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斷見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外道六宗之一。富蘭那迦葉也。此人起邪見,謂無善,無善之報,無惡,無惡之報。見涅槃經十九。
識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參見:外道)附錄。
外道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于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資持記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固炫_凈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稱外道?!谷撔x上曰:「至妙虛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圓覺經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硅缶W經上曰:「天魔外道,相視如父母?!狗ㄈA經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箞A覺經曰:「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身心。」外道之種類不一。百論有「二天三仙」,四宗論及入大乘論有「四外道」,維摩經,涅槃經等有「六師」,唯識論有「十三外道」,瑜伽論有「十六外論師」,外道小乘涅槃論有「二十種」,大日經有「三十種」,涅槃經,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種」,華嚴經,智度論等有「九十六種」。以下逐項詳說之。
【佛學常見辭匯】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稱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離系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參見:離系子)
露形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又云離系外道。梵云尼犍子是也。以脫衣露形為正行者。俱舍寶疏九曰:「離系者,即是露形外道,離衣等系,故名離系。此外道受持種種露形拔發(fā)等禁。」
釋外道小乘涅槃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提婆菩薩造釋楞迦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之略名。
髏鬘外道
【佛學大辭典】
(流派)以人之髏骨為鬘而懸于頭之外道也。慈恩傳四曰:「離系外道,髏鬘外道,(中略)髏鬘之類,以髏骨為鬘,裝頭掛頭,陷枯磈磊,若冢側之藥叉。」
四論──外道四論
【三藏法數】
(出瑜伽師地論)
〔一、常論〕,謂外道計我及世間之法,皆是常??;又見諸識流轉相續(xù),從此世間至彼世間,無斷絕故,發(fā)起常見,是名常論。
〔二、邊無邊論〕,謂外道若憶念壞劫,壞諸世間,即于世間起有邊想。若憶念成劫,成諸世間,即于世間起無邊想,是名邊無邊論。(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壞劫、成劫者,中劫之名也。)
〔三、不死矯亂論〕,謂諸外道,若有人問世間善不善法,或問世間苦集滅道四諦等法,便自稱言:我依不死凈天,不亂詰問。即于彼所問,假托馀事以言矯亂,是名不死矯亂論。(凈天即梵天。外道計梵天不死,故云不死凈天。不亂詰問者,謂梵天常居靜定,故不雜亂而辯問也。)
〔四、無因見論〕,謂外道計我及世間之法,皆無因而起?;蛞姶箫L卒起,于一時間寂然止息;或見暴河?漫,于一時間宛然空竭;或見果木敷榮,于一時間颯然衰落。由如是故,起無因見,立無因論,是名無因見論。
四見──外道四見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疏云:外道所計,不出四見。謂數論計一,勝論計異,勒娑婆計亦一亦異,尼犍陀、若提子計非一非異。(梵語勒娑婆,華言苦行。梵語尼犍陀,華言離系。若提,母名,母子兼稱,故名若提子。)
〔一、計一〕,謂數論師計:因中有果,因果不異,故名計一。
〔二、計異〕,謂勝論師計:因中無果,因果不同,故名計異。
