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相關(guān)人物伍被
劉安(淮南王)
左吳
晉昌
李尚
毛周
蘇非
陳由
雷被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3082~
淮南王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時時怨望厲王死,時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為太尉,乃逆王霸上,與王語曰:「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dāng)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物。陰結(jié)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淮南要略》云:『安養(yǎng)士數(shù)千,高才者八人,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晉昌,號曰「八公」也。』」
《神仙傳》卷四〈劉安〉
八公皆變?yōu)橥?,年可十四五?!送幽藦?fù)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風(fēng)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神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虛……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變?nèi)f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span>
例句
八公攜手五云去,空馀桂樹愁殺人。
菱歌五湖遠(yuǎn),桂樹八公鄰。
海上游三島,淮南預(yù)八公。
典故 留樹
劍懸
掛劍墳前
寶劍懸
思掛劍
延陵心
掛延陵
延陵輕寶劍
把劍覓徐君
帶邱墓
帶丘墓
留墓劍
寶劍非所惜
掛墳松
掛劍酬知己
掛徐君劍
劍掛宰上
結(jié)交期一劍
留劍
送劍
相酬無寶劍
延州空掛
把劍覓徐
寶劍贈君
人情掛劍
樹頭千金劍
信義高吳季
延陵件
贈墓劍
相關(guān)人物季札
徐君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節(jié)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寡恿昙咀釉唬骸肝岱琴浿?,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jìn),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褂谑羌咀右詣炀辜慈?。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簡釋
掛劍:表示追念亡友。宋黃庭堅《李浸州挽詞》:“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p>
例句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碑傳門客建,劍是故人留。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罷琴明月夜,留劍白云天。
不期先掛劍,長恐后施鞭。
還聞漢明主,遺劍泣東平。
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
心許留家樹,辭直斷佞臣。
人送劍來歸隴上,雁飛書去叫衡陽。
樹悲懸劍所,溪想釣璜馀。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典故 漢陰甕
吳機械
無機抱甕
抱甕天機
抱甕罌
槔與甕
機事機心
機心抱甕
絕機叟
忘機同漢陰
嗤桔槔
灌陰叟
漢陰報甕
漢陰嗤
桔槔賢抱甕
圃田公
天機如漢陰
無橘槔
無械容機
相關(guān)人物莊子
《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433~
子貢南游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卬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shù)如泆湯,其名為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粰C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棺迂暡m然慚,俯而不對。
簡釋
忘機:喻思想純樸,與人交往沒有機心。唐李商隱《贈田叟》:“鷗鳥忘機翻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p>
漢陰灌:喻心地純樸無機心。明何景明《立春日作》:“心存漢陰灌,躬學(xué)南陽耕?!?/p>
例句
已息漢陰誚,且同濠上觀。
還嗟絕機叟,白首漢川陰。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轆轤用智終何益,抱甕遺名亦至今。
井無桔槔事,門絕刺繡文。
恨無抱甕力,庶減臨江費。
長沙哀糺纆,漢陰嗤桔槔。
日抱漢陰甕,或成蝴蝶夢。
耕田虞訟寢,鑿井漢機忘。
南溪抱甕客,失意自懷羞。
誰憐北陵井,未息漢陰機。
《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列傳》
