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宗傳,號心堂。隆慶五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怪备已?,南京小中官醉辱給事中,參魯請究治,為中官馮保所譖,謫高安典史。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申嚴海禁。遷吏部侍郎。日本侵朝時,封貢議起,參魯持不可,因著《東封三議》,辨利害甚悉。后終南京刑部尚書,致仕卒,謚端簡。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五
字宗傳,號心堂。父龍積,學(xué)尚篤行,人稱為趙夫子。以歲薦,官懷寧訓(xùn)導(dǎo)。公少從父受經(jīng),盡得其學(xué)。先世無他,趙于鄞,凡家祭畢享馀惟侍父一席。公性篤孝,朝夕奉父教甚謹。年二十二,舉于鄉(xiāng),以進士授庶吉士,風格為館閣所推重。時江陵枋國,嫌公無私謁,改戶科給事中。益擅直節(jié)敢言,如論王文成當從祀,蘆溝橋佛寺不當建,及請甄別吏治、釐刷馬房諸疏,俱其大者。閹人張進毆給事中于留都,臺省交章劾,進僅薄罰。公抗言:進乃守備中官申信之黨,不并治信,無以服人。且朝廷紀綱因此曹大壞,漸不可長。時信方與司禮馮保比譖于上,得旨切責公,使回奏。公立草上有云:臣但知有道之世,可以危言,不顧君父之前所當忌諱,此則臣之罪也。朝野俱傅誦其語,即江陵讀之,亦心悔。語客曰:如此蘊藉,不得居詞林,是吾過也。然竟坐謫高安典史。到官,勤修尉職,不自知從諫閣來,當事檄使主白鹿書院。公日勵諸生,務(wù)先實造,從榛蘚中得古文行忠信四字碑,為箋而行之,詞義剴篤,讀者感動。諸傍郡外藩士俱來就學(xué),一時稱極盛。稍遷饒州推官,尋擢福建督學(xué)僉事。時學(xué)使者阿執(zhí)政意,待士過嚴,常汰多而錄少。公曰:閩才藪也,豈得爾?一切以寬行之。其于衡鑒為更精,所錄士后多為名臣。乙卯秋,方大校士,適得父手書,忽心動,疑其有疾,立投牒竟去。當事苦留不可得。及抵家,父果臥疾不可起。公日侍五藥,夜則擁父雙足,天暑伏床下,進褻器,手濯中裙近衣,未嘗一入私室,如此復(fù)歲馀,父始歿,公竟得心疾。里中無不稱公至孝。服除,仍起督閩學(xué),兩歲五遷南太常寺卿。故事,百官賀萬壽畢,更衣謁孝陵,長至先賀冬,后陵祀。公謂祝釐所以尊君,而有事寢園,則歡忻之情不暢;陵祀所以格祖,而反后朝賀,則奠獻之禮未虔。具疏正其誤,俱報可。擢右副都御史,撫閩。公至,大閱兵海上,壁壘盡新,下教有司,立行鄉(xiāng)約保甲,境內(nèi)無盜,即盜發(fā)亦輒得。有陳申者,以倭報至,言其勢甚張,人情震動。公察其狀曰:是將勾倭以自為功耳。立械系之,謂倭來即斬汝。巳而倭竟不至。漳卒嘩。有司懼其為變,欲勿問。公曰:廢法以養(yǎng)驕亂之道也??`其魁斬之,一軍詟不敢動。任閩二年。未嘗取一銖一縷,幕府市租,悉裁以養(yǎng)士。及遷大理卿,尚贏六萬馀金,藉付有司去。再遷刑部左侍郎。值封倭議起,公上疏力爭之。改兵部,旋改吏部。與尚書陳公有年、選郎顧憲成共持衡不撓。適同里沈公一貫拜麻,公遂欲乞歸,因出為南刑部尚書。陛辭,又言封倭非計,立枷非法,語俱切至。南中三尺久弛,人易犯;公堅持國法,即勛貴中官,無不斂跡。身雖在南,每聞國家大事,輒憂見眉睫。常云:大臣誼同休戚,豈謂南曹即去天萬里,遂可漠不相關(guān)。因?qū)沂枵堅缧谢蕛诨瓒Y,補諫官,罷祖陵開采及他礦稅,釋累系諸臣。每公疏出,朝野為倚重。上亦方大用,公會在廷,推吏部尚書,因以公名上。沈公一貫疏言:參魯才品誠堪大用,但與臣同鄉(xiāng),誰肯信臣無私?參魯因臣在,亦必不至,勢必兩相求去,惟上免用,參魯幸甚。公由是在南中九年,滿三考,遂東歸。遣人以狀聞。上即家晉公太子太保。逾四年而卒。前一夕大星隕于廳事。得年七十三。公生平學(xué)問以主敬為宗。為人溫謙有蘊藉。而見義直赴,未嘗少回。常誦自反不縮四句以明志。故能光明歷落。為當世所儀若此。所著疏草文集藏于家。
維基
