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43—1206 【介紹】: 宋建寧浦城人,字元善。詹慥子。少從朱熹學。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光宗朝,歷提舉浙西常平、太常少卿。密贊趙汝愚定策立寧宗。除太府卿,尋知福州,以論山陵事罷。后知靜江府,減免賦稅,賑糧救災。官終司農卿。博極群書,疏薦皆當世名士??と苏娴滦阍鐝钠溆?。有《詹元善先生遺集》。全宋詩
詹體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浦城(今屬福建)人。幼出為伯舅張氏子,后復本姓。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饒州浮梁尉、泉州晉江丞。召為太學錄,累遷攝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湖廣總領。召為太常少卿。孝宗卒,因與宰相議葬事不合,退居霅川。寧宗嘉泰中起知靜江府,移知鄂州,復總湖廣餉事。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作已佚,清朱秉鑒輯有《詹元善先生遺集》二卷。事見《西山文集》卷四七《詹公行狀》、《清獻集》卷一九《詹體仁傳》,《宋史》卷三九三有傳。今錄詩十首。全宋文·卷六三五三
詹體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初出為伯舅張氏后,后復詹姓。隆興元年進士,調饒州浮梁尉,歷晉江丞,召為太學錄。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郎官、湖廣總領,累官太常少卿。寧宗即位,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歷知靜江府、鄂州,除司農卿,再為湖廣總領。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有《象數(shù)總義》一卷、《歷學啟蒙》二卷、《莊子解》五卷。見真德秀《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行狀》(《真文忠公集》卷四七),葉適《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一五),《宋史》卷三九三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叔奇,號香山。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補廣德尉。歷遷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處州,尋以朝請大夫致仕。嘗進《忠義傳》二十卷,孝宗深加嘆賞,即命頒行。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編》等。全宋詩
喻良能,字叔奇,號香山,義烏(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補廣德尉。歷鄱陽丞、星源令,通判紹興府。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為建寧府學官。累官國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處州,尋奉祠,以朝請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義傳》等,均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香山集》十六卷。事見《敬鄉(xiāng)集》卷一○、《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關詩篇。喻良能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香山集》為底本。校以《永樂大典》殘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五四○○
喻良能,字叔奇,號香山,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登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補廣德尉。遷國子監(jiān)主簿,歷紹興府通判、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處州,以朝請大夫致仕。工詩文,淳熙八年上《忠義傳》二十卷,乞頒之武學,孝宗嘉之。他著有《諸經講義》、《家帚編》、《香山集》。見《敬鄉(xiāng)錄》卷一○,《金華先民傳》卷七。
人物簡介
字子淵,成都府雙流縣人。紹興三十年梁克家榜進士及第,江南西路轉運判官。全宋文·卷五四二一
宋若水(一一三一——一一八八),字子淵,雙流(今四川雙流)人。紹興三十年登進士第,主龍游、仁壽簿,知神泉、犍為縣。淳熙七年為太常主簿,歷國子監(jiān)丞、太常博士、吏部兵部考功郎官。十年,除秘書丞,復提舉江東常平,湖南提點刑獄公事。十五年,為江南西路轉運判官。旋卒,年五十八。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三《運判宋公墓志銘》,《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二、二一之三。
人物簡介
彭椿年,字大老,臺州黃巖(今浙江黃巖)人,龜年弟。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國子監(jiān)主簿,編修官,提舉福建市舶,擢知處州。遷太常丞、吏部郎中、國子司業(yè)。除直龍圖閣、江東轉運副使,終右文殿修撰。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傅伯壽,字景仁,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居晉江(今福建泉州)。自得子。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再舉博學宏詞科。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為著作佐郎,遷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歷知道州、漳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除禮部郎中(《宋會要輯稿》禮一五之六一)。三年,出為江南東路轉運副使。五年,改兩浙西路提點刑獄(《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以韓侂胄薦,召除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寧宗慶元中出知建寧府。嘉泰二年(一二○二),為翰林學士。三年,為吏部尚書,兼秘書省檢閱文字,兼實錄院修撰(《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九)?!?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四○有傳。今錄詩七首。