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宸奎
猶御筆。帝王的文章、墨跡。古人認(rèn)為奎宿主文章,故稱。 宋 周必大 《益公題跋·御書白居易詩跋》:“臣叨陪近侍,獲此宸奎,敬題卷末,以示來裔?!?宋 岳珂 桯史·牧牛亭:“ 檜 ( 秦檜 )墓前隊(duì)碑,宸奎在焉,有其額而無其辭。”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xué)游士聚散:“炳炳宸奎,釐為四學(xué),戔戔束帛,例及諸生?!?/div>
《國語辭典》:隃麋  拼音:yú mí
地名。漢代置縣,位于今陜西省汧縣東三十里,其地盛產(chǎn)墨,故詩文中以隃麋為墨的代稱。明。于慎行 新都程君房寄墨數(shù)螺道中為稅使所榷戲作志感詩:「為語中人休錯(cuò)誤,隃麋原不化黃金。」
《漢語大詞典》:古墨
(1).年代久遠(yuǎn)的墨。 元 伊世珍 《瑯?gòu)钟洝?/span>卷中引《賈子說林》:“鞠通(蟲名)……喜食枯桐,尤愛古墨。”按, 宋 陳師道 有《古墨行》,詠 唐 李超 等制作的墨。
(2).古人墨跡。 宋 秦觀 《望海潮·越州懷古》詞:“ 梅巿 舊書, 蘭亭 古墨,依稀風(fēng)韻生秋?!?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虎邱賀方回題名》:“ 韓履卿 云:‘梅子黃時(shí)雨,閒將古墨看?!?/div>
《漢語大詞典》:詔墨(詔墨)
詔令上的墨跡。 宋 龔明之 中吳紀(jì)聞·陸彥猷:“陛下求直言,有云‘言之者無罪’,今詔墨猶未乾,奈何以直言罪人?” 宋 陸游 《謝王宣撫啟》:“玉音親錫於儒科,奎翰特嘉於樸學(xué)。曾未乾於詔墨,已亟遠(yuǎn)於周行?!?/div>
分類:詔令墨跡
《漢語大詞典》:響拓(響拓)
見“ 響搨 ”。
《國語辭典》:書跡(書跡)  拼音:shū jī
1.筆跡?!端螘>砥?。前廢帝本紀(jì)》:「世祖西巡,子業(yè)啟參承起居,書跡不謹(jǐn),上詰讓之;子業(yè)啟事陳謝。」
2.書法作品。如:「書跡名品藪編」?!杜f唐書。卷八○。列傳。褚遂良》:「太宗嘗出御府錦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赍古書詣闕以獻(xiàn),當(dāng)時(shí)莫能辯其真?zhèn)危炝紓湔撍?,一無舛誤?!?/div>
《漢語大詞典》:漬墨(漬墨)
(1).墨跡,字跡。 唐 李遠(yuǎn) 《題橋賦》:“想夫危梁蘚剝,漬墨蟲穿,長含氣象,久滯風(fēng)煙,幾遭凡目之見嗤。”
(2).積聚墨汁。 唐 張少博 《石硯賦》:“既垂文以呈象,亦澄瀾而漬墨?!?/div>
《漢語大詞典》:手墨
親手書寫的墨跡。《宋書·范曄傳》:“於是悉出檄書、選事及同惡人名、手墨翰跡,謹(jǐn)封上呈,兇悖之甚,古今罕比?!?span id="prsxvhq" class="book">《新唐書·李彥芳傳》:“家故藏 高祖 、 太宗 賜 靖 詔書數(shù)函……皆 太宗 手墨?!?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 日華 手墨,余曾見之,體雜行草?!?/div>
《漢語大詞典》:詩墨(詩墨)
題詩的墨跡。 宋 劉摯 《承牒荊門呈諸友》詩:“ 方城 道中詩墨新, 荊門山 下有行人。”
分類:題詩墨跡
《漢語大詞典》:天墨
天子的墨跡。 清 顧炎武 《哭楊主事廷樞》詩:“御筆授二官,天墨春俱盎?!?/div>
分類:墨跡帝王
《國語辭典》:快雪堂  拼音:kuài xuě táng
清初涿州馮銓刻叢帖一種,用晉代王羲之〈快雪時(shí)晴帖〉墨跡摹泐為第一帖,筑堂儲石,堂名題為快雪,而帖名稱為《快雪堂帖》。
《漢語大詞典》:宮墨
(1).古代宮刑與墨刑的并稱。舊唐書·刑法志:“古之圣人,為人父母,莫不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閑於未然,懼爭心之將作也。故有輕重三典之異,宮墨五刑之差,度時(shí)而施宜,因事以議制。”參見“ 宮刑 ”、“ 墨刑 ”。
(2).謂帝王的詩畫墨跡。 元 柳貫 《題壽皇御題淳熙宮畫牡丹扇面》詩之二:“留得當(dāng)時(shí)宮墨在,杜鵑啼處雨蕭蕭?!?/div>
《國語辭典》:字帖  拼音:zì tiè
學(xué)習(xí)書法所用的臨摹習(xí)字碑帖的通稱。如:「選用好字帖是學(xué)習(xí)書法的第一步要?jiǎng)?wù)。」
《漢語大詞典》:贗跡(贋蹟)
見“ 贋跡 ”。
亦作“贗蹟”。 偽造的書畫墨跡。 清 王夫之 《后雁字詩》之十九:“贋跡徒相似,鴻儒亦借譽(yù)?!?清 方文 《趙山子齋頭看沈石田畫》詩:“贋蹟無非 沈石田 ,此圖山水是真?zhèn)??!?張珩 《怎樣鑒定書畫》四:“不少贗跡上的偽 宣和 璽,往往是漫無規(guī)律,亂打亂蓋的?!?/div>
《漢語大詞典》:慎墨
(1). 慎到 和 墨翟 的并稱。荀子·儒效:“ 慎 墨 不得進(jìn)其談, 惠施 、 鄧析 不敢竄其察?!?br />(2).珍惜墨跡。 清 曹寅 《雨夕偶懷桐皋僧走筆得二十韻卻寄》:“阿師伽黎秀,慎墨如祕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