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063,分205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聘吳
吳越曲
吳愉
吳冶
吳戎
吳旂
吳醥
吳派
吳墨
吳幘
吳梁
吳藍
吳魁
吳均體
吳光劍
《韻府拾遺 虞韻》:聘吳(聘吳)
晉書荀勖傳:時將??使聘吳,當(dāng)時文士作書與孫皓,帝用勖所作。皓既報命,帝謂勖曰: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眾也。
《漢語大詞典》:吳越曲
吳 地民歌。 唐 李白 《贈薛校書》詩:“我有 吳 越 曲,無人知此音。”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 吳 越 曲, 吳 人以歌其地也?!?/div>
分類:地民民歌
《漢語大詞典》:吳愉
見“ 吳歈 ”。
《漢語大詞典》:吳歈
(1). 春秋 吳國 的歌。后泛指 吳 地的歌。《楚辭·招魂》:“ 吳 歈 蔡 謳,奏大呂些。” 王逸 注:“ 吳 蔡 ,國名也。歈、謳,皆歌也。” 唐 宋若華 《嘲陸暢》詩:“ 雙成 走報監(jiān)門衛(wèi),莫使 吳 歈入 漢 宮?!?明 夏完淳 《大哀賦》:“ 吳 歈 越 艷, 魯 酒 梁 樽?!?清 姚鼐 《送陳東浦方伯自江寧移任安徽三十二韻》:“形容羣作頌,傳詠慰 吳 歈?!币嘧鳌?吳愉 ”。《文選·左思〈吳都賦〉》:“ 荊 艷 楚 舞, 吳 愉 越 吟,翕習(xí)容裔,靡靡愔愔。” 劉逵 注:“愉。 吳 歌也。”
(2).指昆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蛾眉 越 女才承選,《燕子》 吳 歈早擅塲?!?王季思 等注:“ 吳 歈,指昆曲,《燕子箋》是用昆曲演唱的。”
分類:昆曲吳國
《漢語大詞典》:吳冶
指 春秋 吳國 的冶鑄。 吳 人善冶,故稱。《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夫 宋 畫 吳 冶,刻刑鏤法,亂修曲出。” 高誘 注:“ 宋 人之畫, 吳 人之冶?!?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自 揚 馬 張 蔡 ,崇盛麗辭,如 宋 畫 吳 冶,刻刑鏤法,麗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韻并發(fā)?!?/div>
分類:吳國冶鑄
《韻府拾遺 東韻》:吳戎(吳戎)
李白詩:擁兵五陵下。長策馭吳戎。
《分類字錦》:吳旂(吳旂)
李尤盾銘:吳旂魯□,戎兵特頒。
分類:旌旗
《漢語大詞典》:吳醥
吳 地所產(chǎn)的酒。 南朝 梁 吳均 《酬別江主簿屯騎》詩:“ 趙 瑟鳳凰柱, 吳 醥金罍樽。”
《國語辭典》:吳派(吳派)  拼音:wú pài
1.明代的畫派之一。以細(xì)巧綿密為長,強調(diào)文學(xué)性的表現(xiàn)。因南宗各大家多系吳(今江蘇吳縣)人,故有吳派之稱。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等。
2.清代漢學(xué)派別之一。以漢儒經(jīng)說為主,旁及史學(xué)和文學(xué)。源于吳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棟。代表人物有余蕭客、江聲、錢大昕、王鳴盛、江藩等人。相對于戴震為主的皖派而言。
《韻府拾遺 職韻》:吳墨(吳墨)
楊萬里謝惠墨詩:吳墨往往玄尚白,梁墨濕濕黐黏壁。
《分類字錦》:吳幘(吳幘)
陸云與兄平原書:一日案行,并視曹公器物,介幘如吳幘平,天冠、遠(yuǎn)游冠具在。
分類:
《漢語大詞典》:吳梁
漢 吳王 劉濞 與 梁孝王 劉武 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至於 鄒陽 之説 吳 梁 ,喻巧而理至,故雖危而無咎矣。”
《漢語大詞典》:吳藍(吳藍)
藍草的一種。可做染料。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藍:“吳藍長莖如蒿而花白, 吳 人種之。”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藍淀:“凡藍五種,皆可為淀……蓼藍、馬藍、吳藍等皆撒子生?!?/div>
分類:染料
《漢語大詞典》:吳魁
大而平的盾。釋名·釋兵:“盾……大而平者曰吳魁,本出於 吳 ,為魁帥所持也。”廣雅·釋器:“吳魁、干……盾也?!?王念孫 疏證:“吳者,大也,魁亦盾名也。吳魁猶言大盾,不必出於 吳 ,亦不必為魁帥所持也?!?/div>
《漢語大詞典》:吳均體(吳均體)
南朝 梁 文學(xué)家 吳均 ,文章清秀拔俗,時人或仿效之,稱“吳均體”。南史·文學(xué)傳·吳均:“ 均 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斆之,謂為‘吳均體’?!?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五篇:“ 均 夙有詩名,文體清拔,好事者或模擬之,稱‘吳均體’?!?/div>
《漢語大詞典》:吳光劍(吳光劍)
吳光 , 春秋 吳 公子光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載, 光 使 專諸 置魚腸劍于炙魚中,乘進獻之機刺殺 王僚 ,而后自立為王。是為 吳王 闔閭 (即 闔廬 )。后因以“吳光劍”為謀逆簒位之典。 隋 盧思道 《為北齊檄陳文》:“事甚 楚 圍 之纓,理切 吳光 之劍?!眳㈤?span id="b33rfpp" class="book">《史記·吳太伯世家》、《刺客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