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吳瑞徵(1580年—?年),字仲庚,號元谷,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人,匠籍。己酉應天府鄉(xiāng)試四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會試六十一名,第二甲第二十八名進士。工部觀政,四十年四月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四十三年升營繕司員外郎,升郎中,四十五年升江西饒州府知府。。升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河北道,天啟元年(1621年)五月因聞奴警,徑直辭官逃歸,被河南巡撫張我續(xù)彈劾,與左布政使馮盛明并被逮治,九月禠職為民。
人物簡介
吳天策,字元雱,號澹年,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民籍,福建南安縣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官戶部山東司主事。
人物簡介
吳叔度,字勿銘,別號青芝,直隸安慶府桐城縣民籍。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授工部主事,嘗榷杭州之南關。尋改黃州府知府,倡導文學。因性疏闊,遭一同年生所忌,陰搆之,左遷光州守。再入為工部郎,因病卒。
人物簡介
吳國仕,字秀升,號長谷,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禮部觀政,三十四年授刑部主事,三十七年升員外,三十八年升郎中,本年升嘉興知府,建石橋于王江涇,時人稱之為吳公橋。四十二年升湖廣副使,四十四年遷本省辰沅兵備參政,鎮(zhèn)壓苗酋龍?zhí)现?,著《楚邊圖說》,四十六年丁憂。天啟元年(1621年)十月起補四川川東道右參政,以奢安之亂軍功,三年升廣西按察使,五年升湖廣右布政,七年升福建左布政使。崇禎初,因功晉南京光祿寺卿,督流泉。上《五議》條疏,商民兩利。四年致仕,卒贈尚書,賜祭葬,蔭一子。
人物簡介
吳爾成,字伯玉,號玄水,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灶籍,華亭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復補行人,四十一年升工部主事,本年改南禮部主事,四十三年升郎中,四十五年京察,降長廬運判,天啟三年升南兵部車駕司主事,四年升光祿寺丞,冠帶閑住。崇禎元年起尚寶司丞,二年升少卿,升南大理寺右寺丞。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湖廣江夏人,字磊石,號敬庵。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順德知縣,擢御史。大學士丁紹軾陷熊廷弼死,裕中有疏詆之。魏忠賢傳詔謂裕中乃廷弼姻戚,代之報仇。廷杖創(chuàng)重卒。維基
吳裕中(?—1626年),字幼益,號磊石,湖廣武昌府江夏縣人。五歲授句讀,一日自私塾趨持兩梨奉父母,父摩其頂曰:孝子。應聲曰:忠臣。父深奇之。父歿,益自刻勵。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成己未科進士,授廣東順德令,順固劇邑,多陋規(guī),凡胥史各曹鹽引給發(fā),水陸舟郵皆有額,例以為常。裕中艴然曰:豈吏而賈耶!斥絕之,又置石關,修海門,嚴武備,大著廉能聲,兼攝新會篆,縣多山險,為盜藪,裕中建署設哨搜輯之,盜遂戢。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考選為江西道御史,召入御史臺,疏論南太仆寺卿朱吾弼頑鈍鮮恥,耄耋堪憐,部覆致仕。巡視中城,遂以直諫遘魏珰之禍。魏忠賢羅織忠讜,群小為之一羽翼,焰張甚,次輔丁紹軾以大臣亦比之,內通客氏,外結崔、田,助為虐,裕中素感憤不平,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夜半肅衣冠,設香燭,昭告二祖列宗,伸紙具疏,未數行,旋風滅燭者三,裕中怒叱曰:是何鬼物,敢爾!呼童子速續(xù)火,疏斥紹軾奸邪,誤國欺君。二十五日奏上,閣票擬已有旨,姑不究。紹軾力嗾珰矯旨削奪逮問。裕中適往某侍郎所,同兩諫垣、兩庶常袍服未易,緹騎至,坐中皆失色,裕中從容前曰:昨具小疏,此必為我。隨至午門,杖一百,血如注,肉糜爛,骨皆寸折,口呼天子圣明,暈絕舁出。蘇醒語所知曰:杖亦君恩,但小疏四才達其一,諸君誰為我續(xù)繕者。又顧語侍者曰:吾母遠隔數千里外,豈知兒今夕為國死耶!遂絕,時丙寅正月初三日也。諜者走報,紹軾方手茶,甌忽墮地碎,傴身連呼:饒我!饒我!無與我事。左右驚問,曰:適見吳御史來。越二日死。裕中訃至江夏,其母曰:兒果以諫死乎!兒真范滂,吾得為滂母足矣。崇禎初,贈太仆寺卿,褒三代,蔭一子,謚曰忠烈。
人物簡介
吳道昌,字全父,號旭如,湖廣荊州府江陵縣民籍。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丙戌年(15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萬歷三十七年己酉鄉(xiāng)試五十八名,會試一百(缺),廷試三甲一百十一名。吏部觀政。初授浙江嘉善縣知縣,調河南寧陵縣。天啟元年(1621年)接替雷化鱗任興化府知府一職,天啟二年由胡爾慥接任。天啟二年,由興化知府升為河南副使,再升福建左參政。
人物簡介
【生卒】:1587—1648 【介紹】: 清漢軍正紅旗人。本明遼陽人,投努爾哈赤。崇德間從攻錦州、寧遠。順治間從入關,南下江浙。官至定西將軍,駐漢中。旋卒。
人物簡介
吳淑,號石田,直隸鎮(zhèn)江府丹徒縣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曾任山西蒲州知州。
人物簡介
吳玉(1587年—1642年),字和璞,號昆峰,山西太原府壽陽縣人。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崇禎初擢廣西道監(jiān)察御史,疏劾|楊維垣而并及趙興邦、徐大化、阮大鋮并周大成、孫之獬諸人,疏參樞臣王在晉乞媚邪黨,同官劉鴻訓擅增張慶臻敕書事。彈劾原任宣府巡撫李養(yǎng)沖侵撫賞庫逆珰建祠銀七萬馀兩及永寧洗馬林匿報江沙梁冒功諸狀,后升河南右參議。墓在北鄉(xiāng)神武村。
人物簡介
熊鐘吳,字仲山,號東皋,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南沙岡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天啟元年(1621年)任常熟縣知縣,改教授。崇禎二年(1629年)擢戶部主事,榷蕪湖稅,晉郎中,升岳州府知府。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松江人,初名景文,字香令、更生,號吳儂荀鴨。年輕時喜好文學。萬歷四十七年進士,累官至南京大理寺評事。著有《博山堂曲譜》、《博山堂樂府》。另著傳奇《博山堂三種》及《生死夫妻》、《歡喜冤家》等十六種。維基
范文若(1587年—1634年),原名范景文,字香令,一字更生,號荀鴨,自稱吳儂,南直隸松江府上??h民籍,蘇州府嘉定縣人。明朝末戲曲作家。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歷任秀水、汶上、光化知縣,其治汶上,以德化民,以禮自持。除惡安良,胥吏守法。時值白蓮教起亂,陷鄆城,過汶上,憚文若威名,不敢近。擢南京兵部主事,降為江西布政司經歷,升南京大理寺評事。后以丁憂去官。崇禎七年家居時,因將家奴劉貞送官重治,為貞刺死,其母同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