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哪吒  拼音:nuó zhà
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于小說中,有折骨肉還父母,現(xiàn)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也稱為「哪吒三太子」。(北平音ㄋㄜˊㄓㄚˋ)
《漢語大詞典》:鐵伐(鐵伐)
復姓。 晉 時 赫連勃勃 稱 大夏天王 ,自謂帝王系天之尊,非其正統(tǒng)者,不可與之同姓,因號其支庶為 鐵伐氏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今改姓曰 赫連氏 ,庶協(xié)皇天之意,永享無疆之慶,係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統(tǒng),皆以 鐵伐 為氏。庶朕宗族子孫剛鋭如鐵,皆堪伐人?!?/div>
《漢語大詞典》:天王堂
相傳 唐 天寶 七載, 安西 守城將領(lǐng)奏有毗沙門天王現(xiàn)形助守,於是命令各道節(jié)鎮(zhèn),在州府城西北角各立天王像。后來軍營內(nèi)也設立天王堂。《水滸傳》第九回有 林沖 發(fā)配 滄州 ,看守牢城營天王堂事。參閱 宋 贊寧 《僧史略》下、 龐元英 《談藪》,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天王堂
《漢語大詞典》:應天三絕(應天三絶)
唐僖宗 年間, 孫位 在 成都 應天寺 左壁畫坐天王及其部從鬼神像。 后蜀 景煥 又在右壁畫天王像,與之相對。當時的詞人 歐陽炯 為此作長歌,僧 夢歸 草書此歌于壁。因畫、詩、書法三者俱佳,時人稱之“應天三絶”。參閱 宋 郭若虛 《圖書見聞志·應天三絕》。
《漢語大詞典》:增長主(增長主)
亦稱 增長天王 。佛教所說四大天王中南方天王之名。法苑珠林卷五:“南方天王名 毗瑠璃 ,此云 增長主 ?!?/div>
《漢語大詞典》:長發(fā)王(長髮王)
指 太平天囯 領(lǐng)袖 天王 洪秀全 。 清 漢劍 《大漢紀念歌·創(chuàng)天囯》:“江山憔悴無顏色,好神州,陷 女直 ,遍地皆荊棘。 長髮王 ,虎嘯創(chuàng) 天囯 。 李 、 陳 、 石 、 林 ,并奮雄毅力?!?/div>
《國語辭典》:托塔天王  拼音:tuō tǎ tiān wáng
佛教中四天王之一。為北方多聞天王,梵名毗沙門。在佛教中為護法及施福之神,主掌夜叉羅剎。右手托塔,故稱為「托塔天王」。
《漢語大詞典》:顯千歲(顯千歲)
太平天囯 前期,諸王世子與天王第三子以下均稱千歲。王長兄世子稱“顯千歲”。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禮制》:“王長兄世子呼稱:王長嗣君顯千歲?!?/div>
《國語辭典》:托塔李天王  拼音:tuō tǎ lǐ tiān wáng
中國神話傳說的人物,是由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所分化出來的。相傳商紂時陳塘關(guān)的一總兵官李靖,拜度厄真人為師。后李靖與其第三子哪吒敵對,而玲瓏寶塔救李靖,后即有「托塔天王李靖」之稱。
《漢語大詞典》:禾王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自稱。《太平天囯·十全大吉詩》:“三星共照日出天, 禾王 作主救人善?!?/div>
大梵天王
【佛學大辭典】
(天名)大梵天為初禪天之王,故曰大梵天王,略曰大梵王,亦曰梵王。色界十八天之通名,然以就初禪梵天之王而言,為常。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大梵王,或梵王,因大梵王是初禪天之王,故名大梵天王。
【三藏法數(shù)】
梵,梵語具云梵迦夷,華言凈身。謂不動地菩薩,修行八地法門,成大功德,多作第二禪大梵天王,主千世界,能為聲聞、辟支佛等,善說諸義,普運慈心,放大光明,照千世界,令諸眾生得大自在,故云大梵天王。(辟支,梵語具云辟支迦羅,華言緣覺。)
【三藏法數(shù)】
謂善慧地菩薩,修行九地法門,獲大神通,多作第三禪大梵天王,主二千世界,能為聲聞、緣覺及菩薩眾,分別演說波羅蜜行,所有難問,無能屈者;身出光明,照二千界,除諸昏暗,饒益眾生,故云大梵天王。(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禪家所談之拈花微笑事,出此經(jīng)典,(參見: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佛學大辭典】
(傳說)聯(lián)燈會要釋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构沤穸U宗以為宗門第一之口實,彼宗以心傳心之根據(jù)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經(jīng)何人傳之,大藏所收之經(jīng)論不記此事,隋唐之宗匠亦無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門慧炬撰寶林傳,誇大其宗,始記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無門關(guān),五燈會元,廣燈錄,聯(lián)燈會要等諸書亦記之,此外拈之頌之者,不暇枚舉。然景德傳燈錄,碧巖錄。傳法正宗記,亦不記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宗門雜錄曰:「王荊公問佛慧泉禪師云:禪宗所謂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經(jīng)亦不載。公云: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三卷,因閱之,所載甚詳。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舍身為床座,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此經(jīng)多談帝王事佛請問,所以秘藏,世無聞者?!狗鹱娼y(tǒng)紀五,亦引此說。(參見:金色波羅華)
天王
【佛學大辭典】
(天名)欲界六天之最下天,在須彌山半腹之四方,有天主四人,謂之四天王:東曰持國天王,南曰增長天王,西曰廣目天王,北曰多聞天王。
天王堂
【佛學大辭典】
(寺名)陔馀叢考三十四曰:「按談藪記曰:唐天寶間,番寇西安,詔不空三藏誦咒禳之。忽見金甲神人,不空云:此毗沙門天王第二子獨健,往救矣,后西安奏捷。亦云西北有天王現(xiàn)形,勝之。朝廷因敕諸道立像,郎瑛謂今佛寺有天王堂始此也。又括異志,宋建炎中敵將屠秀州,天王現(xiàn)于城上,大若數(shù)間屋,遂懼而引去,因建天王樓于城西北隅。」
天王如來
【佛學大辭典】
(佛名)提婆達多未來成道時之佛名也。彼既生墮無間地獄,當時弟子皆以彼為極惡人。佛言彼為權(quán)者。往昔為阿私仙時受持法華經(jīng),我于其時依彼聞法華經(jīng),故今日得成佛。彼實非惡人,為權(quán)誡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獄。未來必當成道,號天王如來。是法華經(jīng)提婆達多品所說。經(jīng)曰:「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后過無量劫,當?shù)贸煞?,號曰天王如來?!埂居帧窟^去有天王如來,以俗形成佛,是異例也。自在菩薩經(jīng)下曰:「過去燃燈佛前,威德佛、提沙佛、光明佛前,有佛號天王如來。(中略)是天王佛及諸菩薩不著袈娑,皆著自生凈沙天衣?!怪嵌日撛唬骸溉缣焱醴穑路x容與白衣無異,不須缽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