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65,分178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吳佖
吳充(沖卿 正憲 )
吳師孟(醇翁 )
吳執(zhí)中
吳瑛(德仁 )
吳可幾
吳秘(君謨 )
吳舉正
吳京
吳知幾
吳覿
吳伸
吳英
吳靚
吳中□
吳佖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皇祐二年(1050)任嘉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080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沖卿。吳育弟。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為國子監(jiān)直講、吳王宮教授,以嚴見憚,作《六箴》以獻。歷京西、淮南、河東轉運使。英宗立,權鹽鐵副使。神宗即位,為知制誥、同知諫院。河北水災、地震,為安撫使、進檢校太傅、樞密使,代王安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雖與安石連姻而不同意其變法。數(shù)遭同列困毀,罷為觀文殿大學士、西太一宮使。
全宋詩
吳充(一○二一~一○八○),字沖卿,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育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調(diào)谷熟主簿。入為國子監(jiān)直講、吳王宮教授,改知太常禮院。出知高郵軍,徙知陜州,京西、淮南、河東轉運使。英宗立,權鹽鐵副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知制誥、知諫院,改知審刑院,權三司使,為翰林學士。三年,拜樞密副使。八年,進檢校太尉、樞密使。充與王安石為姻家,然政見與安石不同,請召還司馬光等人。安石去,遂代為相,遭王圭、蔡確等困毀。元豐三年,罷為觀文殿大學士、西太一宮使,卒,年六十。謚正憲?!?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二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六九七
吳充(一○三一——一○八○),字沖卿,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未冠,中寶元元年進士高第,調(diào)谷熟主簿,入為國子監(jiān)直講、吳王宮教授。慶歷八年,詔充集賢校理。除太常博士,同知太常禮院。至和元年,出知高郵軍。二年,還為群牧判官、開封府推官、戶部判官。歷知陜州、京西、淮南、河東轉運使。英宗立,權鹽鐵副使。熙寧元年,除知制誥。尋知審刑院,權三司使,為翰林學士。三年,為右諫議大夫,拜樞密副使。八年,進樞密使。九年,代王安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元豐三年三月,罷為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西太一宮使。四月,卒,年六十,謚正憲。著有《熙寧詳定軍馬敕》五卷、《樞密院時政記》十五卷。見李清臣《吳正憲公充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二七)、《宋史》卷三一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110 【介紹】: 宋成都人,字醇翁。第進士。累遷鳳州別駕。王安石當國,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寧愿罷歸故官。后知蜀州,又論茶法害民,遂謝事去。
全宋詩
吳師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屬四川)人。與王安石同年生(《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吳氏宗譜》)。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累遷鳳州通判。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當國,擢梓州路提舉常平(傅增湘《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十年(一○七七),知蜀州(《宋會要輯稿》食貨三六之三二)。官至左朝議大夫(《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兆诖笥^四年卒,年九十(《全宋詞》冊一)。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吳師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縝父。慶歷二年進士及第,累遷鳳州別駕、閬州通判。王安石當國,以與師孟同年生,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后官至左朝議大夫、知夔州、蜀州。大觀四年卒,年九十。見《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宋史翼》卷一。
吳執(zhí)中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九一
吳執(zhí)中,皇祐中官太常博士、知孟州汜水縣,后以朝議大夫致仕。按《邵氏聞見錄》卷一○載:吳執(zhí)中,洛中人,官中散大夫。少年登科,皇祐初至秘書丞。不樂仕進,致官居洛杜門,獨與邵雍善,當即此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104 【介紹】: 宋潤州丹陽人,居蘄州蘄春,字德仁。吳遵路子。以父任補官。歷通判池州、黃州,知郴州。英宗治平三年致仕歸蘄。日種花釀酒,輕財曠達。哲宗朝以吏部郎中召,就知蘄州,皆不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湖州安吉人。仁宗景祐元年進士。仕至太常少卿。博學好古,與弟吳知幾時稱“二吳”,共著《千姓編》。父死,兄弟結廬守墓達三年,忽有泉平地出,因稱“孝子泉”。
全宋詩
吳可幾,湖州安吉(今屬浙江)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仕至太常少卿?!?a target='_blank'>嘉泰吳興志》卷一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甌寧人,字君謨。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侍御史、知諫院。以言事出知濠州,提點京東路刑獄,后改守同安。有《周易神通》、《揚子法言注》等。
全宋詩
吳秘,字君謨,甌寧(今福建建甌)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实v間官侍御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四)。嘉祐初為司封員外郎(同上書卷一八六)。以言事出知濠州,提點京東路刑獄。改守同安。事見《宋元學案》卷二。
全宋文·卷六一七
吳秘,字君謨,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從劉牧學。景祐元年進士及第?;实v中,歷侍御史、知諫院。五年,以言事降為屯田員外郎,出知濠州,尋復故官。嘉祐中為司封員外郎,累官至提點京東路刑獄。后乞閑郡,除守同安。著有《揚子法言注》(存)、《周易通神》一卷、《家藏書目》二卷、《太玄箋》等。見《續(xù)資治通炮長編》卷一七五,《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二四、職官六五之一二,《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卷二○四《藝文志》三,《宋元學案》卷二,民國《福建通志》總卷三八《宋儒林傳》。
吳舉正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皇祐六年至和元年(1054)任河南府知府兼安撫使。
吳京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二年(1057)任晉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吳知幾,安吉(今浙江安吉)人。與兄可幾均好古博學,時號「二吳」。嘉祐中為秘書省校書郎。見《嘉泰吳興志》卷一七,同治《孝豐縣志》卷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覿,江陵(今屬湖北)(《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三九)人。仁宗嘉祐間通判泉州,累官尚書水部員外郎,充成州團練使、定國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七)。
吳伸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五年(1060)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
吳英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五年(1060)任郴州知州。
吳靚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六年(1061)任興化軍知軍。
吳中□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六年(1061)任真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