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祁州蒲陽人,字平叔,一字平反。中明法科,為大理詳斷官,校試殿帷,仁宗賜以“盡美”二字。神宗熙寧中,以附王安石入判大理寺。拜右諫議大夫,為大理卿。迎伺中官石得一意,以鍛煉笞掠為事,數(shù)年間,受傷害者且萬人。官至刑部侍郎、光祿大夫。哲宗元祐初出知潞州,又貶秩徙相州。后兼監(jiān)牧使卒,年六十四。全宋文·卷一五一一
崔臺符(一○二四——一○八七),字平反,一字平叔,蒲陰(今河北安國)人。中明法科,為大理詳斷官。校試殿帷,仁宗賜以「盡美」二字,除比部員外郎。熙寧元年,以文彥博薦為群牧判官、河北監(jiān)牧使,改司勛員外郎。三年,入判大理寺,四年,知審刑院,判少府監(jiān)。元豐元年,拜右諫議大夫、知大理卿事。臺符治獄以鍛煉笞掠為事,數(shù)年間,麗文法者且萬人。五年,守刑部侍郎,官至光祿大夫。元祐元年,御史上官均等發(fā)其惡,降知潞州,尋貶秩徙相州。二年七月卒,年六十四。紹圣中贈右銀青光祿大夫。所著有《元豐編敕令格式并赦書、德音、申明》八十一卷。見《宋史》卷三五五本傳,《宋史》卷二○四《藝文志》三。
人物簡介
【生卒】:1049—1118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字希古。神宗熙寧六年進士。知長洲縣,有政聲。擢大理、鴻臚丞。累拜監(jiān)察御史,極論章惇、蔡京朋黨之奸,疏前后至數(shù)十百上。哲宗紹圣二年,貶監(jiān)滁州酒稅。歷通判溫州、提點永興軍路刑獄。蔡京用事,入元祐黨籍,流落二十年。全宋詩
常安民(一○四九?~一一一八?),字希古,邛州(今四川邛崍)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授應天府軍巡判官。歷成都府教授,知長洲縣。哲宗元祐間除開封府推官。紹圣初拜監(jiān)察御史。謫監(jiān)滁州酒稅,改通判溫州?;兆诹?,提點永興路刑獄公事,改通判鄆州。入元祐黨籍,流落二十年。政和末卒,年七十?!?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宋史》卷三四六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常安民(一○四九——一一一八),字希古,邛州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年十四,入太學。熙寧六年第進士,選成都府教授。知長洲縣,有政聲。元祐初,擢大理、鴻臚丞,歷太常博士、宗正丞、開封府推官等職。紹圣初,拜監(jiān)察御史。二年,貶監(jiān)滁州酒稅。歷溫州通判、提點永興軍路刑獄。蔡京用事,入元祐黨籍,流落二十年。政和末卒,年七十,謚敏節(jié)。著有《常諫議長洲政事錄》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伯固。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為將作監(jiān)丞。蔡確嘗從其學賦,及為相,處厚通箋乞憐,確無汲引意。哲宗元祐中,確知安州,作《車蓋亭詩》,為處厚所得,乃箋釋奏上,誣其攻擊太后,確遂遭貶逐。擢知衛(wèi)州,為士大夫所畏惡,未幾卒。有《青箱雜記》。全宋詩
吳處厚,字伯固,邵武(今屬福建)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授汀州司理參軍。神宗熙寧中,為定武軍管勾機宜文字(《青箱雜記》卷二)。元豐四年(一○八一),為將作監(jiān)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一),遷大理寺丞。出知通利軍,改漢陽。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衛(wèi)州(同上書卷四二四),未幾卒。有《青箱雜記》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一有傳。今錄詩二十三首。全宋文·卷一五一八
吳處厚,字伯固,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实v五年進士及第,授臨汀獄掾。曾為諸暨縣主簿。熙寧中,任定武管勾機宜文字。元豐四年,擢將作監(jiān)丞。王圭薦,用為大理丞。元祐四年知漢陽軍,上蔡確《車蓋亭詩》,誣以「譏訕朝廷,上及君親」。確貶,處厚得擢知衛(wèi)州。未幾卒。紹圣中,以元祐黨,追貶歙州別駕。著有《賦評》一卷、《青箱雜記》十卷(存)。見《宋史》卷四七一《奸臣傳》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和中。少從胡瑗學。仁宗嘉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中新置大法科,中首選,甚為王安石所重。有《月河所聞集》。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密州安丘人,字伯修。以五經(jīng)科登第。歷知同州、壽州,以奏課第一,擢刑部郎中。哲宗元祐中為大理卿,持平考核,無所上下,才干為神宗所稱。每事連貴要而屢鞠弗成之訟案,必以委之。后卒于官。全宋詩
