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64
詞典
6
分類詞匯
5
佛典
50
其它
3
共64,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1
2
3
4
5
5
下一頁
佛類詞典
(續(xù)上)
青頸大悲心陀羅尼
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云巖大悲
無蓋大悲
番大悲神咒
愛見大悲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大悲三念住
同體大悲
發(fā)大悲心
起大悲心
大悲攝持不退
大悲深重恩
大悲心不思議
青頸大悲心陀羅尼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自在王菩薩廣大圓滿無礙自在青頸大悲心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具名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青頸觀音之修法。
云巖大悲
【佛學大辭典】
(公案)同云巖問道吾手眼條。
無蓋大悲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無蓋)。
番大悲神咒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純梵語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義,即西域也。
愛見大悲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不斷煩惱而運大悲以救眾生也。愛者思惑,見者見惑。小乘之菩薩,于三大阿僧祇劫間,發(fā)四弘誓愿,修六度萬行,濟度眾生。然未斷見思之煩惱,為伏惑行因,故認能愛所愛二相,其大悲亦虛妄不凈,故令人為疲厭之想,當舍離之也。
【佛學常見辭匯】
自己雖未斷煩惱卻運用大悲以救濟眾生。愛是指思惑,見是指見惑。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二種之香印。有圖。(參見:香印)
香印
【佛學大辭典】
(雜名)同于香篆。(參見:香篆)。象器箋十九曰:「希叟曇禪師廣錄禪房十事香印頌云:要識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燒炷旃檀牛糞,衲僧鼻孔校穿?!?/div>
大悲三念住
【佛學常見辭匯】
佛以大悲攝化眾生,常住于三種之念中,名大悲三念住。一、眾生信佛,佛不生歡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一念住。二、眾生不信佛,佛也不生憂惱,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二念住。三、同時一類信,一類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歡喜與憂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三念住。
同體大悲
【佛學常見辭匯】
謂佛的法身,與眾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沒有分別,視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發(fā)大悲心
【三藏法數(shù)】
謂慈憫一切眾生輪回生死,受種種苦,誓愿救拔,是名發(fā)大悲心。
起大悲心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常運大悲心利益一切,于諸破戒眾生,方便遮止,不令為惡。是以無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大悲攝持不退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得生凈土者,以阿彌陀佛大悲愿力,攝持不舍,故得不退轉(zhuǎn)也。
大悲深重恩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見眾生造惡,如割支體,心生痛切,不能自安。復睹眾生,墮三惡道,受種種苦,心大憂惱。即起大悲,而救護之。若見作善,生大歡喜,是為大悲深重恩。(三惡道者,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大悲心不思議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不舍一切眾生,心常悲憫,無有限量。而諸眾生于無住法中,不能了知。如來即運大悲之心,令其悉得覺了,信解清凈,生希有想,故名大悲心不思議。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