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 春鷰 ”。春天的燕子。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隨秋鴻而汎渚,逐春鷰而登梁?!?唐
杜牧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詩(shī):“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宋
梅堯臣 《依韻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見(jiàn)寄》:“春燕不時(shí)來(lái),秋鴻今始至。”
(2).春季的大宴。 宋 制,宮廷每年于春、秋兩季設(shè)大宴。
《宋史·五行志四》:“﹝ 嘉祐 ﹞七年三月甲子,罷春燕,以久旱故也。” 宋
蘇軾 :“六年,丁 秦國(guó) 太夫人憂,詔為罷春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