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65,分178頁顯示  上一頁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吳十三
吳景德
吳栗
吳巘
吳武陵
吳益(叔謙 太寧郡王、衛(wèi)王 莊簡 )
秦國康懿長公主( 康懿公主、嘉國、慶國、淑慎帝姬、吳國、秦國大長公主 )
吳儆(益恭、恭父 文肅 世稱 竹洲先生 )
吳曾(虎臣 )
吳蓋(叔平 新興郡王、鄭王 )
吳居仁(溫父 別稱 真廉吏 )
吳握
吳??
吳大成(子集 )
吳己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吳十三,住建寧(今屬福建)仙州山。為南岳下十七世,開善道謙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吳景德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二十年(1150)任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十二年(1142)任刑部郎中。紹興十六年(1146)任楚州知州。紹興十七年(1147)任中書舍人。紹興十七年(1147)任尚書右司郎中。紹興十八年(1148)7月罷。紹興二十三年(1153)任尚書左司郎中。紹興二十三年(1153)任監(jiān)察御史,10月行尚書左司郎中。紹興二十四年(1154)6月罷。紹興二十五年(1155)任真州知州。紹興二十六年(1156)R10月放罷。
吳巘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吳巘,紹興中監(jiān)登聞鼓院,歷任度支員外郎、郎中。紹興末,以右朝散大夫提舉淮南東路常平鹽茶公事。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之二一、食貨二六之三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八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武陵,劍浦(今福建南平)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十七年,以國子錄充點檢試卷官,二十年,又以太學(xué)博士充檢點試卷官(《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八、九)。官至煥文閣學(xué)士、吏部尚書。事見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4—1171 【介紹】: 宋開封人,字叔謙。高宗吳皇后弟。建炎末,以恩補官。娶秦檜長孫女,與王繼先交相薦引,歷官至??弟姽?jié)度使,加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以檜故,授文資,直秘閣,累加直寶文閣,升敷文閣待制。孝宗時進少傅,又進太師,封太寧郡王。善書法。
全宋文·卷四九二一
吳益(一一二四——一一七一),字叔謙,開封(今河南開封)人,高宗吳皇后之弟。建炎末以恩補官,累官至太師、保康軍節(jié)度使,封太寧郡王。乾道七年卒,年四十八,謚莊簡,追封衛(wèi)王。見《宋史》卷四六五《外戚傳》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秦國康懿長公主(?——一一六四),哲宗第三女。紹圣四年六月封康懿公主,元符三年二月封嘉國,大觀二年二月改封慶國,政和元年二月改韓國,下嫁左衛(wèi)將軍潘正夫。三年閏四月改封淑慎帝姬。建炎初,復(fù)公主號,封吳國。孝宗即位,于紹興三十二年八月封為秦國大長公主。隆興二年卒。見《宋史》卷二四八本傳,《宋會要輯稿》帝系八之三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5—1183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初名稱,字益恭,一字恭父。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知泰州,進朝議郎,出為廣南西路安撫使。主管臺州崇道觀。與朱熹、張栻、呂祖謙友善。卒謚文肅。有《竹洲集》。
全宋詩
吳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字益恭,原名稱,字恭父(《龍川文集》卷一五《送吳恭父知縣序》),休寧(今屬安徽)人。與兄俯講學(xué)授徒,合稱江東二吳。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調(diào)鄞縣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安仁縣。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通判邕州。五年,遷知州兼廣南西路安撫都監(jiān)。以親老奉祠。七年,起知泰州,尋復(fù)奉祠。十年卒,年五十九,謚文肅。有《竹洲文集》二十卷,其中詩三卷。事見本集附錄程卓撰行狀?!琴釉姡悦魅f歷七年吳瀛刻《吳文肅公文集》為底本。校以明弘治六年吳雷享刻本(簡稱弘治本)及明萬歷吳繼良刻十卷本(簡稱十卷本)。
全宋文·卷四九六四