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傅伯壽,字景仁,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復中乾道八年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丞、著作郎、尚書司封郎,出知道州、漳州。光宗即位,入為朝散大夫、禮部郎中、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浙西提刑。復入,除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寧宗慶元初,拜翰林學士,遷禮部尚書,以徽猷閣學士出知建寧府。嘉泰中,復為翰林學士。知制誥。三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辭不拜,除在京宮觀,卒。嘉定初,臣僚奏論其諂附韓侂胄,追三官。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宋史翼》卷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太祖八世孫。臺州黃巖人,字幾道,號訥齋。孝宗乾道八年進士。歷官衢州、南劍州、寧海軍推官。嘗師朱熹,與之論校綱目。丞相趙汝愚薦為職事官。以汝愚遭貶謫,亦東歸,益向學,十余年不仕。后詔差通判溫州,終太常丞。
人物簡介
【生卒】:1164—1233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同叔。史浩子。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起居郎。寧宗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對金用兵。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得楊皇后寵信,殺侂胄,函首送金議和。嘉定元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后寧宗死,矯詔擁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拜太師,專擅朝政。卒謚忠獻。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史彌遠(一一六四——一二二三),字同叔,史浩第三子,慶元府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嘉泰三年知池州,四年提舉浙西常平。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開邊。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在楊皇后支持下,密謀誅韓侂胄,進禮部尚書。嘉定元年遷知樞密院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寧宗崩,擁立理宗,依前右丞相兼樞密使。紹定六年卒,年七十,謚忠獻。見《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趙夢極,字子中,江陰軍江陰(今江蘇江陰)人。乾道八年進士。慶元二年為太府寺丞,嘉泰三年為起居郎。開禧元年為吏部郎中,改軍器監(jiān)、兼資善堂贊讀。二年三月,除少監(jiān),四月為起居舍人。三年十一月,由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十二月,以給事中兼太子詹事。官至太中大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四、選舉二二之一二、選舉二二之二二、刑法六之四六、方域三之二九,《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嘉靖《江陰縣志》卷一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72—1234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子靜,號西麓。周鼎臣子。初為太學生,趙汝愚罷相,與同舍生救之,致禍,轉徙十七年,授徒自給。后放還,登寧宗嘉定四年進士第。官至刑部侍郎。卒謚忠文。全宋詩
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靜,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鼎臣子。寧宗慶元初趙汝愚罷相,端朝與太學同舍生上疏救之,遂受禍。轉徙十七年,后放還。登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調桂陽軍教授。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除著作郎,累遷秘書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國史院編修官。端平元年權刑部侍郎,卒,年六十三。事見《鶴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銘》、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四。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六九七七
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靜,一作子靖,號西麓,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其學本出于仲父去非,得張栻之傳。慶元元年趙汝愚罷相,端朝為太學生,與同舍生楊宏中等上書救之,時號「六君子」。端朝亦被編管,轉徙十七年,授徒自給。韓侂胄誅,有詔褒錄。嘉定四年第進士,為國錄。官至刑部侍郎。端平元年卒,年六十三,謚忠文。見《鶴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銘》,《宋史》卷四五五本傳,《宋元學案》卷七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淵子,號竹隱。孝宗乾道二年進士。力學工詩。為吳江尉,受知于范成大。歷官權直學士院,遷秘書少監(jiān)。一日聞彈疏,即翩然引去。后官至朝散大夫、江西提點刑獄。有《竹隱集》。全宋詩
徐似道,字淵子,號竹隱,黃巖(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為吳江尉(《萬姓統(tǒng)譜》卷七),知太和縣。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主管官告院(《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七)。出知郢州(《嘉定赤城志》卷三三)。開禧元年(一二○五)召除禮部司封郎官兼翰林權直,二年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宋中興學士院題名》),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旋罷。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為江西提刑,建言檢驗尸傷當據(jù)《格目》標準公開進行,杜絕差訛(《宋會要輯稿》刑法六之七、《宋史·刑法志》)。有《竹隱集》十一卷,已佚。明萬歷《黃巖縣志》卷六、清嘉慶《太平縣志》卷一一有傳?!⌒焖频涝?,據(jù)《貴耳集》、《詩人玉屑》等書所錄,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五八四三