趙參魯(1537年—1609年),字宗傳,號心堂,浙江鄞縣(今寧波)人,進士出身。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名。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九十名,二甲第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萬歷元年(1573年)五月授戶科給事中,二年(1574年)十二月因彈劾兇監(jiān)張進,被降五級,貶職為高安典史。遷饒州府推官,五年三月擢福建提學(xué)僉事,七年八月以親老身病,乞致仕。張居正死后,經(jīng)孫繼先舉薦,恢復(fù)官職,十一年二月復(fù)除福建提學(xué)僉事,十一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十三年八月入為太仆寺少卿,十四年改任通政司右通政,進左通政,十五年升南京太常寺卿。萬歷十七年(1589年),以右副都御史任福建巡撫,期間嚴申海禁,捕殺與倭寇勾結(jié)的商人。十九年升遷大理寺卿,二十年二月升刑部右侍郎,三月進為刑部左侍郎,二十一年正月改兵部左侍郎,十二月改吏部左侍郎。二十二年六月吏部尚書陳有年稱病乞休,由趙參魯署吏部印,八月升南京刑部尚書,三十一年十一月六年考滿,加太子少保,三十五年三月累加太子太保。三十七年三月卒,與祭九壇造葬,謚端簡,贈少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6—1612 【介紹】: 明揚州府寶應(yīng)人,字靜之,一字練江。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授順天學(xué)教授,遷國子監(jiān)學(xué)正,官至兵部主事。與東林黨人深相交結(jié)。生平刻苦自勵,北方學(xué)者稱為淮南夫子。私謚貞修先生。有《劉練江集》。
維基
劉永澄,字靜之,號練江,南直隸揚州府寶應(yīng)縣人。年八歲,讀宋文丞相天祥《正氣歌》,設(shè)位晨夕拜。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改順天教授,遷國子監(jiān)學(xué)正,雖官閑曹,日討論累朝典章、名臣言行,凡六曹九邊職事、掌故、形勢、厄塞及兵馬錢谷之數(shù),皆得其要領(lǐng)。與顧憲成、高攀龍、劉宗周、文震孟友善,座主李廷機為禮部尚書,奉詔條弭災(zāi)數(shù)事,永澄規(guī)以開言路,語甚切直。大學(xué)士沈鯉數(shù)咨以時事,永澄引狄仁杰處張昌宗、張九齡處李林甫故事,權(quán)奸聞而惡之。時督漕侍郎李三才雖與東林諸正人親善,然性豪奢,供帳陳設(shè)甚盛,聞永澄至,盡撤之,其見憚如此。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未任卒,年三十六。墓在塘西,文震孟為之狀,高攀龍撰墓志銘,劉宗周撰《淮南賦》吊之,學(xué)者私謚曰「貞修先生」。著有《離騷纂注》、《劉子續(xù)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8—1636 【介紹】: 明平陽府絳州人。幼年家貧廢學(xué),十五歲復(fù)讀。慕程朱言行,手錄身效,人稱辛夫子。崇禎中貢生,以特薦為知府,未任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陜西朝邑人,字叔則,一字岸翁,人稱河濱夫子。舉人。官寶應(yīng)知縣。善作賦,為錢謙益所稱賞。康熙初督修《陜西通志》。有《河濱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二
