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65,分178頁顯示  上一頁  71  72  73  74  75  77  78  79  8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吳向(宗卿 魯庵 )
吳儼(克溫 寧庵 文肅 )
吳浚(淵之 )
吳必顯(德純 )
吳綡(時冕 )
吳云(從龍 )
吳偉(次翁 小仙、士英、魯天、浙派 )
吳璋(廷獻 世稱 執(zhí)齋先生 )
吳一鵬(南夫 白樓 文端 )
吳仕偉(世美 )
吳潛(顯之 )
吳玭(子懷 )
吳綱(宏舉 )
吳世忠(懋貞 )
吳英(世杰 )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一六二
吳向,字宗卿,號魯庵?;輥砣耍蛔鞒标柸?。明憲宗成化弘治間,陳獻章倡明心學(xué),向棄舉業(yè)而從之。后隱居黃崗,種梅栽蓮,讀書山中。曾與修《潮陽縣志》。有《黃崗雜詠》、《魯庵逸稿》。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三〇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57—1519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克溫,號寧庵。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授編修,歷侍講學(xué)士,掌南京翰林院。遭劉瑾中傷,罷官。瑾誅,復(fù)職,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武宗北巡,儼切諫,不報。卒謚文肅。儼文章莊重,詩詞清麗。有《吳文肅公摘稿》。
明詩紀事·丙簽·卷九
儼字克溫,宜興人。成化丁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侍講學(xué)士,掌南翰林院,以忤劉瑾罷官。瑾誅,復(fù)職,擢南禮部侍郎,進尚書。贈太子人保,謚文肅。有摘稿四卷。 (《四庫總目》:儼當(dāng)何、李未出以前,猶守明初舊格,無鉤棘涂飾之習(xí)。其才其學(xué)雖不及李東陽之宏富,而文章局度春容,詩格亦復(fù)閑雅,往往因題寓意,不似當(dāng)時臺閣流派沿為膚廓。雖名不甚著,要與東陽肩隨,亦足相羽翼也。)
維基
吳儼(1457年—1519年),字克溫,號寧庵,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省宜興縣人)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二甲第四十六名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年間,召修《孝宗實錄》,因得罪劉瑾被彈劾罷官。劉瑾伏誅,恢復(fù)官職,擔(dān)任禮部左侍郎,升南京禮部尚書。正德十四年(1519年)卒,贈太子少保,謚文肅。

人物簡介

維基
吳浚(1448年—?年),字淵之,江西饒州府德興縣人,民籍,治《詩經(jīng)》。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十六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二十六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必顯,字德純,直隸池州府石埭縣人,民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三十四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第三百五名,三甲第一百五十名進士。弘治二年任江西泰和縣知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綡(1458年—?),字時冕,浙江湖州府長興縣人,民籍。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三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八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吳云,字從龍,浙江杭州府馀杭縣人,民籍。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為《春秋》經(jīng)魁。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四名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59—1508 【介紹】: 明湖廣江夏人,字次翁,號小仙,又號士英、魯天。工畫,成化二十二年被征至京,授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好飲酒,一日醉中奉命作松泉圖,墨翻汗紙,即信手涂成,帝嘆為仙筆。弘治間授錦衣百戶,賜“畫狀元”印章。后歸金陵,中酒卒。
詞學(xué)圖錄
吳偉(1459-1508)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武漢)人,流寓金陵。畫院待詔。孝宗時授錦衣衛(wèi)百戶及賜"畫狀元"圖章。自幼收養(yǎng)于錢昕家,伴其子讀書。二十后至金陵,書畫之名漸起。精山水,最長于白描人物。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孝宗喜馬、夏畫風(fēng),而畫院戴進、吳偉均承繼馬、夏,成一時風(fēng)尚,號為浙派。傳其法者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稱"江夏派"。其后吳派既盛,浙派漸歸澌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云南保山人,字廷獻。弘治二年舉人。過浙江,問學(xué)于王守仁。居三年,學(xué)養(yǎng)益粹。授長壽教諭,倡明理學(xué),以良知力行教人。學(xué)者稱執(zhí)齋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0—1542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南夫,號白樓。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正德初,進侍講,為經(jīng)筵講官。被劉瑾排擠出外。瑾敗,復(fù)為侍講。世宗初累擢禮部左侍郎,力爭大禮,頗著風(fēng)節(jié)。尚書汪俊去,一鵬署部事。仍力言為本生父立廟大內(nèi)之非。入內(nèi)閣專典誥,敕兼掌詹事府事,累進禮部尚書。張聰、桂萼新用事,恨一鵬異己,乃出為南京吏部尚書,乞歸,卒謚文端。有《吳文端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南夫,長洲人。弘治癸丑進士。累官太子少保,南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謚文端。有集。
維基
吳一鵬(1460年—1542年),字南夫,號白樓,直隸長洲人。明朝禮部尚書。生于明英宗天順?biāo)哪辏?460年),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八年授翰林院編修,預(yù)修《大明會典》,丁父憂歸。正德二年(1507年),晉升為翰林院侍講,充任經(jīng)筵官。因得罪劉瑾,貶為南京刑部員外郎,后升任南京禮部郎中。劉瑾被誅后,恢復(fù)為翰林院侍講。此后加為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太常卿。世宗初年,累擢禮部左侍郎。與尚書毛澄、汪俊力爭大禮。汪俊去官,一鵬署部事,累進禮部尚書,入內(nèi)閣典誥,為張璁、桂萼所忌,出任南京吏部尚書,兩年后,朝廷彈劾王瓊等人,吳一鵬等一并被彈劾,他于是請求致仕歸鄉(xiāng)。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去世,年八十三歲。謚文端。

人物簡介

維基
吳仕偉,字世美,浙江處州府宣平縣(今屬武義縣)人。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授禮科給事中。

人物簡介

維基
吳潛,字顯之,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二十七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字子懷,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軍籍。福建鄉(xiāng)試第四十二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九十八名進士。
吳綱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綱,字宏舉,福建邵武府建寧縣人,民籍。福建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二十二名進士。擔(dān)任工部主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金溪人,字懋貞。弘治三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請恤建文朝殉難諸臣,制止外戚張鶴齡家與民爭地,皆不聽。奉命勘大同邊備,還言軍官無狀、士卒困苦及巡撫劉□等罪,亦不能盡用。遷吏科左給事中,擢湖廣參議,坐事降山東僉事。正德間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引疾歸。
維基
吳世忠(1461年—1515年),字懋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撫州府金溪縣(今江西省金溪縣)人,明朝僉都御史。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三名。弘治三年(1490年)聯(lián)捷庚戌科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參與賑災(zāi)山東、河南、浙江等地饑荒。曾調(diào)查大同總兵官神英、副總兵趙昶、巡撫劉瓛、鎮(zhèn)守中官孫振等隱瞞番民掠奪蔚州之事,并彈劾數(shù)人。改大理寺少卿,后改吏科左給事中,擢湖廣參議,因事連坐,降山東僉事。正德四年(1509年),召為光祿少卿,隨即改尚寶司卿、大理寺少卿。正德八年(1513年),升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延綏等地。因河套戰(zhàn)事接連事敗,引疾歸鄉(xiāng)。
吳英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英,字世杰,浙江杭州府臨安縣人,民籍。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六十名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