吳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初名稱,字益恭,又字恭父,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登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授明州鄞縣尉。乾道中,歷知饒州安仁縣、通判邕州,淳熙四年權(quán)知邕州,召對稱旨,授廣西安撫,以親老改畀祠祿。就所居為竹洲,教授生徒,人稱竹洲先生。后起知泰州。淳熙十年卒,年五十七,謚文肅。有《竹洲集》二十卷。見《宋史翼》卷一四本傳,《竹洲集》卷四《知泰州謝執(zhí)政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字虎臣。高宗紹興中以獻所著書補右迪功郎。歷敕令所刪定官、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阿附秦檜,為士流嗤鄙。后知嚴(yán)州,致仕卒。博學(xué),精于考證。有《能改齋漫錄》、《環(huán)溪文集》。
全宋詩
吳曾,字虎臣,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獻所著《左氏發(fā)揮》,以布衣特補右迪功郎。二十二年,充敕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六三)。二十三年,改奉常主簿,為玉牒所檢討官(《能改齋漫錄后序》)。三十年,試太常丞,兼權(quán)吏部郎官,被劾,領(lǐng)在外宮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四、一八七)。久之,除知靖州、全州、嚴(yán)州,遂退居鄉(xiāng)里。有《得閒文集》、《君臣論》、《負暄策》、《南北事類》等近二百卷,均佚,惟《能改齋漫錄》一書傳世。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宋史翼》卷二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二六三
吳曾,字虎臣,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應(yīng)試不第。紹興十一年,獻《春秋左氏傳發(fā)揮》等書,據(jù)立義證,多有可觀,特與補右迪功郎。二十二年,差充敕令所刪定官。二十四年,改右承奉郎,主太常簿。歷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三十年,為言者劾罷,與在外宮觀。久之,除知嚴(yán)州,復(fù)罷,致仕卒。曾博洽多聞,著《能改齋漫錄》(存),以考證精核著稱;又有《春秋考異》、《南北征伐編年》、《南北分門事類》、《得閑文集》、《環(huán)溪文集》等,近二百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三、一六六、一八二、一八七,《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三三,《攻愧集》卷五二,《宋史·藝文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5—1166 【介紹】: 宋開封人,字叔平。吳益弟。善書法。高宗紹興中以恩補官。官至寧武軍節(jié)度使,累升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少保,進封新興郡王。
全宋文·卷四九七二
吳蓋(一一二五——一一六六),字叔平,開封(今河南開封)人,高宗吳皇后及吳益弟。紹興中以恩補官,累官至寧武軍節(jié)度使、太尉,封新興郡王。乾道二年卒,年四十二,贈太傅,追封鄭王。見《宋史》卷四六五《外戚傳》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6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溫父。以恩補官。歷古田尉、攸縣丞、融州節(jié)度推官。居官奉法,能明斷曲直,監(jiān)司推為州縣模式,朱熹稱之為真廉吏。
全宋詩
吳居仁(一一二六~一二○六),字溫父,建陽(今屬福建)人。晚以特恩補官,為福州古田縣尉,轉(zhuǎn)潭州攸縣丞,調(diào)融州節(jié)度推官。寧宗開禧二年卒,年八十一。事見《勉齋集》卷三八《吳節(jié)推墓志銘》。
吳握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七
吳握,紹興中為宗正寺胥長、玉牒所點檢文字。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五九。
吳??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高宗紹興二十六年(一一五六)官大理正。時宋金和議成,徽宗皇后由金返臨安,臣僚獻《皇太后回鑾頌》,以吳??所制為第一,并因此進官。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漳浦人,字子集。高宗紹興間秦檜當(dāng)國,隱居漸山石榴洞,講授儒學(xué)。與陳俊卿、林擇之聚會賦詩。孝宗乾道中奉檄湖、湘,往來京、浙。有《梅月詩卷》、《筆義》、《經(jīng)疑傳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己正,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官撫州教授。事見明弘治《溫州府志》卷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