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越州山陰人,字子華。吳翥孫。昭宗龍紀(jì)進(jìn)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后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xué)士,拜中書舍人。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dāng)?shù)詔,語當(dāng)意詳,進(jìn)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3 字子華,排行大,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力學(xué),富文藻。曾隱居茅山西,又徙居長洲。昭宗龍紀(jì)元年(889)登進(jìn)士第,旋為韋昭度辟為掌書記,隨軍討蜀。累遷侍御史。乾寧二年(895),因事貶官,流寓荊南,依節(jié)度使成汭。次年,召為左補(bǔ)闕,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天復(fù)元年(901),擢為戶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師,昭宗避難鳳翔。融扈從不及,流寓閿鄉(xiāng)。三年,召為翰林學(xué)士,遷翰林承旨學(xué)士,卒。生平見《唐摭言》卷五、《北夢瑣言》卷四、《新唐書》本傳、《宣和書譜》卷一〇、《唐詩紀(jì)事》卷六八、《唐才子傳》卷九。融工詩善文,亦留心翰墨,工行楷。其詩多為紀(jì)游題詠、送別酬和之作。辛文房稱其詩“靡麗有馀而雅重不足”(《唐才子傳》卷九)?!端膸烊珪偰刻嵋肪硪晃逡粎侨凇短朴⒏柙娞嵋贩Q“融詩音節(jié)諧雅,猶有中唐之遺風(fēng)”。《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吳融詩集》4卷、《制誥》1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錄《唐英集》3卷。今存汲古閣本《唐英歌詩》3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3首,斷句2聯(lián)。唐詩匯評
吳融(?-903),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力學(xué)富文詞。舉進(jìn)士,二十年不第,然才名甚著。曾隱茅山,又徙居蘇州長洲,時年將四十。龍紀(jì)元年(889),登進(jìn)士第。韋眧度討蜀,表為掌書記,累遷侍御史。景福中,入朝為補(bǔ)闕、員外郎。乾寧二年,謫官江陵,與貫休酬唱。次年召入翰林,以禮部郎中充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天復(fù)元年,朱全忠犯闕,眧宗奔鳳翔,融扈從不及,客閿鄉(xiāng)。后復(fù)召還翰林,遷承旨學(xué)士,卒于官。有《吳融詩集》四卷,又《制誥》一卷,已佚。今有《唐英歌詩》三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融字子華。越州山陰人。龍紀(jì)初及進(jìn)士第。累遷侍御史。坐累去官。召為左補(bǔ)闕。以禮部郎中為翰林學(xué)士。拜中書舍人。進(jìn)戶部侍郎。鳳翔劫遷。融不克從。去客閿鄉(xiāng)。俄召還翰林。遷承旨。
作品評論
有唐翰林學(xué)士、兵部侍郎吳融……先師(按指貫休)長謂吾門人曰:“吳公文藻贍遠(yuǎn),學(xué)海淵深。唐摭言
吳融,廣明、中和之際,久負(fù)屈聲;雖未擢科第,同人多贄謁之如先達(dá)。唐摭言
子華才力浩大,八面受敵,八韻著稱,游刃頗攻騷雅。新唐書本傳
融學(xué)自力,富詞調(diào)。唐才子傳
(融)初力學(xué),窩辭調(diào),工捷……為詩靡麗有馀,而雅重不足。詩藪
唐七言律……至吳融、韓偓,昏奩脂粉。唐音癸簽
吳子華詩亦大松淺,與鄭都官同一衰體,未易置優(yōu)劣。《詩源辨體》
吳融七言律“太行和雪”一篇,氣格在初、盛唐之間,“十二闌干”、“別墅蕭條”、“長亭一望”三篇,聲氣亦勝,其他皆晚唐語也。圍爐詩話
吳融近體亦有情致。《載酒園詩話又編》
