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子寧,吳山子。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擢湖廣按察使,政績頗著。后改陜西,致仕卒。維基
吳邦楨,字子寧,號仰峰,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人,匠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九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四十六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刑部主事,升員外、郎中,擢湖廣按察副使。遷甘肅行太仆卿,尋改陜西,致仕卒。
人物簡介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魯望。袁帙子。工詩文,善書。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厭為高拱草青詞,乞改南。官至山東提學(xué)副使。有《禮記集說正訛》、《魯望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魯望,長洲人。嘉靖乙丑進士,官至山東提學(xué)副使有集維基
袁尊尼(1523年—1574年),原名夢熊,字魯望,號玉川、吳門,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民籍吳縣(今蘇州市)人,明朝經(jīng)學(xué)家、政治人物,嘉靖乙丑科進士,官至山東副使。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考中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會試第六名二甲第二十八名進士。出任工部觀政、刑部主事。明世宗喜歡青詞,權(quán)臣高拱為袁尊尼父親袁帙的門生,因而數(shù)次請托袁尊尼幫他代寫青詞。袁尊尼不開心,向朝廷請求將他派到南京任職。四十五年正月出任南京禮部主事,三月前往南京吏部任職,隆慶三年(1569年)七月出任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六年二月出任山東提學(xué)副使,萬歷二年(1574年)正月致仕,四月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歲。
人物簡介
吳一介(1524年—1576年),字元石,別號菲庵,直隸安慶府桐城縣人,民籍。己酉科(1549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四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兵部觀政,初官河南光州知州,四十年復(fù)除鈞州知州,入為工部屯田員外郎,四十五年升郎中,出知杭州府,隆慶四年(1570年)四月擢江西按察副使,備兵湖西。移廣東,廣東峒賊卞豹等屠電白,知縣棄城而走。萬歷元年正月升廣西左參政,五月敘平嶺東功,升一級。順天府尹畢鏘疏薦,尋以廣西按察使,分守桂林,遂移節(jié)監(jiān)南越軍。選將遣卒,擒卞豹,破降數(shù)萬,一時武功稱最,萬歷四年(1576年)五月進至河南右布政使。九月以疾辭官歸里,在桐城縣城建“疊翠樓”。萬歷四年卒于家。
人物簡介
【生卒】:1524—1593 【介紹】: 明湖廣興國人,字明卿,號川樓、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中書舍人擢兵科給事中。以贈楊繼盛喪禮忤嚴(yán)嵩,謫南康推官,調(diào)歸德,旋棄官去。嵩敗,再起,官至河南左參政,大計罷歸。才氣橫放,好客輕財,工詩,與李攀龍等號“后七子”。歸田后聲名更盛。有《甔甀洞稿》。滄海遺珠
吳國倫(1524-1593)字明卿,號川樓子,南岳山人,江西興國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初授中書舍人,后擢兵科給事中,累遷河南左參政。才氣橫放,好客工詩,著有《甔甀洞稿》。黃鶴樓志·人物篇
吳國倫(1524~1593) 明代詩人。字明卿,號川樓子、南岳山人。湖廣武昌府興國州(今湖北陽新)人,原籍嘉興。嘉靖二十八年(1549)鄉(xiāng)試解元,次年庚戌科進士。歷官兵科給事中、邵武知府、貴州提學(xué)副使、河南參政。工詩,與李攀龍等號“后七子”。有《甔甀洞稿》,《荊楚文庫》收入《吳國倫集》。有七律《登黃鶴樓》二首,其中“千帆雨色當(dāng)窗過,萬里江聲動地來”句常為后人引用。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明卿,湖廣人,祖籍嘉興。嘉靖中進士。有甔甀洞稿。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明卿,其先嘉興人,徙湖廣興國州。嘉靖庚戌進士,自中書舍人擢兵科給事中左遷南康推官歷貴州提學(xué)副使移河南參政有甔甀洞正續(xù)槁維基
吳國倫(1524年—1593年),字明卿,號川樓子、南岳山人。湖廣省武昌府興國州尊賢坊人(今屬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zhèn)吳智村),明朝文人、政治人物,「后七子」之一。嘉靖三年甲申正月二十一日出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湖廣鄉(xiāng)試第一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聯(lián)捷庚戌科三甲184名進士。初授中書舍人,三十四年五月選擢兵科給事中。因觸忤嚴(yán)嵩,次年三月被謫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府推官等,二年后離去。后來嚴(yán)嵩垮臺,復(fù)起為建寧府同知,歷任邵武知府。隆慶初年(1567年)十一月科道糾拾,調(diào)簡僻,改任高州知府。吳上任后,訓(xùn)練兵士,抵禦倭寇來犯。五年十二月升任貴州提學(xué)副使,萬歷二年(1574年)六月升河南左參政。后罷歸,“歸田后聲名籍甚,求名之士,不東走太倉,則西走興國?!比f歷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1593年7月21日),病逝家中,享年七十。葬州城東北十里外的陳埠老鸛嘴。