吳王濞者,高帝兄劉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劉仲為代王。而匈奴攻代,劉仲不能堅守,棄國亡,閒行走雒陽,自歸天子。天子為骨肉故,不忍致法,廢以為合陽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東并荊地,劫其國兵,西度淮,擊楚,高帝自將往誅之。劉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氣力,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會甀,布走。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后。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諸子少,乃立濞于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謂曰:「若狀有反相?!剐莫毣冢瑯I(yè)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漢后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箷⒒?、高后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wù)自拊循其民。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漢廷臣方議削吳。吳王濞恐削地?zé)o已,因以此發(fā)謀,欲舉事。
典故人生適意
人生貴適意
為鱸魚
季鷹歸
鱸香
知機早
鱸魚正美
張翰思?xì)w
膾鱸
秋風(fēng)歸去
張翰歸
季鷹舟
季鷹船
秋風(fēng)鱸鲙
秋風(fēng)張翰
吳中菰菜
張翰鲙
羨季鷹
莼魚
江東鲙
戀鱸魚
菰菜鱸魚
思菰米
步兵鱸
步兵興
負(fù)鱸魚
季鷹高致
季鷹歸思
季鷹鱸鲙
江鲙美
為莼
東歸不為鱸
故鄉(xiāng)鱸鲙
官許季鷹拋
還吳張
季鷹高興
江鱸有約
鲙美菰香
鱸魚風(fēng)起
鱸魚為后期
秋風(fēng)憶故鄉(xiāng)
憶膾
因鱸魚
張翰辭東府
張翰浮誇
張翰命駕
張翰憶江東
張翰知機
張季思鱸
張掾秋風(fēng)
扁舟為鱸魚
莼鱸
故鄉(xiāng)魚美
季鷹
季鷹在洛
鱸魚堪鲙
思?xì)w待秋風(fēng)
西風(fēng)動我歸
西風(fēng)歸計
西風(fēng)憶鱸魚
張翰悲秋
張翰知終
相關(guān)人物張翰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393~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張翰〉~2384~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jīng)吳閶門,于船中彈琴。翰初不相識,乃就循言譚,便大相欽悅。問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齊王囧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囧時執(zhí)權(quán),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榮執(zhí)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文多不載。俄而囧敗,人皆謂之見機。然府以其輒去,除吏名。
簡釋
憶鱸魚:詠思鄉(xiāng)之情、歸隱之志。唐杜甫《洗兵馬》:“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p>
例句
扁舟戀南越,豈獨為鱸魚。
木葉蕭蕭動歸思,西風(fēng)畫角漢東城。
歸路隨楓林,還鄉(xiāng)念莼菜。
槐暗公庭趨小吏,荷香陂水膾鱸魚。
暫容乘駟馬,誰許戀鱸魚。
何須一箸鱸魚膾,始掛孤帆問釣磯。
如何不及前賢事,卻謝鱸魚在洛川。
嘯父知機先憶魚,季鷹無事已思鱸。
托興非耽酒,思家豈為莼。
西風(fēng)張翰苦思鱸,如斯豐味能知否。
因謝陸內(nèi)史,莼羹何足傳。
憑軒試一問,張翰欲來歸。
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宿莽非中土,鱸魚豈我鄉(xiāng)。
鱸鲙??皯?,莼羹殊可餐。
六月槐花飛,忽思莼菜羹。
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
已被秋風(fēng)教憶鲙,更聞寒雨勸飛觴。
張翰思?xì)w何太切,扁舟不住又東歸。
澧水鱸魚賤,荊門楊柳細(xì)。
和羹使用非胥靡,憶鲙言詞小季鷹。
越桂留烹張翰鲙,蜀姜供煮陸機莼。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dá)士,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
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fēng)時。
非思鱸魚膾,且弄五湖船。
一點燈前獨坐身,西風(fēng)初動帝城砧。
莼菜動歸興,忽然聞會吟。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莫為莼鱸美,天涯滯爾才。
交游話我憑君道,除卻鱸魚更不聞。
凍醪元亮秫,寒鲙季鷹魚。
彩服鮮華覲渚宮,鱸魚新熟別江東。
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邵平元入漢,張翰后歸吳。