韓晉卿(?~一○九一),字伯修,密州安丘(今屬山東)人。以《五經(jīng)》中第,歷肥鄉(xiāng)、嘉興主簿,安肅軍司法參軍、平城令、大理詳斷,審刑詳議官,通判應天府,知同州、壽州。哲宗元祐初知明州。二年(一○八七),以兩浙轉運副使、朝請大夫知滁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官至右朝議大夫、試大理卿,六年,卒于官(同上書卷四六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58—1129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徙居姑蘇,字子愿。哲宗元祐三年進士。調(diào)太平州司法參軍。除提轄河東路坑治鑄錢,蔡京黨王桓欲增監(jiān)鼓鑄,彥恭不忍以此病民,坐罷。久之,復除提點九路坑治鑄錢,周行萬里,課贏十余倍。拜尚書刑部郎中。遭誣黜監(jiān)滑州酒事,乞提舉江州太平觀。除知壽春府,以計招叛將李安,臨陣斬劇賊李全,州以無事。金兵南渡,避地輾轉數(shù)州,至會稽以疾終。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持正。第進士。累官太常博士,治獄苛峻。遷江淮發(fā)運、陜西轉運副使,知廣、潭、慶州。哲宗紹圣中,召為衛(wèi)尉、大理卿,遷工部侍郎。俄知開封府、瀛州、成都府?;兆诹?,上書頗詆時政。后為南京留守,坐上書言事落職。入黨籍,卒。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路昌衡,字持正,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起進士,元豐二年為太常博士,四年為開封府司錄參軍。八年為江淮發(fā)運。元祐元年為陜西轉運副使,繼知廣州,徙荊南、潭州、慶州。紹圣中召為衛(wèi)尉、大理卿,遷工部侍郎。元符元年以寶文閣待制知開封府。出知瀛州,徙永興軍,進直學士、知成都?;兆诔钋宄吉z事,責居郢州。起知滁州、定州、復知開封府,徙南京留守。又坐前上書事,落職入黨籍,卒。見《宋史》卷三五四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謹思,號玉池先生。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為大理丞,以獻詩賦擢正字,遷考功郎。以坐元祐黨廢,出守彭門,改汝海,以宮祠罷歸。有《玉池集》。全宋詩
鄧忠臣,字慎思,一字謹思,長沙(今屬湖南)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元豐四年(一○八一)為開封府界提舉司管勾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五年,為秘書省正字(《宋會要輯稿》職官一八之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權通判瀛州。六年為秘書省注《晉書》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四六四)。紹圣間入元祐黨籍,出知汝州,以宮祠罷歸。居玉池峰,號玉池先生。徽宗崇寧、大觀間卒(《沅湘詩》卷二○)。有《玉池集》十二卷,已佚。事見《宋詩拾遺》卷九、清范能浚輯補《范忠宣集補編·覆忠宣公謚議》按語?!∴囍页荚?,《同文館唱和詩》十卷中收有與余干、張耒、晁補之等人唱和詩,今據(jù)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收錄,與新輯集外詩合編一卷。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鄧忠臣,字慎思,自號玉池先生,長沙(今湖南長沙)人。熙寧三年進士。累官知衡陽縣、大理丞。元豐四年為開封府界提舉司管勾官,以獻郊祀慶成詩賦擢秘書省正字。元祐三年通判瀛州,遷考功郎,充注《晉史》官。崇寧初,權發(fā)遣汝州。坐撰范純?nèi)手u議過實,罷為管干南京鴻慶宮,后入元祐黨籍。著有《玉池集》十二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四○○、四○八、四六四,《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能改齋漫錄》卷一四,《范忠宣公集補編》,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同州人,字邦憲。舉明經(jīng),習法律。神宗時為大理評事,累遷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知梓州,轉運使欲增折配以取羨余,為其所卻。歷提點梓州路、京畿刑獄,開封府少尹,知同、邢、漢三州。為官廉介不回,一于用法,持論寬平。卒年七十。全宋詩
王吉甫,字邦憲,同州(今陜西大荔)人。舉明經(jīng)。神宗時為大理評事,累遷大理少卿。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知磁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二七)?;兆诖笥^元年(一一○七)知鳳翔府(同上書蕃夷四之一八)。在此前后,又曾知齊州、梓州,提點梓州、京畿刑獄,遷開封府少尹。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出知同州(清乾隆《同州府志》卷四)。改知邢、漢二州。卒年七十。《宋史》卷三三○有傳。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王吉甫,字邦憲,同州(治今陜西大荔)人。舉明經(jīng),習法律,試斷刑入等,為大理評事。累遷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出知齊州、梓州。轉運使欲增折配以取羨馀,吉甫竟卻之。歷提點梓州路、京畿刑獄、開封少尹,知同、邢、漢三州。以中大夫卒,年七十。見《宋史》卷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濮州人,字景山。李及之子。為開封府戶曹參軍。哲宗元符中,呂嘉問知府事,受章惇、蔡卞指,酷刑逼供上書人,命孝壽攝司錄事,成其獄。