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65,分178頁顯示  上一頁  111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12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吳芳標(建霞 雪樵 )
吳鑄(鼎吾、鼎陶 )
徐一范(吳徵 固城 )
吳三桂(長伯 平西伯、平西王 )
吳允謙(凝之 玉京 世稱 當(dāng)?shù)赝?)
吳昜( 日生 長興伯、忠義伯 )
吳孳昌(震凡 橫溪、埋庵 伐、孳昌 )
吳晉錫(茲受、康侯 燕勒 )
吳湛(濟明、又鄴、又業(yè) 匣吟子 )
吳煌甲(愉之 )
吳獻(呈偉 )
吳璟(吳文瀛 叔登 )
吳仕訓(xùn)(光卿 )
吳元伯(開吳 )
吳惟華( 吳 )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
字建霞,號雪樵,邑庠生,生于萬歷辛亥,人品清遠,文思敏捷,遭鼎革之變,絕意科舉。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一
鑄,字鼎吾。崇禎丁丑進士,司理江西廣信。時寇氛方熾,鑄計斬渠魁張普微等,馀眾就撫,平反疑獄,如夏桂洲后裔艾南英受誣,俱賴昭雪。
維基
吳鑄(1606年4月30日—17世紀),字鼎陶,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吳鑄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的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士,先在工部觀政,獲授廣信推官,其時流寇肆虐,南昌震動,撫按命他監(jiān)紀軍務(wù),能計畫周詳,斬殺寇魁張普薇等人,馀下的就此受撫,十二年(1639年)分考江西鄉(xiāng)試,提拔劉渤為解元,十五年(1642年)又分考應(yīng)天鄉(xiāng)試,取錄陳俶若等名士,同時平反艾南英及夏言后裔冤獄,人稱恤刑最為慈祥??紳M行取未行就遇上甲申之變,弘光帝繼位后入朝擔(dān)任吏部主事,調(diào)任禮部祠祭司主事,改官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與曾倜、張茂梧、劉憲章、何肇元、王大捷、李曰池、王亮教、劉世法、王國楠、王耀時齊名,很快辭官回鄉(xiāng)。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得御史疏薦,他卻因為父母年老堅決拒絕出仕,八十九歲去世。兒子吳源起,是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
徐一范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徐一范(16世紀—1650年),字吳徵,號固城,南直隸應(yīng)天府高淳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徐一范舉應(yīng)天鄉(xiāng)試,崇禎元年(1618年)成進士,獲授中書舍人出使楚國,楚王朱華奎嘉獎他的品行特意疏薦,得賜天街紅藥額,后考選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因母親逝世回鄉(xiāng),服闕起復(fù)補任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河南,他顧念高淳,提出筑東壩后改折本色一年賦稅,又曾捐資整理文廟、倡建永濟橋、修葺保圣寺塔及藏經(jīng)樓,縣東門外南湖水漲令船只多翻側(cè),他在湖中建墩減殺水勢,人稱為「徐家墩」。清朝定鼎,徐一范在順治初年歸順,順治五年(1648年)自禮部郎中外任山西按察司陽和兵備道僉事,姜鑲起義歸附南明時罵賊而死,事聞后得賜葬祭蔭一子,追贈光祿寺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2—1678 【介紹】: 明末清初高郵人,遼東籍。字長伯。吳襄子。出身武舉,累擢為寧遠總兵,封平西伯。崇禎十七年,拒李自成招降,求援于清。乃引清兵入關(guān),破自成,受清封為平西王。為清兵前驅(qū),下四川,入云南??滴踉?,殺南明永歷帝,受命鎮(zhèn)云南,與廣東尚氏、福建耿氏號稱“三藩”,而兵力之強,權(quán)勢之盛,均在尚、耿之上??滴跏?,以不愿撤藩,舉兵叛清,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建國稱周。陷岳州,北克陜、甘,南掠浙、閩,應(yīng)者四起。其后漸衰。乃于衡州稱帝,不及半年即死。孫吳世璠繼位,康熙二十年,為清所滅。