綠塘漾漾煙濛濛,張翰此來情不窮。
東門煙水夢,非獨為鱸魚。
江雨瀟瀟帆一片,此行誰道為鱸魚。
若教煙水無鷗鳥,張翰何由到五湖。
客邊秋興悲張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往來未若奇張翰,欲鲙霜鯨碧海東。
嵇康殊寡識,張翰獨知終。
忽思鱸魚鲙,復(fù)有滄洲心。
逢秋不擬同張翰,為憶鱸魚卻嘆嗟。
魚慚張翰辭東府,鶴怨周颙負(fù)北山。
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
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名慚桂苑一枝綠,鲙憶松江兩箸紅。
高道乍為張翰侶,使君兼是世龍孫。
留取馀杯待張翰,明年歸棹一從容。
曾作江南步從事,秋來還復(fù)憶鱸魚。
有莼有魚,君子居焉。
鱸魚非不戀,共有客程催。
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yīng)笑為鱸魚。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鱸鲙涉窮秋。
早炊香稻待鱸鲙,南渚未明尋釣翁。
東歸萬里慚張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楚客病時無鵩鳥,越鄉(xiāng)歸處有鱸魚。
碧水鱸魚思,青山鵩鳥悲。
聞?wù)f故園香稻熟,片帆歸去就鱸魚。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xué)楚囚。
莼羹若可憶,慚出掩柴扉。
秋來多見長安客,解愛鱸魚能幾人。
鄉(xiāng)連南渡思菰米,淚滴東風(fēng)避杏花。
鱸魚斫鲙輸張翰,橘樹呼奴羨李衡。
季鷹可是思鱸鲙,引退知時自古難。
唯有明公賞新句,秋風(fēng)不敢憶鱸魚。
蘆筍鱸魚拋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橘花低客舍,莼菜繞歸舟。
謝莊千里思,張翰五湖心。
欲將張翰秋江雨,畫作屏風(fēng)寄鮑昭。
陶潛政事千杯酒,張翰生涯一葉舟。
白羽鳥飛嚴(yán)子瀨,綠蓑人釣季鷹魚。
刀尺不虧繩墨在,莫疑張翰戀鱸魚。
一雁南飛動客心,思?xì)w何待秋風(fēng)起。
從來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
加餐共愛鱸魚肥,醒酒仍憐甘蔗熟。
鏡水君所憶,莼羹余舊便。
典故傳雁
雁傳書
鴻雁書
上林雁
傳書雁
天涯芳信
鴻雁北來
上林書
書鴻
秋鴻春燕
寄錦書
寄南飛鴻
上林消息
系雁書
雁來音信
云邊翼
斷鴻書
歸鴻書
寄南飛翼
寄雙飛燕
上林鴻雁
傳帛
傳雁足
斷鴻難倩
寄書鴻雁
見雁思鄉(xiāng)信
漫寫羊裙
燕去鴻歸
音書憑過雁
云間一紙書
北海雁書
北雁連書
歸鴻無信
鴻來雁度
裂帛待燕鴻
裂帛附雙燕
南雁傳尺素
南雁惠佳音
難覓征鴻
認(rèn)上林欲下
上林過雁
上林書絕
上苑傳書
書到雁應(yīng)還
書歸玉塞
書憑燕翼
書倩秋鴻
書因北雁稀
望飛燕
系邊書
系書翠羽
銜來相思字
鄉(xiāng)書雁少
雁鴻附書
音信絕南鴻
子卿歸信
赤書憑雁
愁懷逐歸鴻
獨雁征書
斷鴻誰倩
飛燕歸信
歸鴻誰寄
過鴻來燕
鴻羽芳信
寄情無雁
寄書雁來時
寄書雁翼
借片鴻
錦書寄飛翼
空回春雁
憑鴻
塞鴻傳書
塞雁音書
詩憑燕翼
書托過鴻
書無過雁
書無去鴻
書系雙飛翼
書雁
朔燕傳書
蘇武逢雁
微辭寄歸雁
吳鴻傳信
系帛
燕翎寄箋
弋雁問消息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陳鹤再n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fù)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刮渎勚相l(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褂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傳書燕〉
長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fù)音信不達(dá)。紹蘭目?堂中有雙燕戲于梁間,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fù)必經(jīng)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寡杂櫆I下,燕子飛鳴上下,似有所諾。蘭復(fù)問曰:「爾若相允,當(dāng)泊我懷中?!寡嗨祜w于膝上。蘭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固m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宗次年歸,首出詩示蘭。后文士張說傳其事,而好事者寫之。
簡釋
雁書:喻書信。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詩》:“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
例句
當(dāng)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家書欲寄雁飛遠(yuǎn),客恨正深秋又來。
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系帛何須雁,金烏日日飛。