蔡京當政,為開封尹,出知興仁、開德府。京起蘇州章綖獄,使孝壽往訊,窮治鑄錢,逮系逾千數(shù)。又知虢、兗二州,坐守興仁日與巡檢戲射狂人張立死,除名?;兆谡统酰菪滩渴汤?,改開封尹,殘忍苛虐。后罷為龍圖閣學士,提舉醴泉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濮州人,字彥聞。李及之子。以蔭入仕?;兆诔鐚幹?,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遷大理少卿。擢工部、戶部二侍郎,為開封尹。依附蔡京,時陳瓘子正匯告京不利社稷,竟竄之海島。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孝稱,字彥聞,濮州(治今山東濮縣)人,及之子。以蔭登朝。崇寧中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上蔡京之姻宋喬年功,得工部員外郎,不閱月遷大理少卿,連奏獄空,進為卿。大觀至政和初,擢戶部、工部二侍郎,為開封尹。脅陳瓘證其子上書告蔡京不利社稷之罪,京愈德之,進刑部尚書。避親嫌,徙工部,卒。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一之三一、五三之一五,《宋史》卷三一○《李迪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會之。第進士?;兆跁r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括縣壯丁為兵,得千人,上其名數(shù)與按閱之法。蔡卞喜而薦之,提舉京畿保甲,使行其說,增籍二萬。歷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遷刑部侍郎,因與王黼不相能,被罷,提舉崇福宮。尋知同州,徙陜西都轉運使。卒謚榮。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會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第進士,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提舉京畿保甲,左遷相州通判,提舉白波輦運,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政和中歷大理卿,遷刑部侍郎。與王黼不合,罷,提舉崇福宮。起知同州,徙陜西都轉運使。以通奉大夫、顯謨閣待制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53 【介紹】: 宋江寧溧陽人,字端修。少聰慧,讀書一覽成誦,屬文敏捷。徽宗政和二年上舍登第。擢大理寺丞,朝廷禮制皆令掌之。遷秘書丞,歷權工部侍郎,官至敷文閣待制,奉祠卒。全宋詩
錢時敏(一○八六~一一五三),字端脩,溧陽(今屬江蘇)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擢上舍第(《景定建康志》卷三二),為大理寺丞,遷秘書丞。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擢兵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九)。十七年,以權尚書吏部侍郎充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同上書卷一五六)。二十三卒(同上書卷一六五),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九有傳。全宋文·卷三八三一
錢時敏(一○八六——一一五三),字端修,溧陽(今江蘇溧陽)人。戩子。政和二年以明經(jīng)由上舍登第。遷秘書丞,除駕部郎。紹興間,歷兵部員外郎、權工部、兵部侍郎,除敷文閣待制。二十三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二之二七、禮六之四,《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下之上,《南宋館閣錄》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國華。以祖父恩補太廟齋郎。徽宗宣和四年,以禮部尚書持節(jié)冊立高麗王楷有功,還賜同進士出身。凡三使高麗,所過郡縣,輒為守令宣傳宋朝德意恩惠,以寬宥為務。高宗建炎中,守正奉大夫致仕。全宋文·卷三一二○
傅墨卿(?——一一三○),字國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早為蔡翛門客,補太廟齋郎。政和中,授主客員外郎。宣和中為中書舍人,除給事中,右文殿修撰。以冊立高麗王楷有功,還賜同進士出身。建炎元年,以守禮部尚書知舒州,以正議大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四年卒。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之三一、職官六九之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三四。宋登科記考
字國華。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宣和四年(1122年)特賜第。初以蔭補太廟齋郎。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宣和四年,以禮部尚書持節(jié)冊立高麗王楷有功,賜同進士出身。仕至正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