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7
詞典
2
分類詞匯
15
分類詞匯
風(fēng)土
水土
沙土
平則
方社
蕢桴
土灰
地溫
磨蝕
砂礓
緯度地帶性
分茅列土
垂直地帶性
水楗
陵壤
《國語辭典》:
風(fēng)土(風(fēng)土)
拼音:
fēng tǔ
地方的風(fēng)俗人情和地理環(huán)境?!度龂萘x》第六○回:「修問:『蜀中風(fēng)土何如?』松曰:『蜀為西郡,古號益州。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弧?/div>
分類:
風(fēng)土
被風(fēng)
風(fēng)吹
風(fēng)俗習(xí)慣
塵土
氣候
和土
地理環(huán)境
土地
李商隱
《國語辭典》:
水土
拼音:
shuǐ tǔ
1.水和土、水中和陸上。《禮記。郊特牲》:「籩豆之實,水土之品也。」《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列傳。孟軻》:「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
2.國土、疆土。漢。
曹操
讓還司空印綬表
:「水土不平,奸宄未靜,臣常愧辱,憂為國累?!固?。杜甫〈石犀行〉:「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遲奔忙?!?br />3.一地方的氣候、風(fēng)土等自然環(huán)境。《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西游記》第四四回:「忍不得寒冷,服不得水土,死了有六七百?!?/div>
分類:
水土
土地
山川
本國
水中
地表
表面
中和
地域
國土
和陸
陸上
當(dāng)?shù)?/a>
自然
和土
環(huán)境
《國語辭典》:
沙土
拼音:
shā tǔ
沙和黏土的混合土壤。通常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沙和百分之二十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也作「砂土」。
分類:
沙土
含沙
和土
沙多
土壤
《漢語大詞典》:
平則(平則)
使法則公平。謂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質(zhì)美惡制定征收稅賦的標(biāo)準。
《
周禮·夏官·大司馬
》
:“均守平則,以安邦國?!?鄭玄 注:“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則,法也?!?孫詒讓 正義:“ 劉臺拱 云:‘平則,所謂以地美惡為輕重之法。’案 劉 説是也。此則與
《大宗伯》
‘五命賜則’義同,即
《大司徒》
土均之法也?!?/div>
分類:
使法
法則
公平
按照
封地
地大
大小
和土
土質(zhì)
美惡
征收
稅賦
標(biāo)準
《漢語大詞典》:
方社
指四方之神和土地神。
《詩·大雅·云漢》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鄭玄 箋:“我祈豐年甚早,祭四方與社又不晚?!?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xué)事》
:“至二十年, 許敬宗 等奏,乃遣天下諸州縣置三獻官,其他如方社?!?明
張居正
《賀靈雨表》
之三:“圣主對時,因切民天之恤;帝宮肇祀,用昭方社之祈?!?清
魏源
《默觚上·學(xué)篇十四》
:“其次者,猶祀于瞽宗、方社、四岳,各如其德業(yè)之大小為秩之尊卑,地祇與天神相升降焉?!?/div>
分類:
四方
神和
和土
土地神
《漢語大詞典》:
蕢桴(蕢桴)
用草和土摶成的鼓槌。
《
禮記·明堂位
》
:“土鼓、蕢桴、葦籥, 伊耆氏 之樂也?!?晉
袁宏
《
后漢紀·和帝紀上
》
:“古者民人湻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宋
蘇軾
《崔文學(xué)申攜文見過》
詩:“蕢桴和葦籥,天節(jié)非人均?!?清
陳康祺
《
郎潛紀聞
》
卷六:“蕢桴、葦籥,頗有上古遺音?!?/div>
分類:
和土
鼓槌
《國語辭典》:
土灰
拼音:
tǔ huī
1.石灰土?!独m(xù)漢書志。第一。律歷志一》:「夏至陰氣應(yīng),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灰重而衡低?!?br />2.尸骨入土成灰。漢。王充《論衡。自紀》:「人亦蟲物,生死一時,年歷但記,孰使留之?猶入黃泉,消為土灰?!谷龂?。
阮籍
〈
詠懷詩
〉八二首之三一:「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div>
