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61,分118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花國
蠹國
上柱國
國艷
國將
制國
梁國
國謀
鎮(zhèn)國
守國
北國
民國
酒國
國民
國內(nèi)
《國語辭典》:花國(花國)  拼音:huā guó
1.花的總稱。
2.花城,植花之地。
3.妓院。
分類:妓女
《國語辭典》:蠹國(蠹國)  拼音:dù guó
禍害國家?!度龂萘x》第一一九回:「昭因黃皓蠹國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遲處死?!?/div>
分類:危害國家
《漢語大詞典》:上柱國(上柱國)
官名。 戰(zhàn)國 楚 制,凡立覆軍斬將之功者,官封上柱國,位極尊寵。 北魏 置柱國大將軍, 北周 增置上柱國大將軍, 唐 宋 也以上柱國為武官勛爵中的最高級,柱國次之。歷代沿用, 清 廢。戰(zhàn)國策·齊策二:“﹝ 陳軫 ﹞見 昭陽 ,再拜賀戰(zhàn)勝,起而問:‘ 楚 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 昭陽 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zhí)珪?!?span id="ulf45cp" class="book">《周書·齊煬王宇文憲傳》:“ 憲 攻拔 武濟 ,進圍 洛口 ,收其東西二城……是歲,初置上柱國官,以 憲 為之。”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五:“詔曰:‘上柱國,勛之極也……今后凡加勛,先自武騎尉,十二轉(zhuǎn)方授上柱國?!?/div>
分類:官名
《國語辭典》:國艷(國豔)  拼音:guó yàn
牡丹花中的極品。為緋紅色及黃色的牡丹,即今稱為「醉貴妃」和「御袍黃」兩種。宋。蘇軾 雨中花。今歲花時深院詞:「有國艷帶酒,天香染袂,為我留連?!?/div>
《漢語大詞典》:國將(國將)
(1). 王莽 所置官職。位于三公上,為四輔之一。漢書·王莽傳中:“ 哀章 為國將?!眳⒁姟?四輔 ”。
(2).國家的將帥。后漢書·鄭太傳:“明公出自 西州 ,少為國將,閑習軍事,數(shù)踐戰(zhàn)場,名振當世?!?/div>
《漢語大詞典》:四輔(四輔)
(1).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輔佐。書·洛誥有“四輔”之稱。《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作“四輔”。至尚書大傳、 賈誼 新書始有疑、承、輔、弼(新書作道、弼、輔、承)為“四輔”之說,皆出于 秦 漢 間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輔以配三公,又為其子置師疑、傅承、阿輔、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輔”。參閱 清 全祖望 《經(jīng)史問答·三禮問目答全藻問》。
(2).國都附近的州郡。 唐 開元 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即 同 、 華 、 岐 、 蒲 四州。見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紺珠·地理類·四輔。 宋 崇寧 間所置四輔郡,以 潁昌府 為南輔, 襄邑縣 為東輔, 鄭州 為西輔, 澶州 為北輔。見宋史·徽宗紀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記·天官書:“犯四輔,輔臣誅。” 司馬貞 索隱:“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
(4).星名。指東蕃四星。晉書·天文志上:“東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亦曰四輔也?!?br />(5).星名。指極星旁的四星,亦稱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輔四星,又名四弼,在極星側(cè),是曰帝之四鄰,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去極星各四度?!?/div>
《漢語大詞典》:制國(制國)
(1).劃分國都城郭的區(qū)域。國語·齊語:“ 管子 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韋昭 注:“國,國都城郭之域也?!?br />(2).執(zhí)掌國政。孔叢子·公儀:“逆臣制國,弗能以其眾死,而逃之,此罪誅之人也?!?/div>
《駢字類編》:梁國(梁國)
唐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 梁國歌來晚,徐方怨不留。
《漢語大詞典》:國謀(國謀)
(1).關(guān)于國事的謀劃。戰(zhàn)國策·趙策二:“寡人宮居,屬於師傅,不得與國謀?!?br />(2).為國家打算。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求道者,身計也;惜費者,國謀也。身計國謀,不可兩遂。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div>
《漢語大詞典》:鎮(zhèn)國(鎮(zhèn)國)
使國家安定。《亢倉子·賢道》:“賢可以鎮(zhèn)國,材亦可以理國。”
分類:國家安定
《漢語大詞典》:守國(守國)
(1).守衛(wèi)都城。引申為保衛(wèi)國家。周禮·考工記·廬人:“故攻國之兵欲短,守國之兵欲長……守國之人寡,食飲飽,行地不遠,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管子·山權(quán)數(shù):“ 桓公 問於 管子 曰:‘權(quán)棅之數(shù),吾已得之矣,守國之固奈何?’”
(2).掌管國政;治理國家。管子·牧民:“守國之度,在飾四維。” 漢 劉向 列女傳·楚老萊妻:“王復曰:‘守國之孤愿變先生之志?!?老萊子 曰:‘諾。’” 宋 蘇軾 《富鄭公神道碑》:“朕為祖宗守國,必不敢以其地與人。”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蓋 金 之 宣 哀 二宗,猶知守國,非 天祚 荒淫之比。”
《國語辭典》:北國(北國)  拼音:běi guó
位于北方寒冷地帶的國家。如:「北國風光」。
《國語辭典》:民國(民國)  拼音:mín guó
1.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如:「以建民國,以進大同?!?br />2.中華民國記載年代的方法。以中華民國創(chuàng)建之年為紀元開始,此年為西元一九一二年。
《漢語大詞典》:酒國(酒國)
猶酒鄉(xiāng)。 宋 唐庚 《次洎頭》詩:“潮田無惡歲,酒國有長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yōu)》:“千年只有歌場樂,萬事何須酒國愁?!?/div>
《國語辭典》:國民(國民)  拼音:guó mín
1.泛指全國的人民?!蹲髠?。昭公十三年》:「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埂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內(nèi)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tǒng)眾官?!?br />2.凡取得一國國籍的人民,就是該國的國民。如:「每位國民都享有一定的權(quán)利,也有應(yīng)盡的義務(wù)?!?/div>
《國語辭典》:國內(nèi)(國內(nèi))  拼音:guó nèi
本國之內(nèi)、本國。如:「國內(nèi)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