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舉名(舉名)
(1).稱揚其名。莊子·應帝王:“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郭象 注:“雖有蓋天下之功,而不舉以為己名。”
(2).唱名。指僧人唱佛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舉名的班首真呆僗,覷著 法聰 頭做金磬敲?!?/div>
《漢語大詞典》:臚名(臚名)
唱名。 清 馮桂芬 《五十初度自題小影》詩:“朵殿臚名叨上第,繡衣持節(jié)歷南天。”參見“ 臚唱 ”。
分類:唱名
《國語辭典》:臚唱(臚唱)  拼音:lú chàng
科舉時,天子宣旨傳召新科進士入見,稱為「臚唱」。元。方回〈趙賓旸唐師善見和涌金城望次韻〉五首之五:「臚唱曾叨殿上傳,末班遙望御爐煙。」也作「臚傳」。
《國語辭典》:臚唱(臚唱)  拼音:lú chàng
科舉時,天子宣旨傳召新科進士入見,稱為「臚唱」。元。方回〈趙賓旸唐師善見和涌金城望次韻〉五首之五:「臚唱曾叨殿上傳,末班遙望御爐煙?!挂沧鳌概F傳」。
《國語辭典》:傳臚(傳臚)  拼音:chuán lú
1.科舉時代殿試后宣讀皇帝詔命唱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黃、何、方、樂四人自去傳臚,何澄是二甲,選了兵部主事?!埂度辶滞馐贰返谄呋兀骸競髋F那日,荀玫殿在二甲,王惠殿在三甲,都授了工部主事?!?br />2.稱科舉會試二甲、三甲第一名的進士。
《漢語大詞典》:贊唱(贊唱)
贊禮唱名。 唐 劉知幾 史通·書事:“且一人之身,兼預數(shù)職,或加其號而闕其位,或無其實而有其名。贊唱為之口勞,題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牘,夫何足觀?”舊唐書·職官志二:“典儀掌殿上贊唱之節(jié),及殿廷版位之次。”《花月痕》第四七回:“次日黎明,壇上排列香案,贊唱詔使升壇?!?/div>
《漢語大詞典》:贊名(贊名)
唱名,點名。 宋 曾鞏 《〈類要〉序》:“ 晏元獻公 出東南,起童子,入秘閣讀書,遂贊名,命入翰林為學士。”
分類:唱名點名
《漢語大詞典》:呼唱
大聲唱名。 唐 柳宗元 《與韓愈論史官書》:“設使 退之 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貶成敗人愈益顯,其宜恐懼尤大也,則又揚揚入臺府,美食安坐,行呼唱於朝廷而已耶?” 清 昭梿 嘯亭雜錄·佟襄毅伯:“每早朝,黎明,公獨正襟坐中左門,將入直,侍衞按簿呼唱?!?/div>
分類:大聲唱名
《漢語大詞典》:鶴唱(鶴唱)
宣讀詔命時的唱名。 唐 李庾 《兩都賦·西都賦》:“雞人乃下,鶴唱先聞,千官就日,萬品趨云。”
《漢語大詞典》:繞殿雷(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會時,廷下禁衛(wèi)高聲山呼,響聲如雷,稱為“繞殿雷”。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宰執(zhí)百僚聽召宣,領班蹈舞,皆稱壽再拜,聲傳折檻邊。禁衛(wèi)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謂‘繞殿雷’?!?br />(2).科舉時代,進士錄取后,皇帝召見,按甲第唱名傳呼,稱“臚傳”,亦稱“ 繞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衛(wèi)士傳名:“進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臨軒,宰臣進一甲三名卷子,讀于御案前。讀畢,宰臣拆視姓名,則曰某人,由是閣門承之,以傳於階下,衛(wèi)士凡六七人,皆齊聲傳其名而呼之,謂之‘臚傳’,亦謂之‘繞殿雷’?!?br />(3).琵琶的別名。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 馮道 之子能彈琵琶,以皮為絃。 世宗 令彈,深善之,因號琵琶為‘繞殿雷’?!?/div>
《漢語大詞典》:暗唱
憑記憶唱名。新唐書·崔善為傳:“ 善為 巧于歷數(shù),仕 隋 ,調文林郎。督工徒五百營 仁壽宮 ,總監(jiān) 楊素 索簿閲實, 善為 執(zhí)板,暗唱無一差謬, 素 大驚?!?/div>
《國語辭典》:點唱(點唱)  拼音:diǎn chàng
由觀眾或聽眾指定歌曲讓歌手演唱。如:「臺下有個聽眾要點唱『河邊春夢』?!?/div>
《國語辭典》:八度音程  拼音:bā dù yīn chéng
音樂上指兩音之間相差八個音程,其音名及唱名相同,振動頻率相差一倍,音律非常協(xié)調。
《國語辭典》:練聲曲(練聲曲)  拼音:liàn shēng qǔ
一種沒有歌詞,而用韻母、音節(jié)或唱名演唱的聲樂練習曲,用以加強演唱技巧。練聲曲中亦有富于藝術價值者,可供音樂會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