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65,分178頁顯示  上一頁  106  107  108  109  110  112  113  114  11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吳載鰲(大車 皓庵、竹公 )
    吳阿衡(隆徽、平子 忠毅 )
    吳之屏(邦維 澹生、諤齋 )
    吳應(yīng)恂(九迪 旭海 )
    吳振纓(長組 儉育 )
    吳煥( 文叔 亦臨 )
    吳甘來(和受、節(jié)之 葦庵 忠節(jié)、忠節(jié)定謚莊介 )
    吳之芳(慎旃 )
    吳坤元(璞玉、至士 )
    吳孟明
    吳宇英(仲淵 )
    吳家周(榔梅 )
    吳應(yīng)鵬(圖南 胎簪 )
    吳敬臣(伯一 )
    吳禎( 天胤 永錫 澹人 )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大車,宜黃人。籍晉江。崇禎戊辰進(jìn)士。除知澄??h,謫浙江按察照磨。歷官廣東按察副使,改授翰林院侍講。
    維基
    吳載鰲,字大車,號皓庵,一號竹公,福建晉江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jìn)士。授廣東澄??h知縣,升浙江按察司經(jīng)歷,歷官金華、杭州、湖州、嚴(yán)州等府推官,升戶部主事,遷廣東羅定僉事。隆武帝即位,召用為侍講,和楊廷瑞拜祭天興、古田、水口及延津的山川神祇,晉侍讀學(xué)士。福京失陷,吳載鰲隱居直到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
    吳阿衡(?—1638年),字隆徽,又字平子,河南裕州(今方城縣)人。明末官員,官至薊遼總督。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jìn)士,任山東淄川縣知縣,調(diào)歷城縣。當(dāng)時,白蓮教眾數(shù)萬攻歷城,吳阿衡設(shè)伏兵敗敵,因功獲欽錫盔甲及御制“忠”字,不久升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吳阿衡因劾魏忠賢,遭到閹黨嫉恨,因丁憂去職免禍。守孝期間,協(xié)助城防,抵御農(nóng)民軍。任浙江巡按,升山西河?xùn)|(蒲州)副使。升兵部侍郎,薊遼總督、保定軍務(wù),節(jié)制寧遠(yuǎn)、山海、順天三處巡撫。崇禎十一年(1638年)秋,清兵破墻子嶺、青山口入關(guān),吳阿衡連戰(zhàn)五晝夜,兵敗被俘,誓死不降,九月二十一日被處決。福王時追謚忠毅。遺骨由友人歸葬裕州城南。

    人物簡介

    維基
    吳之屏(1599年—1666年),字邦維,號澹生,又號諤齋,浙江嘉興府崇德縣(今屬桐鄉(xiāng)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明朝最后一任福建巡撫。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jìn)士,兵部觀政,三年授江西建昌府新城縣知縣,五年調(diào)南城縣,七年本省同考,同年丁父憂。崇禎三年考選禮部主事,升儀制司員外,七年升禮部郎中。九年遷福建糧儲道參議,十年轉(zhuǎn)本省提學(xué),十三年調(diào)廣西參議,復(fù)調(diào)福建,十五年加升副使,十六年調(diào)興泉道。南明時,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入福建,吳之屏獻(xiàn)城歸降,隨即回籍。里居二十年卒。
    吳應(yīng)恂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吳應(yīng)恂(?—17世紀(jì)),字九迪,號旭海,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21年),吳應(yīng)恂中式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為《書經(jīng)》經(jīng)魁。崇禎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進(jìn)士,獲授福建同安知縣,平息民變,捉拿并斬殺其首林建宇、周家檜。調(diào)長沙,在當(dāng)?shù)蒯嵡鍛艏贫Z役,減免刑罰,數(shù)句話就能判決案件;又兼攝湘潭,官兵缺糧時運來一千石糧食接濟,等到軍隊潰敗,他跟隨何騰蛟收復(fù)城池。北京淪陷,吳應(yīng)恂禮遇左良玉兵馬,安然調(diào)度恬如方國安四萬人部隊;不久署長沙知府,改任武昌監(jiān)軍,入朝出任戶部四川司主事,歷官員外郎、郎中,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歸安人,字長組。天啟二年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遷廣東道御史。崇禎八年,李自成陷鳳陽,毀皇陵,詔逮吳振纓,戍邊。有《顛石齋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長組,歸安人。天啟壬戌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選廣東道御史有顛石齋詩集
    維基
    吳振纓,字長組,號儉育,浙江歸安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壬戌進(jìn)士。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jìn)士。吏部觀政,四年十月除中書舍人,崇禎元年補原職,三年順天同考,四年考選,授廣東道御史,巡視南城。六年巡青,七年巡按淮揚。崇禎八年(1635年),張獻(xiàn)忠陷鳳陽,毀皇陵,詔逮吳振纓,革職戍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渙,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文叔。吳洪曾孫。萬歷四十四年進(jìn)士。授海寧知縣。崇禎初擢御史,上疏論宦官崔文升等,又言被劾死諸臣楊漣等宜旌表,皆施行。官至湖廣參政,以病不赴。
    維基
    吳煥,別號亦臨,直隸蘇州府吳江縣匠籍。明朝官員,同進(jìn)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jìn)士,官四川道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江西新昌人,字和受,號葦庵。崇禎元年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擢刑科給事中。七年,西北大旱,疏請振濟,言山西總兵張應(yīng)昌殺難民以冒功,河南民畏曹變蛟兵甚于農(nóng)民軍。累遷戶科都給事中。大順軍破京城,甘來投繯死。福王時謚忠節(jié)。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節(jié)之,瑞州新昌人。崇禎戊辰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擢刑科給事中歷戶科都給事中殉難謚忠節(jié)定謚莊介
    維基
    吳甘來(1599年—1644年),字節(jié)之,號和受,別號葦庵,江西宜豐譚山鎮(zhèn)人,明末官員。萬歷二十七年二月十九日生。幼穎悟,就讀私塾,即能背誦云臺二十八將姓氏。天啟七年(1627年)與兄吳泰來同中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聯(lián)捷戊辰科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后歷任刑科給事中、吏科給事中、兵科右給事中、戶科都給事中,任上知無不言,彈劾不避權(quán)貴。崇禎七年,山西、陜西兩省大旱,上奏請求賑災(zāi),帝不允。崇禎十二年秋,主試福建。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北京,吳甘來獲悉崇禎帝自縊景山后,他對侄子家儀慟曰:“吾不死無以見志”,用佩帶自縊而死。