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鴻雁向西北,飛書報天涯。
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經(jīng)時停尺素,望盡云邊翼。
芳草萋萋新燕飛,芷汀南望雁書稀。
因書天末心,系此雙飛翼。
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鴻雁飛不到,音塵何由達(dá)。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zhuǎn)。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雁足應(yīng)難達(dá),狐蹤浪得疑。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莫勞雁足傳書信,愿向凌煙閣上看。
典故霜點鬢
吳霜點鬢
鬢點吳霜
新霜點鬢斑
侵鬢吳霜
身與塘蒲共晚
《全唐詩》卷三百九十〈還自會稽歌〉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濕蛩滿梁殿】。臺城應(yīng)教人,秋衾夢銅輦。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典故并州快剪刀
剪取吳淞
剪破松江水
剪取松江水
并刀快剪晴紋
剪取煙水
減去一半煙水
相關(guān)人物杜甫
高適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九〈戲題畫山水圖歌【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案:宰。蜀人。善畫玲瓏嵌空山水?!?/span>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昆崙方壺圖【壯哉昆崙方丈圖】,掛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南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fēng)【山木盡帶洪濤風(fēng)】,尤工遠(yuǎn)勢古莫比,咫尺應(yīng)須論【咫尺應(yīng)須千萬里】【咫尺應(yīng)須行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
典故 浣紗人
館娃歌舞
苧羅人
浣紗神女
名娃金屋
吳宮妃
苧蘿
娃宮
浣紗
西施傾吳
相關(guān)人物夫差
范蠡
西施
《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勾踐十二年〉
十二年,越王謂大夫種曰:「孤聞吳王淫而好色,惑亂沈湎,不領(lǐng)政事,因此而謀,可乎?」種曰:「可破。夫吳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獻(xiàn)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jìn)之?!乖酵踉唬骸干啤!鼓耸瓜嗾邍械闷r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xí)于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xué)服而獻(xiàn)于吳。乃使相國范蠡進(jìn)曰:「越王勾踐竊有二遺女,越國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謹(jǐn)使臣蠡獻(xiàn)之。大王不以鄙陋寢容,愿納以供箕?之用。」吳王大悅,曰:「越貢二女,乃勾踐之盡忠于吳之證也?!棺玉阒G曰:「不可,王勿受也。臣聞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昔桀易湯而滅,紂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臣聞越王朝書不倦,晦誦竟夜,且聚敢死之士數(shù)萬,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越王服誠行仁,聽諫進(jìn)賢,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王夏被毛裘,冬御絺绤,是人不死,必為對隙。臣聞賢士國之寶,美女國之咎: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箙峭醪宦?,遂受其女。越王曰:「善哉,第三術(shù)也?!?/span>
《吳地記》
花山,在吳縣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晉太康二年,生千葉石蓮花,因名。山東二里有胥屏亭,吳王闔閭置。亭東二里有館娃宮,吳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今靈巖山是也。晉太尉陸玩舍宅置寺,宮旁有石鼓,大三十圍?!秴侵尽吩疲骸钙涔挠斜鴦t鳴?!箷x隆安二年,賊孫恩作亂,鼓鳴。山上有池,旱亦不涸。中有?甚美,夏食之,則去熱,吳中以為佳品。
《昭明文選》卷五〈賦丙·京都下·吳都賦〉~230~
幸乎館娃烏佳之宮,張女樂而娛群臣。羅金石與絲竹,若鈞天之下陳。唐·李善注:「吳俗謂好女為娃。」
例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紗人。
別有浣紗吳女郎,行盡綠潭潭轉(zhuǎn)幽。
