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詞典 2分類詞匯 29
《漢語大詞典》:囑托(囑托)
亦作“ 囑託 ”。
(1).關(guān)說。 晉 袁宏 后漢紀(jì)·章帝紀(jì)上:“上即位,太后詔 三輔 諸 馬 婚親,有囑託郡縣干亂吏治者以法?!?span id="5bkzgpm" class="book">《舊唐書·李林甫傳》:“ 王元琰 不無贓罪, 嚴(yán)挺之 囑託所由輩有顏面。”《水滸傳》第三十回:“﹝ 葉孔目 ﹞已把那文案做得活著,只被這知府受了 張都監(jiān) 賄賂囑托,不肯從輕勘來。”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聞得眾人有言,恐怕不穩(wěn),又去揭債,央本縣顯要士夫,寫書囑托知縣相公?!?br />(2).托付。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 施濟(jì) ﹞正欲喚主僧囑托修殿之事,忽聞下面有人哭泣之聲?!?span id="flw9omr" class="book">《紅樓夢(mèng)》第四八回:“自己在后廊下,隔著窗子,向里千言萬語囑托 張德輝 照管 薛蟠 ?!?span id="ratppmy" class="book">《老殘游記》第五回:“ 吳氏 將 于朝棟 尸首領(lǐng)回,親視含殮,換了孝服,將他大伯、丈夫后事囑託了他父親?!?楊朔 《英雄時(shí)代》:“信上是祖國人民的聲音,祖國人民對(duì)他們的囑托?!?/div>
《國語辭典》:囑托(囑託)  拼音:zhǔ tuō
吩咐、托付?!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就叫小娘子出來再見了主翁,囑托與他了。」《紅樓夢(mèng)》第四回:「他便將家中事務(wù)囑托族人并幾個(gè)老家人,他便帶了母親妹子竟自起身長行去了。」也作「屬托」。
《漢語大詞典》:遺托
指帝王臨終前的囑托。
《漢語大詞典》:諈諉(諈諉)
(1).煩重貌。列子·力命:“ 眠娗 、 諈諉 、 勇敢 、 怯疑 四人相與游於世,胥如志也。” 張湛 注:“四名皆假託寓言。諈諉,煩重貌?!币徽f義為囑托。 楊伯峻 集釋引爾雅 郭璞 注:“謂以事相屬累以諈諉也?!?br />(2).囑托。 清 錢謙益 《大中大夫李君墓志銘》:“戊寅放歸,君復(fù)造余山中,諈諉如前,請(qǐng)益力,語益不可了?!?章炳麟 《訄書·地治》:“夫內(nèi)政者欲其地?zé)o華離,軍事者欲其毋以山水為甌脫而相諈諉。”
《國語辭典》:握手  拼音:wò shǒu
彼此伸手相互握住,是見面時(shí)的禮節(jié),亦可表示親近或信任。《后漢書。卷一二。彭寵傳》:「寵謂至當(dāng),迎閤握手,交歡并坐?!埂段拿餍∈贰返谖逡换兀骸葛堷櫳鷵屔锨?,和主人握手相見過了。」
《漢語大詞典》:請(qǐng)托(請(qǐng)托)
見“ 請(qǐng)託 ”。
分類:請(qǐng)托
《漢語大詞典》:顧托(顧托)
見“ 顧託 ”。
《漢語大詞典》:付授
(1).囑托授予。晉書·羊祜傳:“取 吳 不必須臣自行,但既平之后,當(dāng)勞圣慮耳。功名之際,臣所不敢居。若事了,當(dāng)有所付授,愿審擇其人?!?唐 元稹 《南陽郡王贈(zèng)某官碑文銘》:“在昔 徐 師,知於 南陽 ,付授兵柄, 渦 俾為防?!?br />(2).謂傳授。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四首并和實(shí)之》詞之三:“上帝照臨忠義膽,老師付授文章脈。” 清 戴名世 《老子論下》:“ 孔子 適 周 ,見 老子 ,其叮嚀付授不過數(shù)語而 孔子 嘆美之。其后所著書上下篇,大抵不出此數(shù)語之中?!?/div>
《漢語大詞典》:附托(附託)