    人物簡介

    維基
    吳之芳,號慎旃,直隸宛平縣籍,浙江山陰縣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舉,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jìn)士。改庶吉士,六年授翰林院編修。九年任福建鄉(xiāng)試主考官,十年管理起居注。
    吳坤元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0—1679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璞玉,一字至士。吳道謙女,潘金芝妻。十歲即能詩文。早寡,孀居一閣,吟詠不輟。兼能畫。有《松聲閣集》、《添愁集》。
    吳孟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吳兌孫。襲錦衣千戶,佐許顯純理北司刑。天啟初辦中書汪文言案,設(shè)法庇護(hù),觸顯純怒,拷訊削籍歸。崇禎初起故官,累遷都督同知,掌衛(wèi)事。居官貪,以附東林,頗得時譽。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宇英(17世紀(jì)—17世紀(jì)),字仲淵,四川都司利州衛(wèi)籍,四川保寧府廣元縣人。吳宇英是天啟七年(1627年)的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聯(lián)捷進(jìn)士,獲授良鄉(xiāng)知縣,于城東修建魁樓振興文教,改任清苑,入朝為工科給事中,彈劾孫傳庭縱容流寇進(jìn)入四川,升戶科左給事中,之后辭官回鄉(xiāng)。崇禎十年(1637年),張獻(xiàn)忠禮聘吳宇英擔(dān)任其屬下川北巡撫,他燒毀聘書、斬殺來使,散盡家財招募五千名勇士鎮(zhèn)守神仙洞,受圍三月糧食耗盡,吳氏全家與洞中二千人一同自殺死。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家周,號榔梅,南直隸和州民籍,徽州府歙縣澄塘人。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jìn)士,擢升禮科給事中。崇禎七年二月壬戌,以大學(xué)士溫體仁、吳宗達(dá)主試禮部。禮科給事中吳家周彈劾體仁越次,皇帝不悅,貶家周。后擔(dān)任尚寶司卿。崇禎十七年甲申,以降賊之功授任大理寺卿,見牛金星云:『南方脆弱,愿包納餉銀數(shù)十萬,免其刑掠』。金星云:『如果包得,即與上疏,但干系非小』。家周逡巡而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通城人,字圖南,號胎簪。萬歷舉人。天啟間官溫州府推官,有平海盜功。后辭歸。崇禎中,楊嗣昌欲起之,力辭。有《補朱易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龍泉人,字伯一。萬歷四十六年舉人。官云南定邊知縣。工詩善畫,能琴,崇禎初致政歸。有《竹林百詠》、《擷璘》、《唾壺馀玉》。

    人物簡介

    維基
    吳禎(?年—1634年),原名吳天胤,字永錫,號澹人,松江府華亭縣人。吳禎本為選貢,在天啟四年(1624年)與兄長吳嘉胤分別中式甲子科應(yīng)天府、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jìn)士。通政司觀政,改庶吉士,六年授翰林院編修,七年因寓所失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