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左吳(左吳)
宋史王庶傳見前臨下。
《國語辭典》:吳鳳(吳鳳)  拼音:wú fèng
人名。(西元1699~1769)字元輝,清平和(今福建省平和縣)人。幼隨父母入臺,性沉靜,喜讀書,富思想,有器識。乾隆年間,曾任阿里山通事。
《國語辭典》:吳棫(吳棫)  拼音:wú yù
人名。(西元1100?~1154?)字才老,宋建安(今福建省建甌縣)人。官太常丞,因忤秦檜,出為泉州通判。著有《韻補》五卷,主古韻通轉(zhuǎn)之說,為后來研究古韻者所根據(jù)。
《漢語大詞典》:吳甲
吳 地所產(chǎn)之鎧甲。 金 趙秉文 《廬州城下》詩:“利鏃穿 吳 甲,長戈斷 楚 纓。”
分類:鎧甲
《漢語大詞典》:吳泉
即 虞淵 。
分類:虞淵
宋書符瑞志:吳孫權(quán)赤烏十一年,黃龍二見武陵吳壽。
《漢語大詞典》:吳太伯
亦作“吳大伯”。 周 古公亶父 ( 太王 )長子, 仲雍 、 季歷 之兄。 太王 欲傳位 季歷 及其子 昌 (即 周文王 ), 太伯 乃與 仲雍 出逃至 荊蠻 ,號 勾吳 。后因以稱出亡而讓君位與弟者。左傳·閔公元年:“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 吳大伯 ,不亦可乎?”國語·晉語一:“君得其欲,太子遠死,且有令名,為 吳太伯 ,不亦可乎?” 韋昭 注:“ 太伯 讓 季歷 ,遠適 吳 越 ,后 武王 追封為 吳伯 ,故曰 吳太伯 ?!?span id="xbwjt1l" class="book">《新唐書·李泌傳》:“ 建寧王 誠賢,然 廣平 冢嗣,有君人量,豈使為 吳太伯 乎?”參閱史記·吳太伯世家
《韻府拾遺 諫韻》:吳雁(吳雁)
陳造詩,吳雁憑寄詩。
《漢語大詞典》:吳絹(吳絹)
古代 吳 地所產(chǎn)的絹。以質(zhì)地輕薄著名。新唐書·地理志五:“ 越州 會稽郡 中都督府。土貢…… 吳 絹、丹沙、石蜜、橘、葛粉、瓷器、紙、筆?!?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妙畫臨 吳 絹,清詞灑 蜀 牋?!?/div>
《漢語大詞典》:向吳亭
古亭名。地在今 江蘇 丹陽縣 。 唐 杜牧 《潤州》之一:“ 向吳亭 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馮集梧 注引《一統(tǒng)志》:“ 向吳亭 在 丹陽 縣治南?!毕?,一本作“ 句 ”。 唐 陸龜蒙 《潤州送人往長洲》詩:“秋來頻上 向吳亭 ,每上思歸意剩生?!?/div>
《韻府拾遺 虞韻》:驕吳(驕吳)
釋惠洪詩:羊公德化行悍夫,臥鼓不戰(zhàn)良驕吳。
《韻府拾遺 虞韻》:勁吳(勁吳)
史記蔡澤傳: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計。報夫差之仇。卒擒勁吳。令越成霸。
《韻府拾遺 虞韻》:續(xù)吳(續(xù)吳)
史記楚元王世家:漢已平吳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續(xù)吳元王。子禮續(xù)楚。竇太后不許。吳許立楚后。乃拜禮為楚王。注:德侯名廣。吳王濞之弟。
《漢語大詞典》:延吳
春秋 吳 延陵季子 和 魏 東門吳 的并稱。兩人皆喪子而曠達無憂。文選·潘岳〈西征賦〉:“夭赤子於 新安 ,坎路側(cè)而瘞之……雖勉勵於 延 吳 ,實潛慟乎余慈?!?李善 注:“禮記曰:‘ 延陵季子 適 齊 ,於其反也,其長子死,葬於 嬴 博 之間,其坎深不至於泉?!?span id="cf27r3c" class="book">《列子》曰:‘ 魏 有 東門吳 者,子死而不憂,其相室曰:公之愛子也,天下無有子死而不憂者,何也? 東門吳 曰:吾嘗無子之時不憂,今子死,乃與向無子時同,吾奚憂也!’”
《駢字類編》:田吳(田吳)
晉史儒林傳:夫子將圣多能,固天攸縱,嘆鳳鳥之不至,傷麟出之非時。于是乃刪詩:書,定禮樂,贊易道,修春秋,載籍逸而復存,風雅變而還正。其后卜商、衛(wèi)賜、田吳、孫、孟之儔,或親奉微言,或傳聞大義,猶能彊晉存魯,藩魏卻秦,即抗禮于邦君,亦馳聲于海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