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063,分205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賜吳
外吳
吳呆
吳殿
吳宮燕
吳闉
吳蔡
吳謠
吳味
吳蠻
吳公臺
吳富
左吳
吳鳳
吳棫
《駢字類編》:賜吳(賜吳)
國語:昔天以越賜吳,而吳不受。今天以吳賜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
《駢字類編》:外吳(外吳)
公羊: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高旡咎、宋華元、衛(wèi)孫林父、鄭公子?、邾婁人會吳于鐘離。傳:曷為殊會?吳外吳也。史記吳太伯世家:注。徐廣曰:黃池之盟,吳先歃,晉次之,與外傳同。骃案:賈逵曰;外傳曰吳先歃,晉亞之。先序晉,晉有信,又所以外吳。
《韻府拾遺 灰韻》:吳呆(吳呆)
沈周詩:事固有變理,執(zhí)常哂吳呆。
《漢語大詞典》:吳殿
(1).即 吳 宮。指 春秋 吳王 的宮殿。 明 張居正 《詠虎丘圖》詩:“野草荒 吳 殿,浮圖出梵天?!?br />(2).即 吳 宮。指 三國 吳 主的宮殿。 清 余懷 《金陵雜感》詩:“ 吳 殿金釵 梁 院鼓,楊花燕子共悠悠?!?/div>
分類:吳王宮殿
《漢語大詞典》:吳宮燕
巢于 吳 宮之燕。 春秋 吳 都有東西宮。據(jù)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載:“西宮在 長秋 ,周一里二十六步, 秦始皇帝 十一年,守宮者照燕,失火燒之?!焙笠浴皡菍m燕”比喻無辜受害者。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猶勝吳宮燕,無罪得焚窠?!?唐 李白 《野田黃雀行》:“游莫逐 炎洲 翠,棲莫近 吳 宮燕。 吳 宮火起焚巢窠, 炎洲 逐翠遭網(wǎng)羅。”
分類:東西西宮
《漢語大詞典》:吳闉
猶 吳門 。指 吳 地。闉,城曲重門。 南朝 齊 丘巨源 《詠七寶扇》詩:“妙縞貴東夏,巧技出 吳闉 ?!?/div>
分類:重門
《漢語大詞典》:吳蔡
(1). 吳 地和 蔡 地。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 吳 蔡 齊 秦 之聲,魚龍爵馬之玩。” 錢振倫 注:“楚辭曰:‘ 吳 歈 蔡 謳?!眳⒁姟?吳歈 ”。
(2). 金 詩人 吳激 、 蔡松年 的并稱。詳“ 吳蔡體 ”。
分類:詩人
《漢語大詞典》:吳歈
(1). 春秋 吳國 的歌。后泛指 吳 地的歌。《楚辭·招魂》:“ 吳 歈 蔡 謳,奏大呂些?!?王逸 注:“ 吳 蔡 ,國名也。歈、謳,皆歌也。” 唐 宋若華 《嘲陸暢》詩:“ 雙成 走報(bào)監(jiān)門衛(wèi),莫使 吳 歈入 漢 宮?!?明 夏完淳 《大哀賦》:“ 吳 歈 越 艷, 魯 酒 梁 樽。” 清 姚鼐 《送陳東浦方伯自江寧移任安徽三十二韻》:“形容羣作頌,傳詠慰 吳 歈?!币嘧鳌?吳愉 ”。《文選·左思〈吳都賦〉》:“ 荊 艷 楚 舞, 吳 愉 越 吟,翕習(xí)容裔,靡靡愔愔。” 劉逵 注:“愉。 吳 歌也。”
(2).指昆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蛾眉 越 女才承選,《燕子》 吳 歈早擅塲?!?王季思 等注:“ 吳 歈,指昆曲,《燕子箋》是用昆曲演唱的?!?/div>
分類:昆曲吳國
《漢語大詞典》:吳蔡體(吳蔡體)
金 吳激 、 蔡松年 均工樂府,齊名,時(shí)號“吳蔡體”。 金 元好問 中州集·蔡丞相松年:“百年以來,樂府推 伯堅(jiān) ( 蔡松年 )與 吳彥高 ( 吳激 ),號‘吳蔡體’?!?span id="4yc5uvs" class="book">《金史·文藝傳上·蔡松年》:“﹝ 蔡松年 ﹞文詞清麗,尤工樂府,與 吳激 齊名,時(shí)號‘吳蔡體’?!?/div>
分類:樂府齊名
《漢語大詞典》:吳謠(吳謡)
吳 地歌謠。樂府詩集·雜曲謠辭有“吳謡”。 宋 張先 《定風(fēng)波令·再次韻送子瞻詞》:“不獨(dú) 渠丘 歌 叔度 ,行路。 吳 謡終日有餘聲。”
分類:歌謠
《分類字錦》:吳味(吳味)
梅堯臣 吳正仲遺活蟹詩 幸與陸機(jī)還往熟,每分吳味不嫌猜。
分類:
《韻府拾遺 刪韻》:吳蠻(吳蠻)
晉書樂志:儉欽為長蛇,外則憑吳蠻。
《漢語大詞典》:吳公臺(吳公臺)
古臺名,在今 江蘇 揚(yáng)州市 北。原為 南朝 宋 沈慶 之攻 竟陵王 誕 時(shí)所筑之弩臺,后 陳 將 吳明徹 圍攻 北齊 敬子猷 ,增筑以射城內(nèi),故名。 唐 白居易 《隋堤柳》詩:“土墳數(shù)尺何處葬, 吳公臺 下多悲風(fēng)?!?清 徐昂發(fā) 《揚(yáng)州》詩:“莫向 吳公臺 上望, 江 南 江 北總無家。”
《分類字錦》:吳富(吳富)
唐書尹元?jiǎng)P傳:富嘉謨、吳少微皆知名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競,獨(dú)嘉謨、少微本經(jīng)術(shù),雅厚雄邁,人爭慕之,號吳富體。
分類:偶字
《駢字類編》:左吳(左吳)
宋史王庶傳見前臨下。
《國語辭典》:吳鳳(吳鳳)  拼音:wú fèng
人名。(西元1699~1769)字元輝,清平和(今福建省平和縣)人。幼隨父母入臺,性沉靜,喜讀書,富思想,有器識。乾隆年間,曾任阿里山通事。
《國語辭典》:吳棫(吳棫)  拼音:wú yù
人名。(西元1100?~1154?)字才老,宋建安(今福建省建甌縣)人。官太常丞,因忤秦檜,出為泉州通判。著有《韻補(bǔ)》五卷,主古韻通轉(zhuǎn)之說,為后來研究古韻者所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