〔三、計亦一亦異〕,謂勒娑婆論師計:因中有果,名一;因中無果,名異;有無雙計,故名亦一亦異。
〔四、計非一非異〕,謂尼犍陀、若提子計:因果亦非是一,亦非是異。不同計一計異,故名非一非異。
六師──外道六師
【三藏法數】
(出陀羅尼集經并翻譯名義)
邪心見理發(fā)于邪智,不稟正教,故名外道。輔行云:六師元祖,是迦毗羅,支流分異,遂為六宗。(梵語迦毗羅,華言黃色。)
〔一、富蘭那迦葉〕,梵語富蘭那,字也(無翻),迦葉因母之姓而為姓也。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斷滅,無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色界有,謂空為至極故也。
〔二、末伽黎拘賒黎〕,梵語末伽黎,華言不見道,字也。梵語拘賒黎(無翻),因母之名而為名也。其人起邪見,謂眾生苦樂,不由自行而得,皆是自然而有。此計自然者,即是無因,亦邪見也。
〔三、刪阇夜毗羅胝〕,梵語刪阇夜,華言正勝,字也。梵語毗羅胝,華言不作,因母之名而為名也。其人起邪見,謂道不須求,經生死劫數,苦盡自然而得。又云八萬劫滿,自然得道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四、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梵語阿耆多翅舍,字也。梵語欽婆羅,粗衣名,因以為名也。其人起邪見,非因計因,著粗弊衣,自拔其發(fā),以煙熏鼻,及五熱炙身,修諸苦行為道。自謂今身并受諸苦,則后身常得樂也。(非因計因者,本非得樂之因,而妄計此因能得樂也。五熱者,四面火聚,更加頭上有日,故云五熱炙身。)
〔五、迦羅鳩馱迦旃延〕,梵語迦羅鳩馱,華言牛領,字也。梵語迦旃延,華言剪發(fā),姓也。其人謂諸法亦有相亦無相,即邪見也。(有相即常見,無相即斷見。)
〔六、尼犍陀若提子〕,梵語尼犍陀,華言離系。此外道出家之總名,梵語若提(無翻),因母之名而為名也。其人謂罪??鄻?,本有定因,要當必受,非行道所能斷。如此計者,即邪見也。
七無常──外道七種無常
【三藏法數】
(出入楞伽經)
〔一、作已而舍無?!常?,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謂外道計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造,后見四大相異,如地堅、水濕、火煖、風動,各各不同,遂執(zhí)為無常,故云作已而舍無常。
〔二、形處壞無常〕,形處,即形狀也。謂外道計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體畢竟不壞,但觀形狀長短變壞等相,以為無常,故云形處壞無常。
〔三、即色無?!?,謂外道計前形處見其變壞,以為無常,今謂此形色即是無常,故云即色無常。
〔四、色轉變中間無?!常D變者,謂生住異滅也。生即生相,住即成相,異即變相,滅即無相。如金作莊嚴之具,金性不壞,中間相續(xù),轉變無常,自然異滅,故云色轉變中間無常。
〔五、性無?!常^外道計自心妄想,非常非無常,性自性不壞,而能壞諸法自性,故云性無常。(性自性者,謂本體之自性也。)
〔六、性無性無?!常^外道計四大之性,皆無自性,能造及所造之相,皆歸變壞,故云性無性無常。(能造者,地水火風四大也。所造者,色香味觸四微也。)
〔七、一切法不生無?!?,謂外道計一切法,皆本不生,故云一切法不生無常。
九執(zhí)──外道計九執(zhí)生世間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謂諸外道,不了法本無生,法亦無滅;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生滅隨緣,本無自性。卻乃隨情計度,妄生執(zhí)著,以為一物而能出生世間萬物,故有九種邪見之論也。
〔一、執(zhí)時〕,時即時節(jié),謂時散外道,執(zhí)一切物皆從時生,如種植等物,有時生果,有時不生,遂以時有作用?;蚴婊蚓?,令彼枝條隨時榮枯。時雖微細,固不可見,以節(jié)氣華實之類,故知有時。是故執(zhí)時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執(zhí)方〕,方即方所。謂方論師,計東西南北四方皆能生人,人生天地,滅后還入于方。蓋謂盡虛空界,無不是方、是所,一切人物,或生或死,不離方所。故執(zhí)方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