吳允謙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允謙(1612年12月21日—1665年),字凝之,號玉京,成都府內(nèi)江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吳允謙在崇禎九年(1636年)中舉人,次年(1637年)聯(lián)捷進士,曾前往貴州主持鄉(xiāng)試;弘光年間與趙東曦、朱邦祈、丁圣時、王運熙、宣國柱、胡周鼒同時召用,獲授吏科給事中,其后隱居在淮安數(shù)年。江南巡撫上請清朝朝廷,讓他補任口北道道員,轉(zhuǎn)任洮岷道,在任內(nèi)去世,有詩文數(shù)卷流傳;弟弟吳允震、族子吳嵩、吳芳、吳齡等人先后中舉,人稱當(dāng)?shù)赝濉?/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2—1646 【介紹】: 名或作易。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日生。崇禎十六年進士。生有膂力,跅弛不羈。南明弘光帝時謁史可法??煞}授兵部主事,為己監(jiān)軍。揚州失守時,適在江南征餉,得免于難。乃走太湖,與舉人孫兆奎等起義兵,屯長白蕩。隆武帝授兵部侍郎,進尚書。魯王監(jiān)國,封長興伯。清兵至,兵敗出走。次年,再起兵,被執(zhí)死。有《東湖倡和詩集》、《北征小詠》。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日生,吳江人。崇禎癸未進士,有東湖唱和集
維基
吳昜(?—1646年),字日生,吳江(屬今江蘇)人。明末官員。吳昜天生神力。崇禎九年(1636年)舉丙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士。弘光帝時,前往揚州投靠史可法,上呈《中興末議》??煞}授職方主事,為己監(jiān)軍。明年,赴江南籌集糧草,未還而揚州失,率船隊開赴吳江,吳江亦失。前往太湖扎營,與同邑舉人孫兆奎,諸生沈自駉起義,共組“白腰黨”。封忠義伯。屯兵長白蕩,出沒太湖、三泖間。八月二十四日,與清兵吳勝兆戰(zhàn)于塘口,獲舟二十艘。次日大雨,為清兵所敗,吳昜僅一人泅水走,父吳承緒、妻沈氏及女皆溺死。隆武二年(順治三年,1646年),鄉(xiāng)人周瑞復(fù)聚眾四保匯反清,吳兆勝攻之,大敗,吳昜再度入主長白蕩,趁吳江城內(nèi)鬧燈會之機,率兵第三次佔領(lǐng)吳江城,六月在嘉善被俘,被執(zhí)至草橋門,不屈而死。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孳昌,字震凡,號橫溪,河南省汝寧府固始縣民籍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原名吳伐,七歲能文,弱冠登第,崇禎九年舉人,十三年(1640年)登進士,授河間府推官,奉旨改名孳昌,十五年壬午以推官分校晉闈,魏敏果公所得士也。后官至吏部員外郎。明亡降清。順治元年(1644年)任大同巡撫,后升宣大山西總督、右僉都御史。國變棄官入蔚,敏果為僦屋以奉之。同時孳昌鄉(xiāng)人江桂庵禹緒、許鷗湄汝都及粵東淩十齋云俱宦游投閒,避兵于蔚,相與結(jié)詩社,唱和州中名勝,題詠殆篇。亂定,始相繼歸,而禹緒居蔚踰十年,為最久。孳昌歸后,益疏略世事,蕩然一肆意于詩酒,自號埋庵,以忤權(quán)貴陷獄,破其家,郁郁卒。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茲受,吳江人。崇禎庚辰進士,除永州推官
維基
吳晉錫,字康侯,號燕勒,又號茲受(梓授),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籍吳江縣人,明末清初官員。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聯(lián)捷庚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八月授永州府推官。嘗奉檄清獄,歷十三郡,出冤系數(shù)千人。時四方盜熾,晉錫團練鄉(xiāng)勇,為守御計,祁陽賊馮異乘歲饑,鼓亂眾數(shù)萬,攻破祁陽據(jù)之。晉錫選團兵及猺兵,得五千人,將討異,異遣人偽約降,斬之,命將三路薄祁陽,而自集馀兵守永。異果從間道來襲,圍三晝夜,知有備遁去。晉錫率銳兵追之,斬首千計,三路兵復(fù)扼其前,獲異父母而異降。既張獻忠陷長沙,巡撫王聚奎偕諸潰將奔永,永民畏焚掠,咸避去,城空。晉錫將奔訴于朝,會新?lián)岷悟v蛟至,移檄追還,命掌武昌推官事。