于此。《續(xù)漢書·郡國志》:“ 大陽縣 有 吳山 ,上有 虞城 。”《文選·劉琨〈答盧諶詩一首并書〉》:“昔騄驥倚輈於 吳坂 ,長鳴於 良 樂 ( 王良 、 伯樂 ),知與不知也。” 李善 注引《古今地名》:“ 寘零坂 在 吳城 之北,今謂之 吳坂 。”寘,零,一作“顛軨”。 唐 章孝標 《省試騏驥長鳴》詩:“力窮 吳坂 峻,嘶苦朔風生?!?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 吳坂 嘶騏驥, 岐山 集鳳皇?!?/div>
分類:地名
《漢語大詞典》:吳門(吳門)
(1). 漢 冀縣 城門名。在今 甘肅 甘谷縣 。后漢書·五行志一:“ 王莽 末, 天水 童謡曰:‘出 吳門 ,望 緹羣 ……’ 吳門 , 冀 郭門名也。 緹羣 ,山名也?!?br />(2).指 春秋 吳 都 閶門 (一作 昌門 )。 唐 李白 《殷十一贈栗岡硯》詩:“灑染 中山 毫,光映 吳門 練?!眳⒁姟?吳練 ”。
(3).指 蘇州 或 蘇州 一帶。為 春秋 吳國 故地,故稱。 宋 張先 《漁家傲·和程公闢贈別》詞:“天外 吳門 清霅路,君家正在 吳門 住?!?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初, 文相國 震孟 為 吳門 孝廉,年五十餘,老矣。” 沈礪 《吳中雜詠》之一:“ 要離 塚外五人塚,猶占 吳門 俠氣多?!?br />(4).見“ 吳門派 ”。
《漢語大詞典》:吳練(吳練)
太平御覽卷八一八引《韓詩外傳》:“ 孔子 、 顏淵 登 魯東山 望 吳昌門 , 淵 曰:‘見一疋練,前有生藍。’子曰:‘白馬、蘆蒭也?!焙笏煲浴皡蔷殹睘榈鋵?。(1)指白馬。 唐 劉威 《傷曾秀才馬》詩:“吳練已知隨影沒,朔風猶想帶嘶聞?!?2) 吳 閶門 。代指 蘇州 。 清 徐晟 《春感和舍弟漳州來韻》:“幾曾極目觀 吳 練,最是傷心續(xù)楚詞?!?/div>
《漢語大詞典》:吳門派(吳門派)
亦省作“ 吳門 ”。 明 代中期中國畫流派之一。 沈周 的學生 文徵明 山水畫名盛當時,從學者甚眾,著名的有 文伯仁 、 文嘉 、 陳道復 、 王穀祥 、 陸治 、 錢穀 等,他們都是 蘇州府 人,因稱“吳門派”。在畫壇上有重要的地位。 王伯敏 《中國繪畫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吳門派山水,屬文人畫體系,被稱為‘利家’畫。強調(diào)‘畫有士氣’?!?王伯敏 《中國繪畫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 明 代山水畫的派系多,而且錯綜復雜……有的按地名而定,如‘吳門’、‘松江’?!?/div>
《漢語大詞典》:吳楚
(1). 春秋 吳國 與 楚國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 吳 楚 憑 江 ,負固 方城 ?!?br />(2).泛指 春秋 吳 楚 之故地。即今 長江 中、下游一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君 吳 楚 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明 許宗魯 《登齊山樓》詩:“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吳 楚 江流畫里看。” 陳毅 《詠三峽》詩:“總嫌太狹窄, 吳 楚 天地寬?!?br />(3).指 吳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區(qū)域。 唐 李復言 《續(xù)玄怪錄·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 吳 楚 異鄉(xiāng),此繩一繫,終不可逭。”
(4).指 漢高祖 分封的 吳 楚 諸侯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吳 楚 反,聞?!?三國 魏 曹炯 《六代論》:“然 高祖 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shù)十,上下無別,權(quán)侔京室,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 清 姚鼐 《賈生明申商論》:“﹝ 景帝 ﹞其資如此,而 鼂錯 又以 申 商 進之,何怪有 吳 楚 之難?!?/div>
《漢語大詞典》:吳江
(1). 吳淞江 的別稱。國語·越語上“三江環(huán)之” 三國 吳 韋昭 注:“三江: 吳江 、 錢唐江 、 浦陽江 。” 宋 毛滂 《過吳淞江》詩:“參軍身外祇圖書,獨與 吳江 分不疎?!?清 黃燮清 《吳江嫗》詩:“征帆自北來,晚泊 吳江 湄?!?br />(2).縣名。屬 江蘇省 。 柳亞子 《迭韻寄呈毛主席》:“倘遣名園長屬我,躬耕原不戀 吳江 。”
《漢語大詞典》:吳興(吳興)
(1).指 元 代書畫家 趙孟頫 。 趙 為 吳興 人,故稱。 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跋趙子昂書〈過秦論〉:“ 吳興 此書學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時年三十八歲?!?br />(2).郡名。 三國 吳寶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烏程縣 (今 浙江 吳興縣 南)。
(3).縣名。屬 浙江省 ,位于 苕溪 下游,濱臨 太湖 。
《國語辭典》:東吳(東吳)  拼音:dōng wú
三國時孫權(quán)所建立的吳國,由于位居東方,故稱為「東吳」。也稱為「大吳」、「孫吳」。
《漢語大詞典》:吳中
今 江蘇 吳縣 一帶。亦泛指 吳 地。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殺人,與 籍 避仇於 吳中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故友 李觀 元賓 ,十年之前,示 愈 《別吳中故人》詩六章,其首章則吾子也?!?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 吳中 何地,滿懷俱是離索?!?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 余尉 ﹞詭辭以歲久剝落,將入 吳中 求國工裝之以獻?!?/div>