西施越溪女,明艷光云海。未入?yún)峭鯇m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紗石上窺明月。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枉破吳王國,徒為西子身。
西施舞初罷,侍兒整金釵。
東風(fēng)狂不惜,西子病難醫(yī)。
館娃人盡醉,西子始新妝。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憐老少隔千春。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莫言無物堪相比,妖艷西施春驛中。
阿嬌生漢宮,西施住南國。
常聞詩人語,西子不宜老。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刂鄄淮?,歸去越王家。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嫫母衣錦,西施負(fù)薪。
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沈檀。
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
暗塵生古鏡,拂匣照西施。
越山重疊越溪斜,西子休憐解浣紗。
南威病不起,西子老兼至。
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斗麗華。
君不見西施綠珠顏色可傾國,樂極悲來留不得。
拊心卻笑西子顰,掩鼻誰憂鄭姬謗。
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
西子去時遺笑靨,謝娥行處落金鈿。
十日笙歌一宵夢,苧蘿因雨失西施。
典故彩鸞仙侶
彩鸞韻
文簫彩鸞
相關(guān)人物文簫
吳彩鸞
《傳奇·文簫》
大和末歲,有書生文簫者,海內(nèi)無家,因萍梗抵鐘陵郡?!娏暧形魃?,山有游帷觀,即許仙君遜上升地也。每?至中秋上升日,吳、越、楚、蜀人,不遠(yuǎn)千里而攜挈名香……求福祐?!嘁越鹫倜浦幷摺毡圻B踏而唱……時文簫亦往觀焉,睹一姝,幽蘭自芳,美玉不艷……其詞曰:「若能相伴陟仙壇,應(yīng)得文簫駕彩鸞,自有繡襦并甲帳,瓊臺不怕雪霜寒?!股梦吨唬骸肝嵝彰湔缀??此必神仙之儔侶也?!咕怪沧悴蝗?。姝亦盼生?!煜嘁两^頂坦然之地,侍衛(wèi)甚嚴(yán),有幾案帷幄,金爐國香,與生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書,請姝詳斷,其間多江湖沉溺之事……。有仙童自天而降,持天判,宣曰:「吳彩鸞以私欲而泄天機,謫為民妻一紀(jì)?!规焯柶c生攜手下山而歸鐘陵。生方知姝姓名,因詰曰:「夫人之先,可得聞乎?」姝曰:「我父吳仙君猛,豫章人也……。吾亦為仙,主陰籍,僅六百年矣。睹色界而興心,俄遭其謫,然子亦因吾可出世矣?!埂虚哉咴谠缴?,見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飛,陟峰巒而去。
典故 夜銜枚
夜入蔡州
蔡州平
雪夜入蔡州
夜入蔡州城
銜枚入蔡州
蔡州鵝鴨
鵝池平蔡
將軍半夜鵝
平蔡壘
入蔡縛賊
入蔡奇兵
誤了吳元濟(jì)
直入蔡州城
鵝池雪
入蔡
吳元濟(jì)失家
相關(guān)人物李愬
裴度
吳元濟(jì)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李晟列傳·李愬〉~3680~
陳許節(jié)度使李光顏勇冠諸軍,賊悉以精卒抗光顏。由是愬乘其無備,十月,將襲蔡州。其月七日,使判官鄭澥告師期于裴度。十日夜,以李祐率突將三千為先鋒,李忠義副之,愬自帥中軍三千,田進(jìn)誠以后軍三千殿而行。初出文成柵,眾請所向,愬曰:「東六十里止?!怪临\境,曰張柴砦,盡殺其戍卒,令軍士少息,繕羈靮甲冑,發(fā)刃彀弓,復(fù)建旆而出。是日,陰晦雨雪,大風(fēng)裂旗旆,馬慄而不能躍,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其川澤梁徑險夷,張柴已東,師人未嘗蹈其境,皆謂投身不測。初至張柴,諸將請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jì)也?!怪T將失色。監(jiān)軍使哭而言曰:「果落李祐計中!」愬不聽,促令進(jìn)軍,皆謂必不生還;然已從愬之令,無敢為身計者。愬道分五百人斷洄曲路橋,其夜凍死者十二三。又分五百人斷朗山路。自張柴行七十里,比至懸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擊之,以雜其聲。賊恃吳房、朗山之固,晏然無一人知者。李祐、李忠義坎墉而先登,敢銳者從之,盡殺守門卒而登其門,留擊柝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濟(jì)外宅。蔡吏告元濟(jì)曰:「城已陷矣?!乖獫?jì)曰:「是洄曲子弟歸求寒衣耳?!苟砺剱遘娞柫顚⑹吭疲骸赋J虃髡Z?!鼓嗽唬骸负纬J痰弥劣诖耍俊顾祢?qū)率左右乘子城拒捍。田進(jìn)誠以兵環(huán)而攻之。愬計元濟(jì)猶望董重質(zhì)來救,乃令訪重質(zhì)家安恤之,使其家人持書召重質(zhì)。重質(zhì)單騎而歸愬,白衣泥首,愬以客禮待之。田進(jìn)誠焚子城南門,元濟(jì)城上請罪,進(jìn)誠梯而下之,乃檻送京師。其申、光二州及諸鎮(zhèn)兵尚二萬馀人,相次來降。
典故澄江如練
江似練
練江詩
綺散馀霞
殘霞成綺
練靜江澄
清淮鋪練
晴綺散馀霞
長江澄練
吳波靜練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行旅下·晚登三山還望京邑〉~263~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縝不變?
