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四禪天
【佛學(xué)大辭典】
(界名)新云四靜慮天,修四種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天處也。分別之以受與觀覺(新曰尋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須分段食,故無鼻舌二識,唯就眼耳身意四識有喜受,而與意識相應(yīng),有樂受而與三識相應(yīng),且有覺觀之二者。此地薩婆多部立梵眾梵輔之二天,經(jīng)部與上座部,加大梵天為三天(薩婆多以之于梵輔天中攝),故初禪天有三天。二、二禪天,二禪已上,亦無眼耳身之三識,僅有意識之一,因而惟有喜舍二受,與意識相應(yīng),無眼等五識,故無樂受,又意識之怡悅粗大,故是喜受而非樂受。但無覺觀二者,此地有少光,無量光,極光凈(光音)之三天。三、三禪天,是亦僅有意識。有樂舍二受與上相應(yīng)。此地意識怡悅之相,至極凈妙,故立為樂受。此地亦有少凈,無量凈,遍凈之三天。四、四禪天,此亦僅有意識,唯有舍受與之相應(yīng)。此地薩,經(jīng)二部立無云,福生,廣果,無煩,無熱,善見,善現(xiàn),色究竟之八天,上座部于此加無想天為九天(薩經(jīng)二部攝之于廣果中),故薩婆多部有十六天,經(jīng)部有十七天,上座部有十八天,大乘唯識與上座部之義同為十八天。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色界諸天分為四禪,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一、清凈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即梵眾、梵輔、大梵等三天,此三天已不須段食,故無鼻舌二識,惟有樂受,與眼耳身三受相應(yīng),喜受與意識相應(yīng)。二、清凈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即少光、無量光、光音等三天,此三天無前五識,僅有意識,因之惟有喜舍二受,與意識相應(yīng)。三、安穩(wěn)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即少凈、無量凈、遍凈等三天,此三天識受皆與二禪略同,但意識怡悅之相,較為凈妙。四、前五識俱無,亦無喜受,僅有舍受,與意識相應(yīng),名為四禪,即無云、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見、善現(xiàn)、色究竟等九天。根據(jù)大涅槃經(jīng)說,初禪天人,因他們心中有粗細(xì)的思想,所以外面有火災(zāi);二禪天人,他們對于禪定,生喜樂心,所以外面有水災(zāi);三禪天人,他們呼吸粗重,所以外面有風(fēng)災(zāi);惟獨第四禪,所有內(nèi)外過患,一切均無,所以諸災(zāi)不能到達(dá)那里。
第四禪天五變化
【三藏法數(shù)】
第四禪天五變化者,一者能于四禪天中變化,二者能于三禪天中變化,三者能于二禪天中變化,四者能于初禪天中變化,五者能于欲界變化也。
四禪天定
【三藏法數(shù)】
謂既得三禪天定已,又覺三禪樂法擾心,令不清凈,一心厭離,加功不止,即得安隱,出入息斷,空明寂靜,如明鏡離垢,凈水無波,湛然而照,萬像皆現(xiàn);絕諸妄想,正念堅固,是名四禪天定。
四禪天為四有
【三藏法數(shù)】
謂色界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