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063,分205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吳軍
吳娥
吳畫
吳酸
吳聲
吳練
湘吳
吳淞江
吳戈
京吳
吳觀
吳亭
吳市隱
阿吳
吳牛喘
《韻府拾遺 文韻》:吳軍(吳軍)
蘇軾詩:燧象奔吳軍。
《漢語大詞典》:吳娥
吳 地的美女。 唐 李賀 《羅浮山人與葛篇》詩:“欲剪 湘 中一尺天, 吳 娥莫道 吳 刀澀?!?明 何景明 《白紵歌》之四:“ 吳 娥白紵為舞衣,鏤花綴葉紛葳蕤?!?/div>
分類:美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吳畫(吳畫)
指 唐 吳道子 所畫的佛像。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粉壁有 吳 畫,筆彩依舊鮮。素屏有 褚 書,墨色如新乾?!眳⒁姟?吳帶當(dāng)風(fēng) ”。
《漢語大詞典》:吳帶當(dāng)風(fēng)(吳帶當(dāng)風(fēng))
唐 畫家 吳道子 善畫佛像,筆勢圓轉(zhuǎn),所畫衣帶如被風(fēng)吹拂。后人因以“吳帶當(dāng)風(fēng)”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fēng)格。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論曹吳體法:“ 吳 ( 吳道子 )之筆,其勢圜轉(zhuǎn),而衣服飄舉; 曹 ( 曹不興 )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后輩稱之曰:‘ 吳 帶當(dāng)風(fēng),曹衣出水。’” 元 湯垕 《古今畫鑒·唐畫》:“其(指 吳道子 )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 吳 帶當(dāng)風(fēng)’?!?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五章:“ 靜子 手持繢絹一幀……有女郎兀立,風(fēng)采盎然,碧羅為衣,頗得‘ 吳 帶當(dāng)風(fēng)’之致?!?/div>
《漢語大詞典》:吳酸
吳 人所調(diào)咸酸之味。一說,即榆醬。 宋 陸游 《送子虡吳門之行》詩:“樽酒汝寧嫌 魯 薄,釜羹翁自絮 吳 酸?!?/div>
《漢語大詞典》:吳聲(吳聲)
泛指 吳 地民間歌曲。亦特指古樂府清商曲中的吳聲歌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桓玄 問 羊孚 :‘何以共重吳聲?’ 羊 曰:‘當(dāng)以其妖而浮?!?span id="p2nf7x2" class="book">《南史·徐勉傳》:“ 普通 末, 武帝 自算擇后宮《吳聲》、《西曲》女妓各一部,并華少,賚 勉 ,因此頗好聲酒?!?宋 范成大 吳郡志·風(fēng)俗:“ 正觀 中,有 趙師 者,善琴獨步,嘗云:‘ 吳 聲清婉,若 長江 廣流,綿綿徐游,國士之風(fēng)?!?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 竹子 素工琵琶,唱《可憐儂曲》,哀感頑艷,至是乃更為《吳聲》。”
《漢語大詞典》:吳練(吳練)
太平御覽卷八一八引《韓詩外傳》:“ 孔子 、 顏淵 登 魯東山 望 吳昌門 , 淵 曰:‘見一疋練,前有生藍?!釉唬骸遵R、蘆蒭也?!焙笏煲浴皡蔷殹睘榈鋵崱?1)指白馬。 唐 劉威 《傷曾秀才馬》詩:“吳練已知隨影沒,朔風(fēng)猶想帶嘶聞?!?2) 吳 閶門 。代指 蘇州 。 清 徐晟 《春感和舍弟漳州來韻》:“幾曾極目觀 吳 練,最是傷心續(xù)楚詞?!?/div>
《漢語大詞典》:湘吳
湘水 與 吳興 的并稱。文選·謝惠連〈雪賦〉:“酌 湘 吳 之醇酎,御狐狢之兼衣。” 李善 注引《吳錄》:“ 湘川 酃陵縣 水以作酒,有名。 吳興 烏程縣 若下酒,有名?!?/div>
分類:湘水吳興
《國語辭典》:吳淞江(吳淞江)  拼音:wú sōng jiāng
河川名。位于江蘇省境,源出太湖,經(jīng)上海,合黃浦江入海,江口稱為「吳淞口」,扼長江咽喉,為江防要地,是蘇州至上海的水運要道。也稱為「蘇州河」。
《漢語大詞典》:吳戈
兵器名。 吳 地所產(chǎn),故稱。亦泛指精良的戈。《楚辭·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洪興祖 補注引說文:“戈,平頭戟也。” 南朝 梁 沈約 《從軍行》:“玄?;匏否R,白日照吳戈。” 趙樸初 《臨江仙·題蕭淑芳畫花卉長卷》詞之二:“豈獨愛花兼愛刺,鋒銛何減吳戈?”
《韻府拾遺 虞韻》:京吳(京吳)
徐鉉詩:今日京吳建朱邸。
《漢語大詞典》:吳觀(吳觀)
泰山 的峰名。后漢書·祭祀志上“上至 奉高 ” 劉昭 注引 漢 應(yīng)劭 《漢官》:“ 馬第伯 《封禪儀記》曰:‘ 秦觀 者,望見 長安 ; 吳觀 者,望見 會稽 ?!?明 王世貞 《登岱》詩:“匹練天縈 吳觀 出,金泥日射 漢 封回?!?/div>
分類:泰山
《漢語大詞典》:吳亭
(1).地名,即 庱亭 。在今 江蘇 丹陽縣 東、 武進縣 西, 三國 吳 孫權(quán) 曾射虎于此。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橫弧於 楚 水之蛟,飛鏃於 吳亭 之虎?!?倪璠 注:“ 吳亭 即 庱亭 ?!?br />(2).泛指 吳 地之亭。 北周 庾信 《擬連珠》:“若賞其聲, 吳 亭有已枯之竹?!?倪璠 注:“爾雅曰:‘東南之美者,有 會稽 之竹箭焉?!?會稽 名 吳 ,故云 吳 亭?!?/div>
《漢語大詞典》:吳市隱(吳市隱)
亦作“吳門卒”。 指 漢 梅福 避 王莽 專政,變姓名,隱于 會稽 ,為 吳市 門卒。漢書·梅福傳:“至 元始 中, 王莽 顓政, 福 一朝棄妻子,去 九江 ,至今傳以為仙。其后,人有見 福 於 會稽 者,變名姓,為 吳市 門卒云?!?宋 方勺 泊宅編卷二:“ 西漢 梅福 自 九江 尉去,隱為 吳門 卒。” 清 曹寅 《過葉星期二棄草堂留飲即和見贈原韻》之一:“不同 吳市 隱,初罷 杞 人憂。”
《漢語大詞典》:阿吳
指 清 吳三桂 。 吳三桂 征西,殺人如麻,故民間以“阿吳”為恐嚇小孩之語。中國歌謠資料《雜類歌謠·湖南等闖王歌》:“娃娃娃娃悄悄著, 阿吳 來了頭咬破?!?/div>
《漢語大詞典》:吳牛喘
見“ 吳牛喘月 ”。
《國語辭典》:吳牛喘月(吳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江淮一帶的水牛怕熱,看見月亮以為是太陽,便喘息不停。見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佚文》。比喻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或形容天氣酷熱。唐。李白丁督護歌〉:「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分類: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