徐似道,字淵子,號竹隱,臺州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乾道二年進士,為吳江尉。慶元中主管官告院,歷知郢州、太常寺丞、禮部司封郎官。開禧初為起居舍人,權直學士院,擢秘書少監(jiān)。嘉定間累官朝散大夫,提點江西刑獄。有《竹隱集》藏于家。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五、七三之三六、七四之三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江源人,字正仲。宋耕孫。寧宗慶元二年外省第一。累官知閬州,擢本路提點刑獄,為制帥安丙奏劾,降官。遷湖南、湖北提刑。召為兵部郎官。時朝論有疑安丙意,為直言辨之,不計私嫌。忤丞相史彌遠,遂罷。起知眉州,得疾而卒。全宋詩
宋德之,字正仲,號彭山,蜀州(今四川崇州)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為山南道掌書記。召為國子正,累遷樞密院編修,出知閬州。嘉定二年(一二○九),擢利州路提刑(《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一),改湖南、湖北。七年,由兵部郎官放罷(同上書職官七三之四七)。起知眉州。有《青城遺稿》二卷,已佚。《宋史》卷四○○有傳。全宋文·卷六八七九
宋德之,字正仲,崇慶府(治今四川崇州)人。以應舉擢慶元二年外省第一,為山南道掌書記。召除國子正、武學博士,遷樞密院編修。除太常丞,出知閬州,改潼川路轉運判官,湖南路提刑,改湖北。召為兵部郎官,罷。復起知眉州,卒。著有《清城遺藁》二卷。見《宋史》卷四○○本傳、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生卒】:1200—1257 【介紹】: 宋慶元慈溪人,字守叔。理宗寶慶二年進士。歷知嘉興府、泉州兼提舉市舶,改知寧國府。有戶部遣官督賦急如星火,夢觀言“寧委官以去,毋病民以留”,力求奉祠,遣官夜遁得免。累遷給事中兼國子監(jiān)祭酒,權吏部侍郎,奏事抗論益切。求補外,出知建寧府,蠲租稅,省刑罰,人以為有古循吏風。俄以疾卒。全宋詩
孫夢觀(一二○○~一二五七),字守叔,號雪窗,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調桂陽軍教授。歷知泉州、寧國府、建寧府。官至給事中兼國子祭酒。寶祐五年卒,年五十八。有《雪窗集》二卷。事見《履齋遺稿》卷三《孫守叔墓志銘》。《宋史》卷四二四有傳。全宋文·卷七九一二
孫夢觀(一二○○——一二五七),字守叔,號雪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寶慶二年進士,調桂陽軍教授,累官添差通判嚴州。召為武學博士、太常寺丞兼諸王府大小學教授,出知嘉興府、泉州、寧國府。以廉吏遷司農少卿兼資善堂贊讀,再遷太府卿,以論罷。復召為起居郎兼侍右侍郎、給事中兼贊讀,權吏部侍郎,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建寧府。寶祐五年卒,年五十八。見吳潛《孫守叔墓志銘》(《履齋遺集》卷三,又《雪窗集》附錄),《宋史》卷四二四本傳。
人物簡介
黃夢炎(一二○三——一二七二),字子陽,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登淳祐十年進士第。入京湖制幕,改淮東制幕,出判平江府。咸淳初除司農寺丞,樞密院編修官,累遷戶部左曹郎官。以朝請大夫致仕。咸淳八年卒,年七十。博學善文,有詩文十卷。見元黃溍《記高祖墓表后》(《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二二),《金華賢達傳》卷五。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213—1275 【介紹】: 宋臺州天臺人,字師憲,號秋壑。賈涉子。少時游博無行。以蔭補嘉興司倉。姊為理宗貴妃,遂詔赴廷對,擢太常丞、軍器監(jiān),益恃寵不檢。累遷京湖安撫制置大使,旋移鎮(zhèn)兩淮。理宗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四年,拜參知政事。開慶初,元兵攻鄂州,領兵出援,私向元軍稱臣納幣,還,詐稱大捷。以右丞相入朝,由是權傾中外,排斥異己。行公田、推排諸法,民多破家。度宗立,以太師平章軍國事,更濫專朝政,窮侈極欲。咸淳十年,元兵破鄂,不得已出師,旋潰敗。被革職,貶徙婺州、循州,為監(jiān)送使臣鄭虎臣所殺。全宋詩
賈似道(一二一三~一二七五),字師憲,號秋壑,天臺(今屬浙江)人。涉子。以父蔭補嘉興司倉。姐為貴妃,獲寵理宗,遷知澧州。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改湖廣總領。五年,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為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移鎮(zhèn)兩淮。寶祐二年(一二五四),加同知樞密院事。四年,加參知政事,五年,加知樞密院事,六年,改兩淮宣撫大使。開慶元年(一二五九),進右丞相。景定元年(一二六○)授少師、二年加太傅。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除太師。三年,授平章軍國重事,賜第葛嶺,三日一朝。恭帝德祐元年,元兵破鄂州,被迫出督師,潰于魯港,謫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途中為鄭虎臣殺,年六十三。輯有《促織經》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四有傳。 賈似道詩,以輯自《促織經》者編為第一卷,輯自他書者編為第二卷。全宋文·卷八○六四
賈似道(一二一三——一二七五),字師憲,號秋壑,又號半閒老人,臺州天臺(今浙江天臺)人。賈涉子。少喜游博,不事操行,以父蔭補倉官。會其姊入宮,有寵于理宗,擢太常丞、軍器監(jiān)。淳祐元年改湖廣總領,加戶部侍郎,為沿江制置副使、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鎮(zhèn)兩淮。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開慶初率兵援鄂州,即軍中拜右丞相。遣使入元軍割地納幣乞和,詭以鄂州圍解上表奏聞。尋入朝,遂專大政。度宗立,除太師、平章軍國重事。買公田,行推排法,逐朝臣之異己者,肆行威福。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鄂州,似道開都督府于臨安,率軍入淮。兵潰,單舟奔揚州,罷政奉祠。責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至漳州,為監(jiān)官鄭虎臣拉殺,年六十三。編有《悅生隨鈔》。《宋史》卷四七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