人物簡介
吳逢春,字子沐,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民籍。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廣東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二百一十二名進士。授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生卒】:1525—1596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君澤,號環(huán)洲。鄉(xiāng)試出高拱門。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隆慶中高拱再相,超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時俺答初封貢,而昆都力、辛愛陰持兩端,常擾邊為患。兌有智計,操縱俺答與三娘子,使一心與明和好。萬歷中以功加兵部右侍郎,進尚書。后為魏允貞等劾其歷附高拱、張居正及受將吏饋遺事去職,后數(shù)年卒。維基
吳兌(1525年—1596年),字君澤,號環(huán)洲,浙江紹興府山陰(今屬紹興市)人,匠籍。嘉靖戊午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五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己未科會試第三十五名,二甲第六十名進士。后歷授兵部主事,郎中,湖廣參議,薊州兵備副使等職務(wù)。隆慶五年(1571年)被破格擢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在治理邊疆事務(wù)方面非常有建樹。萬歷二年(1574年)吳兌加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萬歷五年(1577年)吳兌代方逢時總都宣府、大同、山西軍務(wù)。萬歷七年(1579年)吳兌被明神宗召還回京師,加右都御史。萬歷九年(1581年)以右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wù),并兼任應(yīng)天巡撫。因斬泰寧、速把該有功,封太子少保,進兵部尚書,并仍然兼任右都御史的職務(wù)。吳兌后來遭到御史魏允貞的彈劾而去官,魏允貞劾吳兌附高拱、張居正,結(jié)交宦官馮保、王繼先。
人物簡介
吳椿(1525年—?),字壽卿,江西南昌府新建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二甲第五名進士。歷官陜西布政司右參議,隆慶元年(1567年)十二月升廣東按察司副使、巡視海道,復(fù)除浙江按察司副使,六年閏二月升貴州布政司右參政,萬歷三年(1575年)九月升廣西按察使,五年正月升廣西右布政使,六年八月升左布政使,八年正月考察去職。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吳過,字檢之,號容堂,河南汝寧府汝陽縣人,民籍。河南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二百八十一名進士。吏部觀政,初授行人,三十六年十月考選,授浙江道試監(jiān)察御史,三十八年四月實授。升陜西鳳翔府知府。
人物簡介
吳可行(1527年—1603年),字子言,號后庵,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民籍(今屬常州市)人,祖籍宜興縣北渠里。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嘉靖三十二年,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九名。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十月授檢討。四十一年八月重錄《永樂大典》,充分校官。十月,刑科左給事中丘蕣劾翰林院檢討吳可行浮競,不協(xié)眾望,吏部以可行紳才識可用,覆請留用。四十五年九月被彈劾,降二級調(diào)外任。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以重錄永樂大典成功,吳可行復(fù)職致仕。卒年七十七。
人物簡介
吳思敬,字德欽,號懷川,直隸江陰縣人,山東德州衛(wèi)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二百三十八名進士。兵部觀政,授河南臨漳知縣,升都察院都事。四十一年三月,以萬壽宮建成,工部員外郎吳思敬升俸一級。
人物簡介
吳道明(1527年—?),字行甫,號少山、豫齋,直隸大名府元城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四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三甲第二百七十九名進士。戶部觀政,四十五年八月授郾城知縣,隆慶四年(1570年)八月選授河南道御史,六年七月升廬州知府,萬歷二年(1574年)二月升山東副使,五年十二月升遼東苑馬寺卿,八年正月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