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向拓(嚮搨)
復(fù)制古人書畫墨跡之法。將古字畫貼在窗戶上,用白紙覆在上面,就明處勾勒出原筆畫,再以濃墨填充。 明 李日華 《紫桃軒雜綴》卷三:“嚮搨者,坐暗室中,穴牖如盎大,懸紙與法書,映而取之,欲其透射畢見,以法書故,縑色沉暗,非此不澈也?!?/div>
《漢語大詞典》:影書(影書)
古代復(fù)制法書的方法。用紙或絹蒙在墨跡上,向光照明,細線鉤描,填以濃墨而成。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字學(xué)·影書:“六朝人尚字學(xué),摹臨特盛。其曰廓填者,即今之雙鉤;曰影書者,如今之嚮搨?!?/div>
《漢語大詞典》:問慰帖(問慰帖)
唐 貞觀 時,購求前代墨跡很嚴(yán),除了吊喪問疾書跡,其他都收入內(nèi)府。這類未入內(nèi)府的書簡流傳民間,俗稱“問慰帖”。 宋 米芾 《寄紹彭》詩:“ 蕭 李 騃子弟,不收問慰帖。”參閱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書畫。
《國語辭典》:宣和書譜(宣和書譜)  拼音:xuān hé shū pǔ
書名。不著撰人姓氏,二十卷。記載宋徽宗時內(nèi)府所藏墨跡,分歷代諸帝王書、以及篆、隸、正、行、草、八分、制誥等八門。每門前有敘論,并于法書目錄前系書家小傳,品第風(fēng)格源流,保存了比較豐富的書法史料,可供研究古代書學(xué)及書跡流傳的參考。此書終以蔡京、蔡卞、米芾作品,或疑即三人所定。
《國語辭典》:楚繒書(楚繒書)  拼音:chǔ zēng shū
戰(zhàn)國時期楚國古物,為現(xiàn)存最早書于絲帛上的墨跡。其字跡極小,筆力遒勁而饒意致,表現(xiàn)出婉曲古雅的楚書風(fēng)格??箲?zhàn)前后于湖南長沙東郊出土。
《國語辭典》:斷幅殘紙(斷幅殘紙)  拼音:duàn fú cán zhǐ
寫有詩文墨跡的殘紙殘片。《宣和書譜。卷九。行書三。唐吳通玄》:「故當(dāng)時名臣碑刻,往往得其書則誇以為榮;至于文稿,斷幅殘紙人爭傳之?!?/div>
《國語辭典》:吃墨船兒(吃墨船兒)  拼音:chī mò chuán ér
北平方言。一種裝有吃墨紙,可吸乾墨跡的船形文具。
《國語辭典》:斷紙馀墨(斷紙餘墨)  拼音:duàn zhǐ yú mò
有詩文、墨跡的殘馀紙片。《宣和書譜。卷一二。行書六。蔡京》:「其書為本朝第一,而京獨神會心契,得之于心,應(yīng)之于手,可與方駕議者,謂飄逸過之,至于斷紙馀墨,人爭寶焉。」
《漢語大詞典》:屏風(fēng)誤點(屏風(fēng)誤點)
指 曹不興 畫屏風(fēng)誤落墨跡之事。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曹不興:“ 曹不興 , 吳興 人也。 孫權(quán) 使畫屏風(fēng),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 權(quán) 疑其真,以手彈之?!?唐 王維 《故人張諲以詩見贈聊獲酬之》詩:“屏風(fēng)誤點惑 孫郎 ,團扇草書輕內(nèi)史?!?/div>
《漢語大詞典》:秘閣續(xù)帖(秘閣續(xù)帖)
帖名。凡十卷。 宋 元祐 七年詔以《淳化》、《秘閣》二帖未有之墨跡入石,為《秘閣續(xù)帖》。參閱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宋刻》。
《漢語大詞典》:妙楷臺(妙楷臺)
隋煬帝 聚藏古書家墨跡之臺,建在 東都 觀文殿 后。隋書·經(jīng)籍志一:“又聚 魏 已來古蹟名畫,於殿后起二臺,東曰 妙楷臺 ,藏古跡;西曰 寳蹟臺 ,藏古畫。”省稱“妙楷”。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敘國朝求訪:“近侍暨館閣諸公張筵縱觀,圖典之盛,無替 天祿 石渠妙楷 寳蹟 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