《后漢書》卷六十四〈吳延史盧趙列傳·吳祐〉~2099~
吳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也。父恢,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隨從到官?;钟麣⑶嗪喴詫懡?jīng)書,祐諫曰:「今大人踰越五領(lǐng),遠(yuǎn)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quán)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昔馬援以薏苡興謗,王陽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閒,誠先賢所慎也?!够帜酥梗瑩崞涫自唬骸竻鞘鲜啦环咀右??!辜澳甓瑔矢?,居無檐石,而不受贍遺。常牧豕于長垣澤中,行吟經(jīng)書。遇父故人,謂曰:「卿二千石子而自業(yè)賤事,縱子無恥,柰先君何?」祐辭謝而已,守志如初。
典故斫桂
吳剛斫桂
吳剛持斧
吳剛粉月
月中斫桂
吳剛揮斧
吳生玉斧
斫廣寒丹桂
斫卻桂枝
《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
典故 出無車
食有魚
彈長鋏
出有車
歌長鋏
馮驩彈鋏
長鋏歌
吳魚
先生彈鋏
彈鋏思魚
孟嘗魚
無魚彈鋏
歸來長鋏
歸長鋏
嘆無車
食魚心
長鋏依人
恥彈門下鋏
彈鋏無輿
彈劍作歌
葛魚
驩彈鋏
依人彈鋏
長鋏歌彈
待食魚
馮諼有魚
劍鋏悲歌
劇彈劍鋏
愧有魚
孟嘗君黃齏社
貧鋏為誰譚
長鋏澀
長鋏忘貧
長劍歸來
相關(guān)人物田文(孟嘗君)
馮諼(馮驩)
《戰(zhàn)國策》卷十一〈齊四·齊人有馮諼者〉~395~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乖唬骸缚秃文埽俊乖唬骸缚蜔o能也?!姑蠂L君笑而受之曰:「諾?!棺笥乙跃v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棺笥乙愿?。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fù)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棺笥医孕χ愿?。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褂谑浅似滠嚕移鋭?,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购笥许暎瑥?fù)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棺笥医詯褐詾樨澏恢?。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姑蠂L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fù)歌。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xí)計會,能為文收責(zé)于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姑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姑蠂L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fù)之,未嘗見也?!拐埗娭x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懦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zé)于薛乎?」馮諼曰:「愿之。」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zé)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跪?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dāng)償者,悉來合券。券?合,起矯命以責(zé)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zé)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姑蠂L君曰:「市義柰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zé)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韨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2359~
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蹻而見之。孟嘗君曰;「先生遠(yuǎn)辱,何以教文也?」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于君。」孟嘗君置傳舍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fù)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姑蠂L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復(fù)問傳舍長。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姑蠂L君不悅。
簡釋
馮諼有魚:指賢士懷才未遇,或反指受器重。宋蘇軾《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犀首正緣無事飲,馮援應(yīng)為有魚留?!?/p>
例句
不知彈鋏客,何處感新恩。
此來多愧食魚心,東閣將辭強一吟。
后時長劍澀,斜日片帆孤。
匣留彈罷劍,床積讀殘書。
田子莫嫌彈鋏恨,寧生休唱飯牛歌。
郭隗慚無駿,馮諼愧有魚。
山川不異江湖景,賓館常聞食有魚。
彈鋏動深慨,浩歌氣橫秋。
侯門昔彈鋏,曾共食江魚。
寒潭是處清連底,賓席何心望食魚。
門前下客雖彈鋏,溪畔窮魚且曝腮。
糲食空彈劍,亨衢詎置錐。
長鋏歸來乎,秋風(fēng)思?xì)w客。
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
長劍復(fù)歸來,相逢洛陽陌。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弊裘恥妻嫂,長劍托交親。
安知慕群客,彈劍拂秋蓮。
彈劍徒激昂,出門悲路窮。
唯念賢哉崔大讓,可憐無事不歌魚。
高冠馀肯賦,長鋏子忘貧。
何幸腐儒無一藝,得為門下食魚人。
當(dāng)時若不聽彈鋏,那得關(guān)門半夜開。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城下秋江寒見底,賓筵莫訝食無魚。
曾侍晚齋吟對雪,又容華館食兼魚。
客里馮諼劍,歌中寧戚牛。
扣角干名計已疏,劍歌休恨食無魚。
掩鼻計成終不覺,馮驩無路學(xué)鳴雞。
前陳百家書,食有肉與魚。
富鉤徒有想,貧鋏為誰彈。
窮經(jīng)不沾用,彈鋏欲誰申。
東鄰少年安所如,席門窮巷出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