〔三、執(zhí)微塵〕,微塵,極細之塵也。謂路伽耶論師,計色心等法,皆從極細所生。謂四大極細是常,能生粗色,雖是極微,而體實有,以世間粗物無常,極微之因不壞。是故執(zhí)極微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語路伽耶,華言順世。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
〔四、執(zhí)空〕,空即虛空。謂口力論師,執(zhí)虛空為萬物因,以為從空生風,從風生火,從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凍,凍堅作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沒還歸虛空。是故執(zhí)空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麥也。)
〔五、執(zhí)大種〕,謂順世外道,執(zhí)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是能生萬物之因。以為世間萬物,從四大生,滅后還歸四大。如身根,堅相是地,濕相是水,熱相是火,動相是風,乃知身與萬物,不離四大。是故執(zhí)四大種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
〔六、執(zhí)神我〕,神我者,外道執(zhí)第八藏識為神我也。謂迦毗羅外道,論二十五諦之主,以為冥初生覺,從覺生我心,從我心生色聲香味觸五塵,從五塵生地水火風空五大,從五大生眼耳鼻舌身意手足口大遺小遺十一根,并神我,共成二十五諦。以前二十四諦從神我而生,依神我為主,謂神我常覺明了,安處其中,常住不壞,攝受諸法。是故執(zhí)神我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語迦毗羅,華言黃色。謂其頭如金色,嘗作僧祛論者是也。冥初者,又曰冥諦。謂外道能觀八萬劫事,八萬劫前,則冥然不見故也。覺者,即知覺也。我心者,即外道我慢之心也。)
〔七、執(zhí)勝妙〕,勝妙者,謂那羅延天最勝最妙也。蓋韋陀論師,執(zhí)那羅延天能生四姓,謂口生婆羅門,兩臂生剎利,兩生毗舍,兩腳生首陀,蓋那羅延臍中生大蓮華,蓮華之上生梵天,梵天能生萬物。乃以此天是梵天之主,最勝最妙,是故執(zhí)此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語那羅延,華言鉤鎖力,又云堅固。梵語韋陀,華言智論。梵語婆羅門,華言凈行。梵語剎帝利,華言田主,即王種也。梵語毗舍,華言商賈。梵語首陀,華言農人。)
〔八、執(zhí)自在天〕,自在天者,即色究竟天,三千世界之主也。此涂灰外道,并諸婆羅門,共執(zhí)自在天是萬物之因。謂此天有四德:一體實、二遍、三常、四能生諸法。又計此天有三身:一者,法身,謂體常周遍,量同虛空,能生萬物。二、受用身,謂在色天之上。三、變化身,謂隨形六道,教化眾生。是故執(zhí)此天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色究竟天即色界第十八天也。涂灰者,謂以灰涂身,而為苦行,因而名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九、執(zhí)大梵天〕,大梵天,色界初禪天也。即韋陀論師所執(zhí)那羅延天,能生四姓,又從臍中生大蓮華,蓮華之上,有梵天祖翁。梵天能生一切有命、無命之物,是故執(zhí)此天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祖翁者,謂梵天是萬物之祖也。)
十一宗──合九十五種外道為十一宗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宗即派也。謂外道教文傳習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種外道,無不盡攝也。
〔一、數論師,計冥諦生〕,從數起論,名為數論。又論能生數,名為數論。其造數論及學數論者,皆名數論師。計冥諦生者,百論云:從冥生覺,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諦;以前二十四諦從神我而生,依神我為主,謂神我常覺明了,常住不壞,攝受諸法,是故執(zhí)神我是常、是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二十五諦者,冥初自性諦,即冥諦也;智大諦,即覺也;我心諦;五唯諦,即色聲香味觸也;五大諦,即地水火風空也;五知根諦,即眼耳鼻舌身也;五作業(yè)根諦,即口手足大便小便也;心平等根諦;神我諦,神我即識神也。)
