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曼荼羅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自在王菩薩經(jīng)列種種之外書,中有曼荼羅咒術(shù)經(jīng)。
啞羊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天竺有外道,如啞羊不語,以為勝行。見行事鈔資持記下三之二。
無因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同于無因論師。
無因果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十種外道之一。計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者也。見行事鈔下四之二。
無慚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此外道計一切罪福皆是大自在天作為,非人間之所關(guān)知,自在天喜,則眾生安樂,瞋則眾生苦。人間之罪福,一系于大自在天之意,使全責任負于大自在天,犯罪而不慚愧,則不墮于惡道。慚愧,則卻墮于地獄云。
筏蹉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同筏蹉子。由犢子部之部祖為筏蹉Vatsa而名。
順世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順世者,梵名路伽耶Loka%yata,Ca%rva%ka。是教祖也。出生年代雖不明,然較釋迦出世似少在前。其主張以否定圣教,拒絕道德徒滿肉體之欲望為目的,唱極端之物質(zhì)的快樂主義,故稱為順世外道。
勝密外道
【佛學大辭典】
(人名)室利鞠多,唐譯曰勝密,曾設火坑毒飲,欲害佛而不能遂,謝咎歸依。見西域記九。舊譯曰德護,佛說德護長者經(jīng)所說之德藏長者是也。彼經(jīng)詳說此事。
遍出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出家外道之一類,以名遍離世俗之義。唯識述記一本曰:「有外道名波利呾羅拘迦,翻為遍出。遍能出離諸俗世間,即是出家外道之類?!?/div>
裸形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梵語Nirgrantha,天竺二十種外道之一。表遠離一切之系縛,以裸形為正行也。寒天裸形,趨拜佛神,為裸形外道之遺風,佛門無之。唐華嚴經(jīng)二十五曰:「愿一切眾,得慚愧衣以覆其身,舍離邪道露形法?!?/div>
摩奴阇外道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外道)附錄。
外道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于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資持記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天臺凈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稱外道?!谷撔x上曰:「至妙虛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箞A覺經(jīng)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網(wǎng)經(jīng)上曰:「天魔外道,相視如父母?!狗ㄈA經(jīng)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箞A覺經(jīng)曰:「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身心?!雇獾乐N類不一。百論有「二天三仙」,四宗論及入大乘論有「四外道」,維摩經(jīng),涅槃經(jīng)等有「六師」,唯識論有「十三外道」,瑜伽論有「十六外論師」,外道小乘涅槃論有「二十種」,大日經(jīng)有「三十種」,涅槃經(jīng),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種」,華嚴經(jīng),智度論等有「九十六種」。以下逐項詳說之。
【佛學常見辭匯】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稱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摩納婆外道
【佛學大辭典】
(雜語)(參見:外道)附錄。
外道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于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資持記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固炫_凈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稱外道?!谷撔x上曰:「至妙虛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箞A覺經(jīng)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網(wǎng)經(jīng)上曰:「天魔外道,相視如父母?!狗ㄈA經(jīng)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箞A覺經(jīng)曰:「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身心。」外道之種類不一。百論有「二天三仙」,四宗論及入大乘論有「四外道」,維摩經(jīng),涅槃經(jīng)等有「六師」,唯識論有「十三外道」,瑜伽論有「十六外論師」,外道小乘涅槃論有「二十種」,大日經(jīng)有「三十種」,涅槃經(jīng),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種」,華嚴經(jīng),智度論等有「九十六種」。以下逐項詳說之。
【佛學常見辭匯】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稱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論力外道
【佛學大辭典】
(雜名)有外道,自負論議之力最大,名為論力。止觀輔行十曰:「大論云:有外道名論力,自謂論議無與等者。其力最大,故云論力。」
數(shù)論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又曰數(shù)論師。唯識述記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羅Kapila,古云迦毗羅者訛也。此曰黃赤,以鬢發(fā)面色并為黃赤故。今西方之貴婆羅門種,皆黃赤色也。于時世號為黃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論生死涅槃。其后諸門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于雨時故名。其雨之徒黨,名為雨眾外道。數(shù)論為此雨眾外道中別人所作。今之金七十論是也。梵名曰僧祛Sa%m%khya%,此翻為數(shù)。即智慧之數(shù)也。數(shù)為量諸法之根本,故以立名。從數(shù)而起之論,故名數(shù)論。又論能生數(shù),故亦名數(shù)論。其造數(shù)論及學數(shù)論之人,名為數(shù)論者。謂有外道,入于金耳國,以鈸鍱腹,頂戴火盆。擊王之論鼓,求與僧論議,使僧墮負。遂作七十行頌,以申數(shù)論之宗。王賞之以金。外道欲彰己令譽,名之為金七十論。彼論之長行,天親菩薩所造也。然考天親菩薩傳,則為佛滅后九百年中頻阇訶婆娑外道之事。謂此外道制僧祛論,入阿輪阇國,于正勤王處,為此論議。遂制勝。王賜以三洛沙黃金,入于頻阇訶山之石窟中化為石云。天親菩薩后聞此事,即造七十真實論,破彼外道所造之僧祛論。首尾瓦解,無有一句得立。王復以三洛沙金賞之。唯識述記四末之再說稿與之同。謂:「世親菩薩時,東天竺有僧,與數(shù)論師之學徒論議。彼立二十五諦,說大地等之為常。僧竟不能答,王信受外道。外道為王造七十行之頌,上于王。王賜千金以顯揚之。今之金七十論是也。世親乃造第一義諦論,亦名勝義七十論,以對彼論而破彼外道?!拱僬撌枭现性唬骸干畲嗽浦茢?shù)論,明一切法不出二十五諦,故一切法攝入二十五諦中,名為制數(shù)論?!?/div>
餔多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天竺外道之一種。涂灰外道也。慈恩寺傳四曰:「餔多之輩,以灰涂體,用為修道。遍身艾白,猶寢灶之貓貍?!硅驜hu%t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