作詩最不宜強(qiáng)所不能。如吳子華近體詩,雖品格不高,思路頗細(xì),兼有情致。如“檐外暖絲兼絮墮,檻前輕浪帶鷗來”、“半巖云粉千竿竹,滿寺風(fēng)雷百尺泉”、“圍棋已訪生云石,把釣先尋急雨灘”,皆佳句也。至作長歌,大多可笑?!顿洀V利》末曰;“乃知生適天,習(xí)是人,莫輕河邊羖?。飛作天上麒麟,但日新,又日新。李太白,非通神?!焙萎悆?yōu)伶傅粉墨者語言。詩道至此,風(fēng)稚淪胥矣。《退馀叢話》
溫飛卿、吳承旨、韋蜀相諸公七律,圓朗妍逸,風(fēng)調(diào)有馀,以之獻(xiàn)酬群心,可使一座傾倒。若欲厲氣骨,以格韻相高,號令風(fēng)云,摧堅(jiān)陷陣,須更上一層樓也。石洲詩話
吳融《李周彈箏歌》起句:“古人之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語未必然,李周彈箏聽不足?!贝似鸱?,已開元人門徑。《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唐末七言律,韓致堯?yàn)榈谝弧渭磪亲尤A,亦推高唱。
人物簡介
【介紹】: 唐連州人,字廷俊。少聰穎,七歲時詠《野燒》詩,時人目為青云器。昭宗光化三年登進(jìn)士第。后為朱溫幕僚。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廷俊,連州(今屬廣東)人。少聰穎,7歲時即以詠《野燒》詩為人稱許。昭宗光化三年(900)登進(jìn)士第,后為朱全忠幕僚。事跡見《全唐詩》小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斷句1聯(lián)。全粵詩·卷一八
吳靄(黃佐《廣州人物傳》卷四作“吳藹”),字廷俊。連州人。唐昭宗光化三年(九○○)進(jìn)士。黃巢之亂,為寇兵所獲,朱全忠深器之,置之幕府,官至大記。事見明黃佐《廣州人物傳》卷四《黃損傳》、明郭棐《粵大記》卷一七《黃損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末太原人,字弘猷。昭宗朝,歷祠部、考功員外郎。乾寧中,以祠部郎中知制誥,授中書舍人。哀帝天祐二年,官右散騎常侍。三年,封錢镠為吳王,以鉅為冊禮使。官終兵部侍郎。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人。唐時曾佐江陵幕,后為拾遺,貫休有詩送其入京。昭宗天復(fù)間為翰林學(xué)士,與韓偓為友。宦官欲以其為相,以疾辭,貶景王府咨議。后梁太祖受禪,仍為學(xué)士。開平二年,為兵部侍郎,充鹵簿使。末帝乾化元年,以兵部尚書知貢舉。改御史大夫,封吳興郡侯。三年秋,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洎。梁開平元年以翰林學(xué)士擢兵部尚書。知貢舉。二年以兵部侍郎兼鹵簿使。
人物簡介
【生卒】:?—918 【介紹】: 五代時人。初名休,又名播。唐宰相張浚少子。昭宗賜姓名,以為江淮宣諭使。天復(fù)二年,詔儼拜楊行密為東面行營都統(tǒng)、中書令,封吳王,以討朱溫。已而溫殺其父,儼遂留廣陵不敢歸。行密甚尊崇之。久之貧困無所依,寓居海陵,頗與朱瑾交好。徐溫長子徐知訓(xùn)為瑾所殺,溫疑儼通謀,遂殺之。全唐文·卷二百一
儼字仲思。隴西人。龍朔中官中臺司藩大夫。
人物簡介
【生卒】:887—941 【介紹】: 五代吳越國君。杭州臨安人,初名傳瓘,嗣位后更此名,字明寶。錢镠第七子。唐昭宗乾寧元年,授鹽鐵發(fā)運(yùn)巡官,稍遷金部郎中。天復(fù)元年,改授禮部尚書,遙領(lǐng)邵州刺史。后累遷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襲封吳越國王。善撫將士,好儒學(xué),能為詩。嘗置擇能院,選吳中文士錄用之。又效镠置粉盤于榻首,夜有所憶,即書其上,詰朝以備顧問。在位凡十年。性頗奢侈,好治宮室。天福六年,大火焚其宮室迨盡,乃驚懼病狂卒。謚文穆。有《錦樓集》,佚。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87—941 字明寶,原名傳瓘,即位后改名。杭州臨安(今浙江臨安)人。吳越武肅王錢镠第五子。唐昭宗時曾為宣歙觀察使田頵拘為人質(zhì)。吳越建國后,歷任湖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清海軍節(jié)度使、兩浙節(jié)度使等職。長興三年(932)即吳越王位,旋去國儀,遵用中朝年號。在位10年,保土安民,善事后唐、后晉政權(quán)。卒后,后晉賜謚文穆?!?a target='_blank'>舊五代史》有傳,《十國春秋》卷七九有本紀(jì),《全唐文》卷八五九收和凝撰神道碑。曾作詩千余首,編為《錦樓集》10卷,不存?!秴窃藉X氏傳芳集》存詩2首?!度圃娡饩帯窊?jù)之收入。全唐詩續(xù)補(bǔ)遺