李楷,字叔則,號岸翁,朝邑人。明舉人。入國朝,官寶應(yīng)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0—1720 【介紹】: 清浙江山陰人,字可師,號耕夫,晚號大瓢山人。為人作幕。其父坐事長流寧古塔,請代父戍不許,與弟先后出塞省父。習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風土人情,著《柳邊紀略》,為世所稱。另有《晞發(fā)堂集》、《楊大瓢雜文殘稿》。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八
楊賓,字可師,號大瓢山人,浙江山陰人。
全臺詩
楊賓(?~?),臺灣縣生員。清嘉慶年間(1796~1820)人士。(廖振富撰)
清詩別裁集
字可師,浙江山陰人?!鹂及渤菫橛讶死?,戍寧古塔,可師赴闕訟冤,得旨之柳條邊迎親,歸作《柳邊紀略》,塞外人稱楊夫子。書法不染宋、元習氣,詩體考主沉著,身后散如云煙矣。惟于其門人處得《塞外詩》一冊,故所錄皆辛苦愁慘之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48—1799 【介紹】: 清廣東順德人,字簡民,一字未裁,號二樵,又號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乾隆五十四年拔貢。詩畫書稱三絕,詩學(xué)李賀、黃庭堅,刻求新穎,書得晉人意。性喜山水,所居百花村,有眾香亭、藥煙閣等勝。名流來粵者無不過訪。有《五百四峰草堂詩文鈔》、《藥煙閣詞鈔》、《芙蓉亭樂府》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
黎簡,字簡民,一字未裁,號二樵,順德人。乾隆己酉拔貢。有《五百四峰草堂詩鈔》。
詞學(xué)圖錄
黎簡 (1747-1799) 字簡民,一字未裁,號二樵。順德人。乾隆五十四年拔貢,將赴廷試,以父喪未行,遂不復(fù)應(yīng)試。一生未仕,賴賣畫、賣文及教館為生。善書畫,稱大家。詩學(xué)李賀、黃庭堅,刻意求新,峻拔清峭,自樹一格。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稱:"其詩由山谷入杜,而取煉于大謝,取勁于昌黎,取幽于長吉,取艷于玉溪,取瘦于東野,取僻于閬仙。錘焉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為其二樵之詩"。因愛廣東省內(nèi)東樵(羅?。⑽鏖远街畡?,故自號"二樵",又取東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為"五百四峰堂"。個性狂狷僻介,自稱"狂簡"。曾寄居廣州慈度寺,住處四周種竹,名為竹平安館。袁枚至廣州欲求一面被拒,一時轟動詩壇。翁方綱任廣東學(xué)政時,未到廣州上任,先夢見二樵,傳為佳話,可見威望。篆刻得漢人神髓,參以己意,淳厚蒼雄,意格甚高,1962年麥華三等輯成《二樵山人篆刻佚存》。有《五百四峰堂詩鈔》、《五百四峰堂續(xù)集》、《藥煙閣詞鈔》,戲曲《芙蓉亭》等。
五百四峰堂詩鈔·自敘
簡自齠齔,先君子即教之為詩,既得其意而喜為之,其間存而慚,慚而焚者屢矣。既又復(fù)存,存又復(fù)慚,于二十馀年中,若有未可盡焚者。自乾隆辛卯至于乙卯,所得詩分廿五卷,梓之。少而壯,其漸以老,可概其心力之利鈍也,體格之仍變也。詩人之殊途,醫(yī)門之多病也,藥之雖偏疢乎,近之者又其性也。且彼風氣者,方置吾于其樞,吾不能撓其柄也。昔所非而今是,今所是而后非,吾烏乎知其鵠之正也哉!嘉慶元年丙辰九日,黎簡自敘。(電子版錄入:顧青翎)

人物簡介

中國對聯(lián)甘棠獎
呂可夫,網(wǎng)名儒夫子,稱自閑齋主,祖籍湖南新邵。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中華對聯(lián)文化研究院研究員,華夏詩聯(lián)書畫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湖南省楹聯(lián)家協(xié)會會員,長沙市楹聯(lián)家協(xié)會主席。