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65,分178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吳恂(德夫 )
吳居易
吳處厚(伯固 )
吳復古(子野 遠游 )
吳詢(圣求 )
吳公敏(敏功 )
吳師服(夢得 )
吳立禮
吳安度
吳干(無求 )
吳潛
吳駿(晞遠 )
趙顥( 翼王、楚王、吳王、祁國公、昌王、岐王、揚王 仲糺 仲明 榮 )
吳安持
吳絪(子進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恂,字德夫,興元府(今陜西漢中)人。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任豫章法曹。事見《羅湖野錄》卷三。今錄詩二首。
吳居易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豐二年(1079)任判都水監(jiā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伯固。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為將作監(jiān)丞。蔡確嘗從其學賦,及為相,處厚通箋乞憐,確無汲引意。哲宗元祐中,確知安州,作《車蓋亭詩》,為處厚所得,乃箋釋奏上,誣其攻擊太后,確遂遭貶逐。擢知衛(wèi)州,為士大夫所畏惡,未幾卒。有《青箱雜記》。
全宋詩
吳處厚,字伯固,邵武(今屬福建)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授汀州司理參軍。神宗熙寧中,為定武軍管勾機宜文字(《青箱雜記》卷二)。元豐四年(一○八一),為將作監(jiān)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一),遷大理寺丞。出知通利軍,改漢陽。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衛(wèi)州(同上書卷四二四),未幾卒。有《青箱雜記》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一有傳。今錄詩二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一八
吳處厚,字伯固,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实v五年進士及第,授臨汀獄掾。曾為諸暨縣主簿。熙寧中,任定武管勾機宜文字。元豐四年,擢將作監(jiān)丞。王圭薦,用為大理丞。元祐四年知漢陽軍,上蔡確《車蓋亭詩》,誣以「譏訕朝廷,上及君親」。確貶,處厚得擢知衛(wèi)州。未幾卒。紹圣中,以元祐黨,追貶歙州別駕。著有《賦評》一卷、《青箱雜記》十卷(存)。見《宋史》卷四七一《奸臣傳》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潮州海陽(今汕頭市龍湖區(qū)下蓬鎮(zhèn)漁洲鄉(xiāng))人,字子野,號遠游。志趣清逸,當蔭官而讓于其兄。居父母喪,廬墓三年。后遣去妻子,筑庵麻田山中,絕粒不食,間出游四方,遍交公卿,一無所求。一時名士如蘇軾兄弟皆傾心與交。
全粵詩·卷二四
吳復古,字子野。潮陽人。宋神宗元豐中,再舉不第,從宦于京師。一日遇藍喬,知其得道,遂相從于湖海,六年后還家,從此絕粒不睡,超然擺脫塵囂。后辭家人往龍川霍山從藍喬游,遂莫知所之。子野與蘇軾有舊,東坡有《絕粒不睡詩》贈之。事見明姚良弼修嘉靖三十五年刊《惠州府志》卷一五,明黃一龍修隆慶六年《潮陽縣志》卷一二、清宋廣業(yè)編康熙五十六年刊《羅浮山志會編》卷六有傳。
吳詢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一八三
吳詢,字圣求,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元豐時人。見《江蘇金石記》卷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公敏,生平不詳。《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四疑為吳公懋之誤。公懋字敏功,莆田(今屬福建)人。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曾以承議郎知泰州,官終朝請大夫(《莆陽比事》卷一、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甌寧人,字夢得。歷知蒙州。儂智高犯境,師服籍帑儲而藏之,獨佩州印以守。改知邵武軍,后以職方郎中致仕。哲宗元符中卒,壽百歲。
吳立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一一三
吳立禮(?——一○九二),興國永興(今湖南永興)人,中復子。歷光祿寺丞、著作佐郎,累官左朝奉大夫、提點兩浙刑獄。元祐六年十月除殿中侍御史,有父風節(jié)。七年使遼,卒于道。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七、四七九,蘇頌《光祿寺丞吳立禮可著作佐郎制》(《蘇魏公集》卷三四)。
吳安度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豐五年(1082)任臺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干,字無求,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周卿子。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哲宗元祐中知宜黃縣(清道光《宜黃縣志》卷一九)。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二六。
吳潛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豐三年(1080)任廣南東路提舉常平等事。元豐五年(1082)任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元祐元年(1086)任永州知州,1月,非原系堂除。元祐四年(1089)任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
吳駿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晞遠。神宗元豐八年進士。調(diào)潞州上黨簿。以梁燾、張商英薦知虔化縣,通判永州。未幾告老。卒年七十四。有《詩解》及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英宗次子。初名仲糺,字仲明。哲宗朝,歷成德、橫海、淮南、荊南節(jié)度使。嗜學,好圖書,博求善本。工飛白。善射。累封楚王。卒年四十七。謚榮?;兆跁r改封吳王。
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趙顥(一○五○——一○九六),字仲明,初名仲糺,英宗子。嘉祐八年四月自右內(nèi)率府副率為和州防禦使,遷明州觀察使,封祁國公。治平初進保寧軍節(jié)度使、東陽郡王。四年,加武昌武安等軍節(jié)度使,封昌王。又徙泰寧軍節(jié)度使,封岐王。神宗立,進雍王。哲宗即位,封揚王,尋遷徐王、翼王、楚王。紹圣三年九月卒。顥穎異嗜學,工飛白,喜藏異書。見《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三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六,《宋史》卷二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安持,浦城(今屬福建)人。王安石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三)。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為太子中允(同上書卷二五五)。元豐八年(一○八五),知滑州,旋知蘇州(同上書卷三五四、三八七)。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為都水使者(同上書卷四一七)。后遷工部侍郎,終天章閣待制(《宋史》卷三一二《吳充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吳安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充次子,王安石婿。以蔭入官,熙寧四年勾當開封府司錄司檢校庫,歷知開封府兵曹參軍,充司農(nóng)寺條例編修刪定官,擢太子中允、提舉市易司、群牧判官。元豐初為太常博士,遷承議郎、守太仆少卿,降為太仆丞。元祐初為校書郎,除知蘇州,改都水使者,兼權(quán)工部侍郎。元符二年累官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除河北路都轉(zhuǎn)運使,專切措置河事。終天章閣待制。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三、二二三、二五五、二八九、二九○、三四三、三八七、四四六、四八四、五一一,《宋史》卷三一二《吳充傳》。
吳絪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七三
吳絪(一○五六——一一○九),字子進,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熙寧九年擢第,授滁州司理參軍。復預廷試,賜同進士出身,調(diào)應天府戶漕。元豐初除太學正,升博士。元祐中教授齊、蘇州。紹圣中遷太學博士,尋進太學丞。改屯田員外郎,轉(zhuǎn)國子司業(yè),未幾以顯謨閣待制知湖州。大觀三年卒,年五十四。見葛勝仲《朝奉大夫吳公墓志銘》(《丹陽集》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