分類:
和土
《漢語大詞典》:
土炭
土與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懸于衡器的兩端用以測陰陽之氣。
分類:
冬至
夏至
衡器
兩端
陰陽
《漢語大詞典》:
地溫
地表面和土層不同深度的溫度。地溫對農(nóng)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影響很大。
分類:
地表
表面
和土
土層
深度
溫度
地溫
農(nóng)作物
生長
長發(fā)
發(fā)育
影響
《國語辭典》:
磨蝕(磨蝕)
拼音:
mó shí
1.磨損、蝕耗。如:「他的志氣已經(jīng)被環(huán)境磨蝕殆盡?!?br />2.地質(zhì)學(xué)上指砂、粒等受風(fēng)、水、冰、重力等帶動,將地表其他物質(zhì)磨擦、耗損的作用。
分類:
磨蝕
巖石
流動
和土
土壤
液體
借助
氣體
磨擦
水流
腐蝕
冰川
推動
動物
物質(zhì)
金屬
耐火材料
磨損
表面
破壞
《漢語大詞典》:
砂礓
土壤中的石灰質(zhì)結(jié)核體。主要由碳酸鈣和土粒結(jié)合而成,不透水,大的呈塊狀,小的顆粒狀。華北、西北地區(qū)常見。
《人民文學(xué)》
1977年第7期:“砂礓, 江 南少見,這是 黃河 留給她的兒女的‘私房’。一個個砂礓蛋,好像鵝鴨卵石上長滿疙瘩,大的像鎯頭,小的像拳頭?!?span id="qxpkeyq" class="book">《花城》1981年第3期:“杞柳從不希求沃土、肥泥,它在鹽堿砂礓中萌芽吐枝,纖細的身軀像蘆竹蒿葦。”
分類:
土壤
壤中
石灰質(zhì)
結(jié)核
碳酸鈣
和土
結(jié)合
《漢語大詞典》:
緯度地帶性
指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帶大致沿緯線方向帶狀伸展并按緯度變化方向逐漸更替的分布規(guī)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體導(dǎo)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不均;各緯度熱量條件的差異,使受其影響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也按緯度分布。
分類:
氣候
水文
生物
物和
和土
土壤
自然
要素
大致
緯線
方向
帶狀
伸展
緯度
逐漸
更替
分布
規(guī)律
《漢語大詞典》:
分茅列土
謂分封侯位和土地。 唐
張說
《延州豆盧使君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
:“大圣天后,鍊石補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啟弄孫之美色?!?唐
羅隱
《秋日有酬》
詩:“分茅列土纔三十,猶擬迴頭賭錦袍?!?span id="wri7iat" class="book">《封神演義》第一百回:“一舉戎衣定大 周 ,分茅列土賜諸侯?!?仲平
《三巡閱發(fā)表后的吳佩孚》
:“此次 曹錕 大封功臣,分茅列土,產(chǎn)出了三個大巡閱使來。”參見“ 分茅 ”。
分類:
分封
封侯
和土
土地
一百
《國語辭典》:
分茅
拼音:
fēn máo
天子分封土地給諸侯?!稌x書。卷五九。列傳。汝南王亮》:「有晉郁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恒典,儀臺飾袞,禮備彝章。」
分類:
分封
封王
王侯
諸侯
白茅
泥土
授予
《漢語大詞典》:
垂直地帶性
指達到一定高度的山地,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及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隨高度增加而逐漸更替的分布規(guī)律。主要因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引起,也與不同高度和坡向的水分條件變化有關(guān)。
分類:
山地
氣候
水文
生物
物和
和土
土壤
自然
要素
山麓
山頂
增加
逐漸
更替
分布
規(guī)律
《漢語大詞典》:
水楗
填塞堤壩決口的柱樁。以竹、柳和土石等為之。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漸江水
》
:“﹝太守﹞又作水楗二所,以舍此江,得無淹潰之害?!?/div>
分類:
填塞
堤壩
決口
和土
土石
等為
《漢語大詞典》:
陵壤
祖墓和土地。借指社稷、國家。
《
魏書·李沖傳
》
:“朕仰惟遠祖,世居幽漠,違眾南遷,以享無窮之美,豈其無心,輕遺陵壤?!?/div>
分類:
祖墓
和土
土地
社稷
國家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