〔二、衛(wèi)世師,計六句生〕,梵語衛(wèi)世,華言無勝。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時人以其晝避聲色,匿跡山藪;夜絕視聽,方行乞食,有似鵂鹠鳥,故名鵂鹠仙人。及獲五通,遂說論十萬偈。謂證菩提,便欣入滅。六句生者:一者實,謂諸法體實,為德業(yè)所依;二者德,即道德也;三者業(yè),即作用也;四者大有,謂實、德、業(yè)同一有也;五者同異,謂如地望地是同,望水即異,水火風等亦然;六者和合,謂諸法和合,如鳥飛空,忽至樹枝,住而不去,法亦如是,由和合故,令有住也。(五通者,足不履地、知人心命、回眼千里、呼名即至、石壁無礙也。)
〔三、涂灰,計自在天生萬物〕,涂灰,即外道名。謂此外道,計欲界第六自在天能生萬物。
〔四、圍陀論師,計那羅延天生四姓〕,梵語圍陀,華言智論。梵語那羅延,華言鉤鎖力士,謂其骨節(jié)鉤鎖而有力也。那羅延天能生四姓,謂口生婆羅門,兩臂生剎利,兩生毗舍,兩腳生首陀。(梵語婆羅門,華言凈行。剎利,梵語具云剎帝利,華言田主,即王種也。梵語毗舍,華言商賈。梵語首陀,華言農人。)
〔五、安荼論師,計本際生〕,梵語安荼(無翻),本際者,即過去世之初際也。謂此外道,計世間最初,有大水時,有大安荼出生,形如雞卵,后為兩段,上為天,下為地,中生一梵天,復能出生一切有命、無命之物。故計梵天是生萬物之主也。
〔六、時散外道,計物從時生〕,謂此外道自見草木等物,有時生華,有時生果,有時作用或舒或卷,令彼枝條隨時榮枯,時雖微細不可見,以此華、實等,則知有時也。
〔七、方論師,計方生人,人生天地〕,方即四方。謂此外道,計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滅后還入于方也。
〔八、路伽耶,計色心法皆極微作〕,梵語路伽耶,華言順世。謂此外道,計色心等法,皆從四大極微,能生粗色;雖是極微,其體實有。以世間粗物無常,極微之因不壞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
〔九、口力論師,計虛空為萬物因〕,謂此外道,計從空生風,從風生火,從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凍,堅作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沒還歸虛空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麥也。)
〔十、宿作論師,計苦樂隨業(yè)〕,謂此外道,計一切眾生受苦樂報,皆隨宿世本業(yè)所作。若有持戒精進,受身心苦,能壞本業(yè);本業(yè)既盡,眾苦亦滅;眾苦滅故,即得涅槃。是故計宿世所作,為一切因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十一、無因論師,計自然生〕,謂此外道,計一切萬物,無因無緣,皆自然生,皆自然滅也。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
【三藏法數】
(出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
〔一、小乘外道論師〕,此外道師,說諸受陰盡,如燈火滅,種壞風止,名為涅槃。(陰即身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外道方論師〕,此外道師,說最初生諸方,從諸方生世間人,從人生天地,天地滅沒,還入彼處,名為涅槃。(諸方,即四方也。)
〔三、外道風仙論師〕,此外道師,說風能生長命物,能殺命物,風造萬物,能壞萬物,名風為涅槃。(命物者,謂有命之物也。)
〔四、外道韋陀論師〕,此外道師,說從那羅延天中,生大蓮華,從蓮華生梵天祖公,一切有命無命物,從梵天口中生;一切大地,即是修福德戒場,于中一切華草及豬羊驢馬等,殺害供養(yǎng)梵天,得生彼處,名為涅槃。(梵語那羅延,華言鉤鎖力士。)
〔五、外道伊賒那論師〕,此外道師眷屬說,伊賒那論師尊者,形相不可見,遍一切處,以無形相而能生諸有命無命一切萬物,名為涅槃。
〔六、叾形外道論師〕,此外道師,說分別見諸種種異相,名為涅槃。
〔七、外道毗世師論師〕,此外道師,說地水火風虛空微塵等物,和合而生一切世間知、無知物;無和合者,即是離散,遂計離散,名為涅槃。(知、無知物者,謂有知覺、無知覺之物也。)
〔八、外道苦行論師〕,此外道師,說身盡福德盡,名為涅槃。
〔九、外道女人眷屬論師〕,此外道師,說摩醯首羅作女人,生諸天人龍鳥及一切谷子蛇蠍蚊虻等,如是知者,名為涅槃。(梵語摩醯首羅,華言大自在。)