甲申南都詔至,左良玉擁兵漢陽,意不測,騰蛟將以死徇,晉錫說以正紀,盧鼎等得開讀無他變,騰蛟疏陳晉錫守永功,以為衡永郴桂團練監(jiān)軍,晉錫至永,復(fù)以計擒劇賊魏可教等。乙酉(1645年),左良玉反,騰蛟投江,獲救不死,乃抵長沙,集諸屬吏痛哭盟誓,分士馬舟艦糗糧,各任其一命,晉錫以長沙推官攝郴桂道事,晉錫陳鳩楚方略數(shù)千言,騰蛟善之而不能用。丙戌(1646年),唐王徵兵于楚,晉錫請行,騰蛟不許,別遣郝永忠,永忠欲得晉錫兵,晉錫悉以其兵隸之,唐王擢晉錫廣西布政使,晉錫將行,而永忠尚屯郴,郴民苦之,謁晉錫不得行,加大理寺卿,攝道事。清兵日迫,郴地益危,晉錫誓死守,既而騰蛟在長沙檄晉錫督餉,晉錫去郴,永忠果激民變,屠郴而去。丁亥(1646年),永明王朱由榔以晉錫巡撫衡永郴桂長寶,會湘陰、長沙兵變,騰蛟奔衡州,湖南無尺土,晉錫知事不可為,遂削發(fā)為僧,入九嶷山,清軍招降之,不應(yī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3—1650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宜興人,字濟明,一字又鄴,自號匣吟子。明崇禎諸生。入清后,隱于詩酒間。有《粵游日記》。
個人簡介
吳湛,字又業(yè),宜興人。有《匣吟草》。

人物簡介

維基
吳煌甲,字愉之,福建永定縣人。同進士出身。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進士,任廣東揭陽縣知縣,行取兵科給事中。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六八八
吳獻(一六一三—一六六一),字呈偉。鶴山人。明思宗崇禎五年(一六三二)貢生,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舉人,任南明永歷朝兵部左侍郎。永歷朝亡,憂憤卒。事見清乾隆《鶴山縣志》卷九。
吳璟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吳璟(?—1653年10月31日),本名吳文瀛,字叔登,直隸松江府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區(qū))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吳璟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舉人,曾任祁門縣教諭,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授江西泰和知縣,任內(nèi)恩威并重。轉(zhuǎn)為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隆武年間以浙江道御史巡按云南,加太仆少卿。永歷帝即位,升為禮部左侍郎。永歷元年(1647年)三月,升左都御史,次年(1648年)九月調(diào)禮部尚書。李成棟反正,吳璟隨永歷帝到肇慶,見咨入貢士皆牛鬼蛇神,于永歷三年(1649年)六月以病辭官。四年(1650年)八月,朝廷起用吳璟為左都御史掌院,未赴任;清兵來緝拿,他押上三千金逃脫。李定國收復(fù)廣西,推薦起用兵部尚書、總督兩廣,到永歷七年(1653年)九月在柳州去世。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九九
吳仕訓(xùn),字光卿。潮陽人。吳從周之子。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舉人,初署教福安,升柳城知縣。曾任鄉(xiāng)試同考官,所取多知名士。轉(zhuǎn)任福州府同知。清操自持,以疾告歸。著作甚多,曾與修福安、潮陽邑志。年八十六卒。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元伯,字開吳,湖廣黃州府黃岡縣人,賜特用進士出身。崇禎六年癸酉科舉人,授禮部祠祭司司務(wù);崇禎十三年賜特用出身,歷官吏部主事、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升山東沂州參議,甲申之變后掛印而去。清順治初年召用,托病不出 。
吳惟華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順天人。先世本蒙古人,降明賜姓吳。諸生。順治元年歸清,請招撫山西自效。官至戶部右侍郎、漕運總督。后坐貪婪不職、交結(jié)內(nèi)監(jiān)等事論死,詔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