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樂歌(樂歌)  拼音:yuè gē
音樂及歌曲,合稱為「樂歌」。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聲律》:「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
《國語辭典》:歌音  拼音:gē yīn
唱歌的聲音。《紅樓夢》第五回:「寶玉聽了,是女子的聲音。歌音未息,早見那邊走出一個人來?!?/div>
分類:唱歌聲音
《國語辭典》:發(fā)皓齒(發(fā)皓齒)  拼音:fā hào chǐ
露出潔白的牙齒。也借指開口唱歌。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四:「時俗薄朱顏,誰為發(fā)皓齒?」晉。陸云〈為顧彥先贈婦往返〉詩四首之二:「雅步裊纖腰,巧笑發(fā)皓齒。」《老殘游記》第二回:「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div>
《國語辭典》:唱曲  拼音:chàng qǔ
吟唱歌曲?!?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八回:「是吟詩聲、下棋聲、唱曲聲。」
《漢語大詞典》:度聲(度聲)
按曲譜唱歌。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聲色》:“聽促柱之方遒,聞度聲之始囀?!眳⒁姟?度曲 ”。
分類:曲譜唱歌
《國語辭典》:度曲  拼音:dù qǔ
1.依曲調(diào)的節(jié)拍歌唱。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云起雪飛,初若飄飄,后遂霏霏?!固啤6鸥Α磾?shù)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之二:「翠眉縈度曲,云鬢儼成行?!?br />2.制作樂曲?!稘h書。卷九。元帝紀》:「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埂读凝S志異。卷二。林四娘》:「談及音律,輒能剖悉宮商。公遂意其工于度曲。」
《國語辭典》:歌舞場(歌舞場)  拼音:gē wǔ cháng
泛指唱歌跳舞的娛樂場所?!?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回:「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div>
《漢語大詞典》:小板
演唱歌曲時擊節(jié)用的樂器。 宋 李元膺 《十憶詩·憶顰》:“漫注橫波無語處,輕攏小板欲歌時?!?宋 呂渭老 《豆葉黃》詞:“輕羅團扇掩微羞,酒滿玻璃花滿頭,小板齊聲唱《石州》?!?/div>
《漢語大詞典》:坐歌
舊時 廣東 一帶的婚俗,成親前夕男女行醮時親友唱歌致賀。 清 李調(diào)元 《南越筆記·粵俗好歌》:“其娶婦而親迎者……先一夕男女行醮,親友與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div>
《國語辭典》:彈唱(彈唱)  拼音:tán chàng
邊彈邊唱的表演方式。如:「當年校園民歌流行時,電視節(jié)目中常見歌手表演吉他彈唱?!?/div>
《國語辭典》:唱游(唱遊)  拼音:chàng yóu
唱歌和游戲。幼稚園和國民小學常排有此項課程。
《漢語大詞典》:念曲
謂唱歌而聲無抑揚。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善歌者謂之內(nèi)里聲。不善歌者聲無抑揚謂之念曲;聲無含韞謂之叫曲。”
分類:唱歌抑揚
《漢語大詞典》:征聲(徵聲)
謂訪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南朝 宋 鮑照 《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選色遍 齊 代 ,徵聲帀 卭 越 ?!?錢仲聯(lián) 補注:“徵,取也?!?唐 沈佺期 《李員外秦援宅觀妓》:“選客虛前館,徵聲徧后堂?!?br />指宮、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管子·幼官:“味咸味,聽徵聲?!?漢 班固 《白虎通·禮樂》:“聞徵聲,莫不喜養(yǎng)好施者?!?/div>
《國語辭典》:嘲歌  拼音:cháo gē
隨口而唱。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丑扮梢公上嘲歌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埂端疂G傳》第六回:「只聽的外面有人嘲歌。智深洗了手,提了禪杖,出來看時,破壁子里望見一個道人。」
《國語辭典》:歌廳(歌廳)  拼音:gē tīng
由藝人演唱歌曲,供人聽賞娛樂的營業(yè)場所。如:「在這家歌廳駐唱過的歌手,很多都已經(jīng)成名了?!?/div>
《國語辭典》:蹈歌  拼音:dào gē
唱歌時腳按著節(jié)奏踏打拍子。如:「隨著音樂,蹈歌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