(1).依附寄托。韓非子·詭使:“而士卒之逃事狀匿附託有威之門以避傜賦而上不得者萬數(shù)?!?span id="hl5pkrt" class="book">《北齊書·馮子琮傳》:“ 和士開 居要日久, 子琮 舊所附託,卑辭曲躬,事事諮稟?!?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譏謔:“ 吳中 一士人,曾為轉(zhuǎn)運(yùn)司別試解頭,以此自負(fù),好附託顯位?!?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三節(jié):“那時(shí)候,由于豪門大族壟斷了察舉制度,許多人為了尋找做官的途徑,多愿附托有權(quán)勢(shì)的名門望族?!?br />(2).假借,憑借。 宋 洪邁 《夷堅(jiān)志補(bǔ)·鬼國母》:“今夕除靈,故設(shè)水陸做道場追薦,何得在此?莫是別有強(qiáng)魂附託邪!” 明 唐順之 《贈(zèng)蔡年兄道卿序》:“百家眾藝,莫不皆有可喜可慕,而皆可以附託圣賢之道?!?清 惲敬 《讀〈孟子〉一》:“雖然,圣賢之學(xué)有所自則可矣,若一一比之,不為后世附託而無實(shí)者開一徑歟?”
(3).委托,囑托。 清 杜岕 《秋日登長干九層塔》詩:“ 康僧 舍利來,附託獻(xiàn)多寶。”
《國語辭典》:托夢(mèng)(託夢(mèng))  拼音:tuō mèng
神靈鬼魂在人夢(mèng)中有所囑托?!端渍Z考原。托夢(mèng)》:「俗稱寢中亡者見形為托夢(mèng)。意謂精靈有所囑托也?!挂沧鳌竿袎?mèng)」。
《漢語大詞典》:托言
(1).借口。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引 明 楊漣 《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疏》:“ 忠賢 恐其露己驕橫,上年因皇上南郊,謀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殺。”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 于生 念許之則禍在后日,不許則禍在目前,猝不能決。托言父在難自專?!?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于暴君?!?br />(2).假稱。 清 尹慶蘭 《螢窗異草三編·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緒 乃浼尼為撮合山,托言貧家之女,力白於其母?!?/div>
《漢語大詞典》:委屬(委屬)
托付,囑托。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越王 曰:‘寡人之計(jì)未有決定,欲筑城立郭,分設(shè)里閭,欲委屬於相國?!?南唐 成彥雄 《楊柳枝》詞:“委屬露華并細(xì)雨,莫教遲日苦風(fēng)塵?!睂?,一本作“ 囑 ”。
分類:托付囑托
《國語辭典》:尊命  拼音:zūn mìng
1.對(duì)他人囑托的敬稱。《水滸傳》第四二回:「既然如此,專聽尊命。」《三國演義》第四回:「群臣震恐,皆云:『一聽尊命?!弧?br />2.尊從四時(shí)政教的命令?!抖Y記。表記》:「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yuǎn)之,近人而忠焉?!?/div>
《國語辭典》:臺(tái)命(臺(tái)命)  拼音:tái mìng
對(duì)長輩或他人囑托的敬詞。
《漢語大詞典》:托辭(托辭)
(1).借口。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自序》:“予謂此北反間也,否則托辭以逐客也。” 沙汀 《磁力》:“借書實(shí)在是個(gè)托辭。 小袁 只是隨便看了看封面,就告辭了?!?br />(2).指找借口。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果勇夫人》:“或謂夫人明哲,必托辭不行。” 魯迅 《彷徨·傷逝》:“大半是被托辭拒絕,小半是我們以為不相宜?!?br />(3).推托之辭。 郭沫若 《塔·喀爾美蘿姑娘》:“我臨走的時(shí)候,對(duì)你說的是要到此地的電氣工場來實(shí)習(xí),但這不過是我借口的托辭,可憐你是受了我的欺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