元瓘,镠第七子,初名傳瓘,嗣位后更今名。字明寶,長興三年镠卒,襲封吳越國王。善撫將士,好儒學(xué),善為詩。嘗置擇能院,選吳中文士錄用之。然性奢侈,好治宮室。在位十年。天福六年,因火焚其宮,驚懼病狂卒,年五十五。謚文穆,著有《錦樓集》十卷。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元瓘字明寶。初名傳瓘。武肅王第七子。乾寧元年授鹽鐵發(fā)運(yùn)巡官。又授金部郎中。天祐中累授檢校右仆射。梁貞明中進(jìn)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龍德二年加特進(jìn)檢校太尉兼侍中。后唐同光二年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長興三年。武肅王薨。襲位。改今名。加守中書令。四年封吳王。應(yīng)順元年進(jìn)封吳越王。晉天福元年授天下兵馬副元帥。五年授天下兵馬都元帥。六年加守尚書令。八月薨。年五十五。謚文穆。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人。唐末與韓必、羅隱等同居長興八座山,號“八友”,已而稍稍散去。吳越錢镠時,與必偕隱于洛塢,日以煉丹為事。镠遣隱招之,兩人隱入石壁中。后人名為“二仙石壁”。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越州山陰人,字正臣。吳越主錢镠時,歷授檢校戶部員外郎,尚镠女。至錢弘倧時,累遷威武軍節(jié)度使。錢弘俶乾祐三年,程密示援閩諸軍方略,獲南唐將查文徽,歸與元德昭同為丞相。后周世宗攻江南,征吳越兵西擊南唐。出師前,程與德昭有隙,致將相不和,及與唐戰(zhàn),程大敗。弘俶怒,奪程官。
人物簡介
【生卒】:901—988 【介紹】: 宋許州許田人。仕后漢、后周,廣順初,從周太祖討慕容彥超,歷右衛(wèi)、左金吾衛(wèi)二大將軍。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遷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判左街仗事。前后掌金吾三十余年。性簡率,言多輕肆。每朝會及從游宴,以壽高常得太宗慰撫。
人物簡介
【生卒】:901—938 【介紹】: 五代時吳國國君。楊行密子。初封丹陽郡公。兄楊隆演卒,即吳王位。乾貞元年稱帝。天祚三年禪位于李昪。吳亡。次年被殺于丹陽,或云幽禁死。在位十七年。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1—938 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五代吳太祖楊行密第四子。武義元年(919)封丹陽縣公。二年即吳王位。在位17年,國政皆為徐溫、徐知誥父子控制。天祚三年(937)禪位于徐知誥(即南唐烈祖李昪),被尊為讓皇帝。南唐烈祖升元二年(938)徙居潤州丹陽宮。旋遇害。謚睿帝?!?a target='_blank'>十國春秋》卷三有本紀(jì)。《五國故事》、《江表志》存詩1首,為移居潤州途中作。《全唐詩》歸南唐后主李煜名下。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溥。行密幼子。初封丹陽郡公。后繼兄渭僭偽號。晉天福二年遜位于李昪。昪遷溥于潤州。年馀以幽死。
人物簡介
字登封。姓吳氏。永嘉人。唐左庶子兢之裔孫。幼辭家。入陶山寺。剃?受具。工詩。善草隸。聞陸希聲謫宦豫章。往謁之。得其草法。五指撥鐙訣。光書自爾益進(jìn)。轉(zhuǎn)腕回筆。尤妙絕。乃西覲京師。時昭宗在御。詔于榻前揮灑。賜紫方袍。后謁華帥王建。奏署廣利。自華歸里。謁吳越王武肅錢氏。待以客禮。長興中。歸甬東以卒。太守仰詮素重光。為治后事。葬之三年。復(fù)議從阇毗。及發(fā)棺貌不萎仆。髭發(fā)爪甲皆長。眾收燼馀塔焉。弟子從瑰知琮皆得其墨訣。有當(dāng)時士大夫。若吳內(nèi)翰融羅江東隱等。所贈歌詩一集。平生著述一集。
人物簡介
【生卒】:約903—約944 【介紹】: 五代時魏州人,字表微。少好學(xué),善屬文。后唐明宗長興三年擢進(jìn)士第。末帝清泰中充史館修撰,與張昭等共修《明宗實(shí)錄》。入后晉,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制誥。未幾,拜中書舍人,賜金紫。出帝嗣位,遷禮部侍郎。尋遘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