〔十、外道行苦行論師〕,此外道師,說罪福盡,德亦盡,名為涅槃。
〔十一、外道凈眼論師〕,此外道師,說煩惱盡故依智,名為涅槃。
〔十二、外道摩陀羅論師〕,此外道師,說那羅延論師言,我造一切物,我于一切眾生中最勝,我生一切世間有命無命物,從我作生,還沒彼處,名為涅槃。
〔十三、外道尼犍子論師〕,此外道師,說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能生一切有命無命等物,后時離散,還沒彼處,名為涅槃。
〔十四、外道僧祛論師〕,此外道師,說二十五諦自性因,生諸眾生,名為涅槃。(二十五諦者,一冥初自性、二智大、三我心、四色、五聲、六香、七味、八觸、九地、十水、十一火、十二風、十三空、十四眼知根、十五耳知根、十六鼻知根、十七舌知根、十八身知根、十九口作業(yè)根、二十手作業(yè)根、二十一足作業(yè)根、二十二小便作業(yè)根、二十三大便作業(yè)根、二十四心平等根、二十五神我也。自性是常,能生諸法,故為涅槃因也。)
〔十五、外道摩醯首羅論師〕,此外道師,說果是那羅延所作,梵天是因,所謂梵天那羅延,乃至自在天,是生滅因。一切從自在天生,從自在天滅,名為涅槃。
〔十六、外道無因論師〕,此外道師,說無因無緣,生一切物,無染因,無凈因,乃至棘刺之針,孔雀之色,皆無人作,自然而有,不從因生,名為涅槃。
〔十七、外道時論師〕,此外道師,說時熟一切大,時作一切物,時散一切物,是故我論中說,如被百箭射,時不到不死,時到則小草觸即死;一切物時生,一切物時熟,一切物時滅,名為涅槃。
〔十八、外道服水論師〕,此外道師,說水是萬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無命一切物,乃至水能生物,能壞物,名為涅槃。
〔十九、外道口力論師〕,此外道師,說虛空是萬物因,最初生虛空,從虛空生風,從風生火,從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凍凌,堅作地,從地生種種藥草,乃至從五谷生命,食后時,還沒虛空,名為涅槃。(五谷者,禾麻黍菽麥也。)
〔二十、外道本生安荼論師〕,此外道師,說本無日月星辰虛空及地,唯有大水,時大安荼生,如雞子,周匝金色。時熟破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彼二中間生梵天,名一切眾生祖公,作一切有命無命物等,散沒彼處,名為涅槃。
二十五種外道冥諦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二十五種冥諦者,乃是迦毗羅外道之所計也。蓋此外道,亦修禪定,有神通力,知八萬劫中事;八萬劫前,冥然不知,謂之冥諦。從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開成二十五諦,合為九位也。(梵語迦毗羅,華言黃色。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一、冥初自性〕,謂此外道,以八萬劫前之事,冥然不知之處,昧為自性,故云冥初自性。
〔二、智大〕,智大亦名覺大,即增長之義。謂冥初之際,覺知增長,故云從冥初生智大。
〔三、我心〕,我心亦名我慢,即我執(zhí)也。謂由覺知生我慢心,故云從智大生我心。
〔四、五唯〕,唯即微也,五唯亦名五微,即色聲香味觸也。以色等五種,由我執(zhí)之心方現,故云從我心生五唯。
〔五、五大〕,五大,即地水火風空也。此五種性,遍一切處,故名為大。由極微而生,故云從五唯生五大。
〔六、五知根〕,五根,即眼耳鼻舌身,謂之知者,以此五種,皆有知覺故也。因五大而成,故云從五大生五知根。
〔七、五作業(yè)根〕,五根,即口與手、足、小便、大便。謂之作業(yè)者,以此五種能作業(yè)用故也,亦因五大而成,故云從五大生五作業(yè)根。
〔八、心平等根〕,心乃肉團心,即意根也。謂之平等者,以此根能遍一切根境而生分別也。此亦五大所成,故云從五大生平等根。并前五知,五作業(yè),共為十一根也。
〔九、神我〕,神我即第八識也。外道執(zhí)神我能生諸法,常住不壞,計為涅槃。是二十五諦之主也。(第八識,即藏識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外道執(zhí)我障
【三藏法數】
謂其所執(zhí)神我之見,多在理外,名為外道。我者,即于五陰身中,強立主宰,名之為我。此外道謂罪??鄻纷杂卸ㄒ?,要當必受;執(zhí)著我見,不信佛法,是名外道執(zhí)我障。(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