《漢語大詞典》: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后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br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br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云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div>
《漢語大詞典》:吳王
(1).指 春秋 吳國 之主。亦特指 吳王 夫差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吳王 勇而輕,若啟之,將親門?!?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國語·吳語》:“ 吳王 夫差 起師伐 越 。”韓非子·喻老:“ 句踐 入宦於 吳 ,身執(zhí)干戈,為 吳王 洗馬?!?唐 李白 《烏棲曲》詩:“ 姑蘇臺 上烏棲時, 吳王 宮里醉 西施 ?!?清 鵝湖逸士 《老狐談歷代麗人記》:“ 蘇州 靈巖山 ,為 吳王 舊宮?!?br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權(quán)時的稱號。明史·太祖紀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長 等率羣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 吳王 位?!?br />(3). 元 末起義軍首領 張士誠 ,據(jù)有 吳中 ,號 吳王 。明史·太祖紀一:“是月, 張士誠 自稱 吳王 ?!?br />(4). 清 乾隆 間 苗 民起義軍領袖 吳八月 的稱號。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而 吳八月 據(jù) 平隴 ,遂稱 吳王 ?!?/div>
《漢語大詞典》:吳會(吳會)
唐 以后,俗亦稱 平江府 (今 江蘇 蘇州 )為 吳會 。 元 陸友仁 吳中舊事:“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自 唐 以來如此,今郡中有 吳會亭 ,府治前有 吳會坊 。”
分類:江蘇蘇州
《漢語大詞典》:吳會(吳會)
(1).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郡縣連稱為 吳會 。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吳會:“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時俗以郡縣連稱,故云 吳會 。”
(2).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并稱 吳 會 。后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后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 會 ?!?span id="wzsmd2t"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孫賁傳》:“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 宋 蘇軾 《喜劉景文至》詩:“平生所樂在 吳 會 ,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span id="re2enfa" class="book">《金史·完顏綱傳》:“僭稱位號,偷生 吳 會 ?!?/div>
《國語辭典》:吳鉤(吳鉤)  拼音:wú gōu
武器名。一種彎形的刀,相傳為吳王闔閭所做。后泛指鋒利的寶刀。南朝宋。鮑照結(jié)客少年場行〉九首之一:「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宋。辛棄疾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div>
分類:兵器
《漢語大詞典》:吳鴻(吳鴻)
春秋 時 吳 人。其父殺之,以其血涂金,鑄成鉤,進獻 吳 王。故亦以為鉤名。鉤,形似劍而曲。后泛指寶劍或利器。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 闔閭 ﹞復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 吳 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血舋金,遂成二鉤,獻之 闔閭 ,詣宮門求賞。王曰:‘為鉤者眾,而子獨求賞,何以異於眾夫子之鉤乎?’……於是鉤師向鉤而呼二子之名:‘ 吳鴻 、 扈稽 ,我在於此,王不知汝之神也?!暯~於口,兩鉤俱飛著父之胸?!?唐 李白 《結(jié)客少年場行》:“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明 高啟 《送越將罷鎮(zhèn)》詩:“ 楚 客佩吳鴻,臨邊最有功。”
分類:涂金
《漢語大詞典》:吳宮
(1).指 春秋 吳王 的宮殿。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 韓 國 趙 厠, 吳 宮 燕 市?!?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 晉 庫走龍劍, 吳 宮傷燕雛。”
(2).指 三國 吳 主的宮殿。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詩:“ 吳 宮花草埋幽徑, 晉 代衣冠成古丘?!?王琦 注:“ 吳 宮,謂 孫權(quán) 建都時所造宮室?!?明 李夢陽 《浮江》詩:“開窗問 赤壁 ,捩柁失 吳 宮?!?/div>
分類:吳王宮殿
《漢語大詞典》:天吳
水神名。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 朝陽之谷 ,神曰 天吳 ,是為 水伯 ?!?span id="rx7y2og" class="book">《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 天吳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天吳 踴躍於重淵, 王喬 披云而下墜?!?唐 李賀 《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吳 移海水?!?清 張之洞 《讀史絕句·白居易》:“海圖題詠見憂思,